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位于鲁东地区潍北白浪河畔,朦朦胧胧记得小时侯懒洋洋地躺在奶奶那温暖的怀抱里,一边享受着奶奶的那份深深的关爱,一边静静的细听着奶奶哼唱的那首充满美好憧憬的童谣:“小孙儿快长大,楼上楼下打电话!”从此“电话”二字牢记心中,可“电话”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神奇珍品?我却从来没见过。可能受奶奶那首歌谣的影响太深,从此便产生了一种浓浓的电话情结,亦成了我心中的向往之梦。
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到村里大队部的办公室,才真正见到了那种黑色的手摇电话机。那种老式电话机着实笨拙,电话机的后面还连着两块特大号的电池做电源,打电话时还要一手摁着话机,另一只手还必须猛力地摇转着电话机的摇巴子。摇一阵后,然后再拿起话机“喂”一声,告诉远在公社驻地的总机接哪里,接着便是烦躁的等待。如果运气好,电话很快就会接通,否则,经常是等上一天也等不到对方的电话。记得一天晚上,我的奶奶病了,我便随母亲跟着在大队当民兵连长的大伯走到大队部,给我在外地医院工作的父亲挂电话。这时,一位大队干部却摇着头说:“你们等等吧,要等广播完了才能往外打电话!那时,我对电话产生了一种深深的神秘感。后来才知道,原来那时的农村,广播和通讯使同用一条线路,可谓一线多用。从此,我对电话机的好奇心更加强烈,心想自己什么时候也能摸摸电话机,和大人们一样和里面的人说说话?
高中毕业后,我到县城的一家染织厂上班,在车间干了一年晒纱工人后,由于经常在报刊电台发表一些小文章,便被厂领导调至办公室从事专职文秘工作。那时,秘书工作经常向上级汇报企业的工作情况和生产数字,就开始正式与电话打交道了。记得第一次打电话时,心中充满了万分激动,说话时竟变得结结巴巴,甚至不知电话机如何正确使用,记得有好多次都是厂财务科长袁之良和会计徐素贞及时指导我如何正确使用电话机。从此,我真正实现了电话梦,那种兴奋感和自豪感一直留存在心中。可此时我的奶奶却去世了,留给心中不尽的缺憾与想念。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被上级调至潍坊市寒亭区经委从事秘书工作,经委主任刘德平同志专门给我们秘书配备了一部当时还算先进的圆盘拨号电话机,每天拨转着号码打电话,向上级汇报情况,向所属企业下达通知,虽然拨着电话号码发出阵阵“嗤啦、嗤啦”的烦人声,但打电话的效率却比摇把子电话机有了很大提高。
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局长又给我们新装了一台敲键盘的电话机,打电话照着号码敲键盘就行,且很少有打不通的时候,着实方便快捷。
再后来,机关新局长安排我到潍坊电缆厂担任分管后勤的副厂长,厂里便给我安装了一台家庭电话机,与外交流更加方便了。
进入新千年后,我的女儿到西安上大学,由于路途遥远,日夜牵挂。为了和女儿联系方便,我用稿酬为女儿买了一部只能用语音交流的新手机,不论女儿在大学校园里,还是坐在火车上,电话联系十分方便。
女儿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便立马为我和她妈妈买了多功能的新手机,什么发微博、微信、拍照、录像、欣赏电影电视等都很方便。随着国家通讯技术的进步和家庭生活的提高,电话手机也随之日新月异不断更换,从数字手机变为智能手机,其功能亦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力,实现手机银行方便快捷,家中电器、燃气等全部手机交款,到超市、商店,菜市场购物都实行微信支付,更令人惊喜的是和亲朋视频聊天,竟不付任何费用,真感叹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使我们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幸福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