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

世纪老人的传奇故事

作者:林凡   发表于:
浏览:107次    字数:3623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167篇,  月稿:0

  蔚县西合营中学教职工宿舍的一所平房小院里,有位104岁依然思维敏捷、身体硬朗的老人。抗日战争时期,武工队长腰里常别支匣子枪,而他的腰里,常挎个抗日政府的公章(随时办公)。建国后资料记载:1956年他的工资是92元。八年前,蔚县原县委书记黄邵雄等去家中看望,并表示想写写老人的经历,老人微笑婉拒:“诶,我这么普通,有啥写的呢?时间过去那么久,记不住啦!”

  这位老人,就是河北蔚县西合营中学和蔚县城第一中学的首任校长张莹明。

  让我们把时光拉回到70多年前。

  一个青年在蔚县的东北山上飞快地奔跑,子弹从身旁呼啸而过。他的腰里挂个公章,大步奔跑,奔跑,直到身后的日本鬼子被甩掉,枪声停止,青年用手擦把粘湿湿的汗,发现手上全是血,才感觉右耳处火辣辣地疼,赶紧摸摸,耳朵还在!这是一次真实的经历,时间:1943年秋,地点:蔚县小辛柳村驻地,事件:因不慎走漏消息,参加蔚涿宣抗日政府县委扩大会议的20多人突然被包围,大家奋力撕开一道缺口,边打边撤退到村后的北山上。那时候,枪支稀缺,轮不到青年文书的手里。

  50多年后的某个秋日,午后的阳光暖暖地照在小院里,奔跑的青年变成了老人,他与孙子下完一盘军棋,呵呵笑着认输,继而轻轻叹息一声。老人的思绪又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眼前一枚枚红色的棋子,仿佛那些牺牲的战友,而他这枚幸存的小兵,又多活了好几十年。他盯着棋盘悠悠地说:“爷爷我可命大了,好几次大难不死呢!”孙子缠着爷爷的手臂问:“爷爷咋命大呢?爷爷讲讲啊!”爷爷便讲了一个从来没对外人提过的故事:

  1944年春,在小辛柳村,蔚涿宣抗日政府宣传部长王野舟交给爷爷一个任务:去保定阜平的《晋察冀日报》报社送一份重要文件。《晋察冀日报》是中国共产党晋察冀中央局机关报,当时也称“中央日报”,总编兼社长邓拓,著名的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就是在这里最早报道出去的。爷爷接了任务马上回家,用一件旧上衣把文件袋包裹严实、与干粮一起绑到背上,然后换上唯一的一双好布鞋,就连夜向着大南山的方向出发了。

  小辛柳距阜平要翻过好多座山,究竟多远爷爷也不清楚。26岁的爷爷凭着年轻体壮,擦黑车马大店住宿、鸡鸣迈开双腿赶路,路上饥一顿饱一顿,尤其要小心谨慎躲避日本鬼子和皇协军。为了早日完成任务,他常常抄近路,在山坡上寻着羊群走的小道攀爬,有时候还迷路绕了远。

  有一天爷爷走到傍晚也没遇见一座房子、一个人影。带的水早已喝完,嗓子冒烟,双腿发软,怎么办?必须补充水分、尽快赶路,越是荒无人烟的山,越可能有狼出没,天黑前找不到人家就危险了。急中生智,爷爷眨眼便想出了办法!他快速脱下一只鞋子,在身边的石头上磕磕,然后就往鞋壳篓里撒尿!紧接着,就大口大口喝了下去。没喝过尿的人,不知道尿的滋味,爷爷笑着说:这人渴得厉害了,尿也有点甘甜呢!一泡尿喝完,很快有了力气,爷爷穿上鞋继续赶路。

  十天后,爷爷终于到达阜平《晋察冀日报》社驻地,把文件完好送到,受到首长的夸奖。

  老人的孙子张平医生回忆到这里,客厅有短暂的寂静。2021年8月的那个下午,在蔚县城张医生的家里,我感觉自己正在经历一场精神的洗礼。张平说:“爷爷为人低调,过去的经历也就是给家里人说说。”语气神态间,无一不是对爷爷深深的敬佩之情。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郝更生县长的直接关怀下,文弱书生张莹明以饱满的热情、全部的身心投入到蔚县的教育事业当中。

  1950开始,张莹明被任命为蔚县文教科第一副科长。天刚亮,他就悄么言声出了宿舍,骑一辆政府配给的飞鸽牌自行车,颠簸在全县的山上川下。他到各小学校考察,进教室、去食堂、入宿舍,问这问那,与学生们亲切交谈,与老师们虚心请教,同时还走街串巷,拜访有文化的当地人,邀请出来做老师,寻找适龄孩子,劝他们去学校念书。

  1952年5月5日,蔚县第一所初级中学诞生(共38名学生),张莹明主持开学典礼,并代表县委县政府讲话。第二天,经由察哈尔省人民政府任命,34岁的张莹明升任蔚县文教科正科长。同年8月蔚县初级中学学生数量达到208名,校址设于县城南关释迦寺(即南关中学),张莹明兼校长。1953年秋学校扩大到六个班300多名学生,整体迁往当时的县政府所在地西合营南场新校区,张莹明被正式任命为校长。

  交回国家配给的那辆自行车,做一名专职校长并兼政治课老师,张校长与教师们一起备课,研究改进教学方法,主动在全校讲公开教学示范课;他时常与学生们一起参加“劳动建校”,搬砖、抬木头,同时也谈理想、谈生活、谈学习;他总是笑眯眯地叫出绝大多数学生的名字,他是一位出了名的“真心爱护好学生、耐心劝导赖学生”的好校长。

  14岁的孤儿肖德利是幸运的,考上蔚县初级中学,他一进校就受到班主任和张校长的关注,拿到了每月7元最高的助学金,伙食费一个月5元足够,美好的新生活在肖德利面前徐徐开启。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张校长十分注重实行素质教育。学校每年举办一次田径运动会,常态化的有辩论会、俄语会话晚会、理化试验晚会、歌咏比赛、篮球、乒乓球比赛,踢毽子、拔河……那次跳绳比赛肖德利得了第二名,阳光下他转动着手中的奖品——一个精致的花边陶瓷碗,心中的感觉就像碗沿上那圈美丽闪光的小花儿一般。在学校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肖德利像一棵夏日里茁壮的向日葵一样健康成长。

  与肖德利家庭情况类似的学生还有十几名,个个都在张校长的心上。每到假期,学校统一安排他们护校,白天参加2小时的校务劳动,其余时间做作业、打篮球、荡秋千、悠浪木、读小说,阅读率最高的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新儿女英雄传》、杨朔的《望南山》等。晚上分区域两人一组、轮班在校园巡察。静谧夜色中,皎洁明月下,张校长经常与他们不期而遇,继而提着灯笼大步走在前面,紧紧跟随的肖德利有种错觉:他仿佛跟在和蔼可亲的慈父身后边一般。

  1957年夏,县政府决定创办蔚县第二初级中学(县城一中前身),张莹明有经验,是最合适的人选。于是,带了几位骨干教师及少量教学设施,张莹明到蔚县城南关释迦寺,又开始了边教学、边建校的校长生活。

  文革时候,张莹明“犯错误”,职务、工作岗位变化多次,后回乡种地7年,历经坎坷。但即便是在最艰苦的时候,他也始终信仰如磐,坚信党和国家,坚信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三中全会后恢复高考, 1980年张莹明再次出任蔚县西合营中学校长。他说党不容易,国家不容易,作为一名老党员,要尽己所能贡献自己的余力。补发工资后,他拿出一大笔钱购买许多图书,赠给曾下放务农的老家西合营永安疃村,他希望吃饱饭的乡亲们,闲暇时间多看看书,得到精神文明的滋养。

  时间再回到2021年8月的那个下午,张平家,在场的还有老人的儿子张晓耘。张晓耘朴实直爽,是西合营中学的退休职工,多年前他在县城买了楼房,但因老父住不习惯,他和爱人便陪着老人,又回到西合营中学的平房小院。

  “从我记事起,受的教育就是‘要做老实人,要实实在在,要低下来,要接济别人,不要让别人接济’,这种做人的原则延续给了下一代。”张晓耘认真地说,几十年来,每有学生或老战友给寄送点儿好吃的,老人习惯给自家人分一点儿,尝尝就行了,其余都给街坊四邻分出去,这才心里高兴!

  (与家人在一起)

  我陷入沉思,继续经历精神的洗礼。我在想“接济”一词,是蔚县最普通的方言吧,当“多接济别人,不要别人接济”成为了习惯,这需要怎样的胸怀与大爱?我突然脑洞大开:这才是真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老人总说自己很普通,是的,与太多太多牺牲年轻生命的战友相比,他是普通了,他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真正的老党员!但他却让我对“信仰”一词有了真正的认知!

  2007年5月3日,蔚县初级中学1-12班、四个年级60多名学生,从全国各地赶到蔚州大酒店,借母校55周年纪念日,特为大家心中敬爱的老校长庆90岁生辰。他们中有教授、工程师、科研人员,有医生、专家、领导,还有多名退休老教师、老干部等,蔚县两任县委书记黄绍雄、马兆泰都在其中,可谓群星灿烂。教育局领导前去祝寿,并为老人赠匾,上书“德望高远”四个大字。

  2021年7月1日,蔚县老干部局上门为104岁的老校长过政治生日,送上“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老人连说“谢谢!”并欣然提笔写道:感谢党、感谢习总书记!感谢国家让我们的生活越过越好!祝愿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夕阳无限好。子曰:“智者乐,仁者寿”。“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世纪老人不忘初心,垂眉敛目,微笑宛然……

  附:

  83岁的老教师肖德利提起老校长感慨万千,特赋诗:

  老校长张莹明赞

  参加革命八十年,信仰坚定不畏难。

  豁达磊落师生敬,吾辈榜样美名传。

  桃李莘莘满天下,辛辛往事苦亦甘。

  恩师自比苍海粟,严以律己真好汉。

  天佑群星捧日月,地上功臣道不全。

  四世同堂心清明,积善之家余庆安!

  本文参考资料:《蔚县文史资料》《河北蔚县初级中学创建史》

  向所有在此文形成过程中帮助、支持的亲友、长辈、老师致以真诚的感谢!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传奇故事 老人 21世纪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林凡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2022-01-03 11:28
    伊君
    不错!比写苏大鼻子进步了不少!
    来自·福建省福州市
    回复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民间故事

    查看更多民间故事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