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散文

石拥军:散落在岁月里的缱绻乡愁

作者:石拥军   发表于:
浏览:125次    字数:3143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93篇,  月稿:0

  1

  我有好些年头没有好好逛过家乡啦,纵是驱车匆匆而过,我仍不得不惊叹家乡的变化啦!

  我的家乡柘港七房村,是乡角一隅。之前通往家乡的是一条满路深深辙痕、晴天漫天灰尘、雨天泥泞难行的逼仄泥巴马路;现如今是一条崭新宽敞、平坦的柏油公路。公路的两侧已栽上一米多高笔挺的阔叶树苗,仿若是在列队恭候远方的贵客。那急速驶过横跨乡村公路铁轨的动车,似是在暗示着寂静乡村涌起的律动。当驱车沿公路蜿蜒于苍翠葱茏的青山绿野中,那远远就能望见的铁塔是矗立在村口的移动基站,好似家乡的卫士,守护着家乡的通讯通畅。驶过金山坑、桐树下水库映入眼帘是两旁翠绿田野拱卫的家乡,陡然之间在我内心幻化成镶嵌在一望无际的田野中的一颗待价藏珠!穿过碧绿的田野,行进在村中宽敞笔直的柏油路上,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排排一栋栋漂亮的楼房,宽绰的庭院里栽种着各种花草果树,俨然就是城市幽静处的别墅区。这里已不再是应付性的低矮楼房!不再是坑坑洼洼的村中路了!不再是搬迁前的泥瓦房了!

  2

  搬迁前家乡七房是几百户石家大族中的一员。七房位于石家大族的左前方,村前有一条河沟,常年有潺缓的水流,清浅明澈。跨过河沟的堤坝依次就是张家山、战备圩、荷皮塘、菱角塘。其中张家山、战备圩里都围有百余亩的良田。隔着战备圩与村正对的山,树林茂密,满目青翠,是家乡野菇、竹笋、苦楮果的采摘基地;村的左后侧有排楼山,是和村后九四村共同的祖坟山;紧靠我村的右侧是大房、前湖嘴。各村之间的房舍犬牙交错,若不是本村本垴的人是分不清房舍的归属的。唯一确定的都是石姓大族中的一员。

  记得那时少有打工之说,祖祖辈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除却田地产的一点粮食就只有水中的鱼啦。名副其实是鱼米之乡。只是这种美名并不代表丰衣足食,大多数仍是够不上温饱的。就是后来分田到户,情况虽有所好转,但由于田产不多,又是僧多粥少,再加上没什么副业,生活仍是艰苦。不少人家缴过公粮后所剩不多,等不到收割新粮就要断炊。吃的已是紧巴,住的也参差不齐,青砖黛瓦也只是少数,泥墙破瓦倒是不少。只有那袅袅升起的炊烟见证着各自不同的沧桑。

  由于物资匮乏,缺衣少食也就必然,我家的耕牛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失联的。好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我却因找牛而机缘巧合了我的另一半,这无疑是丰盈了我的人生故事,也增加了我对家乡的怀念。只可惜下手我家牛的人是无缘接受我的谢啦!

  3

  站在装有护栏铺就沥清的菱角塘堤坝上,由于少了堤坝两旁密密匝匝成荫的树木,视野变得开阔。一片翠绿的水田之后,映入眼帘是一栋栋崭新的、错落有致、风格各异的楼房,掩映在各种花草树木之间,这就是搬迁后的石家。眼光随着穿梭在乡村公路的各种车,跨越广袤的田野,在视线的远处,绿野环绕的不同色彩、鳞次栉比的楼房,那就是搬迁后我的家乡。搬迁后的老屋基及圩堤内全改成了水田,已是塘新田肥,碧绿一片。就连菱角塘也变成了光伏的天下了。感慨变化之余,内心里因少了波光粼粼的湖面而有些许的遗憾。但那些散落在湖边的往事随岁月流转,情怀依旧。

  思绪一下子在记忆的长河里翻涌,那岁月留下的缱绻乡愁鼓胀得喷薄而出。思绪重新定格到过往,回想在我家门口斜对面几十亩的荷塘,那清澈见底的塘水里常见鱼儿追逐嬉戏;那满塘碧绿的荷叶,随风飘来的荷香,馨香满屋,令人神清气爽;那含苞待放的花骨朵亭亭玉立;那绽放的荷花在微风中摇曳多姿;“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说的就是此时的景象。如若碰巧见泛舟荷塘穿梭于荷花丛中的采莲人儿,沉醉花的美,迷恋荷的香,顶着荷叶唱着欢快的歌,直惹得荷中的野鸟飞起伴鸣,水里的鱼跳跃起舞。这唯美的画面使人醉了眼眸,也醉了心灵,常常流连忘返。这浸润荷香的清凉的荷塘水在夏日的黄昏里,荷塘边的浅水区常聚满了老老少少,满塘回荡着嬉笑打闹声、棒槌捶衣声。其实这里已是小孩的乐园;是忙碌一天的家乡人冲凉消暑解乏的好出处;是农妇早晚时分浣洗的首选场地。

  而在秋末冬初的枯水期,荷塘里宛如要开辟一个什么战场,人们沿着莲藕的走向,挖出了纵横交错的壕沟,当掏出一长条一长条胳膊般粗的莲藕时,满是污泥的脸上露出几颗略白的牙。至今我仍留恋家乡莲藕那特有的鲜脆甘甜味道。

  紧挨荷塘左侧的是近百亩湖面的战备圩。平时圩里蓄满了水,待到要栽一季稻时,才会开动铺头里的抽水机抽水。每年我们都等不及水抽干,及膝水时我们就下去抓鱼。一会踩到一条乌鱼,一会又捞到一条鲶鱼。紧着大的要,退而求其次,平时吃不上的小鱼这会也看不上。最有趣的是在过水的桥洞中,齐脖的水里,在桥洞的缝隙里藏着不少的鱼,泅入水里摸着缝隙能抓着一条又一条鲶鱼、黑鱼、手板鲫、黄丫头。看着渐渐满篓的鱼,即便在那浑水里也忍不住吹起兴奋的泡泡。

  在战备圩的左侧是张家山,稍高点的地方都是水田,低洼处常年积水成塘。夏日里这里满塘的荷叶,层层叠叠,挨挨挤挤,更有甚者,挤过田坝,挤占禾苗的空间。由于水浅,这里常是村里人挖嫩藕枝、放牛娃骑牛掐花摘莲的打卡地。当然这自是少不了我的。几个人坐在树荫底下吃着莲子,直到晾在丛窠上的衣服晒干了才说说笑笑回家。

  荷塘的右侧是菱角塘,与麻叶湖相连,属内湖,有闸门隔断与外湖连接,水面宽阔,碧波荡漾。在夕阳的余辉里,那星星点点的渔船散布其间,湖面不时出现哟呼呼的赶鱼声。如是碰上薄雾氤氲,湖面仿似烟波浩淼,水天一色,思维也会随着迷濛的湖面一起辽阔,心胸也会随之一起宽广,人也随之沉醉迷恋。那种喜爱油然而生!

  时光流转,岁月更迭。斑驳的记忆里,唯有家乡的美好难以忘记,也因此对家乡有着无尽的眷恋热爱以及希冀。

  4

  搬迁前家乡人的主要收成是来自田地,碰上风调雨顺的年份,温饱也只是个勉强,如遇到旱或涝的年份,就苦不堪言了。听老辈人说解放初期发过大水,水位已淹过我家的楼板。就我经历的那次,分田到户不久,当时外湖的水位高于内湖,况且内湖水位已漫过堤坝了。水田收获已是无望;出行又是不便;更言鸦鹊湖的圩堤岌岌可危,人心自是惶惶不安。我家是靠河沟边,水离门坎也就一点点的距离,听言更是吓得不轻,我和叔赶紧抬着竹床去九四村找姑爷所在学校号个位,以备不时之需。好在圩堤未倒,否则定是苦海无边。

  正因有此水患,政府后来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其中就有把所有处于设定水位下的村庄整体搬迁至高处。也正是依着政府的移民政策,家乡陆续建起了一栋栋新房。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剩余劳力有了充分发挥的舞台,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不断增加。慢慢家乡就有了包山、包田、养殖、开山庄、办旅游等各行各业的老板。在政府和家乡人的共同努力下,村与村之间道路实现了硬化。这极大方便了家乡人的出行,也助力了家乡的发展。随之房子越来越漂亮,环境越来越美。家乡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

  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在寻求精神的慰藉及身体的康健。于是各种娱乐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比如说各村里的腰鼓队、乐队、老年协会等。广场舞的乐曲常在各村里飘荡。

  物质生活的改善也让人与人之间变得越发和睦。以前过生日在家有只鸡吃算是不错的待遇了,如今是邀上些好友去街上饭馆里一起庆祝生日;以前哪有母亲节、父亲节的概念?如今母亲节时男人们在村里的老人活动中心开锅造饭为女人们庆祝节日;父亲节时,女人们也在老人活动中心欢欢喜喜地洗菜做饭犒劳男人们。无怪乎村里上了点年纪的人都说,这是家乡历史上没有过的。内心里充满了对时代的感激!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更难能可贵的是劳累了一辈子的家乡人越来越重视对后代的教育,于是家乡涌现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不负韶华,实现梦想,扬帆起航。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每当过往时光滑过心头,情深意长,思绪疯狂滋长,那散落在岁月里的乡愁让人缱绻不已。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乡愁 岁月 石拥军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抒情散文

查看更多抒情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