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开秧门啰

作者:罗学娅   发表于:
浏览:5次    字数:2148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33407篇,  月稿:6292

  “开秧门啰——”,随着领头的秧把式一声高吼,早已撸起袖子、卷起裤腿的插秧能手门紧跟着吼了起来,“开秧门啰”“开秧门啰”,水平如镜的水稻田顿时热腾了起来。

  “秧子向上抛,谷子产量高……”来自荔城的21支参赛队,队队群情激昂,参赛选手们,个个士气高涨,他们拾起早已准备好的秧苗把子,高高甩到新搭建的“秧门”之上。

  21名插秧选手,跳下水田,跟着老把式一字排开,神情专注地看着他庄严地插下春耕生产水稻“第一秧”,龙年的秧苗移栽就在长江上游两岸打开了大门,如火如荼的插秧比赛开始了。

  这边,插秧能手门把秧苗一株一株均匀规范地植入春泥;那边,插秧机“突突突”插下一排排嫩绿秧苗。放眼望去,原本清澈的水田,瞬间抹上了翠绿的油彩。

  与此同时,精彩纷呈的农技比武、玉米移栽、农人三项等赛事也紧锣密鼓地摆开了战场,参赛队员个个身怀绝技、气势如虎。啦啦队的喝彩声加油声彼此起伏,一浪高过一浪。田间课堂上,身着校服的中学生们,正在仔细聆听农技师讲解玉米移栽法,然后打土窝,栽玉米苗,每一个程序,都做得有模有样。

  村委会的LED,滚动播放着农机展示、农资识别等宣传片,吸引无数人们饶有兴趣地驻足观看。

  这是我在合江望龙镇永定村看到的泸州市“开秧门”活动片段。如此欢天喜地的节日气氛,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着实让我感概万千,思绪一下子就被引回到了50年前的知情年代。

  那年5月中旬,我从热闹的大煤矿下乡到了四川西南向北的一个人称“小西藏”的偏僻山村。那里气候阴冷潮湿,春季回暖较晚,所以插秧时间也相对较晚。下乡第一次出工,就是栽秧子,而且正遇贫困山村的“开秧门”“盛典”。

  那夜的雨,从深夜下到凌晨,淅淅沥沥的就没歇息。队长在坡上的吼声把我唤醒:“立夏小满正栽秧,大家快点到方家冲田栽秧子喽。”

  不一会儿,队长的女儿英英就来邀我了,还带来一块稍作裁剪的白色塑料布,说披上这个遮雨,比蓑衣更轻便。

  跟着英英来到方家冲田,已有十来个披蓑戴笠的大娘大嫂在田埂上嘻哈打闹了。别看她们的嗓门儿一个比一个大,一见到队长领着男社员们挑秧苗过来了,立马就安静了下来。

  队长和大叔们迅速将谷草扎好的秧把子均匀地抛向平整好了的水田,一边抛还一边吼:“娃儿望过年,大人望载田,”“立夏抢栽秧,秋收谷满仓”。我惊喜地发现,这些平时连大喇叭广播都没听过的社员们,农耕文化还真是丰富。

  这块大冲田就在队长的家门前,队长进屋提出一个大酒罐,倒上一大碗,率先喝了一大口,然后递给身旁的男社员。这个社员照样喝了一大口,又接力传下去。英英提着酒罐子,看见碗里的酒喝干了,马上再斟满。传到我了,我也学着大家的样,狠狠地喝一口。哇,好大一股烂红苕味道,差点没吐了。

  那时,我们生产队一个全劳力一天的工分才值一角七分钱,队长能拿出这么一大罐子红苕酒来给大家喝,一定是做了很久的准备。

  再看着大家喝酒的庄重样子,我不由想起一句样板戏唱词:“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赳赳。”眼前这阵势,社员们好像不是要下田去插秧,而是像要出征去打仗一样。

  正感慨,又听队长一声大吼:“栽秧子喽!”吼声落地,他已跳进了大田。我刚要想跟着跳下去,英英暗示我:慢点,让男同志先跳。

  待七八个男社员分别站列在队长的两边,我和大娘大嫂们才轻轻跳下水田,在他们两则一字排开。

  大家像排练过了的一样,左手捡起一把秧苗,拇指顺势拨出3—4株,右手迅速接过,拇指握住秧苗,掌心护着苗根,食指和中指夹住秧苗根部。所有动作,嘎然停止在了插秧的手式上,眼光齐刷刷地投向队长。

  队长左右环顾了一下万事俱备的社员,昂首向天又是一声大吼:“秧子栽下田,谷子长出来。栽秧子喽。”随着吼声,他埋头弯腰,神圣庄严地栽下了的第一窝秧子。

  “栽秧子啰”“栽秧子啰”,大家跟着队长吼,都像他那样埋头弯腰,以行云流水般的动作,竞相插下当年的第一拨秧苗。

  我也紧跟着开始了生平第一次插秧。尽管非常努力,而且每一行还比别人少栽两窝,但还是远远落后于众人,好在英英从我身后倒插过来接我。正庆幸,突听上了田坎的人们嬉笑起哄:“关猪儿喽”“关猪儿喽”。

  我非常尴尬地爬上田坎,早有人递过来一碗罚“猪儿”的酒。我只得认输,皱着眉头,仰头喝下。

  这一仰头,看见雨过天晴的蓝天湛蓝湛蓝的,倒映在田里,好像我们的秧苗插在了天上,怪味的红苕酒也感觉清爽多了。

  原来栽秧子这么好玩儿呀。英英却告知:每年第一次栽秧子才是这样,不管生活再艰难,队长都要请大家喝开秧酒,带着大家喊四言八句,预祝全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有条件的人家,收工回去还要打牙祭庆祝呢。

  哦,这就是“开秧门”,在队长粗犷的吼声中,我们打开了“春种一粒粟”农忙之门,直奔向“秋收万颗子”的丰收之门。正如队长所说:“秧门打开了,日子就有盼头了。”

  现在,我定居泸州,亲眼看见“开秧门”这个流传千年的传统农耕习俗,在春暖大地早的长江上游合江地域,已形成一个寄托美好愿望和幸福向往的农耕文化节,而且还是当地非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这个欢乐的节日里,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深情馈赠,虔敬传承先祖们的勤劳智慧,努力展示现代人的守正创新,齐心描绘更加幸福的美好愿景。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心怡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日记大全

    查看更多日记大全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