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雄鹰展翅飞,哪怕风雨骤。革命重担挑肩上,党的教导记心头、党的教导记心头;党的教导记心头……”
在童年时代,我们这群汉江码头边的孩子几乎是唱着电影《闪闪红星》这首主题歌走完七十年代的,而今意想不到因《五龙游记》让我结缘一位云南边陲八零后书画家李红林,这位书画家善于用清新灵活的笔调,将边陲风土人情与自然景物,融入自己的感情,创作出大量充满时代地域色彩的作品,让无数读者品读后内心受到震撼。《五龙游记》是其反映云南边陲河道风情佳作中的名篇之一。
《五龙游记》是李红林先生去年五一前去一个好朋友家玩时偶成的一幅国画篇章,画面上是峡江上吊桥、岸边万年古树、江中五个竹筏以及先生在风景绮丽的罗平五龙与好友嬉戏摄影图片,他们坐在竹筏上仿佛在梦里、在画里游……听林间鸟叫,一切是那么的自然!
这幅国画,丝毫没有一些党政公文中的政治说教,却通过采撷乡村峡江之景,寥寥数笔,便勾画出了在苍茫大地上生活着的边陲百姓在我党走群众路线正确方针下,幸福美好生活的动人场景……缘何一个八零后书画家,却深得古韵,那江河、那竹筏、那古树,还有那充满生命的涌动的嬉戏画面,给人的感觉是那么的和谐,是那么的动人呢?探究这幅书画秘笈——“我最喜欢画的就是云南的山村田地,因为我就在大山间长大……到处有我的回忆。”这段李红林先生日志感言基本反映出这位与百姓同呼吸、共命运,善于用细腻的笔触,对生活非凡的领悟,通过穿透纸背的作画技巧,现实主义的风格,让人赏心悦目,叹为观止成功的秘笈吧!
“画画是我最幸福的事,有时就画到半夜三点还不想睡,有时又半夜梦醒来就起来画画,有时又六点多起来画,更有时醉了也挥上几笔,不过第二天基本看不懂……”正是这痴迷书画艺术的生活环境,打造出一个勤奋的红林感人形象。于是乎,凭借与无数善良、厚道、勤劳百姓一样品质的内涵,红林痴迷于生趣盎然的边陲风景之中,在现场写生中,往往抑制不住内心的惊喜之情,萌发出种种浓郁的诗情画意,这便是一幅又一幅浑然天成的佳作横空出世的缘故所在吧!
与这位写实主义边陲书画家不同之处,“采枝黄花入画屏,天光弄绿是春风。高楼晓见一花开,便觉春风四面来。轻装又上征程路,再等秋来硕果丰。远看林华舒素抱,近题紫玉入情怀”,这首诗词配合写意书画出自知己山东居安之手,这位精通诗词书画知己并没有像师从云南众多名家的红林,始终怀着百姓的淳朴、天真、纯洁的心灵,通过不断苦练,扑捉到一个又一个地域文化之景,留住了稍纵即逝的边陲生活艺术空间。但是,依然在书画艺术园地留下精彩的一笔——他以书入画,特别以大写意的笔法入画,通过蕙兰、鸟类、岩石与树枝等,纵情挥洒,用大块的水墨与线相结合,泼墨酣畅,千变万化,使画面浑然一体,达到迹简意远,超然象外的境界。
“画,心画也”,无论是八十后的红林,还是山东这位前辈,都是一落笔,自我即在其中,前者是国画洋溢出一股子青春勃发之气,后者却有一种脱离世俗的飘逸之气,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不同经历与处境的书画家书画风格的迥异之别。
最令人感动的还是生活处于艰辛的李红林先生,在08年4月25日在“普洱茶吧燃点希望”义卖赈灾活动中,将一幅《民族魂》行草佳作无偿义卖,为灾区献出自己的力量之义举!这幅《民族魂》艺术特色与上述国画、大写意画不同之处,是“曲径通幽境”之作。
这幅《民族魂》行草佳作,除了具备国画通过多变的笔墨反映生活景物之特色外,就是“曲笔藏锋”艺术的韵味。正是这种手法,驱使将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文化精髓“勿忘国耻!”深沉炙热的情感,蕴涵在婉曲的笔画之中,诱发读者去感悟我们中华民族之魂,呈现出耐人寻味的朦胧之美。
由上述书画而知,书画也好,文章也罢,都是客观与主观生活的反映,而现实生活又是错综复杂、曲折多变的,唯有我们不断汲取传统文化知识,像上述之知己们一般勤学苦练,掌握曲笔藏锋技术,才会谱写出更多优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