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最好的兵种——当兵那些事④

作者:张佳丽   发表于:
浏览:52次    字数:1836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91篇,  月稿:0

  新后训练结束后,先是分配到警卫连,三个月后去了师部管理科机关食堂,成了穿军装的炊事员。

  炊事员传出去不好听,一般都不愿意告诉家里人。

  同年入伍的刘建国分到了高炮营,那小子把我出卖了,他告诉了他父亲。他父亲也是老八路,听说我当了炊事员,这下可得意坏了,到处显摆:“知道吗,我家建国是炮兵,还是高射炮,打飞机那种!”在熟人的啧啧声中,他稍作停顿,又道:“知不知道老魏两个儿子是啥兵?一个是卫生兵,一个是炊事兵!炊事兵,切!煮饭的,伙夫,火头军!”

  刘伯伯打死也不会想到,就在他洋洋得意喝着小酒的某个中午,他的炮兵儿子正打着饱嗝,捧着肚子说:“安逸!安逸了!实在是吃安逸了!还是你娃当老炊安逸,天天吃好的!”建国吃了三碗米饭,两份猪肉炒白菜和一碗馏豆腐。也就是说,他一个人吃掉了三个机关干部的午饭。除了逢年过节,如此丰盛的午饭,在高炮营,在任何基层连队,都是难以想象的。建国几乎每个月都要到机关食堂来看望老乡,他倒是吃安逸了,我的班长因此却对我非常不安逸。他忍了又忍,有一回终于垮下脸来说:“这里不是招待所,是机关食堂!”我本来也不太安逸刘建国,却受不了班长冲我发火,当下就不安逸班长了:“机关食堂怎么了,难道是你家的食堂?”

  一年后,我离开了机关,去了师直属工兵连。去了才晓得,越是艰苦的地方,炊事员越吃香。

  在老一辈看来,当兵就要当打仗的兵。他们却不知道,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无论什么兵,都是工程兵,长年累月都在施工。先盖营房,后修火力点、坑道、观察哨啥的。工兵连最倒霉,天天施工,直到第五年才有了连队自己的营房。这之前,好多战士已经退伍了。我哥在海南岛,一去就给中央首长盖房子,包括江青在三亚的二号别墅。

  那二年无论是什么军种兵种,都得吃饭,都离不开炊事员。要想比别人吃得好,按照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原理,炊事员绝对是最好的“兵种”。

  我在《靠不住的记忆》一文中说过,一个战友晚上饿急了去炊事班偷馒头,翻窗户时翻进了水缸。那是真人真事,就发生在工兵连。如果那位战友是炊事员,别说晚上不会饿,就算饿了,还用得着翻窗户?

  我还写过《一只青苹果》,说连队开饭前必须唱歌。其实在前往饭堂的路上,一个个喉咙里早就伸出手来,饿得不行了。《下定决心》最短,成了首选的饭前歌。下定决心干什么,使劲吃唦。

  越饿,就越能吃。

  在机关食堂时,我还是新兵,已经很能吃了。到了连队,才晓得原来自己很斯文。你很难想象那时的兵有多能吃。中午,三两一个的菜包子,我曾经干掉过八个。当时撑得很难受。胃只有那么大,八个包子在通向胃的过程中得排队,最后一个包子刚刚进入食道就堵住了。不过别担心,也就是一会儿工夫,所有的包子都按顺序进了胃,很快便会如冰雪一般消融。到了吃晚饭时,肚子又在叽叽咕咕了。有个叫牛永坤的河南兵,轻轻松松吃掉八十六个饺子,接着又喝了一碗汤。就都去摸他的肚子,看是不是有四个胃。牛永坤如果健在,想必跟我一样,餐桌上食物一多就会发愁。现在的人,都是猫胃口。

  那时饭量大,是因为缺油水。

  素菜里有点猪肉,四川方言叫“俏荤”。我认为这个“俏”字太准确了。工兵连种了不少地,养了不少猪,在全师基层连队中伙食已经很好了。经常吃白菜炒肉。满满一筐白菜,一小碗猪肉。猪肉先下锅。直径一米多的大铁锅,用来搅拌水泥的铁锨便是锅铲,小题大做地翻炒着那点可怜巴巴的肉。白菜一下锅,肉没了,只有点肉引子。——这就是俏荤!物以稀为贵,少了,所以俏。

  就这,当地老百姓已经相当眼红了,他们发现,解放军能吃到大米,还有白面。而当地城镇居民的口粮,只有小米和苞米馇子,连高粱都吃不上。逢年过节,老百姓才有少量的细粮。

  部队不可能一天三顿细粮,大米饭也不可能管饱。当过兵的人都有经验,第一次盛饭只能盛半碗,三口两口吃完,赶紧盛第二碗,这一次能装多少装多少,恨不得踩上两脚,然后再堆上尖。如果第一次盛的是满碗,等你吃完了再去添饭,锅里早就空空如也。

  为了多吃细粮,有的人学会了泡病号。这个就没必要多说了。

  我在师级机关食堂当过炊事员,便可以经常到炊事班“指导工作”,尤其是节假日,那是要掌勺的。炒肉时,那咸淡总也拿不准,要反复“尝”很多次。

  退伍回家,婚前有我妈,婚后有妻子,几乎一直远离庖厨。退休了,找不到远庖厨的借口,只好重操旧业。

  如今食物品类繁多,却经常为吃什么发愁。有时候本来就是有点肉引子“俏荤”,吃到后来,怪了,剩下的全是引子。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日记 当兵 兵种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日记大全

查看更多日记大全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