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散文

【散文】毛小玟:翩翩身影

作者:美文苑   发表于:
浏览:102次    字数:2283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38890篇,  月稿:0

  正是荔枝成熟时节,应邀到龙华一位同学家吃荔枝。

  再重温一次,爬上树摘荔枝的快感。我们来到同学的荔枝园。好家伙,山峦一层层的,树上红彤彤一片,一簇簇全是熟透的荔枝果,真乃“玉露滋篁千杆滴翠,金阳沐荔万树摇红”的万千气象。

  我们的心在雀跃。在绕过一条弯弯的山道时,一个荔枝园门高高挂着一条横幅,横幅写着:“东坡荔枝园”几个醒目大字。

  我脑海里唰地浮现《惠州龙华东坡荔枝园》这篇文章,是一位外地著名作家陈世旭来惠州旅游时写的。内容大致写东坡先生对荔枝的钟爱,对先生一生坎坷经历做了一次深刻诠释。

  一直想问同学,“东坡荔枝园”在哪里,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呀。眼前便是我苦思冥想,要找的“东坡荔枝园。”不知道怎么的,我心里有种无以名状的快感。

  自古以来,荔枝不仅是美食,更是许多诗人墨客的宠儿。荔枝除了博得杨贵妃欢心,也成就了唐朝杜牧《过华清宫》的千年绝唱: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将近三百年,同样是荔枝,却抚慰了一个落魄诗人的心灵。

  宋哲宗绍圣元年,苏东坡又因“讥斥先朝”获罪,被贬岭南惠州,“不得签书公事”,东坡先生只有寄情山水,体擦百姓风情,以此,在岭南地区结下了解也解不开的情缘。

  原来,绍圣二年四月十一日,是东坡先生在惠州第一次品尝到荔枝,这一品便诗性大发。

  南村诸杨北村卢,白花青叶冬不枯。

  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枝为先驱。

  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

  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

  不知天公有意无,遣此尤物生海隅。

  云山得伴松桧老,霜雪自困楂梨粗。

  先生洗盏酌桂醑,冰盘荐此赪虬珠。

  似闻江鳐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

  我生涉世本为口,一官久已轻莼鲈。

  人间何者非梦幻,南来万里真良图。

  此篇是东坡先生初食荔枝所作。诗中运用拟人、幻想、比喻、用典、衬托、对照等手法描绘荔枝的生长季节环境,荔枝的本性、形、色、肉质、美味、风韵等,可谓形容备至。之后又写了《新年五首》《赠县秀》,其中《和陶归园田居》其五,与龙华东坡荔枝园有着深刻的渊源。

  有老翁八十五岁,指荔枝以告余曰:“及是可食,公能携酒来游乎?”一天,东坡先生四周体察民情,经过博罗龙华山前村一个荔枝山岗时,一位八十五岁的老人家见是苏东坡。早有耳闻东坡先生对荔枝情有独钟,写下了不少名句,苦思乡野山村,荔枝再好,也难于让外面的人知道,卖得好价钱,要是也能让先生为他家荔枝园赠送几句诗句,那即使是山乡野果子也能被天下人所垂青了。于是放下手中活儿,迎向前问道:您就是苏大学士吧?东坡先生向老人家点点头,看荔枝树上挂满了荔枝,椭圆形的,像花生米一样大小,遍身长满小疙瘩,果皮粗糙,问道:“这荔枝园是您老人家的?”老人家急忙告诉东坡先生:“是的,只是现在的荔枝还没有成熟,还不可以吃,要是等荔枝成熟时,您愿意带着酒再来游玩吗?”东坡先生见老人家如此有诚意,于是答应了他。

  大约6月中旬,东坡先生果真提着2壶酒来到龙华山前村荔枝山,老人家早已选了几簇又大又红,连带几片树叶的荔枝摘下来,见到先生,便满怀激动地向前迎接:“想不到你真的来啦!”老人家高兴的快跳起来了。他在茅屋门前摆好桌子,拿来茶碗,斟满酒,摆上荔枝。老人家感慨地说岭南佳果无数,就数荔枝最出名,先生刚来惠州,对荔枝就如此喜爱,真乃有福之人也。只是先生可否知道荔枝有多少品种?先生面露微笑,表示不了解。老人家开心的哈哈大笑。告诉他荔枝品种很多,其中我们惠州这一带分别种有早熟的三月红,黑叶,妃子笑,先生最先吃到的荔枝,我猜是三月红或妃子笑了。我叫先生来品尝的是晚熟荔枝,老人家指指桌上的荔枝又说:这种叫桂味,还有一种叫糯米糍,一种叫禾枝等。但要论最好吃的应该是桂味了。说完把一簇红艳艳的荔枝果挪到先生跟前--你尝尝是不是跟以前吃的有所不同。东坡听老人家这么一说,强大的好奇心,加上荔枝这尤物早已把东坡肚里的馋虫勾出来了。他选一个鲜红的剥开,如透明的珍珠,就要往外溢着汁水的果肉,在眼前一览无遗。

  美食就在眼前,怎么禁得住诱惑?东坡先生把晶莹剔透的果肉送进嘴里,一嚼,诶呦,汁水溢满嘴,甜滋滋的味道渗进心底。这小小荔枝果,皮色鲜红、肉甜、味清、爽脆、核小。他真的是醉了。老人家见先生那 陶 醉 劲,乐滋滋告诉东坡先生,这叫桂味。先生觉得味道与其它品种相比,味道如何?

  先生再剥一个送进嘴,一边摇头一边赞叹,清甜,爽脆,这简直是玉液琼浆啊。

  他们一边喝酒一边吃荔枝,一边闲聊,不觉已经太阳西斜,东坡先生伴带醉意,望一眼挂满枝头的荔枝,恰似一片“飞焰欲横天”“红云如万重”的绚丽景色,一首《食荔枝》便吟将出来:“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豁达开朗的东坡先生把岭南荔枝赞美的微妙微俏,也再次证实了他把满腹苦水借山水美食写成了一首首欢乐的歌。

  或许这就是名人效应,老人家把东坡先生的诗找写字先生写下来,逢人就说,大文豪苏学士来品尝他家的荔枝,以诗为证。很快,一传十,十传百,龙华山前村的荔枝,连大文豪苏东坡先生都远道而来品尝。老人家那年的荔枝卖的特别好特别快。一下子,龙华山前村荔枝清甜,肉脆,传遍四里八乡,甚至整个惠州城。

  我们像孩童时那样,各自爬上树选最红的那簇,摘最红最大的那个,剥开送进嘴里,呵,鲜嫩脆甜溢满嘴,简直是醉了,难怪苏大学士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这诗句经久不衰,成为佳话。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美文 毛小玟 散文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心情散文

查看更多心情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