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散文

朱和平:夏家米酒滋味长

作者:明明   发表于:
浏览:321次    字数:4406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6篇,  月稿:0

  “叶家桥”米酒其实不姓叶,而姓夏,其主人叫夏来宝。夏来宝是马鞍山市博望区新市镇“夏进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夏家米酒第五代传承人,博望区非遗传承人。“叶家桥”是该公司的注册商标。

  马鞍山博望区(原属当涂县)乃江南鱼米之乡,气候温润,物阜民丰。都知道博望人会经商,走南闯北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其实博望人也很会过日子,巧手制作的香菜、香肠、封鳊鱼和山芋粉丝品质上佳,吃后回味无穷。光有菜怎么尽兴?还必须有美酒加持。当地百姓素有酿制米酒的习俗,比如龙泉、新市、博望三地的米酒皆有名气,其中犹以新市米酒为佳。

  新市酿酒的历史源远流长,清代进入鼎盛时期,几乎家家酿酒,人人饮酒,每到腊月,村村弥漫着浓郁的酒香,因此博得个“米酒之乡”的美名。原先村民酿酒只为自己饮用或招待客人,改革开放以后作为一种商品推向市场,米酒制作渐渐成为一种产业,好多人靠着它走上了致富路。据说新市镇有大大小小几十家米酒厂,其中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要数“夏进酒业公司”,该公司注册了“叶家桥”商标,产品畅销省内外。

  本人喜酒,自然不会错过本地的佳酿,每年冬季米酒上市,我总要买两桶(10斤装),认准“叶家桥”商标,以60度的四川“红高粱”按一比一勾兑,封装起来,月余即可饮用。酒液清澈,酒香扑鼻,入口绵甜,饮后口不干、头不疼,不亚于百来块钱的白酒。

  常饮“叶家桥”米酒,突然勾起游兴,欲一睹叶家桥的风采。与张、吴、何几位朋友一说,皆有此意,于是定下日期,先探访桥,再参观酒厂。寒假的一天,四人驱车前往,沿314省道东行,再经过一段乡间公路,半个多小时抵达目的地——叶家桥村。村子很小,大概十几户人家,分布在丹阳河两边,穿过一条窄巷(仅容一辆车通行),叶家桥就展现在眼前。桥呈西北-东南走向,连接丹阳河两岸。西端有一块石碑,上刻"叶家桥"三个大字,几行小字显示这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政府一九九八年五月四日公布,马鞍山市人民政府立碑。哎哟喂,级别不低啊,宝贝啊!

  桥上有三三两两的游客,正在观赏和拍照。我们迫不及待地走上桥面,桥面呈拱形,坡度约15度,宽度超过两间房,由青条石铺就,年复一年的人踩牛踏,石板变得很光滑;两边的桥栏也是青条石砌成,厚重结实。两侧桥栏的中间各有两头神兽,分别是狮和大象,本地石狮常见而石象鲜有,所以这四尊雕塑很快吸引了我们。两尊石狮,一尊母子相抱,憨态可掬;一尊狮子滚球,傲视群雄。大象比较写意,头大身小,象鼻垂地;象耳、象眼、象牙布局精准、比例恰当;象脚中分如牛蹄,而不是四趾或五趾,我想或许是设计者有意为之。不知谁动了恻隐之心,给其中一只大象戴上了"雷锋帽",寒冬里透出丝丝暖意。我们倚狮傍象合影留念。

  桥的东端有一碑一牌,石碑明确了古桥保护四至,木牌介绍叶家桥的历史掌故:"叶家桥横跨丹阳河,连接薛津、新市,是历史上当涂至溧水官道上的重要桥梁。青条石结构,5孔拱桥,长44米,高8.5米,宽8米,建于明弘治年间,工艺精细,气势磅礴,素有'江东第一桥'之称。"相传,当地乡绅叶员外为解决丹河阻隔、交通不便之困扰,出巨资建此桥。古人迷信,造桥得有人献身祭桥,方能保桥梁永固。可是谁来祭桥呢?员外忧心忡忡。员外独女窥破父亲心思,暗下决心。桥成之日,小姐装扮一新来到桥上,举身赴水,为大桥奠基。乡民们感念员外父女恩德,在桥的顶端铺设“轿顶石”一方,立“女儿碑”一块,并将此桥命名为"叶家桥"。

  如今,女儿碑已不存,而“轿顶石”仍在。我们回到桥面仔细寻找,在当地村民的指示下终于在桥的正中发现那块石板,两个正方形内外嵌套,对角处破缝连接,有立体感,形似轿顶,这就是“轿顶石”了。凝视这方砖石,想着叶家父女的故事,猛然回头,见一女子发髻高挽,插着簪钗,绿裳粉裙,衣袂飘飘向桥栏冲去。至栏边回眸一瞥,眼里有十分不舍,却毅然决然纵身一跃……我不由惊叫:“不好,救人!”怎么啦,一惊一乍的?朋友不明所以,嗔道。我定了定神,原来自己入戏太深产生了幻觉,不禁哑然失笑。

  第二站参观“夏进酒业公司”。我头天联系了以前的一个学生小李,小李担任新市镇文化站站长,听说我要来,他十分开心,答应做好接待工作。他电话打过来,说已在酒厂恭候我们。约莫十几分钟,我们就到了新市镇赵甸村,酒厂就在马路边,打开车门就闻到酒香。小李迎上来,与我们一一握手,便引领我们走向酒厂大门。从院内走出一人,中等身材,五十上下,面目和善,很精神的样子。经小李介绍,这就是我们要拜访的主人公,夏进酒业公司老总夏来宝先生,主宾自然免不了一通寒暄。走进大厅,靠墙是几排一米多高的酒坛,坛口覆以红布,用黄丝带扎紧,坛身印着“夏进酒业”字样,十分醒目。墙上两幅对联映入眼帘:“喝夏进米酒,品百味人生。”“开怀将敬酒,畅饮叶家桥。”皆出自本土书法家之手,可圈可点。在中国,自古以来,文人与酒结下不解之缘,文人爱酒,以酒助兴,催生出无数诗文佳作、书画精品;酒也需要文人,绣口赞之,妙笔录之,便有了众多神泉佳酿、玉液琼浆。书画不饮酒,何来灵气?饮酒不作诗,终究粗俗。是故酒店里挂几幅字画,书斋里放几瓶美酒,酒香与书香、墨香相伴,立马就有了品味。夏先生是一个懂行的人!

  我们还见到了夏总的父亲夏传铨老先生,老爷子身体硬朗,慈眉善目,一团和气。夏老告诉我们,祖上自清道光年间就开酒坊并以此为业,传到自己已是第四代,十几年前儿子夏来宝子承父业,成了夏家古法酿酒技艺的第五代传人。夏来宝承继祖传工艺又发展创新,不仅提高了产量,还优化了品质,打响了“叶家桥”品牌,还成功申遗,进一步丰富了新市米酒的文化内涵。

  接着,夏总领我们参观工厂,边走边介绍米酒的酿造过程,选择本地产的上好糯米作原料,经浸泡、蒸煮、冷却、拌曲、糖化、浇缸、打耙、发酵、沉淀、过滤、灌装等工序,然后投放市场。蒸煮车间有两个工人正在操作,用铁铲把木甑里蒸熟的米饭挖出来,倒入竹篓,这可是体力活,工人干得满头大汗。然后浇水过凉,再倒入大缸,加入酒曲拌匀,这可是技术活,酒曲轻了,糯米不能充分发酵,产酒少。酒曲重了,会导致糯米“烧了”,出的酒味苦不能喝,故一般由大师傅亲自把关。发酵车间,一排排半人高的大缸整齐排列着,以草垫覆盖。夏先生打开一口大缸,一股浓烈的酒香扑面而来,白色的糯米饭,中间打了一个窝,里面插着一只笊篱一样的竹箕,酒液从竹篾的缝隙间渗出,已盛满一窝。“这就是原浆酒”,夏先生介绍道:“好东西,甘甜无比!”说着舀出一瓢倒在杯中,请我们品尝,咱们几位都是喝惯了白酒的,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清凉、甘甜、爽到家了,于是赞不绝口。

  原浆酒呈现米汤一样的白色,略显浑浊。按比例加入适量的凉开水,将糯米捣碎搅匀,再经过两个月的充分发酵就得到成品米酒,沉淀、过滤后就可以灌装销售。夏总打开一坛成品米酒,酒液清澈见底,与白酒无异,货架上一排排瓶子装的就是这种酒。“叶家桥”米酒沿袭传统工艺,纯手工制作,无添加,原汁原味,营养健康。其特点是“无色透明、芳香清雅、绵甜适口、回味悠长。”

  夏总介绍,米酒保质期短,入夏以后随着气温升高,米酒会变得酸涩,过了夏天基本上就不能喝了,所以必须放在冰箱的冷藏室里储存。还有一个好办法,就是用高度白酒(60度)勾兑,盛在坛子或玻璃瓶里避光保存,农村放在地窖里更佳,能储存两到三年。隔年的米酒,酒液会慢慢变成淡绿色,粘稠度也会增加,口感更加醇厚,后劲更足。哟,米酒还有这么多学问,我们开眼了!

  问到产量,夏总说,每天用糯米约800公斤,出酒约5000公斤。公司与当地农户签订合同,负责收购他们生产的优质糯米,也算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另外,公司旺季雇佣几十名工人,解决就业,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

  参观结束,我们向主人告辞。夏总留我们吃饭,说李老师是他的好友,家常便饭,不必客气。小李也说客随主便,我们只好恭敬不如从命。咸鱼腊肉、土鸡土鸭、糟鱼糟虾、时鲜蔬菜、家常豆腐,摆了一桌,好不丰盛!夏总抱出一口精致的釉坛,今天我们不喝茅台、五粮液,也不喝古井、口子窖,只喝“叶家桥”三年陈酿,大家一致称好。启开封口,酒香四溢,沁人心脾,依次斟满,酒液清澈,酒体丰满,色呈淡绿,好酒!突然想到白居易的诗句“绿蚁新醅酒”,古人所言不虚啊。

  老何是我们的司机,不便饮酒,只得眼巴巴的盯着酒坛子。小李善解人意,说饭后请代驾,老何便不再推辞。小李作为半个东道主,朗声致辞:“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我代表几个朋友向主人致意。于是推杯换盏,谈笑风生。三大杯下肚,看朋友脸色微红,主人盛情,又各追加三杯。看大家均有醉意,我知道米酒入口好、后劲足,不知不觉中令人沉醉,一旦醉酒没有半天醒不过来。见老何余兴未尽,立即示意适可而止,待会儿真要“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初次相交,喝醉了岂不失态?

  饭毕,众人又闲扯一番,抵不住阵阵困意,我们竟坐在沙发上睡起来。恍惚间,一清秀女子推门进来,高高的发髻,插着簪钗,绿裳粉裙,轻移莲步飘然近前,见了我莞尔一笑,福了一福,轻启朱唇:“先生好!”我头脑灵光乍现,这不是叶家大小姐吗?赶紧还礼,又问道:“不知小姐有何吩咐?”小姐说,这夏家为人忠厚,诚信经营,又乐善好施。至来宝这辈更是传承古法酿酒之技艺,誓将“叶家桥”米酒做大做强。来宝谨遵祖训,致富不忘乡里,平时修桥铺路、捐资助学,多有善举。然,公司产品相对单一,不成系列,不利于长远发展。先生也算有缘人,能否助他一臂之力?若蒙应允,小女不胜感激!说完,小姐挥手离去……“呼噜”一声,我被朋友的鼾声惊醒,方知乃南柯一梦。看看朋友,正吧唧嘴呢,一边喃喃自语“好酒!好酒!”

  回忆方才的梦境,甚觉惊异。想想也是,夏先生的酒厂能否开发“叶家桥”系列米酒呢?比如针对不同的客户群,开发不同度数的米酒;再比如以紫糯米为原料开发一种新产品,紫糯米暖胃、补血、养颜,尤其适合女性和胃寒体虚者。酒名我也想好了,比如“员外家酒”“公主白”“女儿绿”“横山紫雪”等等。叫醒三位朋友,告知我的想法,大家拊掌称妙。

  于是向夏先生及老爷子提议,父子俩大喜过望,说一直有此打算,然而苦于没有好听的名字,还是你们有文化好啊!“叶家桥”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叶家父女的故事更是感人肺腑,然而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外地人知之甚少,可惜啊!开发“叶家桥”系列酒,既发扬光大“叶家桥文化”,又适应不同客户群的消费需求,扩大市场份额,岂不是一举两得?

  说干就干,让夏先生找来纸墨、毛笔,同行四人平素皆好舞文弄墨,各写一条,不在话下。我写的是“员外家酒”,隶体,沉稳端庄;张、吴分别书写“公主白”“女儿绿”,皆行书,秀丽妍美;何挥笔草就“横山紫雪”,恣意奔放。夏先生像个孩子一样开心不已,连声道谢。我握住他的手说,初次见面,承蒙盛情款待,我等受之有愧,能为公司做点什么方不负一饭之谊呀。

  横山脚下美酒乡,夏家米酒滋味长,愿夏进酒业世代隆昌,将新市米酒文化永续发扬!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朱和平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明明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抒情散文

    查看更多抒情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