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大姑玲一家诚意邀请,癸卯年夏日,我们到羊城参加其女儿菁菁的大学毕业典礼。各路亲人纷纷响应,分批分时段预约进入中大校园,在化的我们也于6月29日到达目的地。太阳火辣,学生们穿着厚重的毕业礼服,青春无敌,脸上写满成功和喜悦。我们在古朴典雅的国立中山大学牌坊前,在孙中山铜像广场前,在校园茵茵草地上和菁菁合影,留下了欢快难忘的一刻。
大姑玲已安排好,说照完毕业相,一位老朋友已订好地方在番禺一间农庄吃晚饭,大家好好聚聚旧。玲口中的老朋友原来是李家坤书记,和我家公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便相识的老朋友,他的儿子胜哥是玲读高中时的“铁哥们”,年初在化我和他已见过几次面。这次他得知我们上广州,也刚好遇上他从化州到了番禺和家人团聚,特盛意拳拳,携家人郑重约请见面。我和李书记一见如故,因图书、因文字结缘。李书记为人忠厚良善,文如其人,读他的文章如沐春风。他把最近出版的文集《朝花暮月》赠给图书馆,并答应将以前年度出版的文集也相继赠给图书馆。他在一次文友茶聚中爽朗地说不为年纪所困惑,会继续写文,继续出版个人文集。他笔耕不辍,精神可嘉,堪称老作家的典范。
我们去到约好地点已是傍晚时分,李书记携老伴和两个儿子在农庄等候多时。他穿着一件浅红色运动衫,显得分外年轻,虽满头银发,但精神矍铄,和蔼可亲。他乡遇知己,家公紧紧握住李书记的手,齐步走向农庄的小亭木房里。
李书记一家热情招呼我们,其大儿东哥因公务忙不能前来,小儿亚龙正在烫洗碗筷,二儿胜哥说趁天色还早,可体验现场采摘黄皮的乐趣。他迅速搬来梯子,我们欢呼雀跃跟随。一串串黄澄澄的黄皮果垂挂枝头,惹人垂涎,看中哪粒就将哪粒放进嘴里吧,成熟饱满的鸡心形黄皮绿色环保,现场采摘品尝,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曾记得儿时偷摘邻家黄皮,被发现免不了遭受母亲的一顿责骂和教育,那青涩的果子满足不了舌尖上的乡愁。
夜幕降临,夏日的农庄披上了星星点点闪烁的霓虹色彩,周围一片寂静,只能听到虫鸣和偶尔几声鸟鸣,鱼塘里泛起粼粼波光,一圈圈水纹荡漾在水面上,活泼的鱼儿出来冒泡了,它们自由自在,游来游去,贪玩的孩童扔下几块菜叶,逗得鱼儿迅速游来争吃。这时,李书记高兴地邀我们进房亭共进晚餐,说餐桌上很多菜式就是来自农庄自产自销。那一尾新鲜的河鱼,就是刚才从塘里捞上清蒸的;那豉油焗鸡、紫苏炆鸭,都来自农庄饲养足够日数的鸡鸭;那颜色鲜嫩脆滑的河虾,成为餐桌上的主角。好久没吃过这般鲜美的河虾了,我夹起几个就往嘴里送,脆脆的、香香的,带着甜丝丝的农家风味,一下子把我带回了童年的记忆。
二姐喜欢带着我在村里的小溪或鱼塘捉小鱼河虾,那时的河虾特别多,我尾随在她背后成了小帮手。看着欢奔乱跳的小鱼小虾在水里游,完全可以用简易的竹筲箕将其捞起来。因母亲只吃虾不吃鱼,我们将捉回来的小鱼小虾分开洗干净,待母亲劳作回来用花生油爆香,金黄喷香的鱼虾成了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也成为童年的一段美好记忆……
“这是在番禺附近河涌里捉到的新鲜河虾,大家快趁热吃,味道会更加鲜美。”李书记小儿亚龙亲切的乡音把我的记忆带回现实中来。
李书记把金黄的河虾夹到我家公的碗里,也同时夹到其老伴的碗里,气氛乐也融融,大家欢快举杯,庆祝人生冥冥中注定的几段缘:我家公和李家坤书记两个老朋友,同年出生肖龙,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彼此相识相知,互相敬重,到我的大姑玲和李书记的二儿胜成为三十多年同学好友。更为奇妙的是,谈话间才知道李书记的小儿龙和我的小姑梅也是同学,两人说起老师和同学共同话题不断,昔日青春飞扬在双方的眉宇间。世界很大,距离很小,从橘城到羊城,从小县城到大都市,缘分这东西说来就来,很是奇妙,我们老中青三代人在杯觥交错中享用了一个愉快的田园晚餐。
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到了依依惜别的时刻,李书记拉起我家公的手共同在农庄户外合照一幅,以留住羊城欢聚时的美好情景。此间农庄名曰“有喜”,就让这股喜气和缘分恒久地流淌在彼此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