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师亦友的六安市作家协会主席金从华,刚刚在《皖西日报》人在旅途专版,发表了一篇《高原梦》。我迫不及待地点开页面,一读再读。
读罢,自然是感佩不已。
全文以时间为轴。少年时的主席欢唱“巴扎嘿”、在历史和地理教科书中,知晓西藏、藏民。青年时的主席被两位柔弱娇小的皇亲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和亲”促进汉藏经济繁荣、巩固唐蕃“舅甥之盟”,而魂牵西藏,有一探两位美人生活的地方到底是啥样的好奇。文学青年的主席,文友的一席话“作为一名作家,你应该去西藏看看,那儿也是个文学宝藏”,萌发了主席的“高原梦”。成家生子的主席,可能是缘于西藏情结之故,为1992年除夕出生的爱子,取了名——金城。时任霍山县衡山镇党委副书记的主席,在2005年初夏,与西藏山南市来镇党委挂任副书记的西藏干部朗杰结下了难舍难分的友谊。在与朗杰的相处中,进一步了解的西藏的美景、西藏的人文、西藏的藏獒、西藏的神秘。直到2015年朗杰挂职满10周年,主席正打算兑现朗杰的许诺“我在西藏等你”时,意外生了一场病,医嘱主席,以后不能去高原了。只是祸福相依,机遇还是垂青了主席,今年11月4日,主席赴承担安徽省“西藏班”的项目学校——铜陵市第五中学采风,与西藏班孩子们面对面的交流互动,以身为介沉进西藏班“普罗布的故事”、“喜绕多吉的故事”、“崔成郎珍的故事”、“扎西顿珠的故事”,与回忆遥相呼应“在这里仿佛看到久别的朗杰,看到了雪域高原,看到了神往的西藏……”后以“高原梦”梦想成真收尾,感慨万千。
文中系列人物串联。率先登场的第一个人物是音乐老师,教唱旦卓玛唱《翻身农奴把歌唱》《北京的金山上》,作者开始向往西藏。第二个出场的是地理、历史老师,在课堂上让作者对雪域高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第三个出场的是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两位柔弱娇小的皇亲,远嫁西藏“和亲”,牵动了作者谦谦公子的恻隐之心,去高原省亲时刻挂心头。第四个出场的是文友《藏南文学》常务副主编张世明,对西藏一段动人的描述,激发了作者的“高原梦”。第五个出场的也是最具戏剧性,最能表达作者高原情结的人物,一处“闲笔”尽显妙趣横生:作者帮自己的爱子不假思索地取名——金城。通过小孩与同学的趣味对话,再现金城公主当日的风华万千,足见作者对两位公主“和亲”之敬佩。第六个登场的朗杰,如果说之前的人物都是接引的楔子,那么朗杰就是实现作者“高原梦”的第一个西藏版真实落脚点。这位措美县的朗杰与作者朝夕相处三个月,结下了兄弟般的情谊。可以说此时作者的“高原梦”已是无限趋于圆满。这时候,文章出现了一个转折——因作者身体原因,不能实现去西藏的夙愿。然而事情往往就在一个点,出人意料的出现彩虹般的惊喜,于是第七个高光横空出世:一群坐在铜陵五中藏族班的孩子。顺理成章的,作者对高原的神往、向往,种种美好的想象,在这群孩子和铜陵五中西藏班班主任吴成兵身上慢慢具象。至此,文章的高潮跃然眼前——“铸牢共同体,中华一家亲”是作者心之所往的“高原梦”。
笔墨酣畅淋漓。典型的虎头、豹尾、猪肚子架构。开宗明义——向往西藏。完美收官——向往西藏,不只是我一个人的梦想,还有更多更多,如吴成兵老师一样的人,只是有些人的梦想成真了,有些人的梦想似乎也成真了,“站在铜陵五中操场的那一刻,我心潮澎湃,竟然有了梦想成真的感觉”。文字脍炙人口。如这段:对西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雪域高原,人烟稀少,雄鹰,藏獒,哈达、酥油茶、松赞干布,色林措,布达拉宫,珠穆朗玛峰……让我神之所向,心之所往。作者不仅将自己的“高原梦”跃然纸上,更将读者一同带进了西藏。
再如这段:“这一路向西,没有归来故土日,这一世征程,没有回首少年时”,我曾数次被这两位二八佳人的义举感动得潸然泪下。那时便想,有机会一定去西藏看看,亲眼目睹美人生活过的地方。寥寥数笔岂止刻画了作者的情,更让读者与之共情。又如这段:吴老师却乐此不疲。在与西藏生的相处中,二十二年如一日,我不知道他为学生做了什么,但看到学生们亲切地喊他“爸啦”(藏语:爸爸)时,我明白了;我不知道他为社会做了什么,但看到他19次不顾高返进藏家访,走进藏区课堂,我明白了;我不知道他为民族大家庭做了什么,但看到他站在人民大会堂的颁奖台上,领奖时,我明白了。一连串的排比,试问,哪位文学爱好者能不对这工整对仗心生羡慕?哪位读者能不对这拳拳真情心生感动?等等如此,文字之美,举不胜举,美在全篇。
如此美篇,我哪能不佩服至极!如此美篇,我哪能不分享诸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