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姜孝春:我到兰州看黄河(甘南行之三)

作者:美文苑   发表于:
浏览:39次    字数:2347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38890篇,  月稿:0

  到达兰州已经是中午,匆匆忙忙找了一家宾馆,放下行李后就准备去看黄河。向宾馆的服务员打听,服务员说宾馆的马路对面就是黄河,但看黄河最好的地点是中山桥。

  看看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直是我的梦想,看它的奔涌,看它的川流不息,看它怎样破开艰难险阻一路向前,养育我们这个古老的多灾多难的民族。而兰州,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所以才选择到兰州来看黄河。

  走出宾馆,就看到了黄河。一川浑黄的河水平稳地流着,没有想象中的波涛汹涌,但走近河边仔细看,河水并不平稳,奔流之中依然波涛起伏。水面上不时有游艇驶过,将河水犁出一道道白色的浪花。这时候,河面上漂过一只羊皮筏,筏子上坐着几个旅客,划筏人用尽力气划着木浆,筏子在湍急的河水中起伏着……

  沿着河堤路走了大约半个小时,就到了中山桥。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位于滨河路中段北侧,始建于公元一九0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是兰州历史最悠久的古桥,也是5464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

  中山桥的前身是“黄河浮桥”。据说最早的黄河浮桥用25只大船搭成,每船相距一丈五尺(约4.5米),下碇石固定在河面上,一字排开,用大木连接起来,再铺上木板,围上围栏,两岸各立2根将军柱(大铁柱)、6根大木柱,又用两条各长120丈的铁索将船固定在河面上。但这种浮桥属于季节性桥,因为黄河凌汛,每年十一月份黄河结冰前必须拆除。1906年,总办甘肃洋务的彭英甲奏清朝廷,批准修建黄河铁桥,并在1906年10月以16.5万两白银包工包料的总价承包给德国泰来洋行,历时3年建成。据说修建铁桥所用的钢材、水泥等材料都是从德国购置,海运到天津,由京奉铁路运到北京丰台火车站,再由京汉铁路运到河南新乡。从新乡取道西安,分36批,用马车运到兰州。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桥”。

  中山桥不但经受了三次黄河特大流量的考验,而且在1949年8月26日解放兰州的战役中,炮弹击中了过桥的两辆国民党军车,车上弹药爆炸,大火烧毁了桥南端18节木桥面和部分纵梁。军管会组织了300多人星夜抢修。1954年,兰州市人民政府对铁桥进行了整修,将原有的梯形拱架换成了五座弧形钢架拱梁,将原来的木板桥面全部换成现在的铁板桥面。站在中山桥上眺望,黄河一望无尽地向前流去,远处后建的黄河大桥犹如一玫弯月横跨在河面上,两边是巍峨的群山,河边是川流不息的车流与人流。兰州,因为黄河而变得更加美丽。

  中山桥的对面就是白塔山公园。白塔山公园的白塔寺,始建于元代,据记载,元太祖成吉思汗在完成对大元帝国疆域统一的过程中,曾致书西藏拥有实权的萨迦派法王。当时萨迦派法王派了一位著名的喇嘛去蒙古拜见成吉思汗,但到了甘肃兰州,因病逝世。不久,元朝下令在兰州修塔纪念。元代所建的白塔已不存在了,现存的白塔系明景泰年间镇守甘肃内监刘永成重建。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巡抚绰奇补救增新,扩大寺址,寺名为慈恩寺。寺内白塔身为七级八面,上有绿顶,下筑圆基,高约十七米。塔的外层通抹白灰,刷白浆,故俗称白塔。

  站在黄河南岸,举目北望,黄河铁桥,白塔山公园建筑群,白塔寺浑然一体,尽收眼底,有“河桥远眺”之称。穿过黄河铁桥,白塔山一,二,三台建筑群,迎面耸立,飞檐红柱,参差绿树丛中,这是自一九五八年建园时在坍塌的古建筑废墟上重建的 ,总建筑面积八千余平方米。这个建筑群把对称的石阶、石壁、亭台、回廊连贯一起,上下通达,层次分明,结构严整,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别具风格的建筑形式。三台建筑群的迎面是白塔主峰,山势陡峭,古代建筑有“风林香袅”牌坊、罗汉殿、三宫殿等。山顶的古建筑物有三星殿、迎旭客阁。凭栏远眺黄河,气象万千。因为此行的目的主要是看黄河,所以我并没有登白塔山。

  既然到兰州看黄河,那么黄河母亲雕像一定是要看的,于是便来到了小西湖公园。小西湖公园位于七里河东侧,西津东路与滨河中路之间,原系明肃王府园林,名曰“西园”。几经战火,1880年,总督杨昌俊由浙调甘,再次重建,为寓不忘乡土之意,改名为“小西湖”,号称兰州古八景之一,又名“莲池夜月”。1982年,兰州市委、市政府为恢复古文化遗址,均衡城市绿地,决定修建具有地方传统风格的综合性游憩公园——小西湖公园。 1984年,小西湖公园正式兴建,公园总占地面积224.26亩。现已建成湖面70亩,绿地85亩,道路广场及组景建筑25亩。公园的修建力求按原“小西湖”的布局,突出江面园林风貌,以水景取胜。但我觉得,兰州的决策者们是缺乏解放思想意识和创新精神的,这么好的公园取名“小西湖”有些可惜,总感觉有借杭州西湖之名的嫌疑。

  “黄河母亲”雕像位于兰州市黄河南岸的滨河路中段、小西湖公园北侧,雕像长6米,宽2.2米,高2.6米,总重40余吨,由"母亲"和"男婴"组成构图。分别象征了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黄河母亲,和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雕像身体微微发福,秀发飘拂,抬头微曲右臂,仰卧于波涛之上,右侧依偎着一裸身男婴,头微左顾,举首憨笑。说实在的,看到这样的黄河母亲雕像让我非常失望,这哪里是黄河母亲,分明是一个生活优越,自我感觉良好,但又不受男人待见的忧郁的中年妇女形像。我想像中的黄河母亲,应该身体削瘦而强健,皱纹纵横的脸上刻满了风霜、雨雪、艰辛,苦难,同时也刻满了呐喊、抗争、奋进与不屈。

  从黄河边回到宾馆,已经是夕阳西下。静静地坐在宾馆客厅的窗前,看着晚霞中静静流淌的黄河,我已经没有来时路上的那种激动,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作者简介:姜孝春:男,1963年出生,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阜新市作家协会理事。1984年开始文学创作,曾在《星星》诗刊、《诗歌月刊》、《中国诗人》、《鸭绿江》、《贵州作家》、《辽宁日报》等公开发行的报刊发表诗歌、散文、散文诗1000余首(篇)。著有诗集《流浪在月光下》、散文集《纸上的时光》。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姜孝春 甘南 黄河 兰州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欣赏

查看更多美文欣赏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