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日鄱阳一中的士行桥通行了!值周老师在上天桥,东瞧瞧,西摸摸,面带笑容;学生们飞快地冲向天桥,欢呼雀跃……
士行桥是连接鄱阳一中东校区和校本部的一座天桥,并设有有机玻璃顶棚。为了方便学生夜自习通行,天桥全段装有LED照明灯,外围镶着硕大的红色“士行桥”三个字。夜晚天桥上的灯光亮起,为一中、为城东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士行桥没有南京长江大桥的“彩虹横贯到天庭,万里长江踏雪行”的雄伟,没有它的“桥下流云停不住,由风撵着过金陵”的绮丽;它没有武汉长江大桥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雄奇,也没有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的“秋景潇湘雨,青山澹晚烟,凉风惊苑木,古韵入舟弦”的古老典雅,也没有扬州二十四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繁华热闹。士行桥(鄱阳一中原名士行学校,学校有陶侃衣冠冢和惜分阴碑)仅仅是一座天桥。原来东校区和本部一条小巷之隔,每天学生往返期间,周边居民摆摊设点,严重堵塞。学生早上上课,中午放学时,自行车与摊贩车交织,容易发生碰撞。尽管学校每天安排值日老师和保卫科成员疏导,但安全问题依然令人担忧。为了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学生安全,县政府和学校决定建天桥。这在鄱阳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在中学校区建天桥呢!
士行桥深深扎根在我们心中。它东边面向东湖新村,感受着鄱阳的人间烟火;西面面向着改造后的解放街和治理后的东湖,饱览波光粼粼的五湖连通的美景和环湖公园的流光溢彩。它默默地履行它的使命,不求文人骚客为它挥毫泼墨,只为陪伴莘莘学子朝来夕往。
卞之琳《风景》“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早上,站在天桥上,我们看到冒着凛冽寒风接送孩子的家长的身影;我们看到手持课本和试卷,脚步匆匆的莘莘学子的背影,那背影是学校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看到为了生计奔波的小摊小贩疲惫却坚定的背影。这些背影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它们支撑起这生生不息的民族魂,让我们心疼着,感动着,期盼着……不一会儿孩子们的朗朗的读书声,摊主们的叫卖声和工人们的脚步声消散了太空中的雾气,迎来了明朗的天空。这就是看不尽的景,道不尽的情,追不尽的梦。站在天桥上,感动在心中。
夜幕降临,站在士行桥边,看:追梦少年端着饭快步在天桥上走着,冲向教室,那脚步声和天桥的回应声交织在一起,犹如一支交响乐;有的手持背诵小册子,忘情的背着,旁若无人;天桥上,食堂里,树荫下处处有他们背书的身影。他们在编织梦想:无需家长交代,无需老师吩咐,天桥默默地见证着。登上士行桥,凭栏远眺,这座小镇是另一番景象:恋人们悠闲地散步,任凭微风撩起他们的发丝;小夫妻们牵着小孩,欢声笑语;对面街上霓虹闪烁,身影颤动,原来是妇女们跳广场舞。天天忙于生计,竟不知我们天天生活的小镇原来也是不夜城。
站在士行桥上,看见校园笼罩着夜的光辉,朦胧轻柔。学生们晚读后安静地在写作业,校园是那么神圣安宁。行走在天桥中,感觉穿行于智慧的殿堂,内心安宁,又充满敬仰。校园天桥边的柳树如士兵守候着神圣的殿堂,平静的湖水滋养着校园,洗涤着莘莘学子略带躁动的心。
站在士行上,长街短巷,湖水高楼,在月色和灯光下,古朴与繁华共存。下雨的夜晚,天桥更让我们领略到另一番景象:烟雨蒙蒙,如诗如画。学子们在天桥中穿梭,有一种“情深深雨濛濛,多少楼台烟雨中,世界只在你眼中的感觉”。细细柔柔的雨笼罩着校园,背后双双深情的明眸挂念着你,这桥是一缕春风,一抹阳光。
士行桥不仅能领学生跨越拥堵,还能帮他们跨越坎坷和纠结。行走在桥上,心中的浮躁烟消云散,只留下所有的相遇,令人怦然心动的美丽。朗朗书声散尽,四周依然是沉浸在书山题海中的学生的身影和勤耕不辍的老师的关心。桥是相逢,是呵护,是学校的肩膀,呵护着莘莘学子,为莘莘学子遮风挡雨。它是天桥,更是心桥,踏上它,你会发现世界是如此的美丽,花朵是如此馨香,片言只语怎能道得尽?
士行桥圆了几届学生的梦,是县领导教育的关心,学校对学生的关心,更是学校一天天走向辉煌的象征,鄱阳教育走向辉煌的象征。我们在这烙下下了一个个坚定的足迹,一个个痕迹。这就是生命,一路磕磕碰碰在所难免,追逐着梦,唱响心灵的笙歌。夜阑人静,我们与桥呼吸一起。
多年之后,或许我们有无限往事会在心中搁浅;但天桥会沉积在心,永不消逝。它是美丽的彩虹,是心灵的栖所,他会让记忆的脚步常在那里徜徉;岁月如痕迹,很多人会把对桥的赞美,政府对学校关心的壮举,领导对学生的关心,深埋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