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

闲坐百年室,商榷千岁说

作者:文生   发表于:
浏览:1次    字数:5015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60842篇,  月稿:6948

  羑河纪事三三二

  闲看百年室,商榷千岁说

  文生

  黄教授仨人在村里漫步。

  老文说,这是我们村里的老房子,有几个片,每个片由大小院子组成。大点的院子里面有若干小院,现在大多成为大杂院,瓦房平房混杂。背靠着大土源的老窑院老瓦房群使我们村成为一个古村落。这些房子都不住人了,有不少倒塌了。

  老明说,我们石林黑塔村的老房子没有别的村保护的好,很担心能不能保住这个牌子。

  老文说,主要是没什么名人。

  老明说,这个村有秀才街,那个村有举人院,我们村有啥?

  老文说,不是说早年出了个武官么?

  老明说,有人讲这个武官做到兵马总镇,还说戏曲《铁弓缘》里的太原兵马总镇就出在我们村里,现在村里的好多人在太原,有的混的还行,人说这是沾着总镇的光呢。俺们也可以建个总镇楼。

  老文说,这都是无稽之谈。

  老明说,你以为那个举人院能确认么?

  老文说,但秀才街是可以的。

  老明说,反正楼以文名,文以楼传。

  老文说,咱村小谷院文人多,听说早年有好些人研究小学,还去找大师求教,购其书。

  老明说,但也没搞出啥名堂。

  黄教授说,不能小看小学。他们觉着我们积弱积贫,应该从源头上找。我对这个有所研究,就卖弄一下吧。

  小学其实就是考据学。考据学是汉学家治学的主要方法。汉学是对宋学的反动,滥觞于明末清初,大盛于乾嘉时代。

  考据学产生的原因是很多知识分子认为经典在流转中被误读了,很多字义被曲解了,导致儒家走向玄谈,王朝走向积弱积贫。两宋繁华不假,但有汉唐气象么?因此需要正本清源,先从把字义弄准确,这就要从考据字的本义入手。

  清代考证学得到了迅速发展,全盛时期的代表人物有惠栋、戴震、段玉裁、王引之、王念孙,等等,到了章学诚,又提出了“六经皆史”的论点。也有很多学者认为,清人从事考据学是为了逃避文字狱的迫害而躲入故纸堆中。

  清代考据学者不仅对传统儒家经典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研究,还对诸子百家、史部、集部等传统文化典籍进行了清理和爬梳。他们通过校勘、辨伪、辑佚、注疏、考订史实等多种手段,对浩如烟海的古代文化典籍做了去伪存真、正本清源的工作,使许多面目全非、久已散佚、真伪混杂的文献基本恢复了本来面目,使许多晦涩深奥、不能卒读的典籍,大体可供阅读研究。

  清代考据学的发展,使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历史学、地理学、历算学、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辨伪学、辑佚学等传统学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清代考据学者对考据方法进行了总结,如小学研究方面“因声求义”说、“古无轻唇音”说、“四体二用”说、“故训声音相表为里”说等等,以及王念孙父子总结的一些校勘、训诂规律,这在古代汉语、文献学研究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例如古代文字的音读基本上弄清楚了。

  清政府编修《四库全书》,所录书籍需要考版本、纠错谬、辨音义,也推动了考据之学发展。

  戴震主张用考据的方法,恢复四书五经的原始含义,进而阐明儒家文化。他认为,每一个文字都要反复考证才行:“每识一字,当贯群经,本六书,然后为定”,达到“识文字,通训诂,明声假”。

  儒家学说从先秦至明清是一个演绎系统,考据学派把儒家文化体系在微观上进一步演绎化、逻辑化,还推动了对中国传统数学的研究。戴震在编修《四库全书》时,整理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九章算术 》,以及其他天算学名著。对于西学,格物致知也使我们很快接受物理学。易经使我们理解逻辑辩证也不难。知行合一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先曲。

  先秦时,儒家是最有影响的学派之一,但不及墨子、杨子。

  老明问,杨子?

  老文说,孟子说,“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子学说流行一时,很快就只剩了这一句:杨子曰为我,拔一毛利天下,不为也。

  老明说,这和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格格不入。

  黄教授说,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第一次打破了旧日统治阶级垄断教育的局面,变“学在官府”为“私人讲学”,使传统文化教育播及到整个民族。

  儒家思想是中国文明史经历了夏、商、周的近1700年之后,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道不过三代,法不贰后王”的思想体系。

  东周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礼崩乐坏,知识分子纷纷著书立说,提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办法,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家、法家、道家、墨家,为秦汉以后的社会治国思想的选择奠定了基础。

  儒家主张“仁政”,是“礼治”和“德治”的结合。

  儒家的“礼治”,是建立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如此才能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的理想社会。儒家认为国家的治乱,取决于等级与秩序的稳定与否。其实儒家的“礼治”也是一种法的形式。它是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如违反了“礼”的规范,就要受到“刑”的惩罚。

  儒家的“德治”,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其实德治要成功还要靠贤人政治,有德无才是不行的,所以儒家也主张“为政在人”、“有治人,无治法”等“人治”主义。

  孟子的“仁政”建立在“民为贵”、“君为轻”的基础上的,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每户农民“百亩之田”,宽刑薄税。

  秦朝是以法家思想为统治思想。

  汉初实行道家的无为而治。到了汉武帝时期,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强调以儒家思想为国家的哲学根本,杜绝其他思想体系。汉武帝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抑制了民族思想的自由发展,禁锢了思想界的探索精神,有明显的消极作用。

  魏晋南北朝时玄学盛行。

  唐朝道、佛盛行。唐朝中期的儒学大师韩愈,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道的观点。

  宋代儒学发展为理学,尊周敦颐、程颢、程颐为始祖,朱熹为集大成者,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核心内容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后来理学取得官方地位,明清时期,科举考试都以朱熹的理学内容和对经典的注释为考试题目。

  南宋时期,针对朱熹等人的“理”在人心之外,陆九渊提出“心即理”;针对朱熹“即物”才可“穷理”的理论,陆九渊提出“发明本心”、“明心见性”、“心即是理”。

  明中叶的王阳明创立了心学。王阳明心学继承了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王守仁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在认识论上主张“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形成了“陆王心学”。

  程朱理学的理论基础是《大学》中的“格物致知”,而陆王心学的根据则是《尚书》中的十六字心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明代晚期,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之间进行的义理之争转入了儒家文献的全面考证,由此产生了汉学。汉学与宋学的对立是清代儒学的主线。汉学大师惠栋认为“宋儒之祸,甚于秦火”。戴震作《原善》《诸言》《孟子私淑录》以及《孟子字义疏证》寻找纯粹的孔孟之道。

  明末清初:①黄宗羲:明亡后隐居著述,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激烈的批判,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反对重农抑商。②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主张把学术研究与解决社会问题结合起来,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③王夫之认为“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和“天下惟器”的观点,还提出“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否认理学家主静的思想。

  鸦片战争之后,西学大举进入中国,这时出现了改良儒学主张。

  康有为深通儒学经典,又涉猎西学。儒学和西学成为康有为维新思想和哲学思想的源泉。康有为在万木草堂讲学时,宗旨是“以孔学、佛学,宋明学(陆王心学)为体,以史学、西学为用。”相继写出了《新学伪经考》及《孔子改制考》,宣称东汉以来统治者独尊为儒学正宗的古文经,实际上是刘歆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新学。在尊奉孔子为托古改制的伟大的改革家同时,康有为阐发了今文学家“通三统”、“张三世”的学说,完成了变法维新的理论依据。

  1895年,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1898年的戊戌变法“百日维新”失败后,康有为逃亡在国外,从“君主立宪”的立场变为保皇党,反对革命。

  天下大同的思想,中国古已有之。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把西方进化论学说和中国传统的今文哲学中变易的哲学观点融为一体,又吸收了《礼运》的小康大同说,附会公羊三世论,认为人类社会是循着“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的规律发展,最终达到“政府皆由民造”,实现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康有为把孔子极力描写为一个力主改革的圣人,把大同思想说成是孔子教义的最高境界,只是由于“新歆遽出,伪左盛行,古文篡乱”,使“公羊之学废,改制之义湮,三世之说微,太平之治,大同之乐,暗然不明,郁而不发。”

  老文说,康梁变法失败了,同时也宣告儒学的转型失败了。

  黄教授心中一震,儒学转型?这是个矿,值得好好挖。

  老明说,现在讲新儒学,多是空谈。儒家现代化之路何在?

  黄教授说,为中外及世界提供“仁”“和”等的思想观念。

  老文说,朱熹办学院办乡校,使儒学在基础落实。王阴明赤手空拳组织队伍平乱后退隐讲学。曾国藩成功之后自我消藩,办洋务,这说明儒学大家主张出世,功成名就之后归仁义理心。

  老明说,积极的心态才是儒家初心。

  黄教授说,是的。天道酬勤,君子以自强不息。

  老文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老明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至于止善。

  老文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黄教授说,《论语》上多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朝闻道,夕死可矣。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小不忍,则乱大谋。……

  老文说,教授论语学的好。

  老明说,如此积极向上,为何越来越走向弱贫?

  老文说,其实考的是“新学”注解,引用的是微言大义,这些离本心远矣。

  黄教授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但是各种注本非要从中引出仁义道德等微言大义。

  老明说,说到诗,咱们也作小诗记之。

  老文说,押韵不容易。

  黄教授说,宽韵就行。

  老明说,墙脚有青苔,房上生瓦松。寂静老大客,喧闹记忆中。老大者,少小离乡老大归之老大也。喧闹者,儿时之嬉闹也。

  老文说,黄土塬下庄,羑河岸上塔。闲看百年室,商榷千岁说。说,学说也。

  老明说,棚下铁犁铧,屋内木凳桌。耕耘为生涯,读书求心悦。

  老文说,漫步旧时院,慰我平常心。追忆逝水年,默念日日新。

  老明说,东房老纺车,西室木柄锄。南来北往客,常怀田园赋。

  黄教授说,窑院胼胝生,草屋蓝缕中。小谷通小康,大谷奔大同。华夏一乡村,院落民心通。野老微希言,古室悦谈声。为学欲上进,虚心沉下去。

  黄教授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宇下、草野、诸子,其实都是基层人物。要想知道实情、政情、学情,就必须与民众悦谈。悦谈,是平等的,虚心的。很多观念起于乡野,上面受到启示才形成时代的专题。俺在这古村中与老友们会谈又收获了不少,回去好好消化消化。

  老文说,也带上土货回家好好消化消化。

  仨人相视一笑,继续在古村边走边谈。

  2024年9月24日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高中作文

查看更多高中作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