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

天地和人类的造化----说说文化(一)

作者:崂山角落   发表于:
浏览:68次    字数:3403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38890篇,  月稿:0

  前言:

  文化----既是一个常用的词,又是一个高雅的词。小时候,听说谁有文化,便十分羡慕又敬仰。后来,也逐渐对文化产生了兴趣,没事时瞎摆弄。不过是钻钻山沟,放放冷枪,打打游击,比不上人家正规军。

  这些天忙里偷闲,将自己的一点感悟,又揉把了揉把,凑合了个小玩艺。里面有的东西,只是我个人的见解,很有可能是偏见,不敢要求苟同。也不敢在大伽面前卖弄。

  因为自己整天嘻嘻哈哈,胡诌八扯,没点正经事。照了一下镜子,感觉实在不像个文化人。那就升升级,混个伪军吧。先发一篇试试水。敬请各位文化大伽拍砖!

  ……

  天地和人类的造化----说说文化(一)

  ●武孝君

  文化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儿。我们常常讥笑一个大老粗,或者行为低劣的人:没文化;又常常赞美某位博学识广,或者言行高雅的人:有文化。

  对于什么是文化?那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谓五花八门。据说有一个定义,东西方世界都比较认可,是这么表述的: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根据我自己的理解,也给文化下了个定义,非常简单:就9个字。文化是“人类思想观点的示现”。把人类头脑中的思想观点,付诸于实践,通过言行展现出来,就叫做文化。

  ……

  挖一挖文化的根

  “文化”一词,最早发源于我国最古老的哲学著作《易经》,其第22卦《贲卦·彖传》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先说什么是“文”。大道至简。有的人总是故弄玄虚,好像自己有多深奥,显得多么有文化,很多概念都搞的又臭又长,让人摸不着头脑。看看我们的老祖宗说的多简单,就3个字。《易经·系辞传》说:物相杂,故曰文。

  这就可以理解为:文是天地万物产生出来的信息或现象混杂呈现。这个丰富多彩、千姿百态世界的所有物质,所展示给我们交错杂陈的现象,包括形状、线条、色彩、声音、气味、纹路和变化轨迹等等。

  这是文的最初定义。至于最后如何延伸,那是另一回事。《贲卦·彖传》说:刚柔相错,天文也。天文就是天地自然的现象和规律。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就是人们通过对天地自然现象的仔细观察,发现其四时变化的规律,进而归纳抽象提炼,从而形成人类自己的思想观念。

  人们将这些思想观念入心入脑,约定俗成,固化下来,变为指导自己求生存、求发展的行动实践,从而使人类本身变得文明、高雅、尊贵。子子孙孙再将这些感悟和规律,不断传播、传承下去,使其生生不息、绵延不绝,就是人文。

  就象《易经·系辞传》说的那样: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于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应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蒙和滥觞。

  天地的奥秘无穷无尽,人类的探索也无穷无尽。人们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地观照自己的言行,不断地改造纠偏,使自己的言行,越来越合乎天地自然的运行变化规律,化成了人类社会纷繁复杂的生动局面,这就是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由此看来,所谓文化,至少有以下五个层面。首先要观照。既要观照天地自然,又要观照人类自身。其次要体验感悟,理性升华。第三要入心入脑,融入血脉。第四要化为言行,示现出来。第五要不断更新,纠偏矫正。这其中所有的过程,都重在一个“化”字,也就是天地和人类的造化。

  ……

  科学知识是文化吗?

  文化是“人类思想观点的示现”。这个定义,当然是狭义文化的定义。这样说的目的,可以将文化与科学知识区分开来。

  人们常常把文化和科学知识混为一谈。而我认为,二者尽管都是人类的精神活动,但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科学知识是人类生存的能力和技巧,是成就人生价值的阶梯和工具;而文化则是人生方向的司南。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往墙上钉钉子。怎么钉?用什么方法和手段钉,是用锤子?用气枪?用机器人?还是先钻孔,用膨胀螺丝固定,这需要科学知识作支撑。而钉在什么地方,则需要文化来指导。

  不断积累科学知识,可以使人变得越来越聪明,可以帮助你成就人生的价值,帮助你获得财富、权利和地位。但是,只靠积累科学知识,并不一定就有一个成功和幸福的人生。就像把钉子钉错了地方,钉得再漂亮、再牢固,一点用处也没有,还碍事,没准还能伤人。

  许多学富五车,绝顶聪明,有权有势有地位的人,反而天天被烦恼缠绕,最终酿成了人生的悲剧。有的断送了自己的小命,祸及全家乃至九祖。权位重的还会祸国殃民。自古以来,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

  文化养成,则可以使你更加有智慧,是照亮你人生的明灯,可以使你的人生,有一个正确的发展轨迹,从而变得更加幸福,更加有价值、有意义。

  比如说,六祖慧能。大字不识一个,更谈不上掌握多少科学知识。连自己感悟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四句偈,因为不会写字,还是请人书写于寺庙的廊壁间。你能说慧能禅师没有文化修养、缺少智慧吗?

  还有偏僻山区的老农,诸多人都是文盲,而他们的一生,却活的健康幸福,很多人长命百岁,子孙满堂。你能说他们缺少智慧吗?显然,这都是文化使然。科学知识固然缺乏,但他们只要掌握了生存的基本技能或一技之长,再有正确的思想观念引导,照样会生活的非常幸福。

  关于智慧和聪明的问题,我在《聪明反被聪明误》一文,已经表达的很清楚,这里不再赘述。

  ……

  冲气以为和

  《易经》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太极,也就是本体的“道”。太极又生出阴阳两仪。而文化和科学知识两者相合,由此延生的智慧和聪明,就构成了人类整个精神世界的太极。

  科学知识为阳,文化为阴。一阴一阳,刚柔相济,互为表里,生生不息。有人会问,文化和科学知识就那么泾渭分明吗?当然不是。

  《道德经》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就像太极图中的阴阳鱼一样,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文化中有科学知识的成分,科学知识中也有文化的成分,只是两者大小多少权重不同而已。

  《道德经》中“万物负阴而抱阳”这名话的后面,还跟着一句:“冲气以为和”。就是说,这个混混沌沌、由阴阳二气组合而成的太极,要保持平和持久,阴阳二气必须保持相对的稳定和平衡。

  每个人所学习掌握的科学知识和文化修养同样如此,人在学习积累科学知识的同时,必须不断加强文化修养,使二者一直保持相对平衡。否则,一个重、一个轻,你的人生肯定有缺失,也谈不上幸福的人生。

  前面说过山区的老农,脑子里没有墨水,仅靠一点生存技能,就能活的很幸福。因为他们知足常乐,能够始终保持质朴和善的原始品性,家庭邻里关系和谐融洽。这就是阴阳平衡。只要不碰上兵荒马乱、天灾人祸,就OK了。

  而我们国家的知识分子,却是最烦恼的一个群体。他们满脑子装满了科学知识,可就是活得不幸福,总感觉老天对他不公道,大材小用。天天看着这儿也不顺眼,那儿也不如意。

  即使被重用了,运用掌握的科学知识,实现了人生价值,获得了财富、权力和地位,但还不知足,还要相互攀比,好虚荣、爱面子,财富多了还想多,权力大了还想大,地位高了还想高。

  中医认为,我们的色身肉体,也有一个阴阳二气组成的太极,如果阴阳失调,就会造成气血瘀积,长此以往,人就会生病。而精神世界的阴阳失衡,照样会影响色身肉体的阴阳失衡。

  所以,阳刚过盛,阴柔不足,欲壑难填,那可就麻大烦了。有的长年心理失衡,生闷气、制造矛盾,抑郁成疾。有的因为目标值太高,劳累过度,透支了身体,天天被病魔缠绕,甚至出现了非命短命。有的知进不知退,挺儿走险,走向上犯罪的不归路。这样的人生,即使再富足,又有什么幸福可言呢?

  《道德经》还给我们描述了这样一个阴阳平衡的和谐社会: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在生产力十分低下、物质财富非常贫乏的时代,人们只要保持一颗璞玉一样纯朴良善的心灵,就是幸福的人生。

  可是,圣人所向往的那个社会图景,经过了2000多年,还是离我们越来越远。如今已经进入了科技发达、信息爆炸的时代,可人们的心灵和我们所处的环境一样,也随之污染了。精神世界失去平衡,产生了分裂。这样的人生,不会幸福;这样的社会,也不会是幸福的社会。

  如何把人们心灵中的污垢擦去,再返璞归真,使我们心中的阴阳二气重新保持平衡,就是当代人文教化的任务。

  这个任务,可是非常重大又艰难的哟!

  2017年3月10日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文化 说说 人类 天地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高中作文

查看更多高中作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