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散文

四毛一戴:消失的老茶馆

作者:月中云   发表于:
浏览:82次    字数:2317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9篇,  月稿:0

  江山城内,最长的一条古街莫过于老“市心街”了。这条老街里洋溢着知足常乐的气氛,这种气氛令我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它完美的保存着,陌生的是这时代很稀罕了。在这条街的中段,过去曾开有一家茶店,因为街面就是一条窄巷子,所以,大门口的石阶上摆不了八仙桌,四张八仙大桌只能摆在木板屋内。木屋也没有后门,开茶馆的是个小老头妻俩。要一杯茶,你可以在里面坐一天,坐到人家打烊。肚子饿了,门口卖锄头菜的,还有各式各样的吃食店的应有尽有,你可以提只烤鸭或者端碗豆浆油条豆腐花。茶客一般早上很早到来,大多是郊外挑着锄头粗菜进城卖的老者。他们把个菜担往窄街边道放了,人坐进茶馆,每人手握一个白瓷茶杯,用手指头去罐子里撮点茶叶,小老头夫妻才会提起泥茶壶来倒上滚烫的开水,你喝上几口,再抽上一锅烟。茶叶是普通的老茶叶,地方品种,没有什么名气,便宜。喝了之后,却也喝得神清气爽,口有余香,正是茶的的本来面目。茶的好坏,价值不一,也就在你怎么喝了,对上口味,那就是好茶,不对你的口味,那就是树叶。什么降血糖血脂减肥,那是喝药不是喝茶,茶是清心养心消磨光阴之物,心怎么养,心又是什么,不是科学道理可以解释的。茶不是科学,是感觉。所谓的减肥美容之内,是等而下之的见识。茶馆的地面被进行了改造,不是旧日的泥地,拿水泥抿过了,茶老板娘经常去给茶客续水,像老母鸡般提着茶壶走路走去,一切都做的尽心尽意。我怎么看得这么分明,不瞒你说,我曾经去尝试过半天茶馆的生活,这话说来还有点由头,因为前一天坐在文联编辑室和何蔚萍聊天,她说,她的生活面仅仅只局限于学校,没我来的丰富,说搞创作和五行八业,三教九流打交道才是最大的创作财富。我说,我还没和茶馆打过交道哩。第二天下午,我果真一人跑进了茶馆。

  对一种创造,单靠打破头是想不出来的,创造要自然而然的,而不是绞尽脑汁、标新立异要把所谓的美学联系在一起。茶馆是和谐的产物,每个人都是一杯茶,只有一杯茶,这不是来显摆身份地位的地方,只是来放下一切的地方,“茶客”就是每个人的基本身份,有了这个基础,你可以把中华烟摆在桌上,也可以摆上几块钱一包的毛烟。你可以口若悬河,妙语连珠,最后步行回家,也可以一言不发,在坐的什么人都有,智障的、残疾的、卖菜的、退休干部、孤寡老人、领低保金的……大家坐在一起满满的,大有养老院、大家庭、咖啡馆、活动室的功能。痴呆的人在这里心平气和,正常起来傻呵呵地笑着喝茶。聊起天来如流水行云,没有既定的主题,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都可能说到,有的只是带过一句,有时讨论半天,讲的正是国家的大事或江山的某事。至于喝茶,在我看来,无非是一种文化被炒得沸沸扬扬。只不过是茶,所求者无非一杯沸水。倘自为沸水,所求者无非茶之深味。日常际遇,如有非常,都不过是魔、佛二性如茶水在怀中的交织。魔性与佛性如不是时时交织,我们的生活便会失真。日日所见,所遇、所感、所思之种种,其至妙不足与外人道,其言存难尽于百一。茶叶漂浮,如鱼出水,此水亦为沸水罢了。

  离开茶馆,太阳当头照着。窄巷两侧没有打烊的店铺,蜡烛店、剃头铺、花圈香纸店、肉铺店、青石碑雕刻店、弹棉花铺、饭店及杂货铺子等等全都开着照常营生。市心街窄巷内依旧遵循着古老的世道。旧事物保持着尊严自信,我行我素,继续着代代相传的小日子。在这点上,令我感叹自开放以来,江山市历届政府在小城的改造上,最英明的举措莫过于完整的保留着市心街。在外人看来,或许会视市心街为“落后” “脏乱差”该贴满“拆迁”字样,成为废墟。而在我眼里,市心街在着,也不属于“城管”。我对它也不抱有什么指望,行走在市心街窄巷内,不迷惘,也不失落。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到底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这里是否已经被天堂抛弃?眼前的老街老巷,破旧而坚固。各种褪色的家什将巷道院子里摆布得乱麻的地零乱而复杂,这是什么力量使得市心街抵抗住了这场翻天覆地的大拆迁?令我深思。拆迁植根于20世纪的中国世界观,从道法自然到理当如何,这是中国思想的一个深刻转变。江山市政府罕见地让市心街坚守了传统。这就是文明,这个文它创造出存在,文明不仅是字面上的文,更是生活之文,栖居之文,此文该是一道顽固的、不可摧毁,作为存在之真理的证据幸存下来,这才是伟大的文明。当今时代的舆论无视苏轼、欧阳、白居易、杜牧、马可•波罗、石涛、郑板桥、朱自清们对扬州城似的古老城镇斩钉截铁的肯定,一直在散布这些地方不宜居只能拆掉的谣言。弄得这些地方苟且偷生的居民相当自卑。他们不愿意搬走,显然有着与这个时代流行的世界观所不同的世界观。

  在市心街,一方面是三百六十行的充满敬业精神的创造,一方面是芸芸众生在“道法自然”

  “师法造化”这些中国真理中潜移默化中的创造。人们通过创造丰富的生活细节而活泼泼地存在着,将生计、财富分布给三百六十行而不是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劳作是生活的生物链。看市心街内那些成衣店的裁缝娘,理发女、石匠、鞋匠、卖花女、锁匠、古琴老师、送外卖的、桶匠、烧饼店、做死人烧物及花圈的……各行各业令人生仅仅只是糊口而是好在好玩充实丰富、活着,富于诗意的生活细节一环扣一环,人人都有了自己的生计、活儿。在高楼大厦现代小区中,这些东西丧失惨重,一家大超市就可消灭了三百六十行。那种彼此隔绝,断去了人们的世俗联系的建筑格局,永远无法像市心街窄巷这样创造丰富美好的生活世界,只有走到这里,才让我看到许多本该有的生活细节,没有细节的生活有多么的贫乏,人们获得的是财产而不是生活。对我而言,惟有细节才会提供我的存在感。市心街和我的故乡铁路老村一样,看似平庸但从不会无聊。你若闲来无事,无论是老市心街还是老铁路老村,都不妨可以进去走走看看逛逛。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月中云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抒情散文

    查看更多抒情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