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罗晓霞: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国粹精神

作者:刘刘   发表于:
浏览:4次    字数:2704  电脑原创
级别: 文学童生   总稿:8篇,  月稿:8

  看到一篇文章,是关于倪世清太极馆为了迎接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嫡宗传人陈正雷老师升级改造一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这是文章标题,也贴合了太极的初心。

  隔日,友人问:本周日陈正雷大师在市政务会议中心小会堂作太极文化专题讲座,可有兴趣听听?

  那必须有兴趣啊,这还用问吗?两天不到,陈正雷三个字都见几次了。

  陈正雷的名字在耳边响了多少次?没数过。反正耳朵可能为这三个字起过茧子。自从接触太极拳后,无论我身处哪个太极圈,陈大师的名号被一次又一次提及,用“如雷贯耳”四个字来形容一点不为过。能有机会近距离聆听陈大师的太极文化讲座,何幸之有?如果能目睹他现场露几招的话,那就更开心了。

  10月26日上午,合肥的上空细雨蒙蒙,我特意穿着崭新的太极服前往小会堂,以太极人的最高礼节迎接陈大师。刚到会场站稳脚跟,有人在大门处拍掌示意:陈大师来了,大家鼓掌欢迎啊。赶紧掏出手掌和手机,做好鼓掌和拍照的准备。门外呼啦啦进来一群人,陈大师被众弟子和相关陪同人员簇拥着进来了。一时间掌声快门声不断。我抓紧机会将镜头反转,抓到了一张自拍:镜头里陈大师身着黑色太极服,袖口处的一圈红色显得他平易近人,没那么威严了。倪世清老师和一众弟子随从,还有我那张因步伐太快只露出大半张脸的傻呆尊容。

  9点整讲座正式开始。陈大师从陈家沟说起,谈了太极的8大门派。他说,全世界有129种拳种,太极拳第一个被列为非遗文化。目前世界180个国家约5亿人参与了这项运动。参与人数之多,正是体现了太极拳已经成为人类文化的重要标志。

  一提太极,河南就会自动浮出水面。自2015年5月15日开始,郑州每年都开展百城千场太极展示,壮观的场面自不必细说。陈大师从延年益寿方面细谈了他的著作《以太极拳科学论证 享受人生颐寿天年》。分别从生命、呼吸、形意气心方面论证了太极拳的有形或无形功能。通过他的阐述,我才知道,古代人们的平均年龄真的是,不高。夏朝时平均年龄18岁,汉朝是22岁,唐朝时27岁,宋代30岁,清代33岁,民国时期35岁。因那些时代战争打仗、天花瘟疫、天灾人祸,又加上医疗条件差等原因,能活到六十岁就是高寿,活到七十三、八十四岁那简直就是奢望。放眼现在,活到一百岁的大有人在,我婆婆今年就99岁。就在上个月还看到一篇报道,说肥东目前百岁以上老人已经有202位。“长命百岁”早已不只是口头上的祝福。

  中国从古到今,民间流传下来的养生方法很多,像什么《易筋经》《八段锦》《六字诀》,还有医圣华佗传下的《五禽戏》等。为了参加赛事,“易五六八”这些我也习练过,确实感觉很舒服,调息养气,说它们袪病延年一点也不为过,《八段锦》也一直坚持在练。但流传最广、最受欢迎、参与人数最多的依然是《太极拳》。

  几百年的实践证明,太极拳没有副作用。陈大师用十几个字概括了太极拳的妙处:若问此技终何用,益寿延年不老春。当然了,这也是《太极拳论》的精髓所在。

  讲座间隙,陈大师咳了几声。他腼着笑,抱歉地对台下的市政协委员和太极拳爱好者们说:最近有点咳嗽,嗓子有点哑,再加上常年授课,自30岁时就有了咽炎。即便是这样,他依然坚持坐在台上,慢声慢语地向与座者传达太极文化的健康理念。

  陈大师又从四个层次带领大家探索太极拳的奥妙,即四练,练形、练意、练气、练心。习练太极拳也有十来年,对这四个字多多少少有一些感觉。形是太极的初级阶段,手、眼、身法、步是否到位,姿势是否符合太极拳的标准要求,这都需要在老师的正确辅导下慢慢领悟。以外形的松沉引动内气的连绵,在动中求静,在静中求动。而练意在练内功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陈大师说,平常在站桩、打坐中双目微闭,弱化外界的影响,让大脑进入忘我状态,意境自然高远而宏大,让自己专注于与太阳、大海、自然这些万物相结合,配合呼吸,让内气循环。意到、气到、劲到、形到,混然一体是为整劲。

  一提整劲,我就没劲。因个人的懒散,一直没有深入系统地学习太极,像陈氏的整劲,搞到现在我也无法做出来。加上自己天生体弱,不适合发力,干脆就放弃了陈氏,专心练杨式养生了:锻炼身体,保持身材,少去医院,是我练太极最后的倔强。

  气,说白了就是气息,呼吸。一种是人体自带的生理自然呼吸法,一种是通过练功得到的内气法。能拥有婴儿般的绵长呼吸,是练拳人终生的追求。他说,练气有三个阶段:以外形引动内气;外形动作与内气结合;以内气催动外形。他指引人们在空灵中去体会松、柔、慢,疏通经络,引动内气。

  我在陈大师的引导下,舌抵上颚,试着吸一口气从命门处缓缓升起,经脊椎到达头顶,借由人中中转站,在舌尖搭桥而下,呼一口绵长的气慢慢到达丹田,再试着将丹田内气渗到涌泉。任督二脉有没有通不知道,小周天通没通也不知道,生根是没可能,正坐着听讲座呢,要生根也是屁股。很舒服!很爽!瞬间感觉神清目明。

  陈大师说了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螺马吃豌豆,气可以过膝。过膝蹄上才有力。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结合太极招式将这句话剖开来分析。将天地间的阴阳之气,通过呼吸贯穿全身,下盘稳,上盘自然轻灵。

  第四层就是练心了。他说,静养灵根气养精神。水静能鉴物,人静能观心;心静人不浮,静心能明理。静可以降浮伏躁,心静如水,自然能客观理智地面对生活中所有的问题。

  陈正雷大师在台上讲了一个小时。他说“太极拳不仅仅是一种武术,更是一种深具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的运动。它融合了阴阳辩证理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包容、内敛等精神”。他认为,太极拳的国际传播不仅有助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交流,还能够推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望着这位比父亲小15天的太极大师,想着家中白发苍苍的老父亲,和其它千千万万个耄耋老人,练与不练,还是有本质的区别的。光这几十分钟的说话,就能暴露出一个人的精气神。

  在随后的太极展示中,由陈正雷大师的儿子陈斌先生率领同门师兄弟为在座者带来了精彩的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二路和其它组合展示,特别是陈斌老师与另一位弟子之间借力发力四两拨千斤的太极推手,获得现场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一时间,录视屏的,拍照的忙个不停,还有手痒难耐的太极爱好者们在会场后面随着老师们的动作暗暗发劲。合肥的倪世清老师也率领太极馆的弟子们助阵登台,将一套春秋大刀舞得虎虎生风。倪老师的小儿子,一位黄口小儿,在其父的影响带领下,也以羸弱之肩将太极传承。

  陈正雷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之一、陈氏太极拳嫡宗传人、太极拳四大金刚之一,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太极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造福人类。这是他的使命,也是他的宿命。太极拳,这根无形的纽带,正把各国人民凝聚在一起,共同托起这一人类文化。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欣赏

查看更多美文欣赏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