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上午,由西南财大流通经济学博士生导师何大新所著的《文化土壤论》在成都举行了首发式。该书耗费何大新十年心力,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是一部以“文化土壤”为中心话题的通俗社科读物,对“文化”“文化的起源”“文化土壤”等重要概念进行了阐述,并从优化文化土壤的角度提出夯实振兴中华文化基础。
首发式上,何大新讲述了自己的创作历程。“在当今世界上,文化命题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种多样光彩各异的文化?”2009年,何大新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论证,认为这是“文化土壤”不同所致。那之后,他相继在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河海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高等院校及北京、上海、南京、重庆、成都、大连、沈阳、长春、乌鲁木齐、拉萨等地的一些学术机构讲授有关专题课程,并决定将其集结成书,于是,就有了十年磨一剑的《文化土壤论》。何大新直言:“人是从'土'里长出来的,人,既是动物又是植物,有什么样的文化土壤就会'长'出什么样的人。”
《文化土壤论》上篇,共八讲,从“纵”的角度谈论文化、世界主要文化圈、中华文化形成的土壤特征,以及文化和文明的碰撞、困惑、发展趋势、保护与共存问题。下篇,共十六讲,从“横”的角度论述文化土壤与各种文化形态与社会重大领域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探索这些文化形态和社会重大领域背后的文化土壤根源。
四川人民出版社社长黄立新介绍,文化土壤论这个概念也有别的学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提出来过,但何大新第一个搭建了文化土壤论的理论架构,第一次对文化土壤论进行了系统的阐释。黄立新透露,何大新十年创作,出版社三年编辑,“直到下印厂前最后一刻,何大新还在对书中个别地方提出修改意见,学术品格极其严谨。”(文/肖姗姗 图/四川人民出版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