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十二生肖典故纪

作者:泡芙   发表于:
浏览:0次    字数:7826  电脑原创
级别: 文学童生   总稿:5篇,  月稿:5

  十二生肖,亦名属相,乃配中国十二地支以纪人生之岁者也,其物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此之起源,关乎动物之崇拜。据湖北云梦睡虎地、甘肃天水放马滩所出秦简,先秦之时已有生肖之制,颇为完备。而东汉王充《论衡》一书,乃传世文献中首记与现代生肖无异者。

  十二生肖,地支之象也,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其后,渐融于相生相克之民间信仰,影响婚姻、人生、年运等。每肖皆有传说,阐释系统备焉,成为民间文化之形象哲学,如婚配属相、庙会祈愿、本命年等。至于今日,世人多以生肖为春节之吉祥物,娱乐文化活动之象征矣。

  生肖为悠久之民俗文化符号,历代描绘其形象、象征意义之诗歌、春联、绘画、书画、民间工艺作品,不胜枚举。除中国而外,世界多国亦于春节之际发行生肖邮票,以表对中国新年之祝福。

  今精选十二生肖典故载之。

  1

  鼠之典故纪

  昔者,鼠之为物,机敏且巧,穿穴觅食,世人皆识之。今略述其典故,庶几得鼠之全性。

  一曰鼠首偾事,事出春秋。有士人受托办事,因贪小利,行事苟且,终致大事不成。人皆叹曰:“鼠首偾事,贪小失大。”此喻人因小失大,行事不慎。

  二曰投鼠忌器,战国之事。有富家积粟于仓,鼠窃食之。主人欲捕之,恐伤仓中器物。后世以喻欲除害而有所顾忌,不敢放手行事。

  三曰相鼠有皮,诗经之句。诗云:“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以鼠喻人,责其无礼无仪,不若鼠之有皮。后世遂以喻人若无礼义,则不如禽兽。

  四曰罗掘俱穷,汉末之事。有富豪之家,因遭祸乱,家财散尽,至罗网捕鼠,掘地寻食,仍不得温饱。后世以喻钱财用尽,处境困窘。

  五曰五鼠闹东京,宋代之事。包拯断案,有五鼠作恶东京,包公设计擒之,为民除害。后世以喻恶势力猖獗,然终将被正义所除。

  六曰鼠度无礼,寓言之事。有鼠欲渡河,见船则求渡。船家曰:“汝无礼,不可渡。”鼠曰:“吾有皮,可裹身;有牙,可啮物;有尾,可摇风。何礼之无?”船家笑而拒之。后世以喻人若无礼,虽有所长,亦难为人所容。

  他如鼠窃狗偷,喻人行为卑劣,窃取他人财物;胆小如鼠,喻人胆小怕事,不敢担当;鼠目寸光,喻人目光短浅,缺乏远见。

  鼠之为物,虽微小而有机智。其典故流传百世,皆因人情之所需。今略述梗概,庶几得鼠之全性。

  2

  牛之典故纪

  昔者,牛之为畜,力大且驯,耕田载物,世人皆赖之。今略陈其典故,庶几得牛之全德。

  一曰九牛二虎,事出周宣。宣王闻公仪伯力大,欲与之较。自谓能拽九牛之尾而倒行,亦能搏二虎。此喻人力大无穷,亦指事之艰难,非易事也。

  二曰对牛弹琴,战国之事。公明仪善琴,春日对牛而弹,琴声悠扬,然牛不动容。后世以喻对不明理者讲道理,徒劳无益。亦戒人勿妄言,当视其听否。

  三曰老牛舐犊,三国之谈。曹操主簿杨修被杀,其父彪痛惜万分。操问其故,彪曰:“老牛舐犊,爱之深也。”后世遂以喻父母爱子之情。

  四曰牛角挂书,隋李密之事。密少好学, 尝骑牛而行,挂《汉书》于角,边走边读。大臣杨素见而异之,知其必成大器。后世以喻勤学不辍。

  五曰孺子牛,齐景公之爱子也。景公爱庶子荼,尝衔绳以令荼牵之。荼跌而折景公齿,景公不怒,反立荼为国君。后世以喻父母爱子之深,不惜牺牲。

  六曰弦高贩牛,战国之事。郑之弦高贩牛途中遇秦军,欲偷袭郑。弦高急中生智,以牛献秦军,诈称郑君遣之来劳军,秦军遂退。弦高之智勇,可见一斑。

  他如牛衣对泣,西汉王章之贫也;吴牛喘月,吴地之牛疑月而喘,喻人因疑心而惧;钻牛角尖,喻人费力研究无益之事,亦指思考方法狭窄。

  牛之为物,虽卑微而有大德。其典故流传千古,皆因人之情性与之相通。今略陈梗概,庶几得牛之全貌。

  3

  虎之典故纪

  昔者,虎之为兽,威猛而烈,山林震慑,百兽震恐。今略述其典故,庶几得虎之全威。

  一曰龙争虎斗,事出春秋。有二国交恶,各遣勇士,若龙虎之斗,势均力敌,难分胜负。后世以喻英雄相争,势不两立。

  二曰狐假虎威,战国之事。有狡狐遇猛虎,诈称天帝使者,狐假虎威,使虎不敢伤之。后世以喻倚仗他人之势,欺压弱小。

  三曰放虎归山,汉初之事。高祖困项羽于垓下,谋士劝其穷追猛打,高祖不忍,遂放之。后果为项羽所伤。后世以喻敌人未除,留有余患。

  四曰虎落平阳,三国之谈。有猛将关羽,失势于荆州,败走麦城,虎落平阳,被擒于吴。后世以喻英雄失势,难以施展才华。

  五曰画虎不成反类犬,晋代之事。有人欲画虎,不得其形,反类犬矣。后世以喻做事不成,反遭嘲笑。

  六曰虎啸风生,战国之事。有勇士孟贲,力大无穷,虎啸风生,威震四方。后世以喻英雄豪杰,气势磅礴。

  他如三人成虎,言事之虚妄;谈虎色变,喻人之恐惧;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喻做事须冒险以求成功。

  虎之为兽,虽猛厉而有威仪。其典故流传百世,皆因人情之敬畏。今略述梗概,庶几得虎之全威。

  4

  兔之典故纪

  昔者,兔之为兽,敏捷且灵,穿梭林间,世人皆赞其逸。今略述其典故,庶几得兔之全灵。

  一曰守株待兔,事出战国。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后世以喻不劳而获,或侥幸心理。

  二曰狡兔三窟,春秋之事。有狡兔居于野,备有三窟以避敌。敌至,则入其一,敌去,复出觅食。后世以喻人多智谋,善于藏身避祸。

  三曰兔死狐悲,战国之谈。兔与狐为友,兔死,狐悲之。后世以喻朋友之间,一方遭难,另一方亦感悲伤。

  四曰动如脱兔,汉初之事。韩信领兵,行军迅速,如脱兔之疾,敌军不及防备,遂大败之。后世以喻行动迅速,势不可挡。

  五曰兔起鹘落,唐代之事。有猎者以鹘捕兔,兔起而鹘落,瞬息之间,兔已入鹘爪。后世以喻事情发生迅速,难以捉摸。

  六曰龟兔赛跑,寓言之事。龟与兔赛跑,兔自恃其速,途中懈怠,而龟坚持不懈,终至终点。后世以喻骄傲自满者必败,勤奋努力者必胜。

  他如兔角龟毛,喻事物之不存在;兔丝燕麦,喻有名无实;兔子不吃窝边草,喻人不做损害自己利益之事。

  兔之为兽,虽弱小而有灵性。其典故流传百世,皆因人情之共鸣。今略述梗概,庶几得兔之全灵。

  5

  龙之典故纪

  昔者,龙之为灵,腾云驾雾,司雨布泽,世人皆敬畏之。今略述其典故,庶几得龙之全象。

  一曰龙腾四海,事起远古。相传龙能腾云驾雾,游于四海之间,无所不能。此喻人志向高远,亦指事业广阔,无远弗届。

  二曰叶公好龙,春秋之事。叶公子高好龙,家中雕龙画凤,然真龙现于庭,子高反惧而走。后世以喻人表面爱好某物,实则并不真心。亦戒人勿虚有其表,当表里如一。

  三曰画龙点睛,魏晋之谈。张僧繇善画龙,每画龙而不点睛。人问其故,僧繇曰:“点睛则飞去。”人不信,僧繇点睛,龙果飞去。后世以喻作文或做事在关键处着笔,使全篇生动有力。

  四曰鲤鱼跃龙门,传之久矣。相传黄河之鲤鱼,能跃过龙门者,即化为龙。此喻人经过努力,可以超凡入圣,成就非凡。

  五曰龙生九子,各不相像。龙之九子,各有所好,形态各异。后世以喻人虽同出一源,然性格、才能各异,各有千秋。(详见附)

  六曰龙战于野,周易之辞。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此喻天下大乱,英雄争斗,亦指事物发展到极点,必有变革。

  他如龙骧虎步,喻人行走威猛,气势不凡;龙肝凤髓,喻食物之珍贵;龙马精神,喻人精神饱满,充满活力。

  龙之为灵,虽无形而有神。其典故流传万世,皆因人之敬仰与之相通。今略述梗概,庶几得龙之全形。

  附:龙之九子详列

  一子囚牛,性好音乐,常蹲立于琴头,听琴音而陶醉。后世常雕其形于琴上,以增琴韵。

  二子睚眦,性好斗狠,常怒目而视,口含利剑。后世常以其形雕于兵器之上,以增其威。

  三子嘲风,性好险峻,常立于殿角之上,眺望四方。后世以其形雕于殿角,以镇宅辟邪。

  四子蒲牢,性好鸣叫,常居于海边,遇大浪则大声鸣叫。后世以其形铸于钟上,以增钟声之响亮。

  五子狻猊,性好烟火,常蹲坐于香炉之上,吞云吐雾。后世以其形雕于香炉,以增香火之旺盛。

  六子赑屃,力大无穷,常背负重物,行走如飞。后世以其形雕于石碑之下,以承石碑之重。

  七子狴犴,性好公正,常立于狱门之上,监视罪犯。后世以其形雕于狱门之上,以示威严。

  八子负屃,性好文学,常附于石碑之上,阅读碑文。后世以其形雕于石碑两侧,以增碑文之雅致。

  九子螭吻,性好吞火,常立于殿脊之上,吞火避邪。后世以其形雕于殿脊之上,以防火灾。

  6

  蛇之典故纪

  昔者,蛇之为物,形若游龙,隐匿山林,世人或畏或敬。今略述其典故,庶几得蛇之全义。

  一曰打草惊蛇,事起南唐。李后主游猎,令侍从击草以驱兽,不期惊起一蛇。蛇蜿蜒而去,众人失色。此喻行事不慎,反使对方警觉,亦指处理事情需谨慎,勿轻举妄动。

  二曰杯弓蛇影,汉末之事。乐广宴客,壁上有弓影入杯,客疑为蛇,饮而惊病。广闻之,复置弓于壁前,示其影,客病遂愈。后世以喻疑神疑鬼,自惊自扰。

  三曰画蛇添足,战国之谈。楚有祠者,赐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后世以喻多此一举,反坏其事。

  四曰灵蛇献瑞,古之传说。昔有神蛇,身带五彩,现于人间,示以吉祥。人或遇之,必有好事临门。后世以喻吉祥之兆,亦指好运降临。

  五曰白蛇传说,起于民间。白蛇修炼千年,化为人形,与许仙相恋。然人妖殊途,终遭天谴。后世以喻爱情之坚贞,不畏艰难险阻。

  六曰农夫与蛇,寓言之篇。农夫于雪地中救一冻僵之蛇,待其苏醒,反被咬伤。此喻善心不可滥用,对恶人应有戒心。

  他如蛇蝎心肠,喻人心肠狠毒;龙蛇混杂,喻好人与坏人混在一起;蛇头鼠眼,喻人相貌猥琐,心怀不轨。

  蛇之为物,虽隐秘而含威。其典故流传百世,皆因人之感悟与之相通。今略述梗概,庶几得蛇之全形。

  7

  马之典故纪

  昔者,马之为兽,骏逸且驯,驰骋疆场,世人皆颂其能。今略述其典故,庶几得马之全骏。

  一曰一马当先,事出汉初。韩信领兵,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每战,必选一骏马,令其先行,以壮军威。后世以喻英勇无畏,领先前行。

  二曰马到成功,三国之事。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所乘之马名曰“赤兔”,疾驰如风,助关羽功成名就。后世以喻事情顺利,迅速成功。

  三曰老马识途,春秋之谈。齐桓公伐孤竹,迷途山中。老马识途,引领齐军走出困境。后世以喻经验丰富者,能够指引方向,避免迷途。

  四曰指鹿为马,秦末之事。赵高欲乱秦政,乃指鹿为马,试探群臣。群臣畏惧赵高,皆言鹿为马。后世以喻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五曰竹马之交,东汉之事。范式与张劭少时同窗,共骑竹马,情谊深厚。后范式千里赴约,与张劭重逢,世传为佳话。后世以喻童年之交,情谊纯真。

  六曰塞翁失马,战国之事。边塞有翁,失马不忧,反言祸福相依。后其马归,并带胡马数匹。翁之子骑胡马坠折腿,后因残疾免役,逃兵祸。后世以喻祸福无常,得失难料。

  他如马革裹尸,言将士战死沙场之英勇;马首是瞻,喻众人皆听从一人之指挥;马不停蹄,喻事情繁忙,不得休息。

  马之为兽,虽野性而具骏德。其典故流传百世,皆因人情之共鸣。今略述梗概,庶几得马之全骏。

  8

  羊之典故纪

  昔者,羊之为畜,性温且顺,供食产乳,世人皆珍之。今略述其典故,庶几得羊之全性。

  一曰亡羊补牢,事起战国。有牧羊者,夜失其羊,晨起寻之,已入狼腹。乃悟栏栅不固,遂修之。此喻事有失误,宜及时补救,以免后患。

  二曰羊肠小道,秦地之谈。秦地有山,山道曲折如羊肠,行者艰难。后世以喻道路狭窄,行走不便。

  三曰羊质虎皮,汉末之事。有人以虎皮裹羊,欲诈为虎,然终不能掩其怯弱之态。后世以喻外表强大,内心怯弱。

  四曰苏武牧羊,汉武之时。苏武出使匈奴,被留十九年,持节不屈,牧羊北海。后世以喻忠贞不渝,坚守节操。

  五曰舍策追羊,魏国之谈。有善牧者,牧羊而不用策,羊皆随行不乱。或问其故,曰:“吾熟其性,知其意,故不用策。”后世以喻治理有方,事半功倍。

  六曰歧路亡羊,列子之寓言。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后世以喻事物复杂多变,易使人迷失方向。

  他如羊入虎口,喻人陷入险境;羊毛出在羊身上,喻事物之本质不变;挂羊头卖狗肉,喻名不副实,以假乱真。

  羊之为畜,虽柔弱而有德。其典故流传百世,皆因人之感悟与之相通。今略述梗概,庶几得羊之全性。

  9

  猴之典故纪

  昔者,猴之为灵,机智且敏,攀援摘果,世人皆奇之。今略述其典故,庶几得猴之全灵。

  一曰猿猴取月,寓言传世。有猴见水中月影,以为真月,遂群猴共谋取之。或跃而捉,或掷石击之,终不能得。此喻愚昧无知,徒劳无功。亦警世人,勿为虚幻所迷。

  二曰沐猴而冠,楚汉之事。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刘邦至汉中,乃用张良计,烧绝栈道,以示无意东归。后刘邦用韩信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击败项羽。项羽怒,言刘邦如沐猴而冠,虚有其表。后世以喻虚有其名,无真才实学。

  三曰朝三暮四,庄子寓言。狙公养猴,晨以四果馈之,众猴皆怒。狙公乃改以三果朝馈,四果暮馈,众猴大喜。后世以喻反复无常,变化多端。

  四曰猴王出世,西游之事。石猴诞生于东胜神洲花果山,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被推为猴王。后学艺于菩提祖师,得名孙悟空,护唐僧西行取经,降妖除魔,功成圆满。后世以喻英雄辈出,能力超群。

  五曰猿啼三声泪沾裳,巴东三峡之谈。三峡两岸,猿声哀鸣,闻者无不泪下。后世以喻离愁别绪,哀伤之情。

  六曰封侯挂印,古之传说。有猴盗得官印,挂于颈间,以为荣耀。人见而笑之,谓其不知官印之用。后世以喻虚荣心重,不知轻重。

  他如猴戏人间,喻世事变幻莫测;猴年马月,喻时间漫长;猴急跳墙,喻急躁不安,急于求成。

  猴之为灵,虽小巧而有大智。其典故流传百世,皆因人之情感与之共鸣。今略述梗概,庶几得猴之全灵。

  10

  鸡之典故纪

  昔者,鸡之为禽,司晨报晓,驱邪避祸,世人皆重之。今略述其典故,庶几得鸡之全德。

  一曰闻鸡起舞,晋祖逖之事。逖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后世以喻志士奋发,及时勉力。

  二曰鸡鸣狗盗,孟尝君之事。孟尝君出使秦国,被昭王扣留。其食客装狗盗裘,助其脱险。至函谷关,又食客装鸡啼,赚开关门而出。后世以喻微末技能,亦有所用。

  三曰鹤立鸡群,晋戴逵之谈。逵字安道,少有才艺,风貌不凡。时人谓其于群鸡之中,如鹤之立。后世以喻才能或仪表出众,超出众人之上。

  四曰鸡犬升天,淮南王之事。汉淮南王刘安,好神仙之术,招纳方士,炼丹药以求长生。后丹成,与鸡犬同服,皆升天而去。后世以喻一人得道,全家享福。

  五曰雄鸡夜鸣,不祥之兆。古有谚云:“雄鸡夜鸣,不祥之征。”盖鸡司晨,夜鸣则失其时,故世人以为不祥。后世以喻反常之事,必有异端。

  六曰鸡犬相闻,桃源之境。陶渊明《桃花源记》云:“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描绘一避世桃源,人民安居乐业,鸡犬之声相闻,而老死不相往来。后世以喻乡村宁静,人民和睦。

  他如鸡飞狗跳,喻家中不宁;鸡飞蛋打,喻两头落空;鸡犬不留,喻杀戮殆尽。

  鸡之为禽,虽微小而有大用。其典故流传百世,皆因人情之所需。今略述梗概,庶几得鸡之全貌。

  11

  犬之典故纪

  昔者,犬之为兽,忠诚且勇,护家卫主,世人皆敬之。今略述其典故,庶几得犬之全义。

  一曰犬马之劳,事出《汉书》。汉高祖刘邦,尝谓功臣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虽有一范增,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至于犬马之力,吾能使之,此吾所以胜之者也。”后世以喻尽心竭力,不辞劳苦。

  二曰鸡鸣狗盗,孟尝君之事。孟尝君出使秦国,昭王欲留之,孟尝君惧而遣食客装狗盗裘,入秦宫得狐白裘以献昭王姬妾,得脱。至函谷关,又食客装鸡啼,赚开关门而出。后世以喻微末技能,亦有所用。

  三曰犬子之称,汉司马相如之事。相如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其父以犬子名之,取其贱而易养之意。后世遂以犬子为对自己儿子的谦称。

  四曰韩卢逐逡,战国之事。韩卢,天下之疾犬也;逡,狡兔也。韩卢逐逡,环山三匝,腾山五岳,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疲,各死其处。后世以喻两败俱伤,得不偿失。

  五曰犬马之年,敬老之词。古人常以犬马之年,自称己之老年,以表谦卑。后世以喻年岁已高,当受尊敬。

  六曰义犬救主,历代多有。如汉杨宝救黄犬,犬后化为人形,助宝成名;又如唐张华,夜归遇盗,犬吠而盗惊走,华得免。此类之事,不胜枚举。后世以喻忠诚勇敢,舍己为人。

  他如狗尾续貂,喻以劣续优,前后不相称;狗彘不若,喻品行卑劣,不如禽兽;画虎不成反类狗,喻好高骛远,反遭其辱。

  犬之为兽,虽微贱而有大义。其典故流传百世,皆因人情之所需。今略述梗概,庶几得犬之全貌。

  12

  猪之典故纪

  昔者,猪之为畜,性敦且实,供食积肥,世人皆仰之。今略述其典故,庶几得猪之全性。

  一曰豕突狼奔,事出《左传》。昔有晋楚交战,晋军败退,豕突于前,狼奔于后,形容败军之乱,如猪之狂奔,狼之逃窜。此喻事之急迫,难以收拾。

  二曰指猪骂狗,市井之事。有邻人养狗,吠声扰人清梦。某夜,一人怒不可遏,出门指猪而骂,实则欲警狗也。后世以喻借题发挥,迁怒于人。

  三曰猪突豨勇,战国之谈。豨,大猪也。谓猪虽愚笨,然当其愤怒之时,亦有勇猛之势。后世以喻愚鲁之人,偶尔发怒,亦显威猛。然亦指徒有其表,无真才实学。

  四曰辽东之猪,汉末之事。辽东太守公孙度,有猪白而肥,每见客,必令牵出以示之。客皆惊叹,以为异宝。后世以喻自夸其富,炫耀于人。

  五曰曾子杀猪,儒家之事。曾子之妻,欲去市,其子随之而泣。妻曰:“汝还,吾为汝杀猪。”妻还,曾子即杀猪以祭之。后世以喻信守承诺,言行一致。

  六曰杀猪教子,世俗之事。有父教子不严,子常逃学嬉戏。一日,父怒,遂杀猪设宴,邀亲朋共饮,席间告之子曰:“汝若再逃学,如此猪矣。”后世以喻严于教子,使其知惧。

  他如泥猪疥狗,喻人无能且卑微;猪朋狗友,喻不务正业之伙伴;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喻人做事两面不讨好。

  猪之为畜,虽平凡而有大用。其典故流传百世,皆因人情之所需。今略述梗概,庶几得猪之全貌。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欣赏

查看更多美文欣赏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