日记大全

三秋树:红色文化的热心传播者

作者:三秋树   发表于:
浏览:32次    字数:1660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88篇,  月稿:0

  广信区望仙乡沙洲林场有一位古稀老人。从2015年以来,热心于宣传红色文化。七年来,他奔走于县、乡、村和红军一条街的各家各户,广泛搜集革命文物、革命史料、组建红色文化艺术团、组织人员撰写宣传材料。在县、乡、村多地演出,起到了卓有成效的宣传效果,被人称为“红色文化的热心传播者”。他就是苏区老干部、烈士家庭的后代——王志银。

  红色家庭培育影响着他

  王志银父亲王继庆,1909年出生在上饶县(今广信区)望仙乡沙洲村。1929年参加革命,担任地下秘密交通员。当时受葛源苏区的影响,茗洋、望仙、湖村等地已经有了共产党组织:或党支部、或党小组。葛源共产党的领导人程伯谦、邱金辉等革命领导人经常来这些地方开展组织领导贫苦农民的革命运动。邻村高山还暴发了“高山农民暴动”。王志银的父亲为各党支部、各党小组传送书信;为各地领导人传递消息和情报。那时,交通员不敢走大路,只能走小路、山路,甚至走夜路。他父亲不知穿破了多少草鞋,磨破了多少脚板皮。晚上,一盏马灯陪伴他。这盏马灯解放后还被王继庆珍藏,后被王志银收藏。直到改革开放后,王志银将她作为革命文物捐赠县博物馆收藏。王志银撰写的“一盏马灯”的红色故事,在各地讲解。

  王志银的伯父:王继泉、王继安、叔叔王继祥都在土地革命期间参加革命。分别在1929年、1930年、1934年牺牲。解放后被省人民政府评为烈士。

  王志银出生在这样一个红色家庭。从小就聆听父亲讲方志敏闹革命、三位亲人为革命牺牲的故事。

  王志银参加工作后,在上饶县华坛山垦殖场工作。他不管在医疗站,还是在分场任领导,都认真工作,热心为场里职工服务。

  红色故乡的氛围滋润荡漾着他

  王志银的出生地——沙洲,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赣东北省怀玉县委所在地,县委机关就设在他家的对面。这条街拥有苏维埃工农商店、闽浙赣省兵工厂(生产土地雷、过山炮)沙洲村当时不到100户,就有烈士15人,还有冒着生命危险为方志敏抚养儿子方明的奶妈刘菊仙;有在红军队伍中为方志敏理发的战士黄金瑞。这些人和事,从小就在王志银的心中播下红色文化的种子。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党代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确立了要在全党进行党史教育。中共上饶县委慧眼识珠,决定在望仙乡沙洲林场沙洲街开发红色课堂、恢复革命旧址。中共怀玉县委旧址首先得到恢复,并打造了红军街,建起了红军驿站、修复了一批革命旧址、整理编辑了一批革命史料,可供广大党员和青少年学习、参观,也吸引了县内外不少单位前来参观学习。建国70周年、建党100周年期间,一批批参观学习的队伍,来到红军一条街,参观怀玉县委等革命旧址,参观者被沙洲的红色文化氛围、革命旧址资料吸引,纷纷拍照、或拿笔记录,为来参观学习的游客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教育课。

  红色文化鼓舞激励着他

  深厚丰富的红色文化和山清水秀的红色故乡,深深吸引着退休后的王志银,更拨动了王志银那颗不安分的心。2014年,年过古稀的王志银就毛遂自荐、主动请缨,要求组织“上饶县望仙乡沙洲红军艺术团”。在王志银的热心组织下,2015年11月16日,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缅怀红十军团和方志敏的丰功伟绩,上饶县第一个冠有“红军”字眼的“上饶县望仙乡沙洲红军街艺术团”应运而生。2016年6月21日,艺术团全体成员头戴红军帽、身穿红军服走进了沙洲红军街。艺术团的组建,促进了望仙乡沙洲军乐队和演出队的组建。以后,每逢艺术团演出,军乐队和演出队都配合演出,有效地促进和丰富了沙洲村民的文化生活。

  从此,每逢重大节日,红军街艺术团便经常在广信区和望仙乡各村演出。

  艺术团的创办,得到市、县、乡领导的高度重视;得到乡、村人民的大力支持。县文化馆胡克水为艺术团创作了歌词、快板等;沙洲村民黄名富、黄国元等为艺术团撰写和表演了快板节目。在沙洲村大礼堂演出时,他们登台表演的快板,在村民中受到热烈鼓掌。

  王志银热心红色文化传播,得到县、乡党政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2020年6月,他被广信区望仙乡人民政府聘为“望仙乡沙洲红军街文化研究室主任”,负责红军街旧址的管理;红色文化的收集、整理和宣传工作,他的家也成了游客的参观学习点。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上饶县 红色文化 三秋树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日记大全

查看更多日记大全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