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精选15篇)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 篇1
读了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其中的新一百条建议都比较有其独特的内涵,还需不断地学习以充实、以发展。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家长对教师要求高,对学生的期望高。而学生又自己却无所谓,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做教师?这是我们经常谈论的话题。有时我们自己都觉得茫然,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去教学生。在这几个星期潜心阅读《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使我受益。总观全书,我将一些读书体会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做一个真实的人
敢于露拙也敢于表现自己。无论我们多么优秀,和几十个学生比起来,我们不如学生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学生在某个方面的知识可能远比我们丰富的多,这是个事实。由于传统的师道尊严,我们有时候不好意思在学生面前露拙。殊不知,这是一个误区。其实,学生也很清楚,老师不会的东西多了,对高段生而言,他们已经不再象小朋友那样认为老师无所不知。所以老师如果在学生面前假装什么都懂,反而给学生以假的印象。反之,如果老师在适当的时候哼上一曲,可以调走得找不着了,在适当的时候露上一小手,哪怕有着明显的破绽,在孩子们哈哈一笑中,让孩子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你,一个有血有肉的你,一个和他们一样在许多方面有着这样那样不足的你,孩子们和你的心理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另一方面,如果你在适当的时候慷慨激昂的来几句演讲,声情并茂地来一段朗诵,不经意间很专业地评一下当天的球赛,让学生眼前一亮:原来我们的老师还有这么一手!学生对你的好感马上激增。总之,让学生了解一个真实的你!
二、做一个有情趣的人
不少人说自己不会玩了,如果放两天假,一般也就是睡个大觉。有些退了休的老同志,一天天地老的特别快,大多因为他们没有什么业余爱好。一旦不上班了,整天没事可干,反倒闷出病来了。因此,一个人在工作之余要有一两种业余爱好,这是积极休息,也是提高自己生活情趣的必要的手段,如果整天只知道工作,那他的人生将是多么单调和乏味啊。“用艺术来‘宣泄’其实是最佳的方法。比如看悲剧。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毁给人看,看到剧中人物遇到巨大不幸,观众的感情得到了宣泄。”“其实更幸福的是创作艺术。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自己的主观世界完全投入了进去,废寝忘食乐此不疲,会使人十分满足。他创作时简直就是神,他无比自由,他感觉到世俗世界对他的限制而使他不自由,他理想中的天国就在他的创作中。”“只有关心老师的心灵世界,才是真正地关心老师和生命质量。”
一个有情趣的老师,他的生命质量才是高的,也才可能得到学生的亲近。谁也不愿意与一个索然寡味的人去和谐地沟通。谁也不愿意与一个远离自己生活的人去沟通。
三、做一个善于反省的人。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文化中有一个词是‘反省’,荀子曰:君子日三省乎己。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包括我们的学生,包括我们教师自己,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其实自身都有较全面的认识,但是真正会去反思还比较少。我们做为一名教师需要不断地终身地学习。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总是说自己加强要自己业务与政治的学习。而实际上往往成为一种泛泛而谈的“学习”。我们教师离不开终身的学习,一旦自己停止了学习,那么工作如同机械的运作,便毫无意义,没有活力。郑杰校长在书上论述:真正的学习并不是一个人关起来苦读,或如古人那样需要悬梁刺股地读死书和死读书。
真正的学习借助于有效的表达和倾听,他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他经常会自问和反思“为什么”,理性地分析并得出结论,然后他会和别人充分交流,并对不同于自己的观点抱宽容和尊重的态度。而我们在学习时常常不考虑与人沟通并听取别人的观点,而无法超越自我的局限,或不能从错误中学习。这不是我们所应该学习的吗?我认为,其实,我们并不是不在学习,每天教学在第一线,每位教师肯定都有所感悟,有所困惑,我们只要多一些讨论,多一些表达自己的想法,多悟多写,这不就是我们身为教师最好的学习方式吗?
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要求教师学会反思,即强调教师从反思入手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教师在自我进修、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用教育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是一个积极的思维活动过程,同时也是积极的行为改进过程;让教师自己承担起学习和能力提高的责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具有学习的主动权和自主权。这又是一个不断的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强化的过程。反思是教师成长和自我发展的基础,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这正是反思的理论支点。教师从自己的实际教育教学活动出发,发现分析其中的问题,并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讨论来探索改进教育教学的途径。这是充分发挥了教师自我导向学习和自主改革教学的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反思强调以问题为中心,着眼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它是紧贴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情境的、常规的、经常性的教育教学研究方式,更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反思在手段上主要使用自学、反思、行为纠正、科研等手段进行。这大大突破了传统研究方法的时空局限。
反思强调教师的自主学习。要使每一位教师学会学习,使他们在群体学习活动的同时实现个性化。反思强调“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以探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基本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性很强,如果离开教育教学实践,只读几本教育理论专著,是不可能真正把握教育教学工作的。如果说学生是在为“明天”而学习,那么教师就是在为“今天”而学习,这是现实的目标。因此,教师应该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不足,觉察到自己以前没有觉察到的教育教学中的习惯行为及其消极后果;找出驱动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各种思想观点到底是什么,它与自己所倡导的理论是否一致,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期望是否一致;经过这种分析,教师对存在的问题形成更明确的认识,会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面临的问题;教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教育教学过程达到更优化。由于教师是带着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去学习,这就使得他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教师通过反思,自觉地探索教育教学过程,在学中教,在教中学,这是教师自我提高的最佳途径。读了这本书,里面的很多章节让我沉浸其中,如做《一名称职的服务者》,就是说我们做教师的都要为学生服务,为帮助学生的学习服务。那么我们又是怎样服务于学生呢?
我觉得在我现在的教育中,教师要摆正位置为学生的服务,应该以平等的人格对待学生。服务的好坏要学生来评价。教师还要提高服务手技能和态度,把学生作为服务的对象,要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看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在为学生服务的过程中,我们有好的`心态,学生就会心存感激。当学生学会感激之后,才会醒悟,才会更好的回报教师。又如《谁是学校的主人》让我知道了学生、领导、教师谁是学校的主人呢?我们常说学校要生存就得有生源,就此而言学生应该是学校的主人。可是决定学校大事的时候学生有没有决定权呢?那么学生何来主人之言。那么教师是吗?领导是吗?我觉得真正的主人应该是我们学校的每一个成员,只有你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校的一切,那们你就是学校的主人。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 篇2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我得到了很大启发。的确,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它就像一盏指路明灯一样,指引着我在教育事业上不断前行。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师的关爱和关心。教师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和情感上要给予关怀。因此,教师要学会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谅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难处与烦恼;要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沟通情感,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要无怨无悔!对自己的教学过程就要切实负责。而且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又是环环相扣的过程,一个环节出现缺陷就会影响其它环节,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因此,教师要立足当今,放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充当人梯,为家长负责,为学生负责,为社会负责。对于学困生,教师在教学上、情感上应给予特殊的关顾,如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同时,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回想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
总之,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需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保持一颗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学生又将演出一幕怎样的好戏?我今天又将看到孩子们的什么新花样?我自己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在为学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时,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教师,我也希望与我的同仁共勉:在读书中自我提高,走近学生,我们都将是人生舞台中最重要的主角!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 篇3
不管任教哪个班,总会有优秀生和后进生,优秀生对学习具有极大的兴趣,有着非常好的学习;那些后进生对学习缺少热情,不感兴趣,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抱着某种消极的、漠不关心的态度,于是老师苦口婆心地劝解,家长用物质奖励做诱饵,但都无济于事。我们也经常发现,有的孩子不讲学习,他什么都好,爱劳动,礼貌好等,说起学习,让人头痛。其实,每个孩子在入学前,都是羡慕着哥哥姐姐能背着书包上学,自己也会背着小书包学哥哥姐姐的样子,非常想进入学校读书。那为什么有孩子会从一开始的无限向往学习到后来开始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厌学呢?我觉得除了孩子的自身、家庭原因外,作为老师的我们恐怕也要找找问题。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之五十三条建议——学习愿望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使我受到了不少启发。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这样说到:“掌握知识和获得实际技巧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一种复杂的认识活动。强烈的学习愿望、掌握知识的愿望,是这一活动的重要动因。”动因就是产生动力动机的原因,学生投入学习活动中的动力原因,最重要是来自于他自身的愿望和兴趣。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教学目标之第三大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这样说到:“在培养学生学习和取得更大成绩的持久而牢固的愿望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创造一种精神振奋的、生气勃勃的”情调“,具有重大的意义。”我对“情调”理解就是我们的数学课堂,要尊重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起点,学生已有经验中就激发他自身的愿望;我们要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就是要引导学生对学习活动自然而然产生想亲近想投入的愿望。我们数学课要创设情境,让孩子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课堂中要让每个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每个孩子养成聆听别人的回答。我在课堂上给孩子“智慧论战”的机会,我始终把握的是让他们在交流中思维碰撞,最终形成正确的认识,并及时反思。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这样说到:“教师工作中的另外一个重大缺点,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抱着冷淡的、缺乏热情的态度。学生的不好的回答没有触动教师,没有迫使他去认真地思考学生知识薄弱的原因。教师带着同样冷漠的心情给学生打‘五分’、‘三分’和‘二分’,因此,学生也并不把优异的分数看成是顽强劳动的结果,而认为是碰巧;对不及格的分数并不认为是失败,而认为是‘正好碰上了难的问题’。”教师要对学生任何一种表现,都要认真思考,分析原因,对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要肯定他。对孩子来说,成功更是成功之母,一个常常有挫败感的孩子,基本上不会产生奋发向上的动力,因为他们的道德品质还处在发展阶段,他们的自信得不到满足,内心会产生不良情绪,对学习活动产生不了自然而然想亲近的愿望。其实,就算一个大人也大多如此,很多成功的人,就是因为一些些小成功,而更用心的向上伸展。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这样说到:“我们研究了学生的知识和教师的提问方式,看出教师总是有意无意地给最差的学生提些比较容易的问题,而对较强的学生提出的总是难问题。这套‘办法’造成的结果是,当学生一听完教师面向全班提出的问题后,就能大致估猜出它是要求谁来回答的。有一些学生已经形成了自己‘在学习上没能力的牢固概念。既然教师平时很少向这些学生提问较难的问题,那么他们怎么会不形成这种想法呢?”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也经常是这样做的。我总是会把难的问题让优秀生回答。在我心里一直这样认为反正后进学生不会的,叫他们回答浪费课堂的宝贵时间。让后进学生回答最简单的问题。我还一直认为自己的做法非常正确。我却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扣上一顶无形的,把孩子分成三六九等的帽子。因为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每一片叶子都美丽,每一个绿儿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独特的,孩子都是最棒的自己。有时候,不用老师说,周围的环境,已经让孩子们无形中感受到了这顶帽子的存在。作为老师,要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要消除孩子们的这种想法,建立班级平等的同学观,让每个孩子都自信轻松的环境中进步、成长。
当然,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离不开激情的课堂,关爱的眼神,鼓励的话语,肯定的表扬和。但要解除学生学习态度上的“寒冰”自然也不是一日之事,这可能需要所有老师付出长期不断的努力。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 篇4
最近一段时间,我一直在读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他的教育理论深深地鼓舞着我,让我在教育道路上走得更加有信心、更加有激情。我觉得它真的是教师的必读书,读好它,可以做教师,可以做名教师;可以做教育家,因为它是教育的智慧结晶。
苏霍姆林斯基当过30多年的小学、中学的教师,所以写出的东西没有深奥的教育理论,非常贴近教师的工作与生活,就如同一位身边的良师益友在耳边娓娓道来,道出我们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绝大多数问题与困惑。这里有差生转化的问题,有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问题,有课堂教学管理的问题,有班主任工作的问题……并且有着各种问题的解决办法。
苏霍姆林斯非常重视师生的读书问题,这本书有一百章,大约有400多处提到读书。他认为师生读书可以解决太多的`问题。我们教师是如何读书的呢,我们教师读了多少本教育名著,仅靠书本,实践证明,如果教育仅局限于书本,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中国教育报有这样一段话:“教师不读书,已是教育发展的严重瓶劲。一位不读书的教师,难以以身作则教导学生热爱读书。如果教师长年不摸书本,如果从学校走出的学生们除了会做练习题,所有的好书与他们无关,这是多危险的事啊。遏制这种危险的蔓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老师们先捧起书本。”可见,教师读书问题已不是教师个人的问题,小处来说是教师本身工作的需要,大处来说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为此,有人曾说:“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读书,是一种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和自我超越的手段,也是一条重要的几乎是唯一的渠道。教师的备课不能仅局限于教科书,应建立一种宏观的备课观,这就是多读书,读好书。教师传播的是知识,也是在传播做人的道理,也肩负着教给学生生存的责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在从事着塑造学生灵魂的光荣的、艰巨的使命。唯有多读书,读好书,才不致使自己的思维枯竭,读书是涵养水源,唯有此,才能“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给我们老师提出了100条建议,每一条建议围绕一个主体,有精辟的理论分析,也有生动的实际例子。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我们教师来说,就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用心潜读,就仿佛与作者进行了心灵对话,我们收获了很多的人生哲理。
读了这本书,里面的很多章节让我沉浸其中,给了我很大的影响,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其实一百条建议中的每一条建议都有其独特的内涵,我们还需不断地学习、充实、和发展!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 篇5
近期读了前苏联作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一百条建议,自己感触很深。自从1993年参加工作以来,忙忙碌碌近20载。前几年听过教育家魏书生的报告,再回顾师专时学习的教育学心理学,才知光有教学经验是不够的我们更要有教育理论指导我们的教学。这样才不会偏离教育的实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全书四个部分四大部分一百条建议,融汇在一起,让我感受颇深。以下几点印象尤其深刻:
一、教师要有静气
有的人一身匠气,只知机械地干同样的事,干得毫无生气。他们眼中的工作,仅仅是要完成的任务,为了完成任务,只习惯于从过去的经验中去搜取营养,在这种消极态度下,人们形成了一种定势:凡事都可应付,只需照老规矩办就是了。有的人沾满俗气,或者叫市侩气,又叫小市民。他们遇事总先考虑自己的得与失,不斤斤计较一番,他绝不罢休。有的人躁气,这种毛病许多人都有,躁气就是浮躁之气,千起事来冒冒失失,想急于求成,没有多少事情能干到彻底,却急于表功,事情没有干完,就要评这许那。教师干的工作需要扎扎实实,点点滴滴,一本本作业,一句句话语。所以,教师要的是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以便最好地超越自己;静气就是要静得下来细细地品味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乐趣自然在其中,生活的意义也在其中。静气才能平心,心一平,生活会是另外一番景致,工作也会是另外一番景致。
静下心来,受益的是学生,受益的是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而最终受益的是你自己。是呀,作为教师,有的是满腔的热情和把事情做好的信念,但是要把工作做好,做精,的确需要静。需要静下心来备好每一堂课,批改每一本作业,读几本好书,总结一下自己的不足,细细品位与学生在一起的每分每秒,品尝作为老师的乐趣。何乐而不为呢?来,一起放飞心情吧!
二、教师要学会做减法
这一点其实与我们学校老师们口头上流行的要学会"偷懒"相似。那么,在重压之下,我们教师该如何正确偷懒,如何把减法做得更好呢?
首先,减掉那些不合目的的劳动。教育目的是什么?这是做教师的首先应理清的。教师的目的在于促进孩子发展,这是教师目的的全部。一旦将其他目的掺杂其中,尤其将个人目的混入其间,则会带来无尽的苦痛。
其二,减掉那些无效用的劳动。教师的劳动严格地说是脑力劳动,教育的智慧首先在于运用智慧减轻体力的劳作。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反思一下自己的一天,我们会恍然发现我们有许多事情白做了,有一些事情做下来却起了反作用,我们为无效劳动付出了青春与心力的代价。
当然了,做减法先要做加法。在我们的头脑中加入知识,用知识来修炼智慧;在心灵中加入理性,用理性指挥我们的躯体。人只有在克服了盲目和情绪化反应之后,才能在繁琐的事务中找到一个支点,依靠这个支点,我们才能挥洒自如,游刃有余。"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你用"加法"不奏效时,为什么不试一试"减法"呢?
三、教师要有宽容精神
宽容很不易,才成为一种美德。如果我们在教书时,只认了教科书和大纲,却容不得半点质疑;如果我们只守着自己习惯的教法,借助于习惯的手段和方式,拒绝一切新的想法和创意;如果我们听了某些宣传或说教,认为某种教育理论或政策就是惟一正确或惟一必须信守的,那么我们还是不宽容。
当面对每一个有个体差异的孩子们时,如果我们只以个人的眼光去取舍,唯独偏爱那些乖孩子,排斥那些笨孩子、脏孩子、调皮的孩子、被父母遗弃的孩子,那么我们尚不具备宽容精神。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迈入了一个多元化的世界,进入这个世界的资格就是具备宽容精神。宽容不易,才使宽容成为美德。宽容不仅在面对异己时有用,对自己的冲突着的人性而言,宽容意味着造福于自己。宽容会使我们挣脱身心的一切束缚,使我们每一天都很自由。让我们教师学会宽容,给学生多一点宽容,学生自己就会多一点自尊,多一点自省。宽容,是让学生感受到爱和友谊的先决条件,更是能令其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同时宽容也会使我们教师处事变得更加理性,使自己的工作变智育中心为以人为中心,造就一种民主的教育、生动活泼的教育,这不正是现代教育所提倡的吗?
一百条建议,一百个法宝,似阳光,如雨露,滋润着我干涸的心田。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读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而读出的更多是心灵的共鸣、灵魂的回音。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此书让我感动,更让我深思。但愿在其新锐思想的指引下,做一名幸福的教师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 篇6
从教20多年,我一直在思考: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做到热爱自己的工作,并从事业中追求幸福感?却一直不得其解。直到近来读了郑杰校长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才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书中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高调的言论,没有生涩的理论,郑杰校长用自己朴素的文字告诉我: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去做一个称职的老师,一个快乐的老师,一个幸福的老师。
正如郑杰校长说的:“教师要有一桶水,教给学生一杯水还不够。”要不断的看书学习,给自己充电。充实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称职的教师。作为教师,我更欣赏的是读完全书以后感受到的作者思想深处的一种人生境界——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人生境界。郑杰校长在《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第一句话,就从一种别样的角度吸引着我。教师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他们应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他们也要享受生活……这样的观点就把教师从“圣人”的位置上拉了下来。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首先学会做一个成功的普通人。
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很平常地走完了自己的职业之路,默默无闻、无怨无悔。虽然精神可佳,但这多少有点可悲。其实“蜡炬成灰泪始干”并不应该成为我们教师职业精神的写照。我们应该追求的职业精神是,发展学生,也发展自己;照亮学生,也要照亮自己,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教师还应该是一名称职的员工,在工作中,我们要学会做“减法”,要减掉积压在我们身上的重压;我们要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负责,我们要学会团结协作……不要总是在自己的脑袋上方罩上飘渺虚无的神秘的光环,我们得像一般单位的员工那样,先学会做一个称职的员工,这是使自己事业成功的不可或缺的保障。可教师毕竟是不同于其他职业的,因此,接下来对教师的要求就是必须成为“一名理性的教育者”。教师要有理性,必须把学生当“人”看待,这是我们的工作与其他工作最大的区别;教师要有理性,必须“从四十分钟里榨出油来”,提高教育效率,那是在为学生节约生命……教师应该是理性的,理性的教师才是优秀的教师,他才有可能把自己的事业做好、做大、做强。
我们相当一批教师,退休了还来教书,因为他少不了学生,他觉得教书就是艺术,在教学活动中,自己的生命神奇的在孩子们身上得以延续,他辛勤工作的回报,就是他塑造了学生的第二生命,学生美好的未来里深深刻上了她的影子。这类老师会把课尽量上得生动些、新颖些,他们和学生有着朋友的关系,他们在他们的艺术作品——孩子们身上倾注了很多的感情,因为爱而无比幸福。
教师,还应有爱心。书中,郑杰校长告诉我们每位老师:“那些特别的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掩卷深思,我终于明白:作为一名教师,我工作是因为我热爱这事业,我教书是为在事业追求中找到自我的价值。工作时间越长,我越应该理解幸福的含义。《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本书像一面镜子,真诚地表述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这本书充满了善意,充满了真诚,充满了生命的灵气,值得我们细细地去品味,去领悟它精髓所在,用它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读完郑杰校长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会因此更从容地的走好未来的职业之路。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 篇7
在阅读教育书籍时,我经常看到一个响亮的名字——苏霍姆林斯基,并看到文章中引用的他的经典名言。但他从未真正安定下来阅读他的作品。最近,我碰巧遇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本书——《给老师的100条建议》,这真是一本好书!
其中一篇文章《谈教师的教育素养》提到,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读、读、再读。阅读应该成为教师的精神需求。
看了《老师的时间从何而来》后,我真的感动了很多。我也经常抱怨我没有时间而且很忙。每天早早到校,很晚才离开学校,备课、上课、更换作业、课外辅导和处理学生之间的问题都变得有些不知所措,还忙于生活中的琐事。就在我看不到方向的时候,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答案——老师的时间来自阅读。“只有每天不间断地读书,一个人才能与书籍形成一生的友谊,就像一条潺潺的小溪,一条每天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它可以被描述为“另一个幕后拥有光明未来的村庄”。我明白为什么这么多优秀的老师在课堂上总是如此的得心应手、足智多谋和娴熟。无论学生发生什么意外事件,他们都能熟练地引导和让教室焕发光彩。想想你自己的课堂,也做了精心的准备,教学环节是相通的',但课堂总觉得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教学难。我突然意识到优秀的老师平时一点一点积累,在日常工作中练习,学习其他老师的先进经验,一生备课。然而,我只在上课前几个小时备课,“当书被使用时,仇恨就少了”。效果当然不同。
一位优秀的高级教师曾经说过:“一个只读两本书(教材和教学参考)的老师无论如何都不是一个优秀的老师。”阅读可以提高一个人的教育、爱和社会良知。这是成为“真正教师”不可或缺的“精神基础”。“有些人说他们没有时间看书,但关键是他们不想看书……”我完全同意这样一条阅读格言,也有同感。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真正的人应该在他的灵魂中有一个精神财富,那就是喜欢阅读的精神。”
阅读书籍和苏霍姆林斯基,你会觉得教育可以伴随你一生。老师们,你们是人类文明的继承者。你怎么能不看书就让你的学生成为朋友呢?阅读!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 篇8
在刚来实验小学参加的第一次校会的时候,校长就给我们新来的青年教师推荐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我毫不犹豫的从网站上下载并打印下来,因为时间的关系,我还没有来得及细细的品味,只是大体的通读了下,但就足以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是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品一本好书,如同与一位高尚的人在交谈。虽然这本书里面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枯燥的理论,没有高调的谈论,但这本书告诉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那就去快乐的做一名教师,把快乐传染给孩子,幸福的做一名教师,把幸福留给孩子,永不放弃。
在这本书中,我首先学到得就是赞美,赞美他人体现的是一种智慧,你在欣赏他人的时候也在不断地提升和完善着自己的人格。赞美他人体现了一种美德,你付出的赞美,非但不会降低你的体面与尊严,相反还会在不经意间收获友谊与合作;赞美他人体现了一种涵养,赏识他人的过程本身就在矫正着自身的狭隘与自私。因而赞美他人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培养及张扬大家风范的过程。面对“赞美他人”的丰富内涵,任何人都不会无动于衷。如果我们可以把教育的本质属性理解为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话,那么,赞美他人,理应成为当今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
其次我学到的就是要征服孩子的心。教师要想成为学生的领导者,应兼具真、善、美的人类精神气质。教师征服学生并不一定要与学生一样打扮时尚,思想前卫,因为我们无法赶上他们的步伐,超越他们的理想。教师征服学生的应该是人类永恒的极具吸引力的精神气质,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来加强自身修养,以自己的更完美的精神气质来感染学生、征服学生,为学生做一个真、善、美的标杆。再者教师要人性化。人性化的教师是最有魅力的,这魅力便来自于教师的个性。有个性的教师就不再是平庸无奇的教师,有个性的老师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也就能领导学生,成为学生们的朋友和导师。当然,有个性必须以不断改进课堂教学质量为基础。做为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使课堂教学适合于所教学生,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与风格。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征服学孩子们的心。所以,征服学生的心,要靠自身的人格魅力,用你的人格魅力去吸引每一个孩子。
这本书还教会了我们要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如果不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不与学生多沟通交流,不了解学生,那就像在漆黑的中过的没有了方向,这样的教学是危险的。我们应当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知道孩子们的想法,多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们应当发现孩子们的世界,触摸他们的情感。尊重他们,爱护他们。将差异视为财富,因材施教,只有关心、热爱自己的学生和理解自己的学生,才能正确的引导他们。使每个学生都能挖掘出自己珍贵的智慧宝藏。
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会继续的精读这本书,慢慢领略这本书中的奥妙,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教育的真谛,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仍有着重要的意义。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书中的许多经验都值得我学习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活到老,学到老。”是我的终生学习观念。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会以此为目标,不断地努力学习,争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 篇9
多次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每读完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书中的建议和劝告看似浅显,实际上是苏霍姆林斯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涉及教师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后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每一条建议都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它可以作为一面如何做人的镜子,给人以启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养人的教科书,给人以借鉴。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反思。
现在我就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对后进学生应该怎么做:
一、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
优秀学生是相似的,“差生”却各有各的“差法”。那些好学生,你不用对他们吆五喝六,他们总是乖乖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当你面对那一个个千差万别生龙活虎的差学生,他们一旦出了点小问题,我们总习惯先对他们进行批评、写检查、罚扫地……然后再对其讲道理,进行所谓的原则性的指导。其实处罚和枯燥的说理不能触及后进生的灵魂,反而拉大了老师与后进生之间的距离。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他告诉我们每个老师:那些特别的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就会充满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能放弃,绝不能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作为一名教师,很少人不爱自己的学生。但是,在教育中,尽管有时我们为他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可他们并不领情,甚至常常事与愿违,收到相反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把他当做一个平等的人来对待,其实孩子也有自尊心。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在教师关怀学生人格尊严时,教导才能成为教育,就本质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关怀学生。我们要让学生经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让他们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费力气,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获。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还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材,找到了合适的教育方法,就不会有永远的后进生。他用毕生的精力在研究学生,研究教育教学工作。在他的眼里,这世界上没有永远的后进生,每位学生都有他独特的地方,都有他可塑造的一面。所以他对后进生从来不放弃,而是竭尽全力、想方设法地研究学生特点,进而寻找到帮助学生的方法,最终让他们“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我想,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能这么做,是跟他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密不可分的。而我们呢,提高不了后进生,便抱怨他们,甚至是放弃他们,在如今的应试教育下,一些老师失去了等待后进生转变的耐心,再加上平时忽视了阅读的重要性,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掌握的寥寥无几,研究学生更无从谈起。这样又怎能帮助后进生提高呢?读了此书我有了方向,想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就一定要多阅读教育理论书籍,想要帮助后进生就一定要结合所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经验去研究学生。两者相结合,就会在教育工作中寻找到工作的成功与乐趣。
二、换个角度思考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我们有时会很不解地说,“这道题我都讲了好几遍了,可学生还是没做对?”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后,我不得不承认是错怪学生了。其实,我们在讲解时,有时忽视了学生应该理解什么,在思考过程中应达到什么目的。思考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教师越是善于把学生的思维活动赋予解决问题的性质,学生的智力也就能越积极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学习中的阻力和困难也就越清楚,因而脑力劳动的过程也就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难的过程。那种认为把教学内容讲得越清楚,越明白,学生的问题就会越少,他们的知识就会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师,是大错特错的。好老师决不会越俎代庖地替学生解决难题,他们对学生的关心首先表现在让学生明白摆在他们面前的困难是什么,要想克服困难,不仅仅需要孩子们集中极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们付出极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识,不仅仅要在学生面前揭示教材内容的本质,而且要教给学生怎样思考,让他们独立地自觉地深入到教师的详细讲解中来。
从书中我也深深地领悟到,我们教师要重视自身角色的转变,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当有些知识在学生中有人了解,有人不懂时,教师的最佳角色就是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让“知道的人讲给不知道人的听”。爱因斯坦也指出:“教师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因此,我们应通过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让学生在心与心的交流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尽管他们的语言很幼稚、很可笑、甚至不完整,但他们传达的思想却是一致的,只要教师不时地矫正、提升,教学的效果应是十分明显的。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孩子最佳的学习方式”,才能更加正视“教师的身份”。
学习上存在困难,首先是儿童不愿意动脑筋,将学习当成一件苦差事,确实,学习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无论一个儿童感到如何困难,他都应当学会思考。应当使书籍成为他的快乐的源泉。语言应当进入他的精神世界,成为他个人的财富。”学习落后的儿童,我们在帮助他们时,不是直接给予他答案,而是一步步引导他去自己寻求答案,使他学会思考。
三、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能把握住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学生在学习中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备感头疼的问题,特别是学困生的思想特别爱开小差。其实很多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内心是很想学好的,但他们由于基础差,不懂的知识越积累越多,上课时就越不知从何学起.如果我们放任自流,他们的学习成绩会更差;但如果采用强制手段,效果肯定不好,即使看着他坐得端端正正,说不定这时候正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因为他们并没有从心底里认同!看来怎样才能使学困生的注意力集中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我们要想把握儿童的注意力,就应该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并使他们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劳动的一种自豪感。
这样的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做一些猜谜小游戏、动手动脑的活动等,让他们的思维处于紧张状态,进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教师应选择良好的教学方法,尽量做到讲解生动活泼,深入浅出,从而使他们对所学知识感兴趣,进而集中注意力。还要采用适当降低要求,低起点,小步子,多鼓励和少批评等方法为学困生创设成功的机遇,从而使学困生逐渐进步。教师可有意识的出一些较简单的题目,然后叫他们上台板演或回答,若“学困生”答对,则予以表扬,让他们得到老师和学生的认可,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滋味,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是可以学好的;若没答对,教师也应予以鼓励,相信他们下次能够会做,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
四、把阅读当成每天的功课
书中有这样一条建议:“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阅读对老师和学生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老师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需要大量地阅读书籍,后进学生想要改变糟糕的学习状况更需要大量的阅读。阅读是一切智慧和力量的源泉。例如他在“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中说:“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联系实际看来,这里的让学困生阅读应该不是那种放任自由的读,而是因人而异,有指导性的阅读。不仅学生要读书,老师也要坚持读书,“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俗话说的好:站得高,看得远。你书读得越多,你掌握的教育教学的方法就越多,思维开阔了,在工作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就有办法解决了。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自己要有广博的知识,创新的思维。然后才能教出具有广博知识,能力突出的学生来。为了孩子们的一生发展,也为了自己能够游刃有余、开心工作,让我们来阅读吧!
《给教师的建议》这部著作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论和思想,还有待于广大的同行们通过精心地阅读、细细地品尝,在应用实践中体验、在研究探索中深入地感悟。教育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把这些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克服自己以前思想上的不合理观念,坚持在上课时积极运用这些知识,充实和丰富自我,让学生有一个快乐、充实的童年!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 篇10
近期,我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专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受益颇丰。我深深地被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观点折服了。在读过这本书后,我意识到自己在很多方面做的还远远不够,书中每一条建议都充满教育智慧,事例生动、分析精辟,启人深思。从中我明白了许多鲜明的教育观点,也引发了我的许多深思玉,感悟颇多。
感悟之一:教师应坚持读书
苏霍姆林斯基让我们记住,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要掌握这一门艺术,就必须多读书、多思考。你读过的每一本书,都应当好比是你的教育车间里增添了一件新的精致的工具。真的有些后悔,后悔今日才读了这本名著,又有些庆幸,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这本好书。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触动,平时也想读点书,但有时总以工作累,家庭琐事多为由,没能坚持下去。从此,我要制定一个读书计划,多读好书来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还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好,那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把读书当作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读好书能够净化我们的灵魂,开启我们的教育良知,锻造我们的优秀品质,静下心来读书是提高教师素养最有效的手段,是教师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感悟之二:教师应善引学生
关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论述:“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他这个比方很恰当,学生的兴趣是潜在的,需要教师的精心呵护与培养。 我们会发现,学生在低年级时,学习积极性也很高的,学习成绩也不错。可到了高年级,有的学生对学习有些无所谓了,学习成绩也下滑的很快,任凭老师怎么去教育,效果也不甚理想。原因就是这些孩子的学习兴趣慢慢的减退了,消失了,而我们做教师的有没有及时发现,及时引导。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没有兴趣的指引和铺垫,学生会觉得学习是枯燥无味的,从而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教师要在培养学生学科兴趣方面要多下功夫,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顺利获取知识,在体验一次次成功之后,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激发学习的动力;教师要钻研教学方法,用科学的教法引领学法。让学生始终对学习有兴趣,并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感悟之三:教师应善学
“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 苏霍姆林斯基首先提出了我们应该向哪师学习的问题,对于我们这些刚参加工作的教师,在不熟悉、不了解的情况下,应该选择哪些老教师呢?他给了我们一条非常好的建议,那就是,你先看看学生的练习本。如果你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练习本里的作业都完成的很好,那么就是个明显的征兆:在这个班里可以学到许多东西。学生的练习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一面镜子。确实是,学生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素养的一个缩影。其次,我们学习别人的经验不是照抄照搬,而是要学习人家的思想。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就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的教师学习,应当取得某种信念。这一条对于任何一位教师来说都是关键的,但是,年青教师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在向别的优秀教师学习的时候,全盘照搬人家的做法,也不管理解不理解,也不顾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特点,结果别人的经验没有学到手,自己的特色也形成不了。这就犹如“邯郸学步”,这些确实困扰着一些很想努力提高的教师们。所以教师应该善于学习,善于抓住优秀教育思想的精髓,这样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今后,我将像苏霍姆林斯基建议的那样,多读书,读好书,在书中汲取营养,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做一个既善于学习,又善于在学习与生活中引导学生的老师。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 篇11
最近,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后,书中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感受颇深,启发非浅。教师的语言素养是上好课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术。"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师的语言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遵循语言规律的职业语言。如果教师的语言素养好,那么他上起课来会非常轻松,学生听的也非常明白,课堂效率怎能不高?相反,语言能力差,就会耽误许多时间。
一、教师语言的纯洁性
教师的语言要纯洁、文明、健康。语言纯洁,就是要讲普通话。语言文明,就是用语要文雅、优美,语调要和谐、悦耳,语气要亲切、和蔼,使学生听后能产生愉快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语言健康,就是在使用语言时,要切忌一切低级、粗俗的污言秽语。语言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表露。教师的语言修养是其为人师表的重要因素,会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和审美修养产生极大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语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这种敏感性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源泉所在。"因此,要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教师就要用醇美的语言去触动学生心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其形成纯洁、文明、健康的心灵世界。
二、教师语言的准确性
教师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简练。所谓准确,就是要观点明确,语意清晰,发音标准,遣词得当,造句符合文法,推理合逻辑,用语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所谓鲜明,是指语言要褒贬分明,饱含真情实感,爱什么,恨什么,赞扬什么,反对什么,泾渭分明。所谓简练,是指语言言简意赅。论述简明扼要,提纲挚领;分析鞭辟入里,丝丝入扣;描绘画龙点晴,入木三分;见解独到深刻,令人耳目一新。这样的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够像春雨一样流入学生的心田,同时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学的知识一道带进去。
三、教师语言的启发性
教师的语言要含蓄、幽默、富于启发性。教师如果言语丰富,措辞优美,含蓄幽默,富有魅力,让学生置身于语言美的环境和氛围之中,学生就会心情愉快,兴味盎然,思维敏捷,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语言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工作是创造性的劳动,在教师劳动的每一领域,都需伴有取得沟通教育对象心灵最佳效益的语言;教师应有一个语言库,贮有丰富的资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教师还应具有很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根据需要,呼之即出,信手拈来,用得妥贴。这就要研究学校教育活动每一领域的语言,要研究使用教育教学语言成功和失败两方面的经验,要研究不同教育对象的语言特点,要研究不同学科教学语言的特点,还要研究其他行业可借鉴的语言。在研究中,勤于采集大量语言材料,善于分析综合语言材料,还应持之以恒对某一语言现象进行跟踪积累、研究,并对教学语言的效益进行评估。教师的语言修炼是无止境的,一个成功的教师,重要的标志是超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个能力除了发音准确表述清楚明白外,就是怎么样表述的更生动形象,幽默睿智,恰到好处。我想,这是一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自始至终要研究和雕琢的。
有人说,身为教师不知道苏霍姆林斯基,无异于学音乐却不知道贝多芬,说来惭愧,虽然早就对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著作有渴读的欲望,但却总是因自身的散漫,生活琐事,对阅读此书一拖再拖。直到近日,才恍悟苏霍姆林斯基能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教育大师的原因。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 篇12
阅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书中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感受颇深,启发非浅。
教师的语言素养是上好课的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师的语言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遵循语言规律的职业语言。如果教师的语言素养好,那么他上起课来会非常轻松,学生听的也非常明白,课堂效率怎能不高?相反,语言能力差,就会耽误许多时间。
一、教师语言的纯洁性
教师的语言要纯洁、文明、健康。语言纯洁,就是要讲普通话。语言文明,就是用语要文雅、优美,语调要和谐、悦耳,语气要亲切、和蔼,使学生听后能产生愉快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语言健康,就是在使用语言时,要切忌一切低级、粗俗的污言秽语。语言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表露。教师的语言修养是其为人师表的重要因素,会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和审美修养产生极大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语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这种敏感性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源泉所在。”因此,要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教师就要用醇美的语言去触动学生心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其形成纯洁、文明、健康的心灵世界。
二、教师语言的准确性
教师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简练。所谓准确,就是要观点明确,语意清晰,发音标准,遣词得当,造句符合文法,推理合逻辑,用语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所谓鲜明,是指语言要褒贬分明,饱含真情实感,爱什么,恨什么,赞扬什么,反对什么,泾渭分明。所谓简练,是指语言言简意赅。论述简明扼要,提纲挚领;分析鞭辟入里,丝丝入扣;描绘画龙点晴,入木三分;见解独到深刻,令人耳目一新。这样的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够像春雨一样流入学生的心田,同时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学的知识一道带进去。
三、教师语言的启发性
教师的语言要含蓄、幽默、富于启发性。教师如果言语丰富,措辞优美,含蓄幽默,富有魅力,让学生置身于语言美的环境和氛围之中,学生就会心情愉快,兴味盎然,思维敏捷,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语言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工作是创造性的劳动,在教师劳动的每一领域,都需伴有取得沟通教育对象心灵最佳效益的语言;教师应有一个语言库,贮有丰富的资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教师还应具有很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根据需要,呼之即出,信手拈来,用得妥贴。这就要研究学校教育活动每一领域的语言,要研究使用教育教学语言成功和失败两方面的经验,要研究不同教育对象的语言特点,要研究不同学科教学语言的特点,还要研究其他行业可借鉴的语言。在研究中,勤于采集大量语言材料,善于分析综合语言材料,还应持之以恒对某一语言现象进行跟踪积累、研究,并对教学语言的效益进行评估。
教师的语言修炼是无止境的,一个成功的教师,重要的标志是超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个能力除了发音准确表述清楚明白外,就是怎么样表述的更生动形象,幽默睿智,恰到好处.我想,这是一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自始自终要研究和雕琢!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 篇13
通过学习这本著名的教育书籍,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教育的概念和方法,我正在尽我最大的努力把它们运用到我自己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中,运用到我们班的每一个学生身上。在学校,特别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和欣赏。因此,教育者应该从被服务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他们在要求什么,他们期望什么,他们期望什么,消除成长的烦恼,做好为他们服务的工作,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真正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这本书的第22条谈到“努力让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当学生喜欢某个科目时,这些学生才能在这个科目上努力学习,他们的自然素质才能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天赋、才能和抱负才能自愿建立起来。我们经常可以从书籍和报纸的事实中看到,一个人的最终研究或发展方向可能与他小时候所爱的主题密切相关。作为教师,学生自然希望喜欢他们所教的科目。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积极思考和参与课堂,积极思考和学习,从而学好这门课。
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科目?这需要太多的条件。老师以其高尚的品格、积极的智慧和高超的教育艺术吸引学生。像你这样的学生,自然会喜欢吴和房子,因此他们喜欢你教的科目。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他希望你能争取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并与你的同事、其他学科的老师竞争。我们学校的一位校长曾经说过,学生回家时首先做的作业显示了他们最喜欢的作业。根据我的调查,学生们真的把他们最喜欢的科目的作业放在第一位。因此,我特别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改进作业形式,适当减少作业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把英语作业放在第一位,英语水平也有所提高。但是也有一些学生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他们对一切都漠不关心。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对知识的态度最令人苦恼和担忧的是这种冷漠的心理状态。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 篇14
提到《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相信大家并不陌生。这是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代表作之一。学生时代读这本书,我了解了一些基本的教学理念。工作后再读这本书,它却成了我解决教学难题的一剂良方。
一、从心底正视每一节课
还记得文中那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他上了一节非常出色的公开课。课后,历史教师与别人交流的那番话让人若有所思:“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这段答话启开了一个窗口,让我们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像这位历史教师这样的人,每个地方都是非常少的。他们从来不抱怨没有空闲时间。他们中间的每一个人,谈到自己的每一节课,都会说是终生都在备这节课的。
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带着这个问题,我阅读到书中所写:“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我们应当在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
读了这些,我茅塞顿开,有些孩子上课爱说话,有些孩子上课爱做小动作,有些孩子不愿意听课,其实在抱怨孩子的同时我们应该想到:有些原因就在我们自己身上。读了这本书,我不断地在问自己:我的课备得充分吗?
精心备好每一堂课是我们必须要做好的一件事,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可做,让他们的思维都活动起来,让他们都参与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来,这样的课堂上,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会有一种愉悦的心情。我很向往这样的课堂,虽然我知道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需要付出努力来设计探索,有时候可能不会那么尽善尽美,但是我们不能放弃努力,我们应该真正动脑筋来设计课堂教学。
二、从书籍中不断汲取养分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那位历史教师的话让我记忆深刻,“对于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身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多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突然之间,我明白了为什么有的老师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让人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所以,读书吧!
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我们就要把书当成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拥有读书兴趣,能在书本前坐下来,深入思考。我们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让自己在阅读中享受教育的乐趣,找到思考的快乐。因为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成功,正源于他广泛的阅读,渊博的知识,他说:“我私人的图书馆里,在几间房子和走廊里,从地板知道天花板都摆上了书架,有成千上万册书,我每天不读上几页,有时不读上几行,我是无法活下去的。”所以才有了他的四十多本理论专著和几百篇论文,才有了“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因此,只要我们对教育工作感兴趣,只要我们坚持读书学习,勤奋实践,我们一定可以走出平庸,走向成功。
当然,读书与实践紧密结合这才是学以致用,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典范,我将以教育家为榜样反思自己的言行,遨游书海,丰润教学,将教育家的思想、精神与教学实际结合起来,以更激情飞扬的精神面貌去面对工作和生活,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对自己的教育事业永远力所能及,耕耘不息!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 篇15
当我拿着郑杰校长的这本《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时,本以为他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校长,给教师指点这,指点那而已。可看着看着,感觉这些建议透露着内心的真诚,条条都说在了我们新时代教师的心坎上,郑校长认为他容忍不了这本书中有一个字是不真诚的,就冲这一点,这书就该看。细细品读,确实让人有一种耳目一新、豁然开朗的感觉。让我感到郑校长不再是居高临下的校长,而是一个素未谋面的知己。他用朴素的文字语言告诉我们:教师做为一个完整的人,要有精神空间,教师也应享受生活,学会做自己的`主人,为自己而教;要有宽容精神,为沉重的负担找到良好的理由,学会欣赏缺憾等等。
读了这本书,要对书中的一百条建议,一下子消化可没那么容易。初次读感受最深的是:
一、多一份宽容,用爱心撑起希望的绿荫
我们教师面对的是个性不一的几百个孩子,在学习上,在为人处世上,在特长上我们是不可能做到一刀切的,现今社会不是弘扬个性吗?如果我们一味的用自己的要求去衡量学生,培养学生,过于追求完美,你会觉得很累,当然,你可以尽量追求完美,但我们要放正心态,学会包容地接纳身边的每!一个学生,学会以每一个学生为基准,用我们那博大的爱去打开他们的心扉,让我们在爱心中去收获、追求,对孩子多一份宽容,让学生学会做自己人生舞台上的主角,从它的幸福成长中获得幸福,让我们用爱心撑起他们希望的绿荫。
二、欣赏缺憾,让困难成为锻炼的机会
社会在不断的变化,只有适应社会变化的人,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我们教师如果不愿改变自己去适应变化的人,终究会被社会淘汰。我深刻体会到:教师越来越难做,压力越来越大,面对困难,我们退缩,还是前进?郑杰校长做了细致的分析:如果我们退缩,我们将不仅放弃了人生难得的体验,更是放弃了自己的生存权力。如果我们正视困难,每位教师都可以在解决困难中获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机会,你越是往前,你的机会就越多。的确,只有将困难视为机会,才能从解决困难的过程中不断磨练自己。
三、继续学习,让青春永葆活力
郑校长说到有很多理由支持教师可以不再学习,比如,教师工作量太大,平时工作很辛苦;教师现在掌握的知识用来教学生绰绰有余;教师已过了学习的年龄,记忆力差了等等,但支持教师应继续学习的理由似乎只有一条,那就是教师如果不学习,她的学问就会停滞不前,则不能胜任现在的工作。就像一股泉水缺少了灵气。所以只有不断的补充,才能永葆青春活力。
总之,郑杰校长这本书中安排的教师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教师作为一名称职的员工教师作为一名理性的教育者教师作为一种自由职业着四个部分,让我在不经意间的阅读过程中,产生了心灵的萌动,相信以后我还会时不时的翻阅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