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辞讲话

【流年】食志(散文)

作者:江南一怪   发表于:
浏览:83次    字数:4283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38889篇,  月稿:0

  松鹤楼,百年老号,李大师从毛头小伙一直到退休,四十多年风雨兼程,在这座苏州美食第一楼中工作了一辈子。相约上午九点,松鹤楼要十一点才开门,那就在对面的“松鹤面馆”采访。松鹤楼,二百多年前,最早起家就靠的一碗面打的天下。在苏州饮食江湖上松鹤楼被称为饮食业的黄埔军校,厨师的摇篮。

  李俊生,生于1956年12月15日,苏州本地人,兄弟姐妹中俊生最小。1973年高中毕业,因有四个哥哥姐姐已下乡,俊生得以逃过修地球的命运,按照政策,可以分配留在市里工作。那一年留城学生中有一百多人分到苏州市东方红地区学饮事,其中10人包括俊生被分到松鹤楼(此时改名为“东方红饭店”)。

  2007年,八十四岁的金庸重回松鹤楼,欣然题词。

  那个年代,青年人向往的工作是进入无线电厂电视机厂等大工厂当工人,菜馆行业是服务性行业,似乎低人一等,有道是:有福之人人服侍,无福之人服侍人,受这种思想影响,李俊生很长时间闷闷不乐呢。但他真正跨入厨师这一行开始吃油腻饭时,心中倒也畅亮起来,开启他心结的是到松鹤楼开始跟在陆焕兴大厨手下学艺。

  陆焕兴大厨是一位从旧社会就开始学艺过来的烹饪大师,是松鹤楼菜馆的把作师傅,也就是现今的厨师长。陆厨为人诚恳,技艺高超,吃苦耐劳,平时言语不多,工作极为认真,总是把厨房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这些优良的厨德厨风深深影响了李俊生,他对李俊生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学厨师学的是手艺,旧社会流行一句话叫荒年饿不死手艺人。

  李俊生渐渐从不适到喜爱。

  2010年,松鹤面馆邀请电视台和专家做卤鸭面的宣传。这批新员工,边工作边学习,李俊生还跟了一位师傅叫刘学家。这两位都是响当当的江南名厨,陆师傅的食材涨发技术堪称一绝,刘师傅善于创新,刀功一流。江湖人称“三根一家”的一家,便是刘学家师傅。

  大概有七八年的时间,学切配、刀功、炒菜、凉菜等,每个工序轮流学习,所以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

  一次,苏州市饮服公司组织举办的全市菜馆酒店行业技术职称考试,每位考生考“整鸭出骨”,要求一只整鸭,要把整个鸭架剥离出来,鸭身灌满水不漏才算合格,此菜比刀功,鸭骨要拆得干净,又比速度,看谁速度快,李俊生在这次比拼中不慌不忙,从容应对,凭着平时练就的刀法,又得陆焕兴大师独门刀技真传,心中有底信心十足,在考核中一举拿下头名。他那精湛的刀法,飞快的速度,娴熟的技艺惊到现场评委及众多观摩者,都称赞他不愧是松鹤楼出来的大厨。

  李俊生入行与其他采访过的大师不同的是,他从未进专业的学校学习过,直接进店。好在,有如天助,松鹤楼的对面,现在得月楼的位置,以前是苏州市烹饪学校。

  逮住这样的机会,李俊生是不肯放弃的,凡是空闲休息的时间,李俊生就会溜过去旁听,虽然零打碎敲,但聚沙成塔,积土成山,大概五六年的时间旁听,收获还是颇丰的。他先后听过苏州顶级大厨们,如:张祖根、朱培兴、邵永根、吴涌根、屈群根、陆焕兴、刘学家、顾浩良等人的课。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李俊生如虎添翼。

  改革开放,松鹤楼这块苏州的金字招牌开始试水外拓,1986年,开出第一家外地店,落户北京。

  由于是第一家,店里极为重视,人员优中选优,李俊生多年积蓄的能量终于得以释放,委以重任,负责厨房。

  北京店,主打松鹤楼的传统菜,李俊生不但手艺精良,其管理能力也得以展示。

  李俊生不断翻新苏州菜肴,又结合北京市民喜食鸭的偏好,率先把苏菜中有特色的鸭肴送上餐桌,如开发出苏州传统的美味卤鸭、五香扒鸭、香酥鸭等菜品,尤其是那款五香扒鸭,采用当地肉鸭、辅料中加入京城里特有的京冬菜,沿用苏州菜烧焖红烹的手法,一经推出,即受到北京消费者的欢迎。他又把自己在苏州松鹤楼学到的刀功技法传授给北京松鹤楼的同行,开发出鱼香肉丝、青椒里脊肉、三丝鱼卷、瓜姜桂鱼丝、艺术冷盆等讲究刀功的菜肴,丰富了供应品种,又提升了菜馆的品位。北京松鹤楼声誉鹊起,生意蒸蒸日上,李俊生也受到了北京东城区饮服公司的嘉奖。

  北京店曾接待过万里等领导人。李俊生呆了两年不到,另有更重要的任务在等着他。1988年,外交部要招一批驻外使馆的大厨,标准很高,要求技艺高超,还要政审过关。李俊生1986年入的党,两条都很过硬,初步确定去西德。不过这一批中还有三个特殊名额,可以夫妻同往,妻子必须是高档宾馆的服务员,水平亦好,当然也要过政审关。李俊生的妻子周敏玉是松鹤楼的服务员,条件完全符合。

  机会难得,竞争激烈。最终,李俊生夫妇争取到了这个宝贵名额,去了委内瑞拉。

  在委内瑞拉两年,李俊生不仅将使馆的烹饪工作做得令人满意,没想到,他还为传播中国烹饪文化做了贡献。

  松鹤楼有道经典主打菜:松鼠鳜鱼,而委内瑞拉没有鳜鱼。李俊生去市场调查,确定用石斑鱼试试,经多次试验,松鼠石斑鱼获得了使馆工作人员和外国友人的认可。

  大使馆举行招待会时,制成苏帮名菜松鼠石斑鱼,挂上卤汁吱吱作响端上餐桌时,受到应邀出席招待会的大使和夫人们的一致赞叹,被贵宾们称为“一条会叫的鱼”,一时传为佳话。委内瑞拉国家电视台还专门为李俊生拍了专题片播放介绍。

  1990年李俊生回国,回松鹤楼上班。1993年升为副总经理。2001年升为总经理。正当李俊生欲放开拳脚大展抱负之时,2003年企业转制,观前街上原属饮服公司的所有老店,包括松鹤楼,一股脑整体打包转制。

  李俊生仍留在松鹤楼,担任副总。1993年,全国第三届烹饪大赛在北京举行,李俊生一身“武艺”,不负众望,一举夺得团体和冷盘两块金牌。俊生从小喜爱美术,学生时一直是学校出黑板报的骨干,多年的美术滋养,工作后派上了大用场。

  李俊生的冷盘叫“满园春色”,一靠刀功,二靠造型能力,一共90分钟的时间,只看到李俊生刀如彩蝶飞舞,片薄,匀称,色彩和谐,构图美艳,提前完成。李俊生夺得冷盘金牌。自此,李俊生落得一个“小李飞刀”的雅号。

  书归正传。2003年的单位改制,对李俊生来说,是人生一道重大的分水岭。

  之前,从战士到将军,他在松鹤楼从学徒做起,一步一个脚印,逐级上升,领班、厨师长、行政总厨、副总,直至总经理,展示了人生最灿烂亮丽的一程。而从这之后,李大师自轰轰烈烈第一线转为侧重技术研发,辅助团队,采购和质检等工作。也会有更多的时间服务社会,苏州技师学院、苏州财经学院等的课堂上,经常看到他的身影。省市厨艺大赛的赛场上,也会有他作为国家级裁判员、国家一级评委的身影。

  退休后的李大师仍然停不下前行的脚步,这儿请那儿聘,一怪只择其中一件事说说,足可见其忙碌的全貌。2019年,华永根会长带队赴上海、北京、深圳的品鉴与交流。由江苏省烹饪协会荣誉会长、苏州市烹饪协会名誉会长华永根牵头并担任总顾问,苏州会议中心、苏州中心大酒店聘请李俊生大师和其他几位大师,担纲“苏会十宴”创作团队的技术顾问。

  大苏州,下辖五区五市,人口达1300多万,各地其菜肴虽同属苏帮,但特色又各不尽同,如何将其宝藏挖掘归纳升级?最终决定研发成十桌宴席。这可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啊!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集思广益,先后研发了“太仓郑和宴”“常熟翁府宴”“昆山万三家宴”“姑苏泰伯宴”等七席代表苏州各市、区菜点特色的名宴,一经发布,受到市、区各界人士的广泛赞扬。

  已研发成的七宴有多么的惊艳诱人,一怪选姑苏泰伯宴中的几道菜露露鲜。“姑苏泰伯宴”以“拾起久远的味道”为主题,以三千多年前“泰伯奔吴”的历史事件为源点,选用具有明显姑苏特质的青虾、鳜鱼、塘蕈、湖鸭、乌饭等食材为主料烹制而成,全部菜式共有十八道。

  参照三千年前“周代八珍”中“捣珍”手法而成的“虾籽白切肉”,参照“熬”的手法而精心熏制而成“透味燻鱼”,仿佛让人再次感受到了三千年前“泰伯奔吴”而给吴地人带来的远古文明。

  在这个凉菜配置中,颜值最高的当属那道“兰花茭白”。茭白古称“菰”,是吴地水乡中最古老的水生植物之一,一句“栀子花,白兰花”的叫卖声从来都是苏州人心目中最温馨的记忆。

  把古老的茭白精心雕刻成白兰花状,再用“渍”的手法上味后镶嵌上一颗碧绿的豌豆,真真让人拍案叫绝,举箸不忍。

  一道“出骨转弯”同样有异曲同工之妙。当年的小公鸡,只选用一对苏州人俗称“转弯”的翅膀,抽去骨架,“渍”后再熟,入口鲜嫩,糟香盈口,令人食之难忘。

  小满过后,苏州人习惯把这时的带籽虾称作为“蚕籽虾”,虾肥、籽满、黄(虾脑)足,是一年中吃虾最好的季节(5——7月),“清溜三虾”,历来都是苏州人当季餐桌上的重彩之笔,由它担当起“姑苏泰伯宴”主菜中的头菜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泰伯炙鱼”是全道宴席中的重头菜。这道菜的创意来自于周代八珍中的“肝膋(liáo)”,在古谱中,这道菜是在动物的肝脏上包裹上一层猪网油,然后上火炙熟。

  在“姑苏泰伯宴”中,改用江南名产鳜鱼代替动物肝脏,在鳜鱼鱼身上裹上网油,在鱼腹中塞入各类菌菇时蔬,上火烤制而成。

  成菜古朴端庄,鱼肉因网油渗入而更显鲜美肥嫩,鱼腹中菌菇时蔬则再添姑苏风韵。

  另一道大菜“塘蕈湖鸭”也是不同凡响。根据民间流传,泰伯奔吴不仅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也带来许多家畜家禽的饲养技术。“塘蕈湖鸭”即基于这一历史背景,选用上好的太湖鸭,整鸭去除骨架后,填入苏州著名的地产菌菇:“塘蕈”,急火滚后慢火炖至烂,鸭鲜菌美,浑然一体,入口鸭香肉烂,汁水盈口,鲜美无比。

  看官,味道如何?

  着实令人叹为观止,拍案叫绝吧。大师们将菜品上升到了姑苏文化与烹饪艺术水乳交融的高水准,杰作的背后,是李大师他们几十年的厨艺积累,始终保持发展的眼光,不断从传统与时尚中吸取精华,中西结合,融汇创新的精神。

  李俊生大师从学徒始直至退休,在苏州头块品牌的松鹤楼服务了四十四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

  政府和百姓也给了他无数的荣誉和掌声。

  李大师是苏州苏帮菜十二大宗师之一,资深级中国烹饪大师,江苏省烹饪大师,省功勋人物,优秀传承大师等头衔。

  李俊生大师认为,做一个好厨师,首先要把技术练好,然后,别看从菜场买菜,到厨房加工,看似简单的两步,其实充满了学问,要不断地学习,不能停留在原来的水平,需根据市场变化,开发出新的菜品。

  李大师说,艺无止境,人退休,厨艺不能退。作为曾是苏州松鹤楼的大厨,他有着很强的使命感,要把手艺传承下去。他目前带有六位高徒,总是悉心地帮助他们,昨天一怪打电话给李大师的时候,他正在石湖饭店,为徒弟的鱼宴出谋划策,只要徒弟有需要,他即刻赶到,给予指导。

  他要像他的师傅们那样,把老祖宗传下来的苏帮精艺,发扬光大。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散文 流年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美文苑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2022-09-08 22:47
    美文苑
    每一部《食志》的书写者,是诸如李俊生大师一般,在厨师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四十多年的实践者,用一步步扎实的行走,用一餐餐用心制作的菜肴记录的美食发展史。李俊生并非科班出身,他在特殊历史背景下,直接进店,师从陆焕兴大厨和有着“三根一家”中一家的刘学家大厨,边工作边学习,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并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更换施展技艺的舞台,从苏州走到北京,再到委内瑞拉,并再次回到松鹤楼原点,从曾经的学徒和日后的苏州苏帮菜十二大宗师之一。此文写出他如何做到的秘诀,无外乎练好技术,然后从购买原材料到加工的每一个细节中,均充满学问,学无止境,艺无止境,毫不保留的传承,就是像他的师傅一样,把苏帮精艺,继续发扬光大。
    来自·福建省福州市
    回复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致辞讲话

    查看更多致辞讲话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