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几个朋友聚会,都没少喝,但第二天的反应却不相同:有的早晨六点就在群里发工作信息,有的依然在公众号上发文章,有的打起牌来乐此不疲;有的却状态不佳,一天也没做什么事,怎么也打不起精神来。
就此我谈了自己的想法,我说,人的精力是不一样的,要做成事情没有旺盛的精力是不行的,可以说能做大事的人都是精力充沛的。比如说毛泽东,为写《论持久战》,当年那可是拼了命的,七天七夜不睡觉,连棉鞋烤着了都不知道,这种精力和意志有几个人能做到?周恩来为党工作而投入的精力,单用“全力以赴”“不知疲倦”之类的词来形容是远远不够的。几十年里,他平均每天工作都在12小时以上,有时每天只能睡五六个小时。他对经济数字和历史情况的熟悉和记忆力常常令人吃惊,因此他提出的意见总能那样的细致周密、合情合理。
我中学时读过郭沫若的《洪波曲》,其中讲到郭沫若亲眼看见的情景:“他(—指周恩来)一切都以献身的精神应付,就好像永不疲劳。他可以几天几夜不眠不休,你看他似乎疲劳了,然而一和工作接触,他的全部身心便和上了发条的钟一样,有条有理又发挥着规律性的紧张”。说他“可以几天几夜不眠不休”,当然是在十分必要时才那么做的。万隆会议先遣组组长姚力曾说:在万隆的七八天内,周恩来每天睡觉的时间大体只有3小时。这听起来让人难以相信,但姚力细细地说明他每天的时间安排,让人不能不信。后来,周恩来的机要秘书郭英会讲的情况,和姚力所说的完全相同。
斯大林曾经说过:“伟大的精力只是为了伟大的目的而产生。”拿破仑曾说,“真正的才智是刚毅的志向”。一个没有志向的人,即使再有能力智慧,他的成就也会因鼠目寸光而萎缩。”相反的,一个立志高远的人,一开始就把眼光放在山顶,那么不管期间爬得多么累多么艰难,总会登临绝顶,饱览天下风云。苏轼也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之所以能有充沛的精力,与他们所确立的信仰有关,与他们所从事的伟大的事业有关,和他们所经受的锻炼有关,与他们养成的良好工作习惯有关,也与他们年轻时形成的健康身体有关。
周恩来在《学习毛泽东》一文中曾谈到,毛泽东在一件事情没搞清楚之前,绝不搞其他事情。他在搞工人运动的时候,就专心致志地搞工人运动,等工人运动搞明白了再去搞农民运动。我想这也可能是毛泽东能做好事情的一个重要方法。一段时间只做一件重要事情,这样就使他的精力不致分散,才有可能把一件事情搞透彻。
很多人小时候都玩过放大镜,你拿它在太阳底下对着一张纸,不一会就能把纸点燃。这是因为放大镜是一种凸透镜,它可以将太阳光汇聚成一点,“光多力量大”,持续的太阳光迅速产生高温,于是就能把纸点燃。
有些人虽然每天也忙忙碌碌,但做的都是一些可做可不做的琐事,一天下来或一段时间下来,没什么产出,更别谈什么成就感。这同我们没有高远的生活目标,或者没有集中精力做更有价值的事情有关。当然如果缺乏足够能力则两当别论。
在这个信息纷繁、诱惑繁多的社会里,人们越来越难以完成一件大事。虽然知识的获取越来越容易,渠道也越来越多,但是也产生了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注意力的分散。人们的心境日益浮躁,什么都想做,却什么也不精通。如果我们能够改变一下,一段时间集中精力专注于一件事,也许会有好的效果。
2022年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