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毛小平: 人文篇(8)守孝

作者:圆满   发表于:
浏览:151次    字数:1693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63篇,  月稿:0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寒门无孝子。万恶贪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善与贪,一个指的是人的品德,一个是指人性,也就是说善恶凭人为,祸福自己招,不必过多评论赘述。一直以来考量一个人的品德孝为先是人们所认可的。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在很大程度上人们都能恪守孝道。父母年老了,外嫁的女儿会经常回来探望父母,儿子一家与父母同茶与饭,其乐融融。子女们会给些小钱与父母,让他们走亲访友便当,平时买点小吃之类的。父母亲生日时儿女们会办的隆重妥贴,在父母生病了会很悉心的照顾,女儿会给父母做百年衣以充喜。俗话说:父在不留须,母在不庆生。这些先贤的教诲形成了规矩,人们都会严格遵守,这在以前称守生孝。

  做七更是人们的一种守孝方式。父母亲过世了,从过世的这天算起,要做七期,一期为七天,共四十九天,故称做七。做头七时,儿子会将亡故的父母尸身放躺于床上,在其头前摆供桌放头边饭,意思是吃饱喝足好上路,不做饿鬼。在床边支起旧铁锅或放口陶盆烧纸钱,名曰“买路线”,意思是让其带钱在阴间好通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阳间有钱买得命,阴间有钱赎得魂。阴阳隔张纸就是这样来的。头七亡人的魂魄会来到社公庙(土地庙),社会会消去其在阴间的户籍,也就是阴间的死亡证明。户消了社公将亡魂交给拘魂使者(黑白无常),由他们将亡魂带入地府。亡魂走出社公庙的第二站是望乡台,允许亡魂站在望乡台上再看最后一眼故乡和亲人。过了望乡台就是阴间第三站鬼门关,黑白无常将亡魂交接与牛头马面。进入鬼门关,踏上黄泉路,这有一条河,名曰忘川河,河上有一座桥名叫奈何桥。常言道:黄泉路上无老少,奈何桥上无奈何。不论亡者生前是何种原因死亡的,到了这里已无回头的可能。

  奈何桥的尽头有座亭子,名叫孟婆亭,亭中有位年轻美丽的女子在熬制汤水,此汤名曰孟婆汤。经过奈何桥的亡魂都要喝碗孟婆汤,以忘掉前世所有记忆好再世为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碗汤水喝下肚,前世恩怨一笔消。喝了孟婆汤便正式进入冥界的枉死城,过了枉死城就到了阎王殿。阎王殿有十殿阎罗,阎罗殿有面孽镜,此镜可照出亡者生前所造的罪孽和所做的善事,按生前罪恶的轻重和善事功业的多少,经十殿阎罗的审核通过决定六道轮回中的哪道进行轮回。亡魂阴间过七关,阳间守孝做七期。每一七都要烧纸钱,做家堂(做饭菜为供食),助亲人的亡魂在阴间少受些磨难。人们也把做七称请七、守七,这些孝道方式一直在传承。

  以前,在朝为官的官员,家中父母过世,朝廷准许其返乡守孝。官员回到家中,除了操持治丧事宜外,还会在过世父母的坟旁结庐而居,守孝三年。老话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守孝的三年内不许理发、刮须、剪指甲。在守孝期满后,官员要回朝任职,他会请人为其父母守坟。守坟是为了防范父母的坟墓被盗,许多的豪门大户还会为父母立衣冠冢,此类坟冢虽是疑冢,但也会如正坟一样严加看守。人们在治丧和守孝期间,是不能与人争执吵闹的,认为会让父母的亡魂不得安宁,带着愧疚上路。人们常说子尽孝道头一件,守孝是行孝的表达方式之一。

  我们这以前,不论何种家境,在为亡故父母治丧时,要披麻戴孝。披麻是在衣前束一小束丝麻,鞋面上要缝一小块白布,亡人名下的男丁头戴白帽布,女眷除了戴白帽布外,还要头插一朵小白花。父母过阴寿时,出嫁的女儿会请司公来鉴箱。这种箱是纸扎的,故称扎箱,箱一般扎两只或四只,箱内是纸扎的衣物和用具用品,鉴箱念经是为了亡者能够收到。以前有条件的人家,在父母丧期满七后,还会请戏班在祠堂为先人唱戏。戏班请来,在祠堂里他把先人牌位按序排列好,子时开演。演戏时不许生人进入祠堂打扰,戏班也按所点戏目表演即可,表演到丑时尾结束,因为寅时鸡叫亡魂要归位了。

  母爱之伟大,是任何言语都难以表达的。生下一个子,从生挂到死,到死还不算,重新再转世。说母亲生下子女后,会爱护和挂念子女一辈子,甚至是母亲死了也不愿去投胎,还要等子女重新转世成为他人的子女才放心。我们这有这样的一种说法,刚出生的婴儿睡着了,他睡着时面带微笑,千万别打扰他更别惊醒他,因为是他前世的娘来看他来了,他看到了前世的娘。真是:世间亲恩爱千万,青发难数恩难算。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民俗 人文 毛小平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日记大全

查看更多日记大全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