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毛小平:习俗篇(11)

作者:毛小平   发表于:
浏览:43次    字数:1608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101篇,  月稿:0

  许愿 还愿

  还愿是一种心理寄托,一种精神期盼,更是一种善意的愿望。以前我们这每逢大场喜事,家中有什么病啊灾的;孩子逢考的;都会去庙里许愿,或通过其它形式许愿。老话说得好人有善愿,天必佑之。许愿就要还愿,有人为选地基进庙许愿还愿;有人为子女婚姻进庙许愿还愿;有人为儿孙赶考功名进庙许愿还愿;有人感到家中不顺时进庙许愿还愿,有人家人生病了进庙许愿还愿等。许愿的愿望实现了,人们会许下什么愿还什么愿;若愿望没有实现,人们会再去许愿,以为自己先前态度不够虔诚。

  我们这有个古老的许愿还愿活动,称还叫化愿。许叫化愿、还叫化愿,这古老的习俗我们这现在都还有保持。谁家的谁与这一年命理五行犯冲,以致不顺,就会许叫化愿以冲煞;小孩子在这一年命犯太岁,我们这称“不好带”,也会为其许叫化愿,以转煞为吉。

  许叫化愿较为简单,就是在道士那选日子,并通知村里或邻村的乞丐前来协助。还叫化愿一般在新出(割完早稻)之后,人们安排好生产了,有空闲时间举行和参加仪式了。首先,还叫化愿的人家要全家出动,老人和孩子在村里,丈夫和妻子去邻村和稍远处。他们每个人都提一只腰子篮(一种竹篮),空篮中用一块滤巾(一种白色的麻巾,一般用来洗红薯粉)先垫好底。他们每家每户去讨米,并说明家中有人还叫化愿。人们会用器皿到米瓮里舀米与他,本村人会用升筒量米,有些用大升筒,一筒大致2.5斤;有些用小升筒,一筒大致1.2斤。邻村和稍远的地方上门讨米,也要说明是为了还叫化愿,人们会用茶盅舀米打发,大致2两左右。这叫凑家数,因为还叫化愿讨来要一百家以上,也叫百家米。上门讨米时,每家会往篮里放一支香,没香就用干稻草一节,以便讨米者好清点家数。待讨米超百家时便停止讨米,因为家数已经凑足。

  还叫化愿做粿是项“大工程”,大约有两百来斤米,要向邻居们借脚盆(一种木制大盆)来浸米,米用水浸泡透了才好磨浆。这天,亲戚朋友,左邻右舍都会前来帮忙。他们尽力帮忙,分工明确;男的磨米浆、搞粿;女的做粿。磨米浆用得是石磨,搞粿是将磨好的米浆倒入锅中,用柴火加热,不停地用锅铲翻搅米浆;翻搅米浆是为了不粘锅且受热均匀,米浆不断受热成了粿胚。粿胚熟了便起锅放在砧板上,女人们开始做粿,粿做成如汤圆大小的圆形,以便抛洒。

  第二天是还叫化愿的日子,东家请道士们早早前来念驱煞经。念经大致上要一个时辰(两小时),叫化子也随道士一起前来。东家会给叫化子一些小礼(礼钱),并格外会给叫化子购制新斗笠、一套行头(衣裤);用红布缝制红布袋。叫化子换上新衣,戴好新斗笠,等待念经法事完毕和抛洒小圆米粿。念经完毕就开始抛洒米粿了。几壮汉齐心协力把几大箩筐的米粿抬上屋沿(房顶的屋沿),开始往禾基(屋前的空地)抛洒米粿,此时,四乡八邻,左邻右舍的男男女女,甚至十几岁的孩子,都手搁箩仔(一种篾制小筐)来捡米粿。屋上的人往下抛洒着米粿,嘴里不断地用男中音喊着“哦吼、哦吼”;下面捡粿的人群边拾嘴里边回应着“哦呦呦、哦呦呦”,场面和谐、热闹,完全忘了这是一场法事。

  米粿很快就被抛洒完,捡粿的人们也会细心地捡拾起抛洒的米粿,尽可能的不会去遗漏,滚落在任何隐蔽处米粿。人们把捡回来的米粿一遍遍清洗,耐心地剔除粿面上的小石子和泥沙。清洗干净的米粿人们把它切开,用丝瓜或豆芽煮着和炒着吃。为什么人要把洒在禾基上脏脏的粿捡来吃呢?原因有二;一是有祝福之意,愿还愿人家运离厄运,一家顺利安康;抛粿表示将厄运抛去,迎来吉祥,捡粿表示共同为其分担不顺,这是一个伟大的情怀,睦邻友好,守望相助。其二是表示爱惜粮食,粮食是果腹养身之物,生存之根本需要,是上天垂怜;所以,中国人认为浪费粮食是有为天道。

  几大箩筐的粿抛洒完了,人们从屋上顺楼梯下来,还愿仪式结束。穿戴好了的乞丐,此时飞快地从东家厅堂往外跑,东家手拿牛梭(竹枝)在后追赶他,假装用牛梭打他。背着红布袋的乞丐跑出百米开外也就不跑了,这表示还愿人家霉运已被乞丐背走;牛梭的用意表示扫,指一切不顺已被扫除,从此能否极泰来。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习俗 毛小平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日记大全

查看更多日记大全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