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我国著名诗人郭小川诞辰一百周年,9月2日,是诗人的诞辰日。在这几天前,郭小川的小女儿郭晓慧老师就在朋友圈里发了消息,说要在他父亲生日那天晚上,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卡文迪音乐厅举办纪念会。昨天,郭老师又单独给我发了文字私信,“敬请”我“光临”。
我受宠若惊。问:票价多少?她用语音回答我说:“不要钱。”
我又问:“我出门发懵。能否让我儿子同去,给我当个向导?”
郭老师说:“座位有限,现在约宾已满。”
我再问:“如果没有座位,就让他在外面等候,可不可以?”
她没有答应。
我说:“既然席位紧张,那我就不去了吧?”
她说:“你必须到场。我可能还要安排你做个发言呢。”
我再次受宠若惊。问:“让我讲什么?”
她问了我一些基本情况,上了多少学,什么时候开始发表作品,对郭小川的哪些诗作有印象,等等。之后,她说:如果会上安排不开,我也可能在会后安排记者采访你,你就讲这些。
今天上午,郭老师通知我说:因为她的事情多,过午就得到达现场,不能带我,让我跟她嫂子一起去,并叫我先到她家同她嫂子见面接个头。这样,放下电话我就去了郭府,我们同住在一个小区里,我家是9号楼,郭家住4号楼,相距不远。我到郭府见到了她的嫂子。但是她嫂子说另有要事,并且腰疼坐不了车,去不了。虽然出了差头,但是也不算白登门。这位嫂夫人与我同龄,比我大三个月,性格温顺娴淑儒雅,待人热情真诚不虚。郭老师要在纪念会现场签名售书,我帮忙装了三大纸箱,又回家取来捆箱的尼龙带子,捆扎停当,算是干了点实际工作。
下午,郭老师又给我另外约定了同行人。叫我17点钟去德外桥西侧5路车的停靠点,在那里有人等我,见面后一起乘5路车走,并且详细告诉了我接头暗号。她让我左手拿“自由之路”小说,对方是右手提着一盏红色号志灯。见面后,让我说:“请问您是顾调度吗?我是特地来还你这本书的。”而他却大声吆喝:“磨剪子了抢菜刀!”──玩笑话,扯远了。
晚七点整,“革命战士、人民诗人郭小川百年诞辰诗歌音乐会”纪念会准时开启。大幕正中是“百年小川”四个大字,是由当时仍然健在已经九十五岁高龄的前文化部长贺敬之题写的。两边是郭小川的两个肖像。会场不大,160个座位,全部坐满。所有来宾都是特邀的,其中有郭小川家乡的现任县长,郭小川生前各个阶段工作过的官方代表和同事的后代,中国作协的代表,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的代表,以及郭氏的至近亲属。还有一位特邀嘉宾,是已经退役多年的著名女运动员郑海霞,她的入场,使全场的人都成了矮子。很多人与她合影,与她合影的人就像她的小孩。
纪念会由长江文艺出版社主办,中国郭小川研究会丰宁分会协办,北京普世明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是以钢琴配乐诗朗诵的形式为主,诗歌选材除了一首《凤山夜──怀念诗人郭小川》是何理创作的之外,其余均是郭小川的诗作;朗诵者都是名角演员;节目开始和中间穿插了歌曲男高音“教我如何不想他”、“延安颂”,张明宇演唱,女高音“美丽家园”,吴霜演唱,这位吴霜是吴祖光和新凤霞的女儿,两位歌手还合唱了“我爱你中国”;钢琴演奏者是北京音乐学院教授刘瑾昱女士;值得一提的是,郭小川家乡的县长都登上舞台,参与了诗歌的朗诵。一共15个节目,整个纪念会庄严肃穆,格调高雅,出了会场,余音似乎仍在我的耳畔缭绕回响。
计划两个小时的纪念会延长了半个多小时,所以想让我露脸的安排取消了。结束后,我再次帮郭老师把卖剩的书装好捆好,搬到车的后备箱里,并乘她的车一起回家。到她家后,再把书搬进屋里,安顿好之后,道一声晚安;回到我的家里的时候,已经是23点30分,我也给自己道了一句晚安,就睡下了。
第二天,郭老师发来微信,她说主办方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派了记者,要写稿子,因为行程很紧,不能约我“面谈”了,但郭老师的意思是让我“写点感想”,提供给记者做文章素材。既然是做素材用,我还是提供点具体的情节吧。我说昨晚的诗朗诵中有一首《向困难进军》,这首诗,我在初中时代的一次晚会上,就做过节目,并且受到了好评。她一听,很感兴趣,让我详细说说,于是,我向她讲述了如下的故事。
1964年初夏,我就读的初级中学所在地榆树台镇,搞了一场“五一联欢晚会”,当时的榆树台镇,只有一所电影院,正赶上扒倒重建还没完工,再也找不到一所礼堂,于是借用了我们学校学生吃饭的餐厅。后来听说镇里是安排了几个有实力的单位,比如粮库、医院、林场、供销社、农具修配厂等,一家出一个节目。我们学校成了“地主”,当然更得出演节目。于是学校号召各个班级都要申报节目,由学校挑选审查后,上报几个,再由镇里最后确定。
当时我的脑袋里比同学们多长了几粒“文学细胞”,班主任老师就把创作或者寻找节目这个光荣而又重大的任务交给了我(其实班主任老师也不准是高眼抬举我,或许是他自己偷懒白抓我的大头呢)。我的“天才”虽然被老师和同学们所公认(有点大言不惭了哈),但是我自己还是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的,自揣寻找节目怎么也比创作节目省劲吧,凭着我是学校图书管理员的便利条件,就钻进阅览室的储书库里翻找材料。但是还不能耽误功课,只能用自由活动时间。整整找了三天,脑袋涨得老大,终于,我在一本杂志上发现了郭小川的《向困难进军》这首诗。
我设计了一下表演方式,可以选男生女生各一人领诵,再由集体合诵,还可以选出两节重复朗诵,我抄下来这首诗,并且圈划出领诵和合诵的标记,交给班主任老师,班主任又上交给学校。学校审查研究后上报镇里,最后批下来,同意上这个节目。学校立刻从各班抽调精英进行排练。我虽然能找节目,但是我不善于演节目,所以上台表演的时候没有我,并且我们班参战的只有两个女同学。
当年正是我国经济复苏,“三年自然灾害”造成的困难局面趋向好转的时候,“向困难进军”,正是国家和人民需要的口号,所以这个节目打响了,受到了好评。其实,郭小川的那首诗是他在1955年创作的,与我们演出的当年──1964,时间间隔相差九年,有些内容已经不算紧扣时代了,但是诗人所表达的昂扬精神和对青年人所寄予的激励是永不过时的。学校露了脸,班主任也受到了表扬;班主任一高兴,在班上就把我也夸了两句(谢谢老师!他若不夸我,我们班的同学还真不知道那个节目是我提供的)。我受到了夸奖,也高兴了这么些年,没忘这件事。
我把故事的大概用文字传给了郭老师。当然不能将上面所述的故事全部原文照发,并且还要写上一些我昨天看了节目之后的感想之类。至于武汉来的大记者能不能采用,我就不惦记下文了。
2024年11月17日,根据我的《京都生活》日记部分段落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