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

农业公社在与时俱进

作者:文生   发表于:
浏览:73次    字数:5463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38890篇,  月稿:0

  羑河纪事二八八

  农业公社在与时俱进

  文生

  老歪找老文聊天,说:你知道不?现在城里有“人民公社”饭店。

  老文:知道。怀旧。

  老歪:有点不地道。

  老文:是说过去的粗粮是粗做,现在变成粗粮细做了,鸡鸭蛋鱼肉蛋也多了起来吧?

  老歪:对。过去,是喝玉米糊涂,啃老咸菜和红薯窝窝头。别说鸡鸭鱼肉蛋,就是油,平时也是没有的。

  老文:过去常吃的是和子饭,里面是玉米面糊涂煮红薯干和菜叶子,要是里面有玉米圪瘩就是好饭了。

  老歪:端个大海碗坐在街头吃和子饭,一边吃一边聊,说过去的富人过的日子就是好,能天天吃麻当(油条)、喝糖饭(稀饭里面放了糖),吃热菜(炒菜)。

  老文:现在为了身体,又讲究象过去那样了。

  老歪:部分人连观念都回归过去了,说过去好了。

  老文:其实公社的现实与观念从来就有。过去实践效果不好,被否定了。但事物发展过程是否定之否定,现在是回归公社了,只不过不说而已。

  老歪:你说说。

  老文:俺在手机上存了点相关资料。你要是不介意的话,俺看着手机给你说说吧。

  老歪:中。

  老文:农村公社也称“农民公社”、“毗邻公社”、“地域公社”、“农民村社”,简称“村社”。广义指农业公社、游牧公社、游猎公社等。狭义专指农业公社。

  农村公社是由父系氏族公社发展而来。

  氏族公社是原始社会的基本单位,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以血缘纽带和血统世系相联结的社会组织形式。

  氏族公社经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

  世界各地普遍经历了农村公社发展阶段。

  在中国,中原地区在春秋战国时期,还保留着农村公社组织如井田制;边疆的一些少数民族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后一段时间仍处于农村公社阶段或保留其残余形态。

  公社的特征是公有制和私有制共同存在。公社境内的耕地、荒地、牧场、山林、河流均归社员集体所有;房屋、牲畜、生产工具属社员私有。

  老歪:当年生产队就是这样,不过牲畜个人不能养。地呢?集体种?

  老文:不是,分给家庭种,每年或隔年重新分配,有时也微调。

  老歪:这也是当下的现实。其它形式的呢?

  老文:游牧公社是在游牧生活条件下形成的公社组织。牧场公有,自由放牧或定期分配牧场,牲畜、帐幕私有。

  游猎公社是在游猎生活条件下形成的公社组织。由于猎区地域辽阔,人口少,流动性大,只有各自习惯的游猎区域。枪支、马匹和猎犬属私有。公社内部集体狩猎和个人狩猎并存,猎获品的平均分配和个体占有制并存。猎民的贫富分化主要表现在马匹占有的多寡上。

  老歪:理论上啥讲?

  老文:公社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二重性,即内部同时存在公社所有制和个人私有制,为经济的发展赋予强大的生命力。在历史上,与氏族经济竞争中占先:在现实中,与资本主义竞争中占先。

  农村公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首先,原始公社具有比各种私有制形式更为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认为:“ 原始公社的生命力比闪族社会、希腊社会、罗马社会以及其他社会,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生命力要强得多。”

  其次,原始公社的天赋生命力还表现在,有的公社经历了中世纪的一切波折,依然保持到今天; 即使是在其被替代的地方,它的各种特征也仍然非常清晰地存在于取代它的公社里面。

  最后,特别是当时存留在世界上广大地区的农村公社,作为原始公社的最后阶段,较之古代类型的公社有了新的特征: ( 1) 冲破了血缘的狭隘联系,( 2)房屋及园地已经成为私有财产,( 3) 耕地仍归公社所有,但定期重分,产品归己。

  这种公有制成分和私有制因素并存的二重性构成了农村公社强大生命力的源泉:一方面公有制及其所造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使公社基础稳固;同时,私有制的出现,又使个人获得发展,而这种个人发展和较古的公社的条件是不相容的。农村公社私有的方面,激发了公社社员的生产积极性及其最终占有土地的欲望。原来定期调整分配的土地,由起初延长调整的年限,只在必要时进行个别抽补调整,最后成为社员终身占用,继之成为可以租佃或买卖的私有财产。

  但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二重性决定了农村公社演变的复杂性,一方面,有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必然性。马克思说:“农村公社既然是原生的社会形态的最后阶段,所以它同时也是向次生的形态过渡的阶段,即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向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过渡。” 马克思认为公社的瓦解并非由经济必然性所致,而是“死于暴力之下”。另一方面,有向公有制过渡的可能性。

  老歪:我们是不是也存在公社?

  老文:一直存在,只不过是变种,即大部分土地私有,只有小部分还保存公有形态。小块公地上,或人们共同劳动,或包给个人经营,收入用于公共事物。在中国,以村田、族田、祠田以及公共水利为主要形式存在。这一点,俺在和别人说我国一直存在亚细亚生产方式时说过。

  老歪:亚细亚生产方式?

  老文:马克思认为土地制度存在“亚细亚的所有制形式”、“古代的所有制形式”和“日耳曼的所有制形式”。土地制度非常重要。

  首先,揭示土地所有权的历史演变。土地私有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必然被更高的生产力所否定。对于揭示资本主义方式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其次,回应俄国革命者的内部争论,探索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需要。

  俄国民粹主义运动把农村公社看做解决俄国社会问题的希望之光,提出俄国可以在公社的基础上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绕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与此相反,俄国自由派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则认为,俄国只能走同西欧一样的道路,“首先摧毁农村公社以过渡到资本主义制度”。

  马克思晚年通过对农村公社和世界历史的再研究,获得了一系列新的思想和观点。

  马克思为写作《资本论》,在十九世纪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初,在人类学和历史学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刻的研究。

  对农村公社命运的观点是逐步深化认识的。

  70 年代中期以前,马克思对俄国农村公社的前景并不看好。1870年表示;“对于这种共产主义的黄金国,我从来不抱乐观的看法。”

  70 年代末,马克思是“有条件的否定”:“如果俄国继续走它在1861 年所开始走的道路,那它将会失去当时历史所能提供给一个民族的最好的机会,而遭受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一切极端不幸的灾难。”

  80 年代初,马克思的观点发生了重大转变:“有条件的肯定”了:“我深信: 这种农村公社是俄国社会新生的支点:可是要使它能发挥这种作用,首先必须肃清各方面向它袭来的破坏性影响,然后保证它具备自由发展所必需的正常条件。”1882年 1 月,《共产党宣言》俄文第二版“序言”,进一步表述了这种“有条件的肯定”立场。

  从这一新立场出发,马克思论证了俄国公社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可能性。在《给维•伊•查苏利奇的信》的前三份草稿中,马克思从两个方面论述。

  一是,俄国农村公社的非资本主义发展既符合时代发展的历史方向,也符合俄国社会的总的运动方向。在马克思看来,可以“以古代类型的所有制最高形式即共产主义所有制来代替资本主义所有制”。

  二是,认为这和俄国社会总的运动一致。俄国当时土地制度的双重性,使俄国的农业深陷于绝境之中。从纯经济的观点来看,俄国也只能通过本国农村公社的发展来摆脱它的农业所处的绝境;用资本主义租佃制来摆脱这种绝境的尝试,是徒劳无功的,因为这种制度是与俄国国内整个农业条件相抵触的。

  马克思晚年对农村公社理论的这一重大破,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形态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资本主义是推动世界历史的动力,但不再是世界历史的必经过程。

  二是东方社会在世界历史形成过程中不再是被动的,而是成为推动世界革命的主动力量。

  三是推动世界革命的阶级力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是无产阶级和东方农民民族的联盟。

  马克思论证了俄国公社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可能性。在《给维•伊•查苏利奇的信》的前三份草稿中,马克思主要是从以下两个方面论述的。

  一是俄国农村公社的非资本主义发展既符合时代发展的历史方向,也符合俄国社会的总的运动方向。

  二是俄国的农村公社本身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马克思也承认俄国的农村公社存在问题。

  首先是公社兼有公有制与私有制两种所有制形式,既构成了其强大生命力的源泉,也可能转而成为公社解体的根源。他指出,“农业公社天生的二重性使得它只可能是下面两种情况之一: 或者是私有原则在公社中战胜集体原则,或者是后者战胜前者。一切都取决于它所处的历史环境。”

  其次是农村公社的孤立性,容易成为比较集权的专制制度矗立其上的社会基础。

  在论述俄国公社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可能性时,马克思反复强调,是“理论上的可能性”。

  “理论上的可能性”,包括两层意思: 一是以“正常状态”为前提。“从纯理论观点,即假定以永远正常的生活条件为前提,来判断农村公社可能有的命运。”二是包含着相互对立的全部可能性。二种结局都是可能的,但是,“对于其中任何一种,显然都必须有完全不同的历史环境”。

  马克思进一步提出了实现这种理论可能性的历史条件。

  俄国是脱离世界而孤立存在着的,俄国农村公社还没有资本主义化。这是实现可能性物质上的实现条件。

  更为重要的是外部条件,即需要俄国革命,如果革命在适当的时刻发生,保证农村公社的自由发展,那末,农村公社的公有制很快地变为俄国社会复兴的因素,使俄国比其他还处在资本主义制度压迫下的国家优越的因素。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82 年俄文第二版“序言”中进一步强调: “对于这个问题,目前唯一可能的答复是: 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末现今的俄国土地公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

  恩格斯说:“这不仅适用于俄国,而且适用于处在资本主义以前的发展阶段的一切国家。”

  马克思、恩格斯的预言实现基本实现。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最重要的是土地公有,率先建立社会主义的国家,恰恰在土地公有上有现实实现的基础、有历史观念的认同。

  俄国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国家,传统上的土地公有形式及观念无疑是支持土地公有的最重要因素,苏联农业以机械化农场形式方式经营。

  我国也实现了土地公有制,同样也是传统的观念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农业生产以小农在土地上共同劳动为主,也有小块私种的地。

  老歪:小块私种的地以自留地的形式存在。其实大家心里渴望自留地越大越好。

  老文:是的。

  老歪:最后是土地完全自留地化。

  老文:但是两国及其它国家的实践表明,以土地公有、共同劳动的形式经营农业还是超出了现在生产力的要求。

  俄罗斯以私有化的形式经营农业,一改苏联时期粮食短缺的困境,成为粮食大出口国,在今天的战争中处于主动。

  中国是彻底回归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公社:土地公有,定期重新分配,但分配的时间越来越长了,有趋向终身占用的倾向。

  老歪:减人不减地,增人不增地,导致不少农村人无地种。

  老文:没地的人,绝大多数也不种地了。

  老歪:就是种地的人也希望能大规模种地。

  老文:农业现代化经营土地会冲破现在土地集体所有制形式。

  老歪:私有化?

  老文:不是。种地人的心里不愿意经从他人之手种才能种田,而是希望直接从集体手中接过田种。你想,现在要多种一点地,得从多少个“地主”手中转地?要是在种地过程中,有一家产生纠纷,整个大片地受的影响非常大。所以,种地能手在经营方面不敢扩大规模。现在土地集体为生产队所有,并不能满足种田人的要求,要从更大规模的集体土地接手,因此,现实需要土地集体所有制要扩大规模,扩大到大队。

  老歪:如果扩大到公社,可真是回归人民公社了。

  老文:是啊,当年大搞人民公社时,个人合并为互助组,互助组合并为小队,小队合并为大队,大队合并为公社。在这个急风暴雨的运动中,共产风非常厉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破坏。后来老人家说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土地集体所有以生产队为基础到今天。

  老歪:山里的地,全村被弃的不少。如果能与别人村合并,应该能盘活这些土地。

  老文:这地不种没人闹,一种就有人闹。土地小集体所有应该变为大集体所有。

  老文:合村?

  老歪:是。

  老文:在现实中已存在,不过总体上还是个案。

  老歪:现在并村比过去复杂多了。

  老文:一村一策吧。这是个相当长的过程,不能犯当年的错误了。

  老歪:是的。

  老文:一步一步改良吧。

  老歪:我们必须将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这也是正在发生战争给人的启示。而要做到这点,必须让土地制度使人们能多种粮食。

  老文:土地公有,个人经营就适合现实。

  老歪:还有国家扶助。

  老文:扶助来自于全民,从理论上讲,应该归于全民。

  老歪:中间不应该有食利阶层。

  老文:土地公有制存在两种形态,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之间也存在矛盾。

  老歪:就现实来说,越过“卡夫丁峡谷”是什么呢?

  老文:应该是越过自由、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到社会主义初阶段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各种资本并行的社会。

  老歪:现在的土地制度可以说是的农业公社式制度。现在生活比过去好多了。

  老文:所以,公社饭店的饭菜,也在与时俱进,不必用过去的眼光看。

  羑河纪事系列均为原创

  2022年4月23日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与时俱进 剧本 公社 农业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高中作文

查看更多高中作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