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散文

​姥姥的馄饨店

作者:陈健云   发表于:
浏览:148次    字数:3041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8篇,  月稿:0

  “老老”一词,是温州人对上了年纪的男人略带有贬义的一种称呼。“棒棒馄饨店”的林老板幽默、开朗、人缘好,当年只有50来岁并不老的时候,他身边的朋友就叫他“老老”了。老老个子不高,理着个平头,别着个啤酒肚,他也不在乎褒贬,一般情况下都会乐呵呵的应答。

  老老外出旅游三天回来了,第二天一早来到店里,这家店是他开的第三家馄饨店。当他发现这几天的营业额比前些日子有所下滑时,老老的心情顿时由晴转阴。

  此时,他正在厨房帮忙,蓝色条纹衬衫一半塞进裤腰里,一半露在了腰带外面。旁边一位新来的年轻的员工在搬煤气罐,想让他搭把手,喊他老老,他生气了:“有没有礼貌,老老老老,老老是你叫的?”发完脾气,好像猛然想起了什么,急冲冲的从厨房快步走到店门口,给店房东打电话,吵架似的叽里呱啦的说了半天,最后丢给房东一句话:“反正明年的租金绝对不可递增,行不行你自己看着办吧。”打完电话,又匆匆忙忙的骑着电瓶车去滨江路店调货去了,开得很快,仿佛在追赶着风。

  老老原来是温州一家国有机械厂的职工,凭着自己出众的车工技术和一腔的热情,走上了车间生产管理岗位。二年下来,每当他被一堆堆烂事、一个个圈子、一层层关系和一条条路线折腾得精疲力尽之后,才意识到自己并不适合在体制内周旋。上世纪90年代初,借市场经济的大潮,他的人生拐了个大湾——停薪留职自主创业。在商海里摸爬滚打了十几年,老老发了。照他自己的说法,十几年时间,赚了几辈子的钱。而后,老老用这些资金用来投资项目和做钱生钱的生意,余暇时间和朋友喝喝茶、下下棋、打打牌,日子过得轻松又滋润。

  惬意、潇洒、富足的生活才过了几年,2011年遇上了一场不知道改变了多少温州人命运的金融风暴。结果,老老所有出借款损失殆尽,投资项目血本无归,还欠了银行和朋友一屁股债,他的精神世界濒临崩塌。

  过了至少一年时间,老老才慢慢的缓过劲来。为了赚钱还债,在朋友的支持下,决定进军餐饮业,意图东山再起。不久,他看中了信河街安平坊一处两层小楼的民宅,简单装修后,一家面积有300多平米,名为“安平坊私家菜馆”的私家菜馆开张营业了。

  开张伊始,私家菜馆顾客盈门,生意不错,这让老老看到了希望,他开始筹划向更大规模、更高档次的酒楼发展。他强烈的感觉到,“翻盘”的机会就在眼前。怎奈何想是一回事,现实又是另外一回事,随着私家菜馆越开越多,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加上本来就不擅长酒楼经营,只旺了几个月就没有什么生意了,一年后私家菜馆关门大吉。

  再次遇挫,重压之下,曾经的大款只好放下身段,在江滨路开了间并不起眼的馄饨店。或许是上天的眷顾,就是这间不起眼的小小的馄饨店,给他带来了不错的经济效益。

  尝到了甜头以后,老老在随后的一年时间里,先后又开了两家。县前头这家馄饨店是第三家,名称和前面两家一样,也叫“棒棒馄饨店”。意想不到的是,开业五个月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相同的产品,一样的模式,同样的管理,为什么生意远不如前面两家呢?

  门店的选址问题?这位置可在市中心啊,离华盖山人防商业步行街不足百米,步行到五马步行街也就三分钟的路程,温州小吃名店“县前头汤圆店”就在隔壁,选址应该没问题。

  店铺的装修问题?而这种复古的装修设计理念恰恰是老老最为崇尚的,尤其得意的是那张宽1.2米、长2.8米的装饰画最为应景:早晨的暖阳照在宽阔的河面上,平静的水面闪着粼粼的波光,一排白墙黛瓦的老屋倒影在水中。沿河是一条长长的凹凸不平的石板路,连接着远处的一座拱桥。画面展现的是充满着江南水乡韵味的老温州的故事,结合古香古朴的装修风格,如同时光回转,给人一种复古的感觉,和有着百年历史的馄饨正好契合,装修应该没问题。

  难道是产品问题?不可能。近些年来,温州原来清淡的饮食习惯已经被麻、辣、酸所侵蚀,唯有温州馄饨还厮守着老温州的口味。皮薄、清淡是温州馄饨的特点;黑色的紫菜、黄色的蛋丝、绿色的菠菜和浅红色的泡酒虾米是温州馄饨的标配,多一种、少一样,都不算是真宗的温州馄饨。所谓的标配,其实就是“都一样”,而正是因为这“都一样”,又使各店家失去了特色。如果在“都一样”中有“不一样”,这“不一样”就是特色。为了在“都一样”中有“不一样”,老老在馄饨的制作方法、烹饪工艺和汤料上做了不少功课。甚至对碗的大小、碗的色彩、碗的温度都作了仔细研究和反复比对,他要让那十只冒着热气的漂浮在瓷碗里的馄饨活起来。

  馄饨店虽然遍布温州大街小巷,但叫得响的只有“长人馄饨”。因为自己在“都一样”中有了“不一样”,老老自信的认为,“棒棒馄饨店”的馄饨绝对不比“长人馄饨”差,甚至更胜一筹,产品肯定没问题。

  客户问题?客户怎么会有问题呢。内部管理问题?还是……中午时分,在店铺门口,老老满脸困惑地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流,再回头瞅了一眼只有二个客人在用餐的空落落的店铺,深深的吸了一口烟,陷入了沉思。

  “来了老兄,今天这么早?”,“老师母,走好,欢迎下次再来!”,“谢谢惠顾,走好!”

  在店门口招呼熟客,在店里边和客人聊天,甚至加不加醋、放不放葱都要亲自问一问。老老放下手头一切,开始在店里蹲点,“棒棒馄饨店”保卫战打响。

  经过三天时间的近距离接触,他发现问题来自内部。

  时咸时淡的味道,过长时间的等待,爱理不理的态度,是造成回头客少,影响营业收入的直接原因,而这一切都和厨师,也就是店长有关。店长性格内向,和顾客不交流,和员工不沟通,对店里发生的一切感觉漠然。尤其是中午高峰时,仍旧是按部就班,不慌不忙,动作迟缓。老老给出的结论是并非拆台,而是情商太低,性格所致。

  他没有犹豫,结账走人。

  这重要的决定,关键的一步,拯救了处于风雨飘摇中的“棒棒馄饨店”。之后,在各个管理环节又仔细的加以梳理和完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糟糕的情况才得以扭转,失去的声誉才逐步挽回,下滑的效益才逐渐提升。危机之后的“棒棒馄饨店”,逐渐在周边有了点小名气。

  从第一家开业至今也就三年时间,却硬生生的做出了百年老字号的气势。问他有什么秘笈,他先反问了我一句,馄饨是有灵魂的,你信吗?而后又笑着说:“服务行业能有什么秘笈,生意经是有的,我的生意经是,碗盅热一点,食材鲜一点,速度快一点,卫生讲一点,待客好一点。”

  初秋的傍晚,天气有点冷。老老站在店铺门口,还是那件蓝色条纹衬衫,外面加了件灰不溜秋的旧西装外套,西装明显大了,不太合身。和一位用餐后离店的客人打过招呼,老老抽出一支烟,把烟嘴轻柔了几下,悠然点上。可以感觉得到,此时,他有一种莫大的成就感。正在这时,电话响了,是中介打来的,问他小南路的那间店铺到底要不要,他答应明天回话。

  挂了电话,老老神秘的告诉我,他的小目标是,二年时间再开2家,总共5家。大目标是,70岁以前总规模达到8家,不能再多了,必须稳扎稳打。他说:“到70岁,还清所有债务。日本企业家都干到80多岁,我才60多,还有时间。”

  能实现吗?或许有可能。现在的老老与三年前相比,乍一看还是同一个人,衣着依旧不修边幅,说话仍然不拘小节,性格还是火急火燎。然而,只要你仔细观察,其实已完全不同。几起几落以后,对创业的理解、未来的期望和生命的认知有了很大的改变。他告诉我,余生只做一件事,创出“棒棒馄饨店”的品牌。

  在逆境中继续不断的去追寻曾经的最美的风景,把失败、失落、失意转化成再创辉煌的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老老的创业已经超越了赚钱还债的本身。实现小目标,实现自己价值的追求,完全有可能。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馄饨 姥姥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心情散文

查看更多心情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