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寺诗刻
近期,笔者在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43册32页发现《知府赵学士留题白鹤寺》石刻拓片,内容如下:“绍兴丙辰冬十有二月戊申,赵德载赴官宕渠入境小雨,肩舆中戏作一绝。书白鹤寺壁。三年冷眼笑吹竽,世态炎凉我自知。却怪天公亦人事,入邦便有雨随车。后修职郎奏差邻山县尉高□□,右从政郎奏差邻山县令史彦时,立石。”拓片片高59厘米、高78厘米,边框绘缠枝花纹,非常古雅。
清道光乙未《邻水县志·卷一·古迹》记载,“(白鹤寺)在古邻州二里许。昔庙貌宽敞,有大方丈居之。凡仕官(宦)者多游于此。宋时赵学士(赵德载)题诗于壁。”“绍兴六年丙辰(1136)冬十二月戊申,赵德载赴官宕渠(即渠州),入境小雨,肩舆中戏作一绝。后修职郎奏差邻山县尉高匪躬,从政郎奏差邻山县令史彦时,共立石碣。庙毁辱泥涂久矣。嘉庆中,包姓于田中得之,移于兴仁市川主庙,永垂不朽。”有诗曰:
三年冷眼笑吹竽,世态炎凉我自知。
却怪天公亦人事,入邦便有雨随车。
这段记叙十分详细,时间精确到了戊申日(12月15日),事件交代很清楚,作为史料,可信度很高。绍兴是南宋高宗赵构的年号,共使用32年。绍兴六年即丙辰年,从“邻山县尉高匪躬”“邻山县令史彦时”“共立石碣”的文字看,可见当时的邻山县设在邻州城,《邻水县志》与正史记载是一致的。从白鹤寺在“古邻州二里许”,推断唐代邻州州府应在今兴仁镇。嘉庆是清仁宗的年号,即公元1796-1820,共使用25年。这个“石碣”距今200年左右,“移于兴仁市川主庙”,是古邻州城在兴仁的重要证明,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兴仁市川主庙就在后来兴仁乡人民政府的驻地,2005年才拆除。今兴仁镇古邻村9组,有白鹤林地名,疑为古代白鹤寺基址,后来成为民居。民间有“燃灯照白鹤”的传说。
白鹤寺具体毁于何时,目前无文献可稽,但白鹤寺在南宋时期“凡仕官(宦)者多游于此”,宕渠知州赵德载还在此庙参观、留题,足见其规模宽敞,香火鼎盛,证明当地人口稠密、经济繁荣。这与北宋时期邻山县城迁移至今兴仁镇有关系,即当时兴仁镇就是邻山县城所在地,也是唐代邻州的驻地。宋元时期,在四川东部合川钓鱼城、广安大良城等地征战36年。邻水县有“杀鞑子”的民间传说,县城有地名鞑子丘,就是蒙古军队驻扎、攻打邻水县城之所。所以,推断白鹤寺毁于南宋与蒙古在四川征战时期。整个元朝,邻水县合并入大竹县(邻山县),直到明朝成化二年乃重新设置,治地在今鼎屏镇。(丁禹强) 编辑:郭梦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