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是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的一句,意思是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评价巴金,再也找不出比这更合适的了。
所谓“高峰入云”,就是世所公认,巴金是一座文学巅峰,已经到了普通作家难以企及的高度。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说,巴金在长达80多年的文学生涯中,在创作、评论、翻译以及对外文化交流等领域都有着卓越的贡献,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文学经典,在文学界和广大读者心中享有崇高的声誉,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独特的影响。
巴金的一生波澜壮阔,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见证者。他生于旧世界将亡之时,也见证了新中国的建立,还经历了十年“文革”的磨难,并目睹了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虽然他有过困难和挫折,也有过困惑和迷茫,但巴金一生从未放弃过对真与善的追求,始终是一名热爱祖国和人民的理想主义者。
巴金自小生活在中国传统的大家庭里,对于伦理纲常束缚个性的感受有着极其深刻的体验,这也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青年时代留学法国以及长时间旅居日本的经历,使巴金有机会阅读了大量的西方文学作品,并接触了各种社会思潮,对巴金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巴金最为人称道的文学成就是他的“爱情三部曲”和“激流三部曲”。其中,“爱情三部曲”包括《雾》《雨》《电》,描绘了青年男女纯真而又悲剧的爱情故事;“激流三部曲”则包括《家》《春》《秋》,这一系列作品深刻揭示了中国封建家庭的黑暗与腐朽,展现了青年一代对自由、平等、爱情的渴望和追求。这是巴金文学生涯的第一次黄金期,也是巴金作为文学家在小说创作上的第一座高峰。
巴金晚年高举真话文学的旗帜,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不仅批判了社会和历史,也进行了自我拷问,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创作了一大批“讲真话”的散文、杂文,《随想录》的出版是这个时期的主要成果,巴金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真话文学第一人。这是巴金文学生涯的第二次黄金期,也是巴金作为文学家在散文创作上的另一座高峰。
巴金的写作见证了“五四”以来整个20世纪中国的风起云涌,尤其在小说创作方面作出了标杆性的贡献,影响了很多青年走出封建家庭去投身革命。李泽厚曾经说过,当时很多青年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并非他们读过《共产党宣言》,而是因为他们看过巴金的小说!巴金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现代文学大师,他获得了“人民作家”、意大利国际但丁奖、法国荣誉军团勋章等等荣誉称号,此外,我国文学界还流传着“鲁郭茅、巴老曹”的说法,这也是巴金作为中国文学高峰的又一个旁证。
所谓“清流见底”,就是不管风云变幻,巴金始终怀着一颗纯洁、干净的内心,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他的作品和思想已经超越了文学本身,成为滋养人心的“清溪细流”。
巴金在《把心交给读者》中说过,“如果不是想对我生活在其中的社会贡献一点力量,如果不是想对和我同时代的人表示一点友好的感情,如果不是想尽我作为一个中国人说应尽的一份责任,我为什么要写作?”巴金全身心地热爱这块土地、这个国家,以及生息在这块土地、这个国家中的人民群众,他的全部文学生涯始终抱定这个宗旨,他的全部文学作品里始终贯穿着一个伟大作家的悲悯情怀、忧患意识、觉醒精神、民族心声。“我写作一生,只想摈弃一切谎言,做到言行一致。”他的作品与生活一致、与为人一致,相互演绎,相互印证,深刻的思想、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使巴金成为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
巴金说过,“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好人?我几十年来探索的就是这个问题。”巴金坦言自己是从探索人生走上文学道路的,他之所以写作,不是为了名利,而是因为有爱和恨、有情感需要宣泄、有心里话要对读者说,想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所贡献。几十年来,巴金从来没有想过欺骗读者,他的笔、他的文只是表达他的真实思想,“我怎么想,就怎么写出来,说错了,也不赖账。”巴金的全部文学生涯,始终对读者、对友人、对社会保持着一颗真诚的、善良的心。
“不隐瞒,不掩饰,不化妆,不赖账,把心赤裸裸地掏了出来。不怕幼稚,不怕矛盾,也不怕自己反对自己。”巴金晚年写作《随想录》,就是“把心交给读者”,讲自己心里的话,讲自己相信的话,讲自己思考过的话。“解剖自己,分清是非,通过受苦,净化心灵。”巴金想通过《随想录》将自己的爱憎全部表达出来,将自己想说的话全部表达出来,然后问心无愧地离开人世。他塑造的文学世界异彩纷呈,但作家巴金爱憎分明,感情真挚,思想单纯,永葆赤子之心,这就是他留给全体读者的永恒形象。
泰戈尔在《用生命影响生命》诗里说,要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并用自己的善良、信仰和力量去影响和帮助他人。巴金就是这样一个用生命影响生命的人,他就是这样的“一道光”!文学上的巴金是伟人,人格上的巴金也是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