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情暖重阳

作者:李仙云   发表于:
浏览:93次    字数:3872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72647篇,  月稿:7904

  又是一年重阳时,清风里飘逸着桂花的香甜,我沉醉于一片酡红晚霞中,灿灿夕阳让水天相接处,再现那“落日熔金”的炫目辉煌。一群老人激情洋溢地在林间唱歌跳舞,欢快的旋律惊得鸟儿扑棱棱抖落几下翅膀,迅疾飞出了林子。淙淙碧水缓缓流向远方,水中倒映着亭阁草木,那渐飞渐远的鹭鸟,也将我的思绪带向遍插茱萸的故乡。在这倍思亲的佳节,身旁那丛丛簇簇的金菊,灿得亮眼也在一点点唤醒沉睡的记忆……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请吃糖,请吃糕, 糖啊糕啊莫吃饱……”每次听到这熟悉的童谣,一股暖意就在心间一点点洇染,连回忆都带着绮丽梦幻的色彩,满溢着儿时的欢乐与童趣。于是,那些有外婆相伴的流年,画面也在逐一清晰明朗。

  外婆是大户人家出身,在那个婚姻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她嫁给了当时在镇上做保长的外公。据说当年在那个小镇,第一个骑上脚踏车的,就是外公。后家道中落生活拮据,外婆就把上学识字的机会留给了舅舅和姨妈。外婆的家教甚严,母亲被她调教得善良贤淑,虽不识字,身上却有“大家闺秀”的风范。也应了那句“女子无才便是德”,母亲从小就开始做各种家务,童年时够不着灶台,搬个小板凳站立其上做饭洗锅。外婆也把各种女儿家精通的女红传与母亲,绣花、纺线、织布、缝制衣服,母亲样样做得让人奓大拇指。

  我两岁时,母亲生病急需治疗,她去找在省城工作的父亲,无奈,母亲将我托付給外婆照顾。那时,外婆家住的是四合院,对面的老太太性格乖戾,儿女都不在身边,她独自生活。老太太面相凶狠,脸上从无笑意,我每次看到她瞪着眼睛瞅我,就吓得拽紧外婆衣角直往她背后缩,外婆搂着我慈爱地低声说:“我娃不怕,有婆在呢。”

  那时,白天外婆带着我窜门去找小朋友玩,每到黄昏时分,我就站在大门外,神情忧郁地对着路口“望眼欲穿”,外婆知道我在等妈妈。而她哄我最管用的一招就是:“跟婆回家,婆给我娃炒鸡蛋,等你把蛋蛋吃了,美美地睡一觉,**就回来了。”在那个食物匮乏的年代,外婆的“勺炒鸡蛋”,是我舌尖上最馋的美味。

  十岁我便跟随父亲去外地读书了,从此每到寒暑假,回老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外婆。而那时,外婆已患了偏瘫,每次外婆吃着我买给她的糖糕,就开心地夸道:“我娃孝顺的,还知道婆最爱吃孙家的糖糕。”每每那一刻,我鼻子一酸,眼泪便涌了出来。

  我17岁那年,不幸因脊髓损伤造成高位截瘫,当姨妈和母亲费尽气力把我用架子车拉到外婆家,又被大表哥抱到外婆的炕上时,外婆眼里,全是泪花。她疼惜无比地小声对外公说:“可怜了仙娃!”那次,和外婆坐在一起,我们婆孙俩“愁眉”对着“苦脸”,几乎已全无语言交流。外婆只是不停地把好吃的塞进我手里,我几次强忍着,让悲伤的眼泪逆流回心间。

  如今,外婆已去世二十多年了,每到红枫醉染的重阳,我总能在开得色彩斑斓的菊花中,想起我拄着拐棍艰难踱步的外婆,如果有天堂,那里定没有疾病和灾难,愿我的外婆在另一个世界里吉祥安康!

  重阳节里忆祖父

  九九重阳忆故亲,让人唏嘘凄楚的,已不是“遍插茱萸少一人”,那些已逝的亲人祖辈,在这个重阳秋日,纷纷走进我们的记忆,勾起多少难忘的往事。首先浮于眼前的,是祖父那慈祥和善的面容,白羊肚子手巾裹缠头上,既能御寒又能揩汗。一袭青布衫,似岁月刀刻的满脸皱褶,胡茬拉杂,闲暇时嘴里总砸吧着旱烟锅。一方水土养育一方百姓,祖父也像那关中大地的黄土般淳朴、厚实,忆起就倍感亲切。

  祖父一生勤劳,庄稼汉擅长的农活摇辘、犁地、扬场,他样样不在话下,用庄稼人的话说,是种田的“好把式”。父亲早年在外地工作,生产队靠劳力挣工分的年代,母亲养育我们兄妹五人,幸亏有祖父撑着。

  儿时的记忆里,他肩头总是扛着撅头,步履矫健地行走在田间阡陌。祖父种植的两亩多自留地,菜蔬葳蕤,豆角倭瓜肆意爬藤蔓枝,那里是我童年的乐土。祖父在田间劳作,我像个花蝴蝶披着满身的阳光,和蜂儿细语,看蚂蚱蹦跳,听蟋蟀扯着嗓子欢唱。野花和庄稼地里的芬芳盈香了鼻翼,也缤纷了童年。亲近自然,让我的童年似天地间的精灵,浑身散发着孩童的朝气。正如冰心说:“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孩,卧在宇宙的摇篮里。”

  祖父一生姻缘浅薄,父亲还在襁褓中,祖母就先他而逝。担忧继母虐待父亲,直至父亲娶妻生子他才续弦纳妻,不幸二祖母没几年也魂归故土。一辈子孑然孤身,他深爱的就是那片土地和他的子孙们,而最受他宠爱的就是我这个小孙女。祖父喜欢赶集,天刚麻麻亮就起身,换不醒我他就轻挠脚心,那是他叫醒我的“杀手锏”。肩头搭一条褡裢,鼻梁架一副石头镜,他悠哉乐哉地牵手拉着我在人群中穿梭。在那物质匮乏的饥馑岁月,吃一碗热气腾腾的黑面馍馍泡羊杂碎,那是祖父舌尖上最惬意的美食。每次,他都眉眼含笑把碗里少得可怜的羊肚羊头肉挑给我,那香浓美味的汤汁滋养了味蕾,也温暖了我儿时的记忆。

  我十岁便随父亲离开了家乡,只有寒暑假才有机会承欢祖父膝下。至今记得寒冷的冬夜,在晕黄的灯光下,和祖父围坐在火炉旁,他“咕嘟嘟”地抽着水烟,烟雾丝丝缕缕在房间缭绕,红泥火炉烹着的香茗热气氤氲。茶香伴着烟草香,听祖父轻聊乡间的趣闻轶事,时不时还穿插着他老人家的家训:“人这一辈子,要多做好事,要积德行善。娃啊,亏是福,人不知,利是害,人人爱……”很多从祖辈那里传下来的为人之道,他老人家穿插着一生的阅历,向我娓娓讲述。

  多年后,当我像折翼的鸟儿回至家乡疗愈养伤时,祖父已步入耄耋之年。他经常步履蹒跚地走到我身边,一待就是许久,看着我失去知觉的双腿,他眼中满含怜爱与疼惜。每次赶集,他总不忘买几个油轮(家乡的点心)给我,他始终记得那是孙女最好的一口。当灾难像推倒的多米诺骨牌向我们袭来时,首先击倒的就是祖父。那年寒冬腊月,大姐在一次特大交通事故中凄惨毙命,犹如晴天霹雳,噩耗传来时,祖父彻肺心痛,他强忍着泪花伤心道:“我不能大声哭,让我看看我仙娃,我娃恓惶的,不能吓着她。”看着他老人家伤心欲绝却强忍悲痛,我心碎不已。

  祖父的生命之焰在晚辈的厄运肆虐中光亮被一点点消耗殆尽。在那个暴雨滂沱的初秋,在唢呐声声中,望着祖父的棺材随着送葬的队伍在骤雨中缓缓前行,泣雨殇魂,那一刻,上天似也感应到我们内心的悲恸,雨点似泪珠倾狂落下。一辈子坚强如钢从不落泪的父亲披麻戴孝,歇斯底里的放声恸哭,哭声透过雨幕响遏村落……

  祖父离开我们已三十年了,在这个“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浓浓秋日,庭院里飘逸着淡淡的菊花香,月光如练思念无涯,也愿霁月秋菊,捎去我对祖父的哀思,让那份缅怀与亲情,永存心间。

  敬老院里过重阳

  久久重阳,翻阅华夏五千年文明史即可获知,这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也是古人祭天祭祖话感恩的时节。朝代更迭,加之寓意着长长久久、益寿延年,传至今日,农历的“九月九”就被定为敬老节。尊老、敬老、爱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这个绵延千载的佳节,也正在成为一种风尚。在这个丹桂飘香、金菊吐蕊的清秋,我也有幸加入到“浓浓敬老情,夕阳无限好”的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的公益活动中。

  当天的活动来了好几位“匠人”级的志愿者,他们一进入敬老院,就开始忙活了,有的给老人们理发修剪指甲,有的懂家电维修,正逐一帮老人们查看房间的电器。一些“娘子军”则撸起袖子给老人们清洗床单被罩,打扫房间擦玻璃。同来的医务工作者则耐心细致地为老人们量血压测血糖,解答各种提问。

  几个小学生立刻将我的目光吸引,他们围绕在几位坐在轮椅上目视昏花、手脚失灵、反应迟缓的老人身边,给他们喂饭,喝水,他们小小年纪那份爱心与周到,让我由衷地赞叹!一个小女孩一边给老爷爷喂蛋糕,一边抹眼泪。我用纸巾帮她擦拭,她低声对我说:“阿姨,看到这位老爷爷,我就想起我爷爷,他患脑梗去世了。爷爷对我,特别好。”女孩柔而动情的话,也让我泫然欲泣,想起我已故多年的爷爷。

  大厅里,幼儿园的小朋友一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在给老人们跳舞。看着萌哒哒纯真可爱的孩子们,那些老人喜笑颜开,不停地鼓掌叫好。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爷爷,他精神矍铄,声音洪亮地给大家讲他们当年“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在朝鲜战场上与敌人誓死决战的惨烈一幕,直感慨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一位年逾古稀的老阿姨,用缠绵婉转、柔漫悠远的“水磨腔”,有板有眼地给大家唱起了昆曲,这些曲目都是老人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他们听得有滋有味,跟随着丝竹音调,轻声附和吟唱着。

  看到饭厅里义工们正忙着包饺子,我也立刻加入大家的阵容中。从小在以面食为主的西北长大的我,包饺子简直是拿手活。少顷,我的盘子里就整齐划一地摆了好几行“元宝”,大家直夸我包的饺子有棱有角,秀气漂亮,简直像艺术品,都不忍下锅去煮。一位端庄娴雅的老阿姨,慈眉善目地走到我身边,她一边学着我的方法包着,一边和我轻声漫谈起来。原来,阿姨的老伴已先她而去,唯一的女儿还远嫁加拿大,女儿一直让她去国外,可她实在习惯不了。阿姨说,我像极了她女儿,看到我,她就觉得亲切。缘分就是这么奇妙,看到阿姨我也无厘头地喜欢,我笑道:“只要阿姨不嫌烦,我以后会经常到敬老院来看您!”没承想,阿姨竟满眼含泪笑着说:“好,我等你。”

  抬眸望向窗外,那丛丛簇簇的菊花,花开正艳,突然一幕映入眼帘,一位义工用轮椅推着一位耄耋老人,丝丝缕缕的阳光撒在他们身上,美得像镀了一曾光晕。我顷刻便觉得心儿暖暖,情思柔柔,“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敬老爱老,不就是希望他日自己进入暮年,也能被人善待吗!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日记大全

查看更多日记大全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