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蔡宝鑫:杜金奎退休后的快乐人生——以爱行走 诗意山河

作者:美文苑   发表于:
浏览:141次    字数:4680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75189篇,  月稿:7872

  

  有人说,人生有两次“烦恼”最大:一次是离开校门,往哪里去?一次是退休之后,干点啥?

  杜金奎退休后,离岗一周,就开始用脚步丈量世界,用镜头捕捉大好河山的壮丽,用诗句书写赤子丹心的情怀。6年来,共行摄出行55次,行程数十万公里,拍摄照片万余张,创作诗词600余首。2024年6月,出版包含摄影作品、诗词、并由全国174位书法家为他的诗词而书写的书法作品,形成了诗书图“三位一体”“三艺归一”的特色书《聚贤集》,在社会上产生一定影响,收到良好效果,并引发思索:退休生活,应该怎么过?

  初心:不曾起舞的日子,是对生命的辜负

  2017年12月9日,从锦州市古塔区人大领导岗位退了下来,人生面临着第二次选择。对于退休生活,杜金奎有一个“舞台理论”,他说:“人的一生就好像围绕着‘舞台’在生活:20岁前,是在为登上舞台做准备;20—60岁,每个人都会有一个角色,在舞台倾情演绎;60岁后,就走下舞台啦。走下舞台后,必须与原来的生活割裂开来,回归自我,要过崭新快乐的退休生活。”

  快乐,就是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朝着光的方向,拥有高雅的志趣,做喜欢、独特、有益的事,让内心充盈而快乐,让身体灵活而不惰。

  老伴半是欣赏半是幽怨地笑着说:“退休后的老杜像疯了似的,啥都摆弄……”俗话说“人过三十不学艺”,意思指人的年龄过了三十岁,再重新学习技艺就很难。而杜金奎却自学学会了电脑打字、复印机操作;参加短期班学习写诗、学习摄影;走进高校向老师、学生学习摄影的后期PS制作;拜师学习吹萨克斯管和网上学习电吹管。此外,还学会了滑冰、轮滑,特别是风雨无阻地习练静气功和少北拳。

  在别人看来“神经”了的杜金奎,所做的一切,都是为退休之后的快乐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他定下了秉持的原则:“走出去(行摄),写起来(作诗);动起来(练静功习拳法),静下去(整理资料);有规划(阶段计划)、出成果”。

  冲锋的号角已经吹响,背起行囊,端起相机,携带纸笔,杜金奎游走在天地间,一路风雨兼程。

  他要行走,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眼睛寻找最美的地方,追寻摄影人心中的圣地。

  他要拍摄,拍出壮美山河大美景观,让照片生动光鲜,赋有灵魂,给人感染。

  他要作诗,记录足迹,记录心情,记录美好,写巍峨的高山、美丽的河川、辉煌的历史,还有中华文化的灿烂。让这些美好化成诗句,化成永恒,铸就成“诗与远方”!

  跋涉:眼睛看到的地方,就是远行的目标

  回忆起6年以来的经历,杜金奎感慨地说:“退休之后,不管干啥,哪怕是爱好,也要像在岗工作时的‘坚持’,坚持是成功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分钟热血’,不能半途而废。这是‘痴念’,这是‘执着’。老年人做点事情,要有青年钟情恋人、少年探知世界的‘劲’!”

  老伴介绍说:“退休之后,他的书房里挂上了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杜金奎把书房当成“作战室”,挂图作战,列出阶段计划,逐步实施。多年来,分别去了西藏、新疆、云南、四川等27个省市自治区的主要摄影线路、特色景点。

  魂“惊”沙尘暴。2020年5月25日,杜金奎和同是退休干部的赵彦君自驾行走西部九省区,早晨从冷湖出发,经过寸草不生的荒漠戈壁,一路前行。快到中午,发现了奇特的雅丹地貌,惊诧不已,欣喜若狂!于是,俩人分别向南、北两个方向各自拍摄。登上高点拍摄不久,不经意中回头发现远处乌云蔽日,狂风骤起,沙尘暴要来了!立即打电话给赵彦君,不接,杜金奎只能跑回车里。昏天黑地的世界,末日来临的感觉……大约半个小时左右,他忽然发现眼前隐约有光,那是车辆的“双闪”,那是救命的“光”!原来是遇到了熟悉环境的当地人。这段经历,现在讲起,杜金奎和赵彦君都感慨不已,并有怕意。

  “捡”个车祸。2024年正月初三晚上,杜金奎踏上了去“中国升起第一缕阳光的地方”抚远方向的动车。次日凌晨,抵达哈尔滨。在转乘机场大巴的途中,回望火车站,发现火车站楼型灯非常漂亮,就走过绿化带,进入步行路内用手机拍摄。拍完,沿着宽敞的步行道,拉着拉杆箱走向机场大巴停车点。这时,在毫无预感、毫无准备、毫无声响的情况下,后腰被狠狠地撞了一下,感觉是汽车。被撞得四脚朝天,拉杆箱飞出很远。杜金奎马上来了个鲤鱼打挺,急速翻滚,滚到一边。司机吓坏了,说话都语无伦次了。原来,他为抢时间开进“死胡同”,于是就想倒车退回。倒着倒着,就撞到了杜金奎。“幸亏有摄影包的‘缓冲’,幸亏自己习练少北拳的‘灵活’,否则后果十分‘可怕’!”

  三峡“流血”。2021年秋天,杜金奎赴三峡拍摄,入住江边小山村的民宿。放下行囊,拿起相机,爬上房顶,聚焦美景,疯狂拍摄。拍完,自上而下一跳,“哎呀,不好!”他踩上了一块木板,木板上有颗钉子狠狠地刺进了他的小腿,鲜血直流。村子太小,没有医院或卫生所,也没有船,人无法出去!好在民宿老板有一点碘伏和几根棉签,杜金奎向他借来烧水壶,开始自救:反复消毒,害怕感染,更怕日后患上“破伤风”,并用烧水壶煮毛巾,进行包扎……现在,他的腿上还留有小小的疤痕,“这是岁月的烙印,这是战士的勋章!”杜金奎骄傲地表达。

  “瓶尿”取暖。2020年5月29日,在甘南地区“黄河第一桥”处拍日落后,搭起帐篷,“猫进”鸭绒睡袋。这一夜,风特别大,温度特别低。半夜被冻醒,把所有的衣服全部穿上,包括羽绒服、羽绒裤,身体团缩在睡袋里瑟瑟发抖。住帐篷有个不成文的“规定”:要准备矿泉水瓶,解“小手”时不必出帐篷。“可笑”的是:当他解完“小手”后的矿泉水瓶,没有拿出睡袋,而是放在自己的脚下用于取暖。第二天早晨起来,帐篷内牙刷冻上了冰碴儿;帐篷外面结冰,手不敢碰帐篷铁质的骨架,怕被粘掉皮!

  星星点灯,照亮前行的路。这段路,定会化作生命的永恒,穿越无尽的时空。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又出发……”杜金奎惟妙惟肖地唱着,67岁的退休干部,像个孩童。

  作品:途经你的绽放

  走向远方,就能见到未曾见过的高山大川,荒漠沙滩。见过远方,就能心存惊雷,心如镜水;到过远方,就能抚掉迷茫,历经成长。那么,怎样能更好地记录远方、留住远方呢?只有摄影和作诗,她们可能触摸灵魂的坚硬高贵和心灵的柔软一隅。杜金奎拥有很多社会身份,和摄影与作诗相关的有: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辽宁省摄影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

  仅管拥有一些社会身份,杜金奎还是有所感悟地说:“退休之后,尤其是在做点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年轻时,学是为了理想为了工作;中年时,学是为了补充空洞的心灵;老年时,学则是一种意境,慢慢品味,自乐其中。”

  退休后第一次跟专业摄影团去北疆,走进“魔鬼城”拍摄日落景观。杜金奎拿出新买的航拍器,男“新手”,第一次碰,买时老师教的早已忘到“九霄云外”。用眼睛瞄着别人咋开机,咋起飞,“照猫画虎”进行操作。只见别人的航拍器飞得很高,但自己就是飞不高,并且也拍不到完整的景观。在拍摄现场,杜金奎变成了“囧孩”。知耻而后勇,回来以后,刻苦专研,快马加鞭,现在已经实现独立“驾驶”并娴熟运用。

  “为景色绚烂而唱响心扉,为光的明亮而燃起希望。”对于杜金奎的诗,有位诗人评价:“不是在屋子里想出来的、憋出来的,而是走出来的。发自心底,自然、质朴、真实,没有刻意雕琢的印迹。”他的诗,是一个景点一个感悟,创作于车上、侯机厅里,创作于宾馆的房间里,还有的创作于帐篷的微弱灯光下……

  这些诗作,随行程的进展而自然流淌,或咏叹山河的壮美,或引发思古之幽情,或俯仰历史,或喟叹人生,表现出作者开阔的胸襟和博大的眼光。如《见玉门关》:“西域边塞筑长城,大漠苍狼难入中。仓城守望千里路,兵精粮足河水丰。一代汉帝千古颂,万世华夏逐大同。”来到经历千载风雨的玉门关,杜金奎联想到当年汉兵英勇御敌的场景,进而思及长城的修筑,感叹汉武帝保疆护国之功,赞颂华夏民族生生不息、走向富强的心路历程。由景及人,由古及今,字句平实,内蕴幽深。

  钢铁硬汉也有百转柔肠,翻阅关山也有相思连连。每到一处,往往是盘坐在地上,嚼着面包,喝着矿泉水,拿起电话,给家里报平安。2018年9月24日,恰逢中秋节。夜半,难以入眠,悄悄走出蒙古包,矗立在溪流旁边,听着潺潺流水,仰望天空明月,想起家中92岁的老母亲和亲人,思绪万千,脑里自然流出了《思乡》:“道外逍遥无境空,咫尺天涯梦境中。踏遍山河人生路,情恋仍是故乡浓。”

  家乡是灵魂的根。走着走着,对家乡更眷恋了。风景虽在别处,但家乡更美。思及六十余年的人生之路,慨然喟叹,在踏遍山河的人生旅途上,无论走多高走多远,家乡永远是心中最深厚最难忘的情感之隅。

  风采: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2024年6月22日,“以爱行走 诗意山河”——《聚贤集》新书品鉴分享会在锦州市举行。这本书是杜金奎呕心沥血擎出的灵魂之作。精选作者168首诗词、175张图片、征集170幅书法作品形成的一本独具特色的书籍。探索“诗文图同册”,实现三种艺术形式跨界融合,可谓是“一诗一书法,一影一世界”。

  谈及最初的动机与过程,杜金奎介绍说:“2003年底,在书房的电脑里,反复观看自己沿途拍的照片、写的诗,就想何不出版一本有诗有图的书呢?自己也爱好书法,也有很多书法界的朋友,邀请他们书写自己的诗,放在一起,不更有特色吗?”

  杜金奎的想法,得到了好友的赞许与支持。闻令而动,听令而行。很多书法家不仅自己挥豪泼墨,还联络省内外好友一并参与。最后,共征集了170幅书法作品,除辽宁省及14个地级市外,还有北京、浙江、广西共16个省市自治区及下辖的近50个地级市、174位书法家参与,可谓“江河流汇,群星灿烂”。在这其中,还有西藏、新疆少数民族书法家参与,他们先对作者的诗进行翻译,再用藏文、维吾尔文书写,这是《聚贤集》一书独有之特色。她的呈现,既体现对作者的友爱与支持,也给《聚贤集》增添了厚重内涵,更体现了民族团结、文化相融的深层意义。

  杜金奎感慨地说:“我取得一点小小的成绩,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是朋友们帮我抬起了‘这片天’,他们最值得感恩与铭记。”

  著名文艺评论家孙浩为《聚贤集》作序,写道:“集中摄影、诗词、书法作品‘诗书图同册’‘三体归一’之结构方式前所未见,体现出一种工程化的美感,仅此一视角,便让读者深感作者用心之细,用力之巧,用情之深。摄、诗、书三向发力,赋予本书以厚重的力度,让人品咂回味,爱不释手。”

  其实,在这之前,杜金奎每年都编印一本册子,既是心路历程的展示,也是赠给未来的回忆。辽宁省宣传文化战线老领导郭兴文在《聚贤集》新书品鉴分享会上声情并茂地说:“记得俄国作家安东·巴普洛维奇·契诃夫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在艺术的世界里,只有果敢地向前奋斗,才能不断地取得胜利。’金奎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在艺术的世界里果敢地向前奋斗、不断地取得胜利的一个人。从《杜梨树下》那家族意味很浓的‘私房书’,到《往事如歌》的激情回忆;从《麦穗集》那深情的吟诵,到《打卡西部》的文图并茂、探幽揽胜;从《星月集》随手而拍的‘锦绣江山、绚彩中华’,到如今《聚贤集》诗作、摄影、书法‘三位一体’……应该说,金奎先生是通过自己的不断奋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杜金奎表示,在以后的岁月里,还要保持壮心不已的心态,坚持行万里路的目标,不断展示“年轻”老年人的精神与风采,让心灵激荡,朝着光的方向,昂扬向上,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活好自己退休后的人生——“以爱行走,诗意山河”!

  蔡宝鑫,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欣赏

查看更多美文欣赏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