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朋友在朋友圈说,他的陋室虽然简陋,但院内草木葱茏,藤蔓植物肆意攀爬,花开的季节,天光云影,暗香浮动,他很喜欢这里的环境,然后晒出几张海棠、花花草草照片。
我曾经去过朋友的家,是早年单位两间宿舍,在郊区一山坡下,门前种了玉兰、石榴,还有月季。窗台上坛坛罐罐中养着花花草草。走进房间,空间狭小,却安置得层次分明,居住区、会客区,井井有条。
在靠着窗户一边,挂着一布帘,拉开帘子,看到一桌一椅一书柜,桌上、书柜上全是书籍,但摆放错落有致。我看了一下,有文学、史书,也有小品杂文,仿佛进入书的小城堡。
朋友说,在陋室中读书是一件非常美的事,这里环境清幽,白天在单位上班,晚上回到家,又有书香陪伴,自己感觉富足和快乐。我顿时感觉一股书的香气填满了小屋。
我想起陋室铭中,作者身居陋室,外部有苔痕上阶,草色入帘青,屋内有素琴可调,有金经可阅,作者也因心灵与灵魂的富足备感快乐,我们也感觉此屋充满高雅之香气而无一丝陋室之感。
好书有香,那香味源自于书中的墨香,也源于书中深邃的思想境界,独到的思维意识,读一本好书,不仅仅能熏染心境,感染情绪,还能使陋室生香。
曹雪芹少年家道中落,中年移居北京西郊,晚年生活穷困,居茅屋,住草棚,“满径蓬蒿”“举家食粥酒常赊”,过着穷困潦倒的日子,就像他自己在古典名著《红楼梦》第一回中所说的那样:“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并不足妨我襟怀。”一个有襟怀的人,身居陋室,“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方成鸿篇巨制《红楼梦》。
曹雪芹陋室虽陋,却是陋而不俗;陋室不陋,因书香而熠熠生辉。
明朝归有光的项脊轩,小而破旧,破旧到“尘泥渗漏,雨泽下注”,甚至连阳光也很难照进屋里来。归有光对它进行了一番修葺,使雨水不致渗漏进来,又在墙上开了窗,在庭前种了树,还在架上摆满了书,使无人问津的小阁楼瞬间变得诗意起来。
那屋中,可听虫鸣低语,可闻书香弥漫,可听风赏雪,可看日光落在书上。
很多人居住的屋子不一定是豪宅,但我们可以坐在属于自己的“陋室书香里”漫游,从而感受身心所不能至之美好,遇见那个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