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格言

​青青云顶山 眷眷母校情

作者:邱秋   发表于:
浏览:239次    字数:4555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38890篇,  月稿:0

  □邱秋 文/图

  2021年11月27日,是邓垦同志诞辰110周年。作为一名当年曾与邓老有过交往的晚辈,一名广安中学的校友,我深深缅怀这位从广安中学走出去的革命前辈。

  一封回信 道出浓浓母校情

  翻看当年由我编辑的那本《广安一中八十周年校庆纪念册》(广安一中即今广安中学),第一篇文章就是邓垦同志于1992年5月写给母校的信。我与邓老的联系也从这封信而开始。

  1992年,我在邓小平母校广安中学工作,负责筹备八十周年校庆。这年5月,我以学校的名义给早年曾就读过广安中学的邓老写了一封信,汇报学校情况,提出想邀请他回母校参加八十周年校庆。

  信寄出不久,一封来自武汉的快件就到了我的手中,一看地址:湖北省人民政府。我心里一阵激动,迅速打开邮件,一封用蓝色圆珠笔书写的信件出现在我的眼前。

  邱秋同志:

  五月来信收到。母校建校八十周年,我不能回校庆祝,深以为歉!遵嘱,写了一幅大字“奋进”,表表心意。写得不好,请原谅!

  我是1926年秋到1928年夏,在广安初中学习了两年,读的是28班。校址在云顶山,1966年回家乡时,我还到那里去看过,并拜见了我当年的老师宋鲁珍先生(他是我的体育和级任老师)。

  几十年已经过去了,现在我已是一个八十岁的老人,早已离休了。我未能为母校和家乡办一点有益的事情,非常惭愧。

  希望同志们加倍努力,把广安一中办得更好,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热烈祝贺广安一中建校八十周年!

  向全校的老师们、同学们问好!

  此致

  敬礼

  邓垦

  1992年5月20日

  读着邓老的信,我很感动,这么多年来,他还记得自己在广安中学学习的情景,还挂念着广安中学的发展。遗憾的是,他不能亲自回校参加校庆活动。但是我也很欣慰,这次老人家不但亲笔回信,还将我寄给他审阅的简历作了修订,同时寄来一幅他雄健豪放的书法作品:“奋进”。这幅书法作品上款为“广安第一中学建校八十周年纪念”,下款是“一九九二年八十叟邓垦”。

  邓老的来信和书法作品让全校师生备受鼓舞,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革命老前辈、老校友对母校的眷眷深情。

  云顶山求学 走上革命道路

  1926年秋,15岁的少年邓垦考入当时的广安县立初级中学,编入第28班学习。当时学校位置即今萃屏公园下面的古州署衙门旧址。邓老信中所说的云顶山即翠屏山,老广安人也称其秀屏山,还有人称银顶山。与其同班就读的有后来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省长的刘田夫等。邓老与刘田夫十分熟悉,两人经常到彼此家中玩耍,过从甚密,堪称好友。与邓老同校就读的还有曾任地质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中纪委委员的谭申平,人民出版社党委副书记、人民出版社政治编辑室主任的谭岳南(谭吐)等。

  邓老在广安中学就读时,校长是具有一定进步思想的三台县人氏刘伯宪,刘伯宪在担任校长后,确定“勤、诚、俭、静”四字为校训,并以此为据,严格校纪,整顿校风。他还亲自作词,写出了广安中学最早的校歌,明快的歌词、激昂的旋律激励学生奋发向上,改善中华气象。这种良好的育人环境,给了少年邓垦积极的影响。

  邓老在广安中学读书时,正值大革命时期,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浪潮也曾波及广安。学校的一些进步教师常在教学中给学生灌输爱国思想,带领学生参加一些进步活动。邓老就是在这样一种政治环境中完成了他在广安中学的学业,并开始接受爱国思想的启蒙。

  据《刘田夫回忆录》记述,1928年,从广安中学毕业的邓老没有去考高中,而是去了成都华西大学就读。在华西大学后因参加学生运动而被当局追捕,邓垦只得回到南充嘉陵高中求学,又与刘田夫同窗共读。那时,邓老经常给刘田夫等同学谈起成都军阀血腥镇压革命群众的情况,凡是发现谁有一本红皮书,军阀抓到就杀,十分残暴。他也给他们讲述革命力量不断奋力反击国民党反动统治者的壮烈情景。这给当年的刘田夫留下了深刻印象。

  1931年,邓老到上海求学,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阔别多年重返母校 提出殷切希望

  作为一位革命者,邓垦同志从上世纪三十年代离开广安后,就一直在外地工作,对于母校,除了1966年回家乡时寻觅过一次求学故地,之后就再也没有回过母校。人虽未回,他对母校广安中学却一直铭记在心。这种真挚情感在1992年5月他给母校的回信里,我们能深深地体会到。

  多年来,母校也在思念着邓老这位优秀校友,期盼老人家有一天能回母校看看。

  这一天终于到来。1996年10月26日上午,阔别母校多年,84岁的邓老在时任广安地委书记敬中春的陪同下,与其堂弟、四川省人大副主任邓自力一道回到已经搬迁到平桥,并改名广安一中的母校。那天上午,掌声、笑声响彻校园。母校师生以最隆重的礼节欢迎这位老校友、老革命的到来。少先队员向邓老行队礼致敬,还为老人佩戴上了鲜艳的红领巾。从校门下车到进入校园,耄耋之年的邓老步履矫健,边走边听学校负责人介绍学校的历史变迁。

  来到接待室,望着墙上的锦旗和奖状,邓老脸上洋溢着笑意。他深情地回忆起当年在云顶山上广安中学求学的经历,述说当年教过他的老师的情况,兴致盎然。宋鲁珍这位当年的级任老师(班主任)、体育老师,在邓老的记忆中印象非常清晰。这位被人们称为性情直爽、行为端正、不慕名利、有正义感,既教书又育人的好老师。让邓老不由生出感慨:“一所学校,老师最重要,一个好老师能给学生的成长以深深影响。”他嘱咐母校负责人,一定要注重师德的培养,要把广安中学注重师资德才兼备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在校史陈列室,他认真观看每块展板,不时指点着相关内容发表自己的观感。他说,广安中学了不起,出了这么多的人才。在参观过程中,他向前来看望他的母校师生挥手致意,和身边的老师亲切交谈,祝愿母校越办越好。

  行程紧张,告别母校的时间快到了,学校负责人请邓老与老师们合影留念,邓老欣然同意。望着老师们,特别是看到眼前朝气蓬勃的年轻老师,邓老欣慰地笑了,他看到了母校的希望与未来。

  1996年这次回母校,是邓垦同志参加革命后唯一一次回到已经迁址于平桥的母校之行。在离开位于平桥的广安一中后,他又专门去当年求学的云顶山广安中学老校址看了,追忆自己的少年时光。

  三次赴武汉拜访 感受老人的可亲可敬

  从1992年以后,母校和邓老的联系更加密切。而我也有了更多的机会与邓老接触。

  1996年7月,时任广安一中校长助理的我,因事去武汉,办完事情,我专程去拜访了邓垦同志。得知我要去,老人和秘书那天下午早早地在武汉洞庭路81号的家中等我。品着香气扑鼻的清茶,邓老详细地询问了母校的发展情况,我都一一作答。言谈中,邓老对母校发展表现出深深关切之情。我记得最清晰的一句话就是:教育,这是个百年大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嘛!一定要有这个认识。

  我告诉邓老,我正致力于学校历史的研究,想写一部反映小平同志在广安生活的作品。他说,那要好好地研究,特别要多找一些当年的地方资料看看,才能准确真实地表现出当年的那种味道。我说,到时一定会向你老人家请教。他听后爽朗地笑了起来。

  在那次谈话中,邓家牌坊、万春桥、春堡山、浓溪河、扯渡河等不少有关家乡的地名不时从邓老的口中蹦出,让我强烈地感觉到他对家乡印象之深,对故园之眷念。

  这之后,我又先后两次去武汉见过邓老。最后一次见到邓老,是2004年10月24日的下午。当时我作为广安中学副校长和校办的吕沁蕻老师一道前往武汉,看望已经搬入新居的邓老。见到我们到来,邓老非常高兴,指着沙发让我们落座,然后详细询问起学校最新的发展情况,我代表学校向老人家汇报了学校现状和未来发展设想。我告诉邓老,学校近年变化很大,广安中学与原来的广安师范学校已经合并,校园面积扩大到了300多亩,并重新规划,办学规模和质量都已经大大提升。他仔细地听着我的汇报后,说:“确实变化大了。”我说:“你老人家什么时候再回来看看母校?”我还向他介绍了几个曾与他同时读书的同学,其中提到了刘田夫同志,他点头说,熟悉,熟悉,我俩是同学。

  那天我请邓老再为母校题字。邓老说,这次写什么呢?我说,1992年时,你给母校八十周年校庆题写了“奋进”二字,鼓励母校师生“加倍努力,把广安一中办得更好”,后来又为学校分别题写了“广安一中”“广安中学”供选用。这次,我们在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的时候,依山就势,建起了一个校史园,展示学校百年办学历史,发掘广安中学为什么能够成为一所名校的历史文化底蕴,想请您给校史园题写一个园名。

  邓老听后很高兴,望着我们说,好啊,一所学校应该记住自己的历史,让后来的人们知晓这个学校怎样一步步走过来的,方方面面有一些什么人物,为什么能够走出这些人物?这个很重要。不但是一个办学成果的展示,也有一个办学方向的问题呀!他欣然应允:“好,好,好,一定写,写好了给你寄过去。”

  我又向邓老汇报,我们已经在2003年恢复了小平同志读书时的校名“广安中学”,还挂上了他亲笔题写的“广安中学”手迹,老人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说:“好,还原历史,有意义!”

  那天下午,邓老谈兴很浓,我看时间不早了,担心影响邓老休息,起身告辞。他高兴地站在客厅的书柜前与我们合影,然后把我们送到门口,一一握手告别。我说,邓老,母校欢迎您再回来看看,老人笑着点点头,说:“好啊!有机会我一定会再回去看看。”

  快到电梯口,我不禁又回头望去,邓老还站在门口目送着我们。此刻,一股暖流涌上我的心头,我默默祝福:邓老,多多保重,祝您健康长寿!

  那一年,邓老已是93岁高龄。

  从武汉回到广安,我很快收到了邓老给母校的题字。不只是一幅,一共两幅:一幅是“校史园”,另一幅是“科教兴国”。看着“科教兴国”这四个字,我明白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再现,老人家将它写给母校,是寄托着他对母校师生的殷切希望,是希望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广安中学师生要肩负起小平母校应有的历史责任。

  2017年11月的一天,我参加由广安市文联、广安日报社组织的“两江行”采风活动,负责一座由邓老题写桥名的“思进桥”建设故事的采访,突然得悉邓老逝世的消息,我异常惊诧,悲痛之情倏然而生。老人家怎么就走了?!多好的一位老人呀!我默默地算了一下,1911年出生的邓老享年106岁。朋友告诉我,邓老后事一切从简,骨灰撒入大海。

  站在思进桥头,望着邓老书写的“思进桥”三个大字,我思绪万千。桥下汤汤的河水蜿蜒东去,邓老与母校的历历往事又浮现在我的眼前。我仿佛看见了邓老慈祥的笑容,听见了他朗朗的笑声。我在心里默默祈祷:邓老,一路走好。你对家乡,对母校的深情,人们永远不会忘记。母校的师生一定会记住你的那句话:“教育,是个百年大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嘛!一定要有这个认识!”我在那篇已完稿的《“思进桥”的故事》一文结尾处特地补写了一个附记:

  就在本文完稿之时,传来了邓垦同志去世的消息:

  邓小平同志胞弟、湖北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邓垦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10月15日17时01分在深圳逝世,享年106岁。遵照邓垦同志遗嘱和亲属意愿,邓垦同志逝世后,家中不设灵堂,不接受花圈,不安排遗体送别,在深圳火化、海葬。

  谨以此文缅怀这位可亲可敬、钟情于家乡的老人。

  青青云顶山,眷眷母校情。邓老离开我们已经4年了,在他诞辰110周年之际,作为一位曾在广安中学工作过的校友,回顾邓老关心母校的历历往事,我更加怀念这位学识渊博、可亲可敬的老校友、好老乡。编辑:郭梦涵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广安中学 邓垦 母校 云顶山 青青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人生格言

查看更多人生格言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