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名画的鉴别中,要真正做到去伪存真是需要一定眼力的。在不少情况下,赝品和真品之间是那样相似,一般人是难以分辨的。所以,人们常用“乱真”两个字来形容它们。多年来,在名画市场上,那些乱真的赝品总是在困扰着人们。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的许多作品,赝品之多令人吃惊。据一些经验丰富的专家,借助于射线、照相技术,对过去人们公认的伦勃朗的1000幅作品,进行艰苦而细致地鉴定,认为出自他手的作品,也许只有250幅左右。一幅题为《窗前少女》的绘画,一直被作为是伦勃朗的真迹受到赞美,但经过比较鉴定,原来此画是出自他的弟子之手。这种以假乱真的赝品流入市场,常使一些书画商和古董收藏家受到巨大的经济损失。
其实,这类可以乱真的赝品,何止存在于书画之中呢?在社会的人群中,也会常常见到,而且其乱真程度也是很令人“赞叹”的。古典小说《儒林外史》中,就塑造了几个这样的形象。你看那个牛蒲郎,虽然年纪轻轻,却很会演戏,连诗也读不懂几句,却在自己偷来的一本《牛布衣诗稿》上署上自己的名字,成了远近闻名的牛布衣。连一些过路的大官,也慕名拜访,还要请他到府“早晚请教”。他还利用这个招牌骗到了媳妇,骗到了钱财。可是,正当他为自己沽名钓誉手段高明而沾沾自喜时,那个客死庙院的牛布衣的妻子,却找上门来认丈夫了。牛蒲郎的假面具被揭穿,弄得下不来台,如不是县官帮忙,他是真的会“吃不了兜着走的。”
牛蒲郎不就是名副其实的一个人中赝品吗?
不过,像牛蒲郎这样的人中赝品,还是比较容易识别的。最难识别的,还是那种类似《镜花缘》中两面人那样的赝品。当面装好人,把自己的形象塑造得忠厚、老实,赢得了一个人人夸赞的好名声;而背后却尖酸刻薄,以邻为壑,妒火中烧,睚眦必报。近看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里边那个表面温柔娴淑的二姨太,当面对四姨太何等关心,问寒问暖,如同亲姐妹一般;可是背后却唆使丫鬟要咒死四姨太,狠毒之心,如同蛇蝎。在现实生活中,这种自己心地很坏,还要作出一副与好人一般的样子足可乱真的人,也是不少的。
还有一种赝品,务名不务实,“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本来是草包一个,却装扮得学识渊博,无所不通;本来是个无名小卒,却吹嘘成德高望重,大名鼎鼎;本来是个平平常常的人,却要拉大旗作虎皮,包着自己以吓唬别人等等。
识别书画中的赝品是困难的,识别人中赝品也不那么容易。如果说,书画中的赝品曾迷惑过成百上千的人,那么人中赝品则会迷惑更多的人。而一旦被迷惑,虽不一定像书画商那样损失巨额金钱,却会给你生活的前途、命运,乃至身心健康带来严重损害。所以,识别人中赝品,应当与识别书画中的赝品放在同等位置,甚至放在更为重要的地位,以防受其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