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

达斡尔族人的特色饮食

作者:磐石   发表于:
浏览:584次    字数:4557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38890篇,  月稿:0

达斡尔族人的特色饮食达斡尔族人的特色饮食 文/磐石 (一) 柳蒿芽 柳蒿芽,达斡尔族饮食的标志性菜肴。每年的五月份,湿润的草地上就长出鲜嫩的柳蒿芽,人们开始采集。采回家后,先把杂物挑拣干净,用开水焯一遍,再用凉水投洗除去苦味攥干。即可切段或者剁碎,用于炖、炒、凉拌、制馅,或者做汤、做粥而食之,味道鲜美。据《本草纲目》记载,柳蒿“安心气、养脾胃、消痰饮、利肠胃”,其药用功能主要是清热解毒、破血行瘀、通络等。 柳蒿芽也叫“库米勒”,被称为达斡尔人的“救命菜”,这与达斡尔族的文化息息相关。相传十七世纪中叶,居住在黑龙江.....

 达斡尔族人的特色饮食

文/磐石

(一)

柳蒿芽

柳蒿芽,达斡尔族饮食的标志性菜肴。每年的五月份,湿润的草地上就长出鲜嫩的柳蒿芽,人们开始采集。采回家后,先把杂物挑拣干净,用开水焯一遍,再用凉水投洗除去苦味攥干。即可切段或者剁碎,用于炖、炒、凉拌、制馅,或者做汤、做粥而食之,味道鲜美。据《本草纲目》记载,柳蒿“安心气、养脾胃、消痰饮、利肠胃”,其药用功能主要是清热解毒、破血行瘀、通络等。

柳蒿芽也叫“库米勒”,被称为达斡尔人的“救命菜”,这与达斡尔族的文化息息相关。相传十七世纪中叶,居住在黑龙江东岸的达斡尔族人,怀着维护祖国尊严、保卫家乡的信念,与沙俄哥萨克入侵者展开了殊死搏斗。后奉命南迁至嫩江流域和大兴安岭等地。最初的几年,他们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在危难之时,无意中发现了“库米勒”——柳蒿芽可以食用,得以依靠采集它顺利度过饥荒、熬过这凄惨的日子。故此,在每年柳蒿芽开始采集的时候,达斡尔族人都要举办盛大的“库米勒节”。人们兴高采烈地采集柳蒿芽,并劲舞欢歌,举行传统的体育竞赛,其乐融融。

柳蒿芽在达斡尔人的美食中,是不可缺少的桌上佳肴。现在有了多种储存方法,可以晒干、可以冷冻、可以保鲜。而吃法更是种类繁多。最常见的炖菜,如柳蒿芽炖排骨、柳蒿芽炖肥肠。如果把柳蒿芽焯得软一点儿,可以配上佐料凉拌,也可以直接蘸酱。焯好的柳蒿芽,剁碎配土豆块可以做汤;配上肉馅,可以做柳蒿芽猪肉馅饺子。还可以加入芸豆,调肉汤熬粥等等。道道菜味鲜美,已经成为招待贵客的上等佳肴。

(二)

稷子米

稷子米,是达斡尔族人从事农耕以来,就以此种植为主的粮食作物,曾经是达斡尔人世世代代的主粮。过去土地辽阔,还都采用轮种,开垦后就可以在春季撒上稷子,不产不趟。因为生长期短,大约七十多天,非常适合寒带地区生长,特别是耕作不细,到秋就收。但是产量太低,是典型的广种薄收农作物。

稷子米分两种,一种是经过蒸沸后炕干的稷子米;另一种是没有蒸沸而炕干的稷子米。

经过炕干的米,达斡尔人称为“敖苏莫”。是脱粒完用锅烀,火候掌握在稷子皮张小口为好,然后在晒粮炕上晒(晒粮炕是达斡尔族所独有,在锅台和炕之间,烧火时它最先热),晒干后再碾成米。这种米色泽金黄、没有黏性、口味醇香。可以做成热气腾腾的稷子米干饭,通常掺上点儿芸豆,吃时不泡鲜、酸奶,就泡鲫瓜子汤,这种经过奶、汤泡过的米饭尤为清香可口。还可以做奶米茶,就是先把少量稷子米炒有轻微糊味后,加牛奶和水烧煮开后即成。

没有蒸沸而炕干的稷子米,达斡尔人称为“希基莫”,米色发白,酷似颗颗玉珠,黏性相对较大。多用它做牛奶熬的稠粥,即“希基莫拉勒”,这是用稷子米加牛奶熬成的稠粥,食用时拌上黄油或白糖,粥味香甜可口。还可以熬肉粥,就是切一块肉或杀一只小鸡,将其剁成碎块后炝汤,再下米熬成粥。通常是贵客来访,或在冷天出门回来,熬点儿肉粥喝几碗,即热乎有好吃。也有用烀手把肉的汤来下米熬粥的。

将“希基莫”磨成面粉,可以做发糕(浩日吾图莫)、粘豆包(啤斯格吾图莫)和柳叶形煎饼。还可以用希基莫面粉做带有吉祥花纹的糕点——油炸的果子叫“四日格勒”,内拌糖油的叫“霍日格乐”,掺合山丁子面、牛油、白糖做的叫“瓦特”。这些糕点都可用于婚宴、喜庆日子和招待贵宾。大盘子里堆满的各色各样的糕点,吃起来又软又黏、又脆又松、又甜又酸,味道醇厚而鲜香。

稷子米,有着强身补虚、延年益寿的功效。就是因为产量过低,现在已经没有大面积种植了。但是,稷子米依然是达斡尔人最传统的美食之一。

(三)

酸奶子

酸奶子,是达斡尔人每天都离不开的重要饮品,被称为“齐嘎”。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忙碌于外,他们都用酸奶子来解渴。它也是待客的上好食品,当客人到来,主人都会热情地盛上一两碗酸奶子,请客人解渴消暑。

想喝酸奶子,要会做,下面就概述一下达翰尔族酸奶子的制作过程:

首先将挤出的鲜奶过滤,装入放在炕上或热处的坛子及罐子里,进行发酵。一个星期左右,坛、罐中的鲜奶发酵了,这时就要开始制作酸奶子。把奶耙子先用温水洗净,放进坛、罐中,然后把中间带眼的坛、罐盖子串在奶耙子杆上,盖好盖。盖的周围用干净的毛巾围好,就开始用奶耙子上下打奶,打一段时间后,奶油从奶中分解出来,浮在奶子的上层。这种状态下,要把奶油捞出,放进盛有凉水的盆子内凝固,之后再把凝固的奶油捞出,放到锅里加温炼成奶油。而剩在坛、罐中的牛奶,就是酸奶子了。

做好的酸奶子,表面颜色洁白,平如镜而无水;用勺舀起成块状,稠而不黏;搅拌以后润滑细嫩,颗粒少到几乎没有。

据传统药物学调查,酸奶子具有清热解毒、降脂、助消化和疏肝的功效。而现代药学的研究,酸奶子可以增强人体免疫的功能;能够降低血清胆固醇的水平;常饮用,还能够促进肠道运动、软化酵解结肠的内容物、预防便秘的发生、有益于预防结肠癌;酸奶子还具有减轻辐射损伤的作用。

当然,酸奶子也并非老少皆宜,胃肠道术后的病人、腹泻患者,以及一周岁以内的婴儿,都不宜喝酸奶子。

达斡尔人除了日常单独喝酸奶子解渴外,最为普遍的吃法,是用其泡干米饭。那味道,不但滑润爽口,而且清香味美。

达斡尔人熬粥时,酸奶子也是重要的配料。常吃的“希基莫拉勒”稠粥,就离不开这酸奶子。其做法是:米锅烧开后要不停地搅动锅底,直到水蒸发尽,米粒粘在了一起。这时候再倒入适量的酸奶子,烧开后再次不停地搅动,直到上面可以插根筷子不倒,稠粥才算做成。吃时拌上黄油、白糖,味道更是酸甜清润、鲜香爽口。

还有刀削面、揪面片,都可以佐以酸奶子调味食之。这些以酸奶子为配料的饮食习惯,已经成为达斡尔人特有的民族食尚风格。而酸奶子本身,也已是现代人最为大众化的饮品之一了。

(四)

达斡尔族怎么读

韭菜花

韭菜花,达斡尔语叫“索日斯”。每年生长在半山坡上的山韭菜,到了立秋前后,就生出白色或淡紫色的花簇,人们也开始采摘山韭花。通常都采摘欲开未开时的花朵,带回家中做成韭菜花。在达斡尔人的饮食习惯中,韭菜花即是可口的咸菜,又是美味的调料。

在以前,达斡尔人将采摘回来的山韭花,放到碾子上压。碾压时放盐和少量的香菜,掌握好盐度,可保存1——3年,达斡尔人家一年四季就都有韭菜花享用。现在早已没有碾子了,这种做法只能写进历史的记忆。

而现在的做法,是把采摘回来的山韭花放在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处晾晒,晒跑韭花上的小虫子。接着用清水把山韭花好好洗几遍,洗掉附着在花朵上面的沙土,用手挤净水分,加盐腌渍半天。再把适量的鲜姜、苹果洗净切碎,掺进腌渍好的山韭花里,用打汁机搅成汁,或者用捣蒜器捣成碎末,将成末的山韭花装进罐子里,密封半个月,色泽墨绿、口感辛辣的韭菜花就可以吃了。

野生的韭菜花之所以惹人喜爱,是因为在传统医学中,韭菜花味辛性温,有补肾强腰、温肾暖脾、活血散淤、助消化、增食欲的功效。而其在现代药学研究上,能够降低血脂、增加血管弹性,起到保护心脑血管的作用;还能调节情绪,减少心烦、失眠等不良症状的出现。

韭菜花虽然美味,但是也有食用禁忌:爱上火的人;胃肠不适、大便较稀的人;大病初愈的人;准妈妈们,都不宜吃或少吃韭菜花。

当然,这取自大自然的美食——韭菜花,几乎伴随着达斡尔人的每一顿饭,更增添了别样的民族风味。现在,也成为北方各民族都喜爱的配料之一。

1、作火锅蘸料:可以把酱油、蒜泥、韭菜花、腐乳汁、辣椒油、芝麻酱等等调料一起(可按食者所需挑选)放在小碗内,随同肉片一起上桌。

2、作手把肉蘸料:可以把韭菜花、辣椒油、芝麻酱、花生酱等等调料一起(可按食者所需挑选)放在小碗内,随同手把肉一起上桌。

3、做包子、饺子馅的调料:在制作羊、牛肉饺子、包子馅料时加入韭菜花,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4、做羊肉汤的配料:在做羊肉汤时加入少许韭菜花,不但去掉了膻味,还增加了羊汤的鲜度和美味。

5、炒制牛肉、羊肉菜品时,加入韭菜花之后,可以增味提鲜,醇厚减腻。

6、凉拌菜品时,加入点韭菜花可以增味提鲜。

(五)

手把肉

作为游牧、狩猎民族,手把肉是达斡尔人千百年来最传统、最喜欢的餐食,被称为“阿米厄”,即用手把着吃肉之意。

手把肉的做法很简便,就是把牛、羊或者猪、狍等动物的带骨肉切成大快,放到沸水锅内加上佐料烧煮,撇去上面的浮沫。等火候恰到好处,即血水刚刚消失,肉熟而不硬之时捞出,端至桌上。食用者一手拿肉块,一手拿小刀,随意割取,蘸着韭菜花、白菜末或咸肉汤大口食之。吃起来,又鲜又嫩,往往要以酒助兴。

达斡尔人不仅平时吃手把肉,也是待客、年节、祭祀时的必备食品。

如有贵宾光临,主人就把煮熟的手把肉端上来,先将血肠放在手把肉上,请客人先开刀切一块吃,再喝三盅酒,这是对客人最敬重的礼节。如果家人同客人一块吃,最先开刀切肉的,则是家中最年长的老者,然后全家人才能陪客人一同享用。

手把肉一般分三种:一等肉称“瓦琪”(尻背肉),是给贵客的;二等肉称“达勒”(肩胛部位的肉);三等肉称“搜济”(跨部的肉)。二等肉、三等肉配上其它部位的肉(如肋条、肘子等),是用来招待一般客人。

而达斡尔人族的节日、祭祀,大都有手把肉参与的浓郁氛围。

达斡尔人家在除夕之夜,必吃手把肉。过去多是狍子肉烧煮的,现在基本上是猪肉。人们把煮熟的带骨肉拿在手上,用刀子割成小块,蘸着韭菜花、白菜末、辣椒末等佐料。吃肉前,都要举行一个仪式,由家中最年长的男人,用刀切一条“瓦琪”(尻背肉),举起斟满酒的杯子,用食指沾上酒,向空中右上方弹三下,口念祝词、吃下“瓦琪”,喝干杯中酒。仪式完毕后,全家人再一起动手吃喝。吃完年夜饭,再祭祖、祭神。

而正月初一的祭腾格里巴尔肯,达斡尔语意是祭天神;正月十五的卡钦;农历三月择日举行的依尔登,达斡尔语意为萨满的祭祀;农历五月初五的武神祭,又称关帝祭;农历八月十八举行的敖包沃贝,达斡尔语意敖包祭,在或繁或简的仪式之后,都以享用手把肉的形式,烘托着节日或祭祀的热烈气氛。

无论是访客,还是旅游,来到达斡尔人家,不吃上一顿手把肉,就没完全领略达斡尔族的食俗风味、粗犷性格;他们要是不用手把肉招待客人,就不能完全表达出自己的心意。

达斡尔,达斡尔民族,达斡尔族有多少人.....以享用手把肉的形式,烘托着节日或祭祀的热烈气氛。 无论是访客,还是旅游,来到达斡尔人家,不吃上一顿手把肉,就没完全领略达斡尔族的食俗风味、粗犷性格;他们要是不用手把肉招待客人,就不能完全表达出自己...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饮食文化 达斡尔族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高中作文

查看更多高中作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