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作文

论《西游记》中人物塑造的写作技巧及启示 (议论文)

作者:沙择金   发表于:
浏览:0次    字数:1340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80076篇,  月稿:8016
在阅读《西游记》的过程中,我们总会不自觉地联想到依据其改编的电视剧。二者有一个显著的共性,那便是猪八戒的形象相较于沙僧更为鲜活灵动。就拿我和同学们做游戏来说,我宁可扮演外貌欠佳的猪八戒,也不愿饰演温文尔雅的沙僧,这究竟是为何呢?今日得闲,便来谈谈我在这方面的感悟,且从写作技巧的视角深入剖析。

  为了探寻答案,我曾涉猎诸多写作理论书籍,经反复思索后发现,在创作时,若能巧妙地将人物之间的感知、动机以及行为差异最大化,往往能收获理想的效果,猪八戒的形象塑造便是典型范例。在《西游记》这部巨著里,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象并非沙僧,而是孙悟空、唐僧与猪八戒。其缘由在于孙悟空、唐僧和猪八戒彼此间的心理距离、性格特征的跨度极大,而沙僧却总是人云亦云。我印象里沙僧在《西游记》中似乎仅说过寥寥数语:“师傅,大师兄说的对”;“师傅,二师兄说的对”;“大师兄、二师兄,师傅说得对”。他几乎未曾在观念与行为上与他人产生丝毫的差异化。在那些扣人心弦的篇章中,一旦有状况发生,孙悟空、唐僧、猪八戒便会失去心理平衡,针对同一件事,他们三人的思想认知会产生严重分歧。就拿白骨精的出现来说,在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之下,那分明就是一个妖精;而在唐僧眼中,却是一位善良无辜的女子;到了猪八戒那里,则成了令他心猿意马的迷人美女。唯有沙僧无动于衷。正因为感知的差异,导致观念不同,进而行为也大相径庭。孙悟空果断地一棒打死白骨精;唐僧却决然地将孙悟空逐出师门。倘若此时唐僧认同孙悟空的做法,那故事便会索然无味。恰恰是师徒二人的针锋相对,才使得他们的性格特点愈发凸显出距离感,这无疑是精妙的写作技巧。

  猪八戒之所以富有艺术生命力,就在于他的感知与情感既区别于孙悟空,又不同于唐僧。面对白骨精时,猪八戒有着自己独特的认知与动机。他平日里饱受孙悟空的压制,此刻唐僧与孙悟空产生矛盾,他便趁机刁难孙悟空,而这种刁难之中,又尽显他的愚笨,甚至将师徒几人置于险地。

  不仅如此,每逢遭遇困境,猪八戒便吵着要分行李,心心念念回高老庄当上门女婿。这般描写将一个摇摆不定、信念不坚的和尚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其行为与思想和唐僧的矢志不渝以及孙悟空的忠心耿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西游记》里妖怪众多,然而它们大多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即吃唐僧肉以求长生不老,在这方面毫无差异,所以形象远不如孙悟空、唐僧、猪八戒那般鲜明。由此可见,在创作中拉开人物的感知距离、动机距离以及性格距离,对于写好作文意义非凡,对于整个文学创作领域亦是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西游记》中猪八戒形象比沙僧更为生动,关键在于其具备独特的性格特质,与孙悟空、唐僧之间拉开了显著的距离,因而这个人物的设计与描写堪称成功且精妙。我们在研习中国古典文学之际,理当汲取这一宝贵的写作技巧,并尝试在更多的创作实践中灵活运用,如此方能创作出更具感染力与表现力的作品。

  作者简介:张致远,男,杭州高级中学2024级学生,喜欢阅读、游戏和时事政治,曾在全国万校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三维设计竞赛,未来之城大赛中多次获得奖项。其习作在《今晚报》《青年时报》《参花》《青年文学家》《当代文学·海外版》《阅读》(亚特兰大孔子学院教材)等刊物发表。指导老师:谢昆。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中学作文

查看更多中学作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