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散,汉语发声里为第三声,读作散[sǎn],而不是[sàn]。散文最早是指一些文体比较松散的文字,也没有什么硬性规定。自六朝(注①)以来,人们为了区别韵文与骈文;把凡不押韵、不注重排偶句的散体文章,也包括一些经传史书等等都统称“散文”。再后来又习惯性地指诗歌以外的所有文学体裁,如赋、词、曲等等。
现代人对于散文的理解,一般来说就是将凡不需要不押韵,也没要求排偶句子的散体文章,概称为散文;直到后来出现的新诗体《散文诗》,都将其划在散文之列。中国民族里的散文体裁,最早始于先秦汉代;而“散文”这种称谓的成型大约出现于北宋时期,并不如某些观点认为中国的散文发展是受到了西方之影响的想当然。因为那些时期国门尚未打开,何来的西方影响。
某天,在一个文学微信群里看到有人说现代人写的所谓散文,并不是真正的“散文”,都是一些记叙文或者议论文。我想这些人还真的说对了一半,散文的发展就包括着记叙、议论、抒情、赠序、古文中的“记”(注②),以及史传和现代人的报告文学等等体裁。如果真要像有些人那样片面理解散文,散文这种文体早就不存在了。首先,文本所构成的规格和模式本来就是文化发展中的一种独特文化现象,也是某种历史内容长期积淀的结果。不过我们的散文最早指的却是以文言所写的散体文,而不是现代人看到的有别于“骈文”的体裁。历史上,唐朝的韩愈是最早反对魏晋以来骈俪文风的人,他提倡先秦汉代所普遍使用的散体文,并称散体文为古文,后用为散文的专称。
我们先说说骈文与韵文(注③)。骈文,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我们以前写的散文里也经常使用这种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被称之为骈俪文或骈偶文的偶句。如轻轻风儿淡淡香,幽幽小园落叶黄。古代人的骈文常用四字句或六字句,所以被称四六文或者骈四俪六。一般全篇以双句,即俪句与偶句为主,还要讲究对仗工整和声律的调谐作用,语句多有绮丽之风,使用的辞汇除了对偶,还需要用典,不然就显得缺少了某种文学沉淀。骈文是一种从修辞学角度划分的文体,它与其它文体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五四运动前,骈文仍十分流行,在公文文本里面经常出现骈体句子,在一些其它交流场合中骈文的语境并未消失。那时候的革命派的公文和艳情小说都大量运用骈文写作,也可以视为散文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韵文,指有韵的文体,正好与散文相对。如诗词歌赋诗,以及八股文之类的颂、赞、箴、铭、哀、诔等。即文字有题目,讲究格律,字数有长有短,但是要求押韵,甚至于还使用相同韵母的字来作句子结尾。文章或多或少与散文相近却又相对的形式被称之为韵文。
有时候人们写了很多文章,却不知道自己笔下的文字究竟属于什么文体。其实散文就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或议论类型的文学体裁。叙事散文,也被称记叙散文。叙事不要求情节完整,概念可以抽象,即侧重于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即思想深度;并不如有些文献资料上面所说的要求时间地点或者人物全貌。如果你真要清楚这些,必须掌握描写的度,否则就有可能被写成了故事会或者小说。议论类型的散文,必须具有哲理性,议题并不局限于社会观感,自己的感触与对于某些事件的看法与理解分析都可以成为议论散文的主体。没必要说清楚什么地方,或者什么人物的来龙去脉,可以将笔锋直接指向议论问题的核心,可以谈谈自己对于某些现象的理解与看法,还可以将议论的事物上升到哲学观念与价值观的高度,但切记别做流水账,否则没人看你的作品。抒情散文是最好写的一种,赞美河山,讴歌时代,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或感叹时代进步,或怀念青涩时光,同时有对于历史的回顾与反思,让思想再从历史回到现实,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中深化文章主题。抒情散文的特点必须含蓄而又深沉,否则就流于形式,即必须具有思想深度,使之成为阅读时的亮点。抒情散文除了要有思想深度,还可以写景散,借描绘景物的观感来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以及对于人生意义的领悟激情和对于生活意愿的发现与展望。
散文不平庸,平庸不散文。作者在写散文时要想清楚自己究竟想写什么,思想意识形态的文字可能不那么好写,但是我们可以写身边事物,写世情人情,写对于社会价值观的认识与理解,写别人很少写的主题。如果你写的论点与叙述的题材与别人重合度太高,那就很容易被人误认为亦步亦趋,或被认为是邯郸学步,或东施效颦。就像古代人写小说,请听下回分解。说实话,写这种议论文章,还带一些说教的味道,似乎有一点不务正业;不过也不全因为微信文学群里某些人的观点。写了这么多年的散文,也需要总结总结了,就这个意思。
注①,六朝(222年–589年),指中国历史上三国至隋朝的六个朝代。即孙吴、孙权称王建都南京(建康),称为孙吴。公元317年,皇族司马睿建立东晋,也以南京(建康)为都城,称之为东晋,历史上南朝存在过的宋、齐、梁、陈统称之为六个朝。因唐朝人许嵩所编撰的《建康实录》而得名。 注②,“记”。1,碑记: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2,游记: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如明·张岱的如《湖心亭看雪》。3,杂记: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且不多加议论的散文体裁。5,笔记:以记事为主的篇幅短小,内容丰富的文体。如《梦溪笔谈》。 注③,骈文,因其字句皆成对偶而得名,其以四字六字与四字六字相对为基本句法者,别称四六文。并讲究声律的调谐、用字的绮丽、辞汇的对偶和用典。韵文:讲究韵律的文学体裁,用韵律格式写成的文章,要求押韵的文体或文章。包括了如赋、诗歌、词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