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近来在哪发财?”
“我没有在哪发财,而在躺平。”
“我也在躺平,你躺平后主要做什么呢?”
“你躺平了吗?”
通过年轻人见面时的这样的问答,让我知道了“躺平”,也有意识的了解了一下“躺平”。
“躺平”在时下的社会悄然流行起来,由此,有人将此叫做“躺平主义”,甚至上升到所谓的理论来加以阐述。那么,什么是“躺平”呢?
“躺平”,表面看来,故名思义,就是平躺,也就是躺下之意。而实际上是一个不知何时出现的网络用语,大概是指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内心都死水一滩,毫无波澜,不会有任何反应或者反抗,表示完全顺从,大有“宠辱不惊、外变不乱”之味。这样说来,日常生活中的“躺平”一词,大多有些调侃玩笑的成分。但在玩笑中,久而久之,“躺平”却成了一些人的生活状态,“躺平主义”便在社会上悄然流行起来,越来越多年轻人在“躺平”意识主导下,主动降低生活成本,不去工作,不愿加班,近而演变为降低生活欲望,放弃人生梦想,不买房、不买车、不结婚、不生娃、不追名、不逐利,甚至不消费,只维持生存最低标准,只做最低限度的工作,也就是只要活着,其他的日子就“躺平”。“躺平”后又干什么呢?做所谓的自己想做的闲事,要么真正平躺,睡生梦死;要么白天黑夜,上网游戏;要么穿行于他们的“圈子”,相互交流“躺平”经验,分享怎么样“躺平”更舒坦。如果这样的“躺平”成风,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和警惕了。
这种思潮一旦在社会上广为流行,成为年轻人的主流方式,则会为害不少。
一是容易养成懒惰自私、无视他人的坏品质。表面看来只是自己“躺平”,实际上大多在“躺平”“啃老”。不仅养成自私懒惰、不敬老爱幼的坏毛病,而且会给年迈的父母增加更多身心负担或给年幼的孩童带来一定伤害,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践踏和破坏。中国人是最讲孝道和勤劳的。尊老爱老,孝敬父母,养护孩童,助其成长,这是任何一个做为子女父母应尽的义务,也是所要承担的义不容辞的责任;辛勤劳动,勤勉努力,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劳动成果,获取生活资源,这是很光荣的。但在这种意识下,只管自个吃饱,哪管他人死活,甚至衣来不伸手,饭来不张口,还要他人穿衣喂饭。自个儿待在房子里,外卖等的垃圾堆满屋的现实不是少数。人懒惰至此,与废物别无二致,更别说什么能够感受体谅他人,助人为乐更是免谈。
二是容易形成消极颓废、不求上进的坏思想。年轻人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者,如果年轻人做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不努力贡献年轻力壮的优势,不主动承担社会更多的责任,不积极发挥主力军的作用,都去“躺平”,“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管自个乐”,颓废坠落,萎蘑沉沦,得过且过,昏昏度日,那么,谁去完成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谁又去推动社会滚滚向前?看似对外界变化毫不在意,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平静如一滩死水,对任何事都服从顺从,不惊不乱,像得道的高人,实质上这种“未老先倒”、“未富先躺”,不是活到一定程度的悟道,不是人生历练后的境界,而是自甘坠落,消极萎靡,不承担社会责任,是对现实的逃避,是对青春的浪费,是对人生的游戏,是对社会的负担,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阻碍,是无知低能、懦夫狗熊的表现。如果上有老下有小的,就算对社会的责任不尽,起码还要养家,“躺平”了,他们怎么办?于是就出现“未富先老”的老年人还在奋斗拼搏,年富力壮的青年人却“未老先躺”的悲哀。
三是容易出现跟风成势、无声对抗的坏风气。“躺平主义”的产生固然有其社会多方面的原因,但根本的原因还是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而形成的贫富悬殊的两极分化。社会的现实,单就消费来说,社会的消费水准是富人的、有钱人的标准,这就使得大多数没钱的平民百姓在按富人的消费水准消费时的窘迫,俗话说的“驴娃子跟上狼蹑呢”,根本就不在一个层级上,可活生生的拿在一起。随时间的推移,这种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不断加大,没钱人的生活压力也在加大。在面对房价高企、生存空间狭窄、社会资源分配不公、生活压力大等的现实时,一些人就出现了畏难情绪,消极思想,觉得无论怎么奋斗努力,还得贷款买房、抢号买车、结婚生子、养儿扶女,而这些都不能改变紧张的生活,相反,还会加剧生活的窘迫,哪里还有轻松快乐幸福可言,对现实感到畏缩、恐惧、绝望,甚至觉得越努力,就会越受到“压榨”。退而求其次,既然改变不了残酷的现实,那就改变自己吧,干脆什么都不做而“躺平主义”吧。在社会飞速发展,高度转型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是难免的,一些人一时不适应也是难免的。但不能因为这个而“躺平”,而“等死”。
珍惜青春韶华,奋发图强有为。年轻人血气方刚,风华正茂,年富力强,正是无所畏惧,勇勇直前,大显神手之时,正是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创造财富,回报社会实现价值之际,不应在“躺平主义”歪风影响之下,“躺平等死。”人活着,岂能一帆风顺,一点困难挫折都遇不到?人不就是在一次次的磨难中才成长成熟最终成功的吗?
“躺平主义”作为特性存在,也“无伤大雅”,不碍大事,但作为一种社会普遍存在,甚至宣扬鼓吹,“蔚然成风”,就成问题了,这种歪风当刹,不能让其形成气候,破坏正常社会秩序和人们生活。
实际上“躺平主义”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出现,当时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尼加拉瓜实施的。美国在尼加拉瓜空投了一种小册子,专门宣传鼓动尼加拉瓜民众“迟到、怠工、请病假旷工”,甚至丢弃生产工具或到警察局纵火。我们不能说在中国发生或发展的任何不好的事,都与美国有关,但从这点我们也不得不怀疑,有些人鼓吹“躺平主义”,甚至还有人上升到所谓的理论高度,评价赞扬在中国出现的“躺平主义”是什么“中国年轻人的思想解放”等的动机了!
不管怎么样“躺平”,总的一点,只要还要活在这个世上,要无所事事的整天“躺平”,显然是不可能的。要永远“躺平”,除非不活了,要活、要生存,就得工作、就得劳动,不劳而获,毕竟是极少数,也是不长远的。当然,在人生奋斗的路上,“绷紧到极点”的偶尔“躺平”,这是必要的休息,是自我的松懈,是积蓄更多的力量,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