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下楼出门,见邻居送孩子上学。老两口每人骑一辆电动车,驮着孩子各奔东西。这小哥俩一个是小学四年级,一个是幼儿园大班。他们的父母工作忙碌,只能由爷爷奶奶代劳。(所以说爱恨真是奇怪的东西,有的早早腐烂入土,有的刻骨。)早晨下楼出门,见邻居送孩子上学。老两口每人骑一辆电动车,驮着孩子各奔东西。这小哥俩一个是小学四年级,一个是幼儿园大班。他们的父母工作忙碌,只能由爷爷奶奶代劳。此情此景,令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六十年前。那时候,我在南开区中营小学上五年级。从入学的第二天开始,我就每天背着书包自己上学。一路上,不时会碰到班里的同学,大家说笑着往前走,等到进校门的时候能凑上七八个人。那年月,城市的教育事业还不能完全适应发展需要,一般小学均实行“二部制”,即上午或下午半天上课。大部分家长都是双职工,家里有老人的,其文化水平又普遍不高,对辅导孩子学习难以胜任。.....
早晨下楼出门,见邻居送孩子上学。老两口每人骑一辆电动车,驮着孩子各奔东西。这小哥俩一个是小学四年级,一个是幼儿园大班。他们的父母工作忙碌,只能由爷爷奶奶代劳。
此情此景,令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六十年前。那时候,我在南开区中营小学上五年级。从入学的第二天开始,我就每天背着书包自己上学。一路上,不时会碰到班里的同学,大家说笑着往前走,等到进校门的时候能凑上七八个人。
那年月,城市的教育事业还不能完全适应发展需要,一般小学均实行“二部制”,即上午或下午半天上课。大部分家长都是双职工,家里有老人的,其文化水平又普遍不高,对辅导孩子学习难以胜任。于是,“课外学习小组”这种组织模式便应运而生。
班主任老师根据实际情况,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指定一名少先队干部或是学习好的同学担任组长;再选择其中一户住房条件相对较好的家庭,征得对方同意后,作为小组成员的学习地点。
如果上午在学校上课,小组成员即在下午两点到“课外学习小组”。前半段时间,大家各自写作业,然后互相交换检查,有错改错,不会的问别人。后半段时间,大家按照老师要求预习明天讲的课程。有人可能会说了:那年代的孩子怎么就如此自觉听话呢?窃以为,这一方面是那个年代的孩子性格特点使然;而另一方面也源于老师对学生的了解,在人员分组方面想得周到。
今日回想起来,班主任在充分了解每个同学的基础之上,遵循了几个原则:其一,是同学们的家住得比较近的分在一组;其二,尽量把情趣相投、关系密切的同学分在一组;其三,正所谓“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有时候也“一物降一物”,这一点对孩子们也不例外。
大约在下午四点钟时,学习小组开始新的活动。最常见的就是给所在的同学家做卫生,除了扫地、擦玻璃外,有时还会帮助人家担水。当年自来水还未入户,老百姓要到水站去接水。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期间老师们也并没有闲着。他们会到一些学习小组抽查,发现问题后及时解决;同时,还要去一部分重点学生的家中走访。有一次,我们班里有个同学的母亲因病做手术,父亲在医院里陪护,老师甚至还帮她买菜做饭。
现在一些家长和老师都被孩子的教育搞得焦头烂额,希望过往的这些好的经验,能给大家一点启发。
,所以说爱恨真是奇怪的东西,有的早早腐烂入土,有的刻骨。,所以说爱恨真是奇怪的东西,有的早早腐烂入土,有的刻骨。.....。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期间老师们也并没有闲着。他们会到一些学习小组抽查,发现问题后及时解决;同时,还要去一部分重点学生的家中走访。有一次,我们班里有个同学的母亲因病做手术,父亲在医院里陪护,老师甚至还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