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的《活着》读得我是章章节节皆流泪,书中的人物就在脑子里徘徊,不愿也不想让他(她)们离开,自己不像是看戏的,倒像是戏中人,而且入戏太深。
主人翁福贵和他的爹,都是个多面人,纷纷经历了地主羔子的风流浪荡,直到赌尽家产,方才幡然醒悟。尤其是福贵,父亲当尽地产,帮他还了赌债之时,也是其父亲离开人世之时,换得了福贵的浪子回头。当福贵一心正常经营小家庭时,因母亲病了,去城里请郎中看病,却被抽了壮丁,在血雨腥风的战场上,捡了一条命,回到家中,家中变化大了,裹脚母亲走了,六岁的女儿凤霞一场病,高烧成了聋哑人。
一家四口稍有安顿,迎来了大办钢铁,没日没夜的劳作,爱妻家珍得了绝症,从此瘫在床上。祸不单行的是他懂事的儿子——有庆,放学割草喂羊,上学提着鞋子赤脚跑,在学校各个方面表现都突出的好学生,却在抽血中,血尽而亡。时间慢慢淡化了苦痛,幸运的是聋哑女儿凤霞嫁给了城里的二喜,小两口恩恩爱爱,凤霞还怀了身孕。福贵正在感叹家有传人了,不幸又降临,难产的凤霞大出血,夺走了女儿的命。悲剧人生还得过,福贵经常背着家珍去看女婿二喜和外孙苦根,眼看苦根一天天长大,结实起来了,不幸又从天而降,女婿二喜在工地上被掉下来的两块水泥板,当场夹死……爱妻家珍也走了,只剩福贵和苦根相依为命。
福贵常常对苦根唠叨——这鸡呀养着养着就变成了羊,羊养着养着就变成了牛,有了牛,就能种庄稼,就不穷了,农闲了,苦根呀你就骑在牛背上玩。终于福贵说:“苦根,我们今天赶在下雨之前收完棉花,就去买牛!”谁也想不到,就在收棉花时,苦根嚷着头晕,这一晕,又晕走了苦根的命……福贵葬下苦根时,他目数着的是他爹、他娘、他女人、他儿子、他女儿、他女婿、他外孙的七座坟,已经没有眼泪了。
最后作者点睛描述了书中老人唱的歌,三句词——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相信读《活着》的人,大都和我一样震撼作者对文字高超的驾驭能力,让我们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所传递的情感,让我们真切地读懂了一个时代,更在泪目中读完此书。
读完《活着》让我深思的是,福贵为什么有这样悲剧人生?他的每一位亲人为什么是这样一个悲剧死法?
一个字——穷!
福贵和他爹年少时,嗜赌如命,出牌的人耍花招,赢了他们家几代人的家产,是良好社会风气的缺失,是良好社会制度的缺失,更谈不上法制——穷!福贵亲人的死,是缺吃少穿,劳累过度,疾病缠身,是医疗条件极度匮乏,眼睁睁地自生自灭——穷!
读完《活着》,让我深思的是,我们大中国现在全面消灭贫困,现在的农民是——不愁吃、不愁穿,住房、就医、教育有保障,饮水安全。我们这一代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是幸福的一代。而福贵这一代人,经历的是我们国家站起来的艰难过程。忆苦思甜,我们该干什么?
两个字——奋斗!
唯有珍惜时光,珍惜美好!读书的人好好读书,工作的人努力工作,退休的人发挥余热!各自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事!为社会进步,为国家富强,发出“小我”的光和热!
读《活着》,为更好地活着而活着!
说人
其实,您早已不在身边了,但是您一直活在我的心里,无时无刻都在陪伴。
敬爱的长辈、恩师,今天和您叙叙——人。
您说这个人呀,真要解压,总有疲倦、累、烦恼的时候,想一个人静养。但独处一些时候,又横竖不爽、坐立不安,急切地要出去走走、看看,找几个心仪之人,谈谈心,聊聊人生,纯属闲聊,有一搭没一搭的,纯属消遣。当这个时光打发完了,晃悠悠地回到属于自己的空间时,便觉得有些许踏实。
您说这个人呀,真要抗压,总有低谷、熬、逆境的时候,急盼柳暗花明。明明你排了很长的队,一个成熟的桃子伸手就摘到了,但是意外来了,有个“高挑的人”,跳起来一手抓走,那么失望到绝望的你,只能接着再排队,在等待中磨练自己,磨练本领,磨练意志,纯属人在事上练。苦难熬过去了,春暖花开,长舒一口气,回到属于自己的空间时,并不坦然,仅仅觉得是小憩。
您说这个人呀,真不能傲,总有开心、喜、顺境的时候,需要给自己泼泼冷水。特别是年少得志,往往是忘乎所以,趾高气扬,小成则满。身边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你在微信公众号里,时常看见**、***严重违纪违法停职或撤职,一看简历:80后出生、研究生学历、公选提拔、成长很快的干部,都是通过个人努力和组织培育起来的,尤其为之扼腕。这些人多半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把不住方向,走上了邪路。本来是阳光大道,却自己帮自己送上了独木桥。古人云:胜不骄,多有哲理。
您说这人呀,真不能怂,总有委屈、怒、被诟病的时候。特别是在你努力拼搏,不懈奋斗,即将小有收获,眼看煮熟的鸭子即将到手的时候,那平时靠偷奸取巧、耍小聪明、吃不到葡萄讲葡萄酸的人,横空出世,采取下三乱的手法,捕风捉影,一纸文书,不吝文字,罗列出你的种种罪状,举报到相关部门。虽然邪不压正,但是搅得你是一时难安。需要你有强大的心理,一方面要正确地应对此事,另一方面还得用心做好自身的工作,更不能将负面的情绪传递给身边的亲人、同事和朋友。这就叫坚强。
恩师,您能看懂这人吗?人世间有多少人,在研究人性,在研究人生,在读人,在写人,在育人……恩师,写到这,我突然想起了,龙应台撰写的“人生三本书”《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目送》,这周,我决定再看一遍,看看我能找到什么!
恩师,感恩您来渡我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