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散文

随笔||千年文脉 薪火相传

作者:乖囧猫   发表于:
浏览:126次    字数:2475  电脑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76篇,  月稿:0

  3D动画历史影片《长安三万里》因多媒体提前预告,小孙子缠着我,嚷着要去看,他参加的兴趣班刚结束,作为对他的褒奖和激励,我答应了他 。他高兴得跳起来,我们爷孙俩冒着36度的高温,穿着防晒衣,骑上电动车,热风仆仆地 来到影院 。

  在售票窗口前台,我问女售票员,这个小家伙要不要买电影票入场?售票员告知,小朋友超过1.3m高就要买票。

  话音未落,小孙子接着说:“我1.32m高。”

  售票员微笑着:“小朋友,你挺诚实、可爱,你能背诵李白的《将进酒》就可奖励你看场电影。”

  “真的?”

  “阿姨说话可算数了!” 女售票员笑着说。

  “好!我背给您听:‘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小孙子稚嫩的声音,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

  售票员摸着小孙子的头:“小朋友,你真棒,这场电影看后,你会知道更多的唐诗。”小孙子拉着我的手,高高兴兴进入二号厅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长安三万里》开篇就是在“安史之乱”后几年,吐蕃大军入侵西南,大唐节度使高适交战不利,长安岌岌可危,在一场大战之前,高适向监军太监回忆自己与李白的一生故事 。

  影片中高适初始武艺不够精湛,就回梁园苦练武艺,写诗不及李白,就拼命读书,书读不进去,就叫书僮读给他听。

  一番苦练勤学,高适文通经书,熟悉兵法,拿笔能诗,提剑能战。在安史之乱中,担任战场指挥官,具有出色的军事才能和组织指挥能力。鏖战间隙创作了大量军事题材诗歌,表达对战争的思考和对士兵的赞美,呼吁人民团结起来,宣传抗战的重要性,共同抵御叛军,维护国家的统一。他用高家的剑法、李白给他的“相扑”计策,“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驰骋战场,守住了长安城,维护了大唐王朝的尊严,实现了报国抱负及其人生价值 。

  影片中李白豪放不羁,恣意潇洒,才华横溢,浪漫乐观,三上黄鹤楼,入世的曲折,出世的无奈,暮年的颓唐,因站错了队,成了宁王李璘皇室内部的政治权力之争的牺牲品而入狱。亏得朝廷官员崔渙、宋若思相助,由从逆杀身之罪,被发落流放,保住一命。后朝廷特赦,漂泊无依,凄然了却一生。

  影片中少年杜甫惬意灵动,调皮可爱,阳光开朗,精力旺盛,“一日上树能千回”,掏鸟蛋摘梨劫枣样样来, 是个十分淘气顽皮的熊孩子,虽出生官宦之家,但一生波折,颠沛流离,屡试不第,官场失意,仕途不顺,最终南村群童也欺他老而无力,他却在诗词文学方面以“诗圣”而名留史册。

  我们从影片中看到十九个大诗人、四十八首唐诗,其中李白二十三首,高适六首,其余人多为一首。篇篇脍炙人口,瑰丽绚烂,豪气盎然,激人奋进。

  我沉浸在吟诗观影的愉悦之中,小孙子突然问我:“爷爷,这么多的唐代大诗人里边,怎么没见骆宾王和王勃呢?”

  “他们俩是初唐大诗人,《长安三万里》是写盛唐时代的人和事,他们中间相隔一百多年啊!”

  “哦,那诗豪刘禹锡的诗怎么也没有呢?也是出生在不同年代?”

  “是的,你真聪明。问话中已有了答案。刘禹锡是晚唐大诗人,他出生时已远离盛唐时代一百二十年以上。”

  “爷爷,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说:“文以载道,诗以言志。诗词是中华文化瑰宝。爷爷喜欢看古诗词背后的故事,读过新旧版本唐书,所以知道一些大概。”小家伙点点头,又聚精会神地看影幕上精彩的画面了。

  ……

  晚上,我在看电视新闻。小孙子突然过来问我:“爷爷,您会写诗吗?”

  我如实回答:“爷爷不会写。”

  小孙子说:“我就知道您不会,因为爷爷不会喝酒。”

  “是吗?说来听听。”

  “我在兴趣班的李老师讲过杜甫写李白的诗:‘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不仅是说李白酒量大,酒兴豪,更是说李白因酒兴之豪,才思更加敏捷,只需斗酒,便能吟诗百篇。”

  我说:“李白写了许多有关酒的诗篇。著名的有你今天背的《将进酒》。这首诗表达了李白豪爽潇洒、追求自由的人生态度。当然了,事实也并不一定如杜甫所说的这样,但杜甫这样写,让人觉得李白‘牛’。这是艺术夸张。其实,虽说酒文化也是一种传统文化,但单单说会喝酒就能作诗,肯定有失偏颇。李白是才华横溢借酒发挥而已。倘若让一个没文化的人,别说喝酒了即使把他泡在酒缸里也泡不出诗意来。”

  小孙子连连点头:“爷爷,唐诗易懂易背,我要多读多背,争取长大了也写出这样的好诗。”

  我说:“熟背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只要读万卷书,走万里路,背千首古诗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你就能实现你心中的梦想。”

  说话间,晚上十点的时钟敲响,我望着言犹未尽的小孙子,赶紧催他去休息。只见他调皮地做了一个“OK”的手势,临走时,还不忘关照一句:“爷爷,明早再和您讨论电影《长安三万里》。”

  “呵呵。”

  孙子去休息了,自己却难以入睡。脑子里唐风画卷随千古名篇再次徐徐展开,影片中从幼儿到少年,从青年到成年,不同的音色交织,朗诵着同样唐诗名句,这是传承千年的文化血脉,也是镌刻骨血的灵魂共鸣。一景一地一境遇,我全然被击中,下意识地感叹自己“朝如青丝暮成雪”、“轻舟已过万重山”时,小孙子正“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百倍信心。

  我想,我们大多数人能够看明白世间的不真实性和人生的苦难吗?也许只有经历了人生的起伏,才能更好的看懂李白的悲伤。看懂对盛世长安的怀念和对历史的思考。

  “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会在”。诗篇融入一代又一代人的血液之中,更是中华文化一种生生不息的表现!人生路,贫不足羞,贱不可恶,老不足叹,残不足悲,“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只要坚韧不拔,勇向前、不止步 ,就定会走进自己的“长安三万里”。

  《长安三万里》揭示了维护国家和平的历史经验教训,盛世更要居安思危,加强国防建设,严防奸敌叛军 。告诉人们只有国泰民安,一个民族的文化才能发展传承,社会才能前进,人们才能安居乐业。

  千年文脉传承延续,中华文明薪火相传!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抒情散文

查看更多抒情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