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文章

职业生涯规划测评

作者:meiweny   发表于:
浏览:19次    字数:42524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41334篇,  月稿:0

职业生涯规划测评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万物在更新,而我们在成长,你是否对未来感到迷茫呢?不如趁现在给自己好好做个职业规划吧。那么你知道职业规划是用什么方法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测评,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职业生涯规划测评1

  接到面试电话,兴高采烈去面试,最后却垂头丧气出来。不用等通知,你就知道自己没戏了。面试中HR又问到了那些让人语塞的问题,答不好,答不出,自然只能出局。

  向阳生涯专家团队收集了面试中最常见也最棘手的六大问题,请CCDM职业规划导师、JCP就业特训营主训导师闫岭提供最佳应对方案。有了应对方案,你一定可以在面试中给HR留下好印象,获得宝贵的“二面”机会。

  ◎王媛媛

  ■上一份工作为什么离职

  面试开始,HR的前三个问题中,必会问到上一份工作的离职原因。此题一出,定有很多职场人犯难:某些实际情况无法在面试中谈,但瞎编又行不通。于是情急之下,只能支支吾吾。但含糊其辞的回答最容易引起HR的怀疑,让你的个人诚信度大打折扣。

  专家支招:

  离职原因有很多,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最为妥当的回答,其实就是围绕你的职业发展规划,阐明新公司的资源和平台是符合个人职业发展的好选择。”闫岭建议,将企业特点、优势与自身发展需求结合起来的回答,容易给HR留下较好的印象。

  而对于遭遇裁员而离职的职场人,回答此问题则要分情况处理。如你上一家公司的裁员事件已是尽人皆知,如日前的三一重工裁员风波,不妨采取主动策略,主动谈及此事,并说明自己很快就调整了个人职业发展方案,调整好心态进入新的工作,积极应对危机。这样的思路能给HR留下自信、稳重的好印象。如果是因自身原因被裁,那么最好适时将回答引向前面谈到的“最妥当的回答”上,减少此问题对你的负面影响。

  此外,闫岭强调,在面试中回答这类问题,切忌抱怨或数落前公司、前老板和前同事的不是,对以下三点务必敬而远之:人际关系不好;薪水不理想;觉得学不到东西。

  ■为什么换了多份工作

  只要你的简历上出现三个以上工作经历,就必定会引起HR的质疑:你的忠诚度不高。HR会进而推断你是个不稳定的人,“也许他这次的应聘又是一个过渡,跳槽是迟早的事。”如果让HR产生这样的疑虑,你就难被录用。

  专家支招:

  首先,在制作简历时,你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避免记“流水账”,突出工作经历中比较重要且有亮点的经历,围绕目标岗位突出自身匹配的知识、技能、经验、人脉等,从多段职业经历中提炼出关键的、匹配的要素呈现在HR面前。

  在职业生涯发展中,“试错”也是增进自我了解、明晰职业发展目标的方法。在面试中你也可从这个角度来简洁阐述换多份工作的原因。但闫岭强调,“试错”绝不能作为盲目、频繁跳槽的借口。在回答时,重点要说清楚“试错”的价值。如:经历过之前的工作,让我学习到……让我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向HR表明,现在应聘的这份工作是你经过深思熟虑后的选择,你希望能在此长期稳定地发展下去。

  ■请谈谈你的职业规划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应聘者真实的职业发展现状,很多HR会直接抛出此问题来考察应聘者。或许你只是找个工作过渡?或者你只是找个平台练手?没有任何一个公司希望自己辛苦培养出的人才最后会走掉,对于个人职业发展思路不清的人,很多公司一般都不会考虑录用。

  专家支招:

  “这个问题谈不好,很容易让整场面试失败。看起来很大的问题,只要把握好技巧也就能处理好。”闫岭说,这个问题其实很难在短短几分钟里谈清楚,因此你要做的是点到为止。围绕目标岗位的核心需求和公司的'发展期望,阐述你的职业发展目标。通过此方式建立共感,增加HR对你的信任和认同。例如:应聘文案编辑工作,你就可以说希望通过自己的文案能逐步加强对公司的推广的力度等。

  ■为什么想要转型

  如你应聘的岗位和之前的差别很大,HR就一定会询问你转型的原因,因为他需要知道你是不是病急乱投医。如果你没有清晰的职业发展目标,眼前应聘的工作也很可能只是你病急乱投医。因此你的回答必须要打消HR的疑虑。

  专家支招:

  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你要明确给HR传达这样的信息,即通过之前的工作实践和自我探索,你更清晰地知道自己更适合在某某领域发展(紧贴目标岗位来说),并陈述自身在新领域中所做的技能和知识积累。如已经有匹配的成熟的技能更好,这样会增加HR对你的认可,增强你与应聘岗位的匹配度。

  ■请说说你自己的优缺点

  这个看起来最简单的问题,实质上一点都不简单。优点说得太过,HR会认为你太浮夸。话说得太满,超过了你的实际能力,必定会为日后工作埋下隐患。缺点就更不好表述了,你说得太简单,HR会觉得你不诚恳;说得太实诚,也可能会因此让自己直接出局。

  专家支招:

  HR都很清楚,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HR重点在考察你与应聘岗位的匹配度。在去面试前,全面了解清楚目标岗位的需求就很必要。不仅是对技能的要求,对个性、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也要心中有数。阐述优势时,紧贴岗位需求谈一两点内容即可;谈劣势时,一定记住避免提及岗位需求中所忌讳的要素。比如应聘销售,说出“其实我不喜欢与人沟通,希望通过该岗位来提升沟通技能”等类似的话,HR怎么会考虑录用你呢?

  ■婚育龄

  工作和家庭哪个更重要

  对于婚育期的女性来说,这个问题有点难度。从企业的角度来说,用人自然希望每个员工都能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中,而婚育期的女性涉及结婚生育等问题,时间精力分散在所难免。因此,很多HR在面试时,对婚育龄段的女性常常会问类似问题。

  专家支招:

  只要你明确自身的职业价值观,这个问题就不难面对。闫岭说,该问题被提及,就证明该公司对此问题比较敏感,在往后的工作中也可能出现工作和家庭难平衡的现象。在回答这类问题时,可表明自己有能力、有信心协调好工作和家庭的关系,在工作上一定会尽心尽力,真诚的回答能获得信任。这里也提醒求职者,对于少数企业可能会提出的苛刻要求,如入职几内不结婚等,务必谨慎考虑。

  看了专家的建议,掌握好面试技巧,相信你一定能从容应对面试中的各种问题,提升面试成功率。向阳生涯提醒职场人,清晰的职业定位和规划,才是面试成功的前提。只有明确职业目标,做好职业规划,面试前详细了解目标岗位需求和公司的相关情况,将个人职业发展与企业用人需求结合起来应对每个问题,才能轻松过关,获得最后的胜利。

职业生涯规划测评2

  为什么非要在硕士毕业时才发现职业规划如此重要?

  别人家的孩子考研究生,你家的孩子就一定要考研究生?别人家的孩子成了高教的牺牲品,你是不是也想你的孩子成为教育产业化的产品?!本科生难找好工作,研究生就好找了?你们家富裕到根本不用考虑这种投入的资金回笼么?就是你根本不考虑资金回笼,那么你是不是要考虑孩子的青春折旧呢?!

  引言

  一天,我在北大农园吃饭,跟坐在旁边的与我岁相仿的人聊天。

  “你是做什么的?”

  “企业管理人员。”

  “哦,学什么的?”

  “mba”

  “mba哪里毕业的?”

  “美国的”

  “没有成为“海带”?”我开玩笑着说。

  “还没有。”

  “国内什么大学毕业的?”

  “隔壁清华的。”

  “本来是mba专业的吗?”

  “不是。”

  “怎么学起mba了?”

  “刚上大学那时候傻嘛,以为自己很牛,随着潮流留学美国,读到了博士。其实自己也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但是以为拿到博士能挣大钱,可是经过这么多,才发现我这样更适合学mba。哎,早知如此,何苦当初啊?”他的脸上显出一点无奈。

  “想把这种感觉和经历告诉这些还很牛气的学生们?”我真诚地说。

  “能挣钱么?”

  “很难挣,不过大学生们很需要这些咨询。”

  “那就算了吧。还是通过你搞职业规划的人说吧?大家不要以为自己大牛人,职业规划确实很重要。唉。”

  “谢谢!”。

  一、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是怎么样的?

  好像这么说,有的学生会说:“我们学校职业规划课这么热门,怎么能说我们职业规划意识不强呢?”

  不可否认,因为很多人担心未来的职业去向不好,就想选修职业规划课,职业规划课很热门,这种情况是有的。

  但是,当我给某重点高校讲职业规划课时,偌大的教室居然不到10几个人到场,这门课报名的很多,但是为什么听课的那么少?据说,平时就那么少的人,那么是因为老师讲课不好么?还是因为学生太懒了?

  一个对自己未来都不负责任的人,凭什么社会要为他们负责?

  也许同学们还在想着如何在考上北大清华的研究生吧?他们憋足了一口气就是要考上北大清华?

  就是考上北大清华又怎样?《北大阿晓的职业困惑及咨询解答》和《考博与工作——找回自我》这两篇文章已经足够说明一个不重视职业规划的人,无论他/她是哪个学校的,都深受其害。

  《考博与工作:找回自我》作者大地苍鹰曾经跟我说过:“杜老师,我做了一下调查,北大研究生至少有30%跟我一样根本没有职业规划概念,很多人都说:再说吧,走哪算哪。”

  北大本科生阿晓曾对我说:“杜老师,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告诉大学新生们,职业规划太重要了,否则像我这样,太痛苦了!”

  研究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比本科生强烈,这个从我咨询的案例来说,找我咨询最多的就是研究生,因为往往到研究生毕业时,他们才发现自己所学的专业不适合找工作,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想换专业,要求待遇比较高等等。可是青春已经不再,自己的责任又是如此之大,要赶紧买房,要赶紧筹措结婚费用,要把损失的时间夺回来,等等。

  但是,尽管他们强烈的职业规划意识,由于他们所受相关的教育过少,往往缺乏对职业规划的正确认知,有一个研究生在听完我的讲座之后,就一定要我给他咨询。他是学it的,结果某次在听了一家寿险公司的讲座后,就全职做起了保险销售。我问他,学it的研究生都快毕业了,你怎么会突然想起做保险的呢?

  “对做it不感兴趣,保险既可以帮助别人,又可以挣大钱!”

  可是他做了几个月保险,一个单都没签。看来他要坚韧不拔地把保险做下去了!不撞南墙誓不回头,这是读到研究生阶段学生的一种韧劲在起作用!

  无独有偶,另一个研究生临毕业之时,说她对自己的专业不喜欢,该专业让自己“发”不了,她要把自己糊里糊涂读书的时间抢回来,她要尽快把还在外地的母亲接在北京来,让他们不仅为她这个会学习的女儿(她是某重点大学的保送研究生)感到骄傲,而且要让父母过上好日子,毕竟为了读这个研究生欠父母的太多了,包括经济方面的!

  可是当我让她自我介绍一下的时候,她连在qq里都无法介绍自己,而且就是在电话中都不知道怎么说话,这样的人能做销售么?她的理论是:

  “我哪方面不行,就改哪方面!”

  这两个研究生适合做销售么?适合做保险推销么?如果适合的话,他们为什么要读这个跟保险金融根本不沾边的研究生?如果他们不适合做销售,那么它们的职业规划是不是在拿自己的青春做代价?代价是不是太大了点?!

  中国的研究生太多了,以至于什么行业都需要研究生?!

  如果说研究生只是两三的话,那么就是很多大学很流行的直博生,也就是研究生和博士生连读五六的学生中,也有更加触目惊心的案例。

  一个学生成了某院士的直博生,一开始把他兴奋得睡不着觉。可是后来他才知道在硕士阶段很难见着院士的面。因为这位院士带了数十个硕士生博士生。

  见到院士的面时,他主动跟院士打招呼,院士就知道他是自己的学生,其他(包括他的姓名、专业方向等)概不知道,更别说讨论学业问题了。学完六,拿个博士学位应该不成问题,因为他是院士的学生嘛,有谁敢不让这样的学生毕业?

  他的师兄师姐们就是跟他一样,进去读直博时很兴奋,读完一后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开始郁闷了。学位肯定能拿到,但是六之后,自己能得到多少回报呢?现在有多少研究生是为了科学而学科学的呢?!

  他的大胆就在于他并不想走那些师兄师姐们的老路。在我的咨询下,他勇敢地找到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他想挣更多的钱,再说院士指定的研究方向他也不感兴趣。既然这个专业的博士生不能满足他的核心价值观,那么他还有必要像他的那些师兄师姐们去为了这个众人看中的博士学位而“殉道”么?最终他申请硕士学位,学校和院士老板居然同意了。

  要说这位同学还算是走运的。因为他从直博改成硕士,在他众多院士弟子中是第一例。

  还有更惨的。

  有个学生,也是直博生,他所在的那个学校极有名。但是硕士念了一后,他才发现他根本拿不到博士学位。他是工科高校毕业的,动手能力很强,而他现在读的专业要求理论性特强,他对那些理论性的东西根本就不感兴趣。他的痛苦就在于,他想转成硕士生,他拿个硕士生学位还没有问题,可是按学校规定,直博转成硕士不可能!他这六该怎么过呢?!他要是早点知道该校是以纯理科为主的,要是早点知道并不是每

  个人都适合读某个专业的博士。不至于把上这个名校的博士生这么件大喜事变成一个大悲剧了吧?

  中国人有家丑不可外扬的好“品德”,但是当我看到越来越多的悲剧每天在发生,我的心就在颤抖!

  为什么说,这些案例最后在我的内心发酵了呢?因为你站在他们的角度来看的话,实在是太痛苦了!

  下面摘抄一个快毕业的研究生网友“坚持自己”的一段话:

  “通过向您请教,我真的感觉收获颇多,它使我25来第一次对自己和自己的未来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以前的我只是盲目地活着,从未想过自己的职业、人生,也因此导致今天的迷茫,不过也不是坏事,因为我还可以告诫刚入大学的学弟学妹:只有早点对自己的职业作出规划才不致有浪费青春虚度光阴的“悲剧感”发生,才不致浪费自身的资源优势!”

  二、高校职业规划教育怎么做的?

  职业规划概念也就是近几逐渐被国人所认识的。我做职业规划也是很偶然的机会才从事的,刚开始给很多高校学生讲《用自信敲开成功就业的大门》,讲我的从国有企业走向世界五百强(被猎头相中)的工作经历,鼓励同学们找工作并不是那么难找的,演讲打动了很多同学,他们把内心的真实想法告诉了我。逐渐地我转向了职业规划咨询和心理咨询。最长的一次咨询是给一个名校经济博士生咨询,时长达13个小时。应该说我们的高校在职业规划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是感觉浮于表面甚至存在着一些误区:我曾经去某高校讲课,看见橱窗里贴着一个职业规划课的宣传,就是让该校考上北大清华研究生的同学讲如何考上北大清华的。这就是这个高校的职业规划课?!

  有天,我问一个清华的硕士生:“你曾经做过某某职业规划测试么?”他说:“做过,但是都忘了,也看不出什么问题。”

  其实光做测试不给解释,还是不够的,真正的咨询应该是一对一的。

  从我接触的专业职业性格测试提供商来看,没有一个是很完备的,他们都宣称自己是结合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发的,而且有些高校老师喜欢做秀,明明是别人的产品,因为用了点人民币,就宣称是跟人联合开发的。银子是学校付的,那些老师当然需要给自己脸上贴金子。

  社会的浮躁病已经深深地渗入到学校的各个方面。

  不管怎么说,有总比没有好。就是这样,还有的高校,连这样的测试软件也没有,学生们的职业规划是“放鸭子似的”。

  某著名民办高校某就业办主任最愿意跟我谈的话题就是:“招生”。因为招生是家长买单,可以提成,你给学生做职业规划有什么用?那是很慢的活。就好像有人说,我会教你学英语的乐趣,新东方学校教你怎么考高分,哪个有钱赚呢?

  三、给教育决策者和家长们不得不说的一些话

  做了很多大学生职业咨询的案例后,我有个强烈的想法,就是要通过媒体来郑重地告诉这个社会和所有的大学生朋友,不要再不重视职业规划。这是那些未做职业规划而付出惨重代价的案例在我心中发酵的结果。拿句学生流行的口头禅来说,郁闷!

  高校学生扩招,研究生大yue进般地扩招,教育决策者有没有想过一个萝卜一个坑的道理?中国的经济发展能够让学生们的投资有可行的产出么?如果是你的孩子在读完研究生之后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你还会“大胆地”扩招么?当然决策者的孩子是绝不会有这种尴尬局面的。有个学生工作(做会计)几后满心欢喜地上了会计研究生,结果硕士毕业论文都发表了,连导师都没有见过几次面,更别说关于业务谈过几次话了,毕业时,她发了上百封简历,居然没有一个单位给她面试机会的!这样的研究生毕业出来能不跟本科生挣饭碗么?这样的研究生郁闷得要死,因为还是不读的好!

  从纯粹的经济学角度来说,研究生大yue进似地扩招,确实有很多好处,最大的好处就是国家富裕了,可以让更多人富有了。有个教mba的老师开玩笑说:“我是守法的公民,每月光上税就好几千元呢!”

  任何一个不考虑投入产出的行为都将使人破产的!

  在这里,我还想跟已经为教育疲于奔命的家长们说几句。

  有个著名高校的学生就跟我讲,他本身对保送本校研究生不感兴趣,因为那个学校那个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的前景堪忧。

  “那就不用上了吧?”

  “我父母非要让我上研究生!”

  “为什么?”

  “我父母说,连中学比我学习差很多的人都上了著名高校的研究生,怎么着你也不该比人家差阿?再说研究生毕业总比本科生好吧?”

  “难道你不会告诉他们现在的研究生真实状况么?”

  “我都告诉了他们的真实状况了呀!”

  “难道家长们不知道上研究生需要花钱的么?你们家很富裕么?”

  “怎么不知道?他们认为肯定能够把投资收回!”

  “这样的“肯定”有根据么?!”

  ……

  这样的对话决不只一次。那么我们的家长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上名牌大学?上研究生甚至上博士呢?因为看看现在大学生的家长们的龄就知道,他们那辈子很多都是想上大学而没有机会上,或者当时能上研究生的都是尖子生,现在社会中坚人士很多就是那时候毕业的。而且学历越高,学校越名牌,好像“混”得越好。

  家长朋友们,你们真的知道现在的研究生是什么状况么?

  家长朋友们,你们一定知道大炼钢铁的那个火红代吧?当时整个社会好象都发了疯似的。别人家的孩子考研究生,你家的孩子就一定要考研究生?别人家的孩子成了高教的牺牲品,你是不是也想你的孩子成为教育产业化的产品?!本科生难找好工作,研究生就好找了?你们家富裕到根本不用考虑这种投入的资金回笼么?就是你根本不考虑资金回笼,那么你是不是要考虑孩子的青春折旧呢?!

  “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妍如玉”,这是古人的名言,但是现代社会的立身之本是什么?终生学习!看看那些真正牛气的跨国公司如ibm理念是什么?终生学习!而不是你一时得到什么硕士博士学历。

  既然教育产业化是当权者与所谓的教育专家一拍脑袋搞出来的一项政策,那么你是不是要尊重在第一线的你的孩子的发言权呢?!

  时变法亦变。刻舟求剑难道只是说古人的么?

  为什么孩子那么大了,他们还不能够自主决策呢?!

  写到这里,我想起一个案例。

  一个漂亮的女生在听完我的讲座后,一定要找我咨询。

  原来,她刚从新加坡回来,花了50万人民币拿到了一个学士学位,现在她的工资才20xx元左右,现在她父母还要让她去国外学个mba,问我怎么说服她的父母,才可以不用去国外学那个对她来说没用的mba?因为为了学这个mba,还要花30万,总共花80万人民币,按照她现在的能力,她猴马月才可以还上80万?!(虽然父母没有要求她偿还!)

  我问她:“你这个学士学位一定要在国外读么?”

  “根本没必要!”

  “你在新加坡这几花了50万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被那些新加坡本地人指斥为:大陆来的鸡。”她的脸憋得通红,快要流泪了。

  “你是这样的人么?”

  “有大陆去的女孩确实有干那事的。可是我怎么可能是呢?我不就是漂亮点么?”

  “把这种感受告诉你的父母吧?”

  当然我还给她出了很多咨询意见。

  结果还是她的父母“赢”了,她被逼出国读那个mba去了。但是只有我知道从此以后这个女孩背上了更加沉重的思想包袱,她还会快乐么?她能还清父母的那笔80万债务么?!她父母到底是为了孩子好,还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一点私欲:“我的女儿成了“海龟”了,我这个家族有了海外背景了!圆了我们这辈出不了国的夙愿了!”

  举这个案例,就是为了说明,我们的家长朋友,以爱的名义做出了让孩子们根本难以接受的决定!

  毛泽东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既然你不知道孩子选择的合理性,那为什么要强迫孩子去做一些他/她不愿意做的事情呢?曾经上世纪八十代的大学生还成了宝贝,所谓“天之矫子”,现在的大学生呢?在我咨询了这么多学生们的案例之后,我有种强烈的感受:

  中国大学生这个群体真正地成为了弱势群体!

  学生家长们该交的钱都交了,可惜那些教育投资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收回?就像中国的股票市场一样,真正赚钱的.都是极少数人,大多数小股东都是血本无归!毫不客气地说,中国的高等教育又是一种证券市场!一个看起来很美丽的赌场!

  十树木,百树人!不知道中国的高教大yue进是不是要毁掉一批人?曾经在八十代就听说过,有的美国博士毕业时因为专业不符合社会,只能扫垃圾,当时曾感到匪夷所思。是不是我们也要培养出扫垃圾的博士?到那时,中国人民答应么?毕竟中国和美国的文化是不一样的!君不见,有的高校因为扩招,正常课只能在晚间上。这在我们八十代的大学生是难以想象的。也许现在的大学生的住宿条件比我们那个代好,但是从教育资源的平均分配上来看,现在的大学生所享受的资源实在是很有限的。曾几何时,中国的“大yue进”已经让中国走向快要崩溃的边缘,那么现在的大学教育大yue进是不是也让中国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实际上在走向倒退呢?!既然客观条件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什么我们的家长朋友们一定要孩子们言听计从你们已经过时的观念呢?!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请尊重孩子们的选择,孩子不仅是你们父母的,更是这个社会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甚至是全人类的!写到这里,我很想引用鲁迅先生那句著名的话:“救救孩子吧!”

  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清醒一点,职业规划决不是可有可无的,从某些方面讲,职业规划甚至比英语四六级更重要。

  四、如何做好

  关于职业规划好象有很多内容,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认识自己。

  很多学生认为很了解自己。其实是错的。就好像自己脸上的灰尘自己怎么能看得清?

  下面是网友麻雀的一段话,我曾经逼他询问别人对他自己的意见:

  “非常感谢您让我去问周围的人对我评价,如果不是您逼着我是决不会这么做的,这个举动本身就对我来说就很有意义,让我脸皮厚了一些,发现原来心中想象的很难做的事,真的去做了也就这样。同时,让我看清了我在别人眼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进一步端正了自己的心态。原来虽然自己一向很自卑,但还总觉得别人把自己看的比较高,所以在和别人交往和做事时,总不敢放开手脚,担心损害自己的形象。现在发现其实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个很普通的人,他们也没对我有很高的期望。我感到很轻松,我可以大胆的做我想做的事情,不再害怕做什么会出丑,即使出丑别人也不会在乎你,因为周围的人根本就没有注意到你。”

  职业性格测试软件还是很管用的,也是帮助人正确地认识自我的。尽管前面提到的有人通过职业性格测试没有什么大的感觉,那是因为真正的咨询应该是一对一的。可惜僧多粥少,职业指导老师有限。最重要的是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心态,职业规划很重要。千万不可马虎了事,请不要拿自己的青春做赌注!

  如果以前所谓成功的人士没有做职业规划照样成功,那是因为大家“打拼”出来的,现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人才一体化,21世纪是人才世纪,早点做职业规划,早点找到自己的优势,非常重要。为什么要像本篇文章开头引言中所说的那个清华博士那样经过那么多才找到自己的优势呢?为什么要走了那么多的弯路才知道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呢?

  看了此文,如果大家对职业规划真正重视了,那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职业生涯规划测评3

  1.确定生涯发展的阶段

  生涯发展是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测评在这个过程上的运用可以发生在任何一个阶段。职业咨询师首先要确定的是,来访者现在是处于哪一个发展的阶段。不同的生涯发展阶段,从心理成长的角度看,应有不同的生涯发展任务;界定了来访者的成长阶段,有助于协助其设立生涯探索的目标,也有助于咨询师标定辅导的重点与方向。

  确定来访者生涯发展的阶段,是异中求同,在于了解其一般性的心理成长到达哪一种程度;而每位求助者个人的心理需求以及所面临的生涯困境歧异甚大,这种同中求异的部分则是第二个步骤必须澄清的。

  2.分析来访者的需要

  无论一个人的问题如何,当他需要咨询时,表明他有一个适应上的困扰:他无法满足他的基本需要。每一个人都是带着困扰来找职业咨询师,困扰的背后都有不同的需求,分析、澄清来访者个人的需要,有两个目的:其一,借助关注、倾听、同理等技巧,初步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其二,具有动机的作用,在使来访者内省到自己的生涯需求后,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测评实施与解释的所有过程。

  就第一个目的而言,测评的实施并不纯然是技术性或机械性的,它仍是咨询的一部分,影响咨询效果的主要关键之一在于咨询关系。因此,测评实施之前的初步咨询,通过了解个人的特殊需要而建立咨询关系,是不可省略的重要步骤。

  就第二个目的而言,澄清来访者的需求,积极来看可以激发其参与的动机,消极来看可以减少因动机缺乏而产生的测评误差。假设一个人在这个阶段了解他的需要是在于生涯探索,必须在咨询师的安排下进行一连串结构式的自我测量,对于往后有计划的测评实施就能采取合作的态度。又如,另外一个学生知道自己真正的需要是鉴别未来升大学之后的学习成就,那么在咨询师安排需“最大表现”的能力倾向测评时,就能全力以赴,以测出自己真正的实力,作为未来选择大学某项专业的参考。

  3.设立目标

  “需要”与“目标”是密不可分的。分析了个别的需要之后,咨询师必须和来访者共同决定测评的目的。无论是咨询师还是来访者都应了解,测评并不能满足来访者所有的需求。有些时候,测评的目的在于回答一个特殊的问题,例如预测在某个训练计划或职业上成功的机会。而另一些时候,测评的目的也许不那么具体,例如为一个犹豫不决的人决定生涯探索的方向。不管是哪一种状况,为了使测评的结果不仅是一个数据,而是有意义的参考数据,就必须将测评的目的和来访者的需要紧密联系起来。

  4.决定测评工具

  每一种测评在生涯辅导上均有不同的用途与功能,选择测评,就应考虑测评本身的特性以及前面提到的施测目的。

  能力或能力倾向测评主要用来预估未来工作表现成功的概率。有时此类测评的结果也可用来决定一个人是否需要接受补救性的学习或训练。

  成就测评可以协助咨询师测量来访者在教育上的表现。有时成就测评也可视为能力、能力倾向测评在选择与分类功能上的辅导测评。

  兴趣测评在生涯辅导上的历史相当悠久,通常用来将测出的个人兴趣类型和参照团体相比较,指出一个人的职业兴趣与哪一类职业人员的兴趣最为相近。

  性格测评则提供来访者易于影响其行为的个人特质的各种线索,这种线索对几种不易下决定的职业常具有澄清的作用。

  职业锚职业价值观测评的用途与性格测评颇为类似,同样在于反映个人特质,但这些特质和“我愿意做什么”较为有关。

  从兴趣测评、性格测评和职业价值观测评所得到的数据,能使咨询师较深入地和来访者共同讨论其个人的特质和工作世界的关系,以及来访者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可能满意的程度。

  生涯成熟问卷则是用来侦测个体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有关的各项能力,如自我了解的能力、生涯规划的能力、生涯决定的能力等等。

  5.解释测评的结果

  测评结果的解释应与前面提到的施测目的相互呼应。不同的测评目的会引导不同的解释方式与方向,但测评的解释仍应在测评手册所规定的范围之内进行。至于一般性解释测评结果应注意的事项。

  求职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怎样做才更有效?

  无论是已经进入社会谋职还是仍在学的在校生,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却很少人知道如何择业。时兴创业热潮的时候,一些没有商业才能的人纷纷投入去开办公司,而大学生毕业时,也优先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和知名企业,然后才考虑专业及个人所长。这种一窝蜂逐流的职业选择方式,欠缺对自身特点和环境的认识,往往造成了职业生涯的进退两难局面,遑论未来在事业上的正向发展。

  职业发展六阶段

  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与人生的规划息息相关,其中的变数包括了求学、婚姻、生子一直到退休养老,可以用2年内、2-5年、5-10年分别为短、中、长期目标的时间区段,设立个人的职业目标,不同的角色担负起不同的任务。个人职业生涯和主要目标可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一、探索阶段:学生。在这个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发现兴趣,学习知识,开发工作所需的技能,同时也发展价值观、动机和抱负。

  二、进入阶段:应聘者。这个阶段的主要目标是进入职场得到工作,成为单位的新雇员。

  三、新手阶段:实习生、资浅人员。要学会自己做事、被同事接受、学习面对失败、处理混乱、竞争和冲突、学习自主。在这个阶段的主要目标是了解单位、熟悉操作流程,接受组织文化,学会与人相处,并且承担责任、发展和展示技能和专长,迎接工作的挑战性,在某个领域形成技能、开发创造力和革新精神。

  四、持续阶段:任职者、主管。个人绩效可能提高、也可能不变或降低,在这个阶段的主要目标是选定一项专业或进入管理部门,保持竞争力,继续学习,力争成为专家或职业经理;或是技术更新、培训和指导的能力,转入需要新技能的新工作、开发更广阔的工作视野。

  五、瓶颈阶段:高层经理。在这个阶段已经达到接近顶端,此时的主要目标是再度评量自己的才干、动机和价值观,进一步明确职业抱负和个人前途,接受现状或争取更高发展,建立与他人的人际关系,成为一名良师益友,学会发挥影响力与指导力,扩大、发展或深化技能,选拔和培养接班人。

  六、急流勇退阶段:继续发展者可以安然处之,生涯开发停滞或衰退者将面临困境,在这个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学会接受权力、责任、地位的下降,并接受因此而转变的新角色,培养工作外的兴趣,寻找新的满足源,评估自己的职业生涯,着手计划退休,可从权力转向咨询角色,在公司外部的活动中找到自我的统一。

  战略就是选择与取舍,每个人所选择的道路不见得会和别人一样。因此,分析你的需求、长短期目标,并且发觉会面临到的阻碍,比如自己的知识基础、观念、思维方式、技能和心理素质,制定自己的提升计划,向外界寻求帮助,这些都是有利于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

  职业选择三步走

  如果不先认识自己、分析需求,将难以进行职业发展计划,自我剖析与定位,是确定人生战略选择的前提。按照关键性,应该从以下三个序列进行,才能选对方向走对路。

  个人天赋是首要考虑因素。天赋是与生俱来的人类特质,与可以后天培养、发展的兴趣不同,但我们往往不晓得自己的天赋所在,以至于无法出类拔萃,盖洛普公司所发展的优势理论恰如其分地证实了这个观点。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天赋要求,也决定了每个员工的工作业绩,从运动员、音乐工作者的表现可以明显地看出。如果属于严谨型的人,个性上比较注重工作过程中各个环节、细节的精确性,愿意按一套规划和步骤,倾向于严格、努力地把工作做得完美,以看到自己出色完成工作的效果,此种性格则合适担任会计、审计、档案管理员等等。

  其次,是兴趣因素。在工作中找不到乐趣是大部分人转换工作的主要原因,有些人喜欢从事具体的工作,并且希望很快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从完成的产品中得到满足,那么从事室内装饰、园林、美容、理发、手工制作、机械维修、厨师等则非常合适。反之,要他们仅仅参与作业的过程,并在短期内得不到评价的工作,则在缺乏激励诱因之下,会因而逐渐丧失工作的驱动力。在《选对池塘钓大鱼》这本书里,作者雷恩?吉尔森将“钓鱼”和“生涯规划”进行比较分析,他举了一个例子:你刚刚大学毕业,摆在你面前的有两份工作,一份工资待遇高,但与自己的兴趣并不吻合,另一份工资待遇低,却是自己喜欢的,你该如何选择呢?大多数人的答案是:“我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但是,一旦面对现实,当收入水平的高低差距超出了我们心理承受能力时,大多数人都会心理失衡,反而大多数人真实的想法是:“先接受那份待遇高,而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积累一定的财富后,再去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也不迟”。作者认为,仅仅是为了一点点的差距使我们放弃选择一个正确方向的机会,实在是很愚蠢。事实上,低薪水本身就是对个人心态的一种考验,许多人为了得到高薪的工作,往往习惯性地模糊自己的追求和兴趣,并且强迫自己和他人相信,这就是最佳的选择。

  最后一个因素才是个人的专业。但是对一个刚踏入职场的新鲜人来说,在学校花了数年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其实并不管用,充其量只是基础知识,更多的隐性知识要在工作中慢慢积累取得。为了迁就专业,有时会失去更多的机会成本,毕竟在实际工作中的职业类别比起学校里有的专业丰富多了,见树不见林反倒会漏失了不少触类旁通的机会。进入一个新的工作,IQ的确重要,这是在对方还不熟悉你的情况之下唯一接受你的指标,而EQ是决定晋升的关键,这与专业无关,却与工作环境去留产生联系,证明了心理素质与性格,比专业在职业上的表现更值得重视。

  善用目标路径法则

  通过一些职业倾向测验,能够对影响职业选择的主观因素,有了初步的认知。职业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才能制定有效的行动计划,以下介绍一种简单的目标路径法给读者参考:

  首先,把您的个人简历拿出来放在一边,准备一张空白纸,在上头画上表格,分别填上时间、公司名称、岗位名称、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知识和技能,以及您现在的工作内容,然后仔细地填入内容,这是您的现时情况。此外,在另外一张空白纸上,同样地画上表格,分别填上时间、公司名称、岗位名称、所需要的能力知识和技能,以及岗位工作内容,按照自己个人生规划时间填写到时间栏目,并且从招聘网站或是报纸的招聘广告上,收集您感兴趣的工作资料,把其它栏目填写进去,这张就是您的计划目标。

  现在手上这三张纸,分别视为三个点,原点是您的简历,现在您的位置就是现时情况表格,而各个阶段目标点,在您的计划目标表格上。我们开始记下从原点到现时情况,您花费了多少时间,增加了哪些能力知识和技能,使用同样的方式,记下从现时情况到计划目标,需要花费多少时间,还需要增加哪些能力知识和技能,所记下来的内容,就是一份过去历史的差距与未来的差距分析表。从这份差距表格,检讨自己在时间上、工作上,以及能力知识和技能是否在关联性上的落差太大,或是产生了偏差或滞后,重新检讨计划目标表格的内容。填补岗位跳跃过度的鸿沟,包括在现时情况表格上,尚未到位的还需要补强的资历与能力,调整预期的所需时限。

  通过目标路径法完成的这份差距清单,我们才能进行经过反馈与修正的可靠行动计划,分别在心态、基础能力(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实务知识和技能技巧)、业务能力(理解力、判断力、规划力、开发力、表达力、交涉力、协调力、指导力、监督力、统帅力、执行力等)、素质能力(智力素质、体力素质、性格个性、态度、自我价值观等)方面,善用学习渠道,比如培训、同行交流、有经验的前辈指导、利用信息平台、利用媒体、参加社团等进行潜能开发。提供几点温馨提示给已经在工作中的朋友,不妨可以争取组织资源,运用企业的'培训制度;寻找导师或接近权力核心层人物,参与组织学习,更新技能、态度;或是利用公司内部轮调制度,争取横向流动轮换岗位的机会,展开跨业学习,用以有效降低个人在学习上的投资成本。

  如何有效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笔者并不建议完全否定自己、否定过去,而应该以既有成就为基础,确实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并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精准定位职业方向,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增值以发现新的职业机遇,切记必须将个人事业与家庭联系起来,才不会成为职业生涯发展上的不利变数。

  求职指导:何谓“富翁型”职业生涯规划

  在一个资本运作的企业里工作,努力成为这些成长型企业中的关键点,然后将自己的股权与公司的股权架构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盛大入主新浪,陈天桥成为中国网络的头号资本家,他靠资本运作狠赚了一笔。资本家赚钱也让一批职业经理人大发资本之财,比如说唐峻,从微软中国总教头的位置上退下来,并没有影响他的职业之路,反而成为中国第一号“打工皇帝”,身价四亿。

  陈天桥成为互联网首富,唐峻获得巨大成功,资本和身价迅速蹿升,是因为他们更懂得利用资本运作和市场经济下的职场规律,而掌握方法和规律是走向成功的捷径。那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富翁们的职业生涯。在职业生涯规划里,我们把这些人的职业生涯叫做“富翁型”职业生涯。

  何谓“富翁型”职业生涯

  所谓“富翁型”职业生涯即懂得现行市场经济中资本运作规律的职业人,在相应迅速扩张、发展的企业中,主动谋求的一种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这些职业人大多受过海外教育,见识过资本运作的市场发展规律,能够在资本运作的企业中或资本运作的过程中找到成就自己职业发展的机会点。他们都是被职业生涯理念激发和开化过的,有意识的主动去规划自身职业生涯发展。

  “富翁型”职业生涯者是职业生涯中的先进者,因为这些职业人深刻的明白,市场经济和我个人职业发展密不可分,大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结构是怎样的,会造就给我个人一个什么样的契机。他们不是关起门来想,我要做好什么样的事情,什么样的老板认可我,然后我要怎么样去做。虽然这也是有职业生涯理念的人,但这属于稍低一个层次。,高一个层次的人,他能将个人的小命运嫁接到时代大命运上。

  这是网络化的时代,大众消费需求娱乐化,盛大正是将自己的娱乐帝国同新浪在门户网站上的优势相加,强强联手,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能够预料到盛大这样的资本运作大手笔,并从中找到自己发展契机的职业人,能够迅速上升并使身价翻番。就像现在盛大和新浪的职业经理人,都是这次资本运作的最终获益者。

  所以说“富翁型”职业生涯强调的是在资本运作的企业中获得职业成功,而不是通过 创业 或投资致富。也就是说,今天要想在商业格局中成为职业富翁的人,一定是在资本运作的企业中工作的人。以现在的盛大公司CEO唐峻为例,最初唐峻在微软公司,即使是在世界500强企业,他也成不了富翁。但是当他去了盛大后,才能有机会成为“时代新富”。他现在身价上亿,如果在微软,年薪也就是百万。打工打出富翁,关键点是自己的股权和企业股权架构是一致的,而这只能在资本迅速注入和扩张的企业里实现。

  这和目前的职场现状也是有联系的。年轻的职业人,只有在资本运作的企业里,资金的迅速注入和扩张,才更需要年轻人的朝气与力量,才有可能给你超乎市场同比的职位和薪资。职业人到超出市场常规发展N倍发展速度的企业里去工作,将是成为富翁的捷径。当然只有在企业资金迅速注入的时候,职业人才能拿到这些钱。在风险企业中去谋求到自身的股份或者一个迅速攀升点,在迅速成长型的企业中通过某个环节拿到自己职业生涯成功的关键点。

  “富翁型”职业生涯成功关键

  当然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去编织“富翁型”职业生涯梦想的,那些自身处于迅速扩张的资本型企业里的职业人,也并不是个个都获得了成功。据可锐职业顾问的调查显示,仍然有7成人没有攀升的机会,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没有理清以下几个关键点。

  首先,这类职业人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资质准备,积极把握历史现状,准确预测企业发展前景。职业经理人可能没看准宏观环境,就会错失发展的机会。比如职业经理人工作一年后发现企业有点不妙,匆忙离开,而过了一段时间,很可能企业发展欣欣向荣,他就错失一个发展机会,所以中国第一批此类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往往没有赚到钱。

  更糟糕的是,在早期的发展中,很多职业经理人没有为自身的专业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当时,企业发展并不壮大,他们从企业带出来的不是一个好口碑,职业生涯过程中没有口碑建立,那么在以后的发展中,他们到了哪里,也不能证明什么。到最后他们是钱和专业素质一样也没有得到。

  其次,职业人有没有资源通道去接近人脉资源和机会资源也是成功的关键。有些职业经理人不知道在快速扩张型企业中有哪些关键点和机会点可以提高职业素质身价。迅速成长型企业中,关键的职责和职能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它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产品研发,一个是市场管理。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总裁助理在公司里可能是总裁身边的红人,但是他是否能因此提高职业身价却未可知。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个人盲目的认为,到总裁身边工作是她唯一在迅速发展企业拿到快速增长的机会点,这个观念是错误的。

  “近水楼台先得月”是事实,关键是看你有没有站在这个楼台上。虽然是近水了,但没有站到楼台上,也是不能得到“月”的。靠近总裁身边要做的是关键事,总裁助理未必是承担总裁所托付的关键事。衡量关键事的标准是关键职责和职能,承担关键职责才能让你的身价上升。

  再次,职业经理人有没有做长期规划,能否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坚持下去。一个发展型企业,迅速发展的可能性很大,但风险和变数也很大。什么时候要离开它,什么时候要坚决跟它共存亡的,如何把握这个“度”,需要个人对企业核心发展趋势的研究能力。在发展型企业中谋求个人发展迅速攀升的关键是,职业经理人一定要成为老板的“外脑”,争取进入“外脑层”,是发展的唯一通道。如果不是“外脑”,那职业经理人在这里面就没有机会。

  最接近成就的人是最知道内部核心发展机密的人,也是参与决策的人。参与决策的人才可能分享企业发展利益。由于这样几个点没有搞清楚,很多人的事业功败垂成。

  因此,把握了几个关键点之后,理清其中的连带关系,你就可以自己评估一下,到底适不适合做“富翁型”职业生涯规划。

  “富翁型”职业生涯规划对我们的核心启发是不要太在意个人职业与企业挂钩,而是要与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则挂钩。做好适合于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找对人、事、角色、方法,无论是要成为大富翁,还是瞄准小富翁,都要顺应市场经济的变化,将自己的股权和企业股权架构紧密结合在一起,靠股票来获取财富。

  求职指导:剖析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与步骤

  职业规划是针对职业困惑、面向职业发展的一系列服务的统称。

  历经近10年的服务实践及市场教育,其目的、意义早已为职业人所熟知。与“管理咨询”所代表的咨询顾问行业的发展脉络一样,对技术工具的疑虑、对服务效果的不确定预期,是其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相对于专家咨询的双向高成本和实时性要求,客户自服务是更具可行性的道路。

  调动你的主动学习能力,建立你的职业思考结构,在关键环节实施引导、托举,是职场网设计、提供产品及服务的出发点。

  事实证明,被动接受极少带来明显的行动效果。“鱼、渔”规律必须引入到职业规划中来。

  相对于培训职业咨询师而言,开发“客户自服务”产品并提供售前售后技术服务,要求更高的技术能力、专业功底和实战经验,远非简单引进、拼凑所能胜任。所幸今天职场网已经具有12年的测评工具开发和应用积累,8年以上的组织管理咨询及个人咨询服务经验,能够厚积博发了。

  那就看看我们为你准备的“厚积博发”成果吧,包括“ 镜子和尺子 ”、“ 方法与视角 ”、“ 信息支持” 和“确定性”。

  1、职业规划的首要环节是“职业方向定位”,请记住它是“最重要的”,它是你职业生涯的“镜子和尺子”,用于看清你的职业特质,指导你5-10年的职业积累和发展。

  有人会说它具有灯塔、航标等设施的照亮和引导作用,一点都不过分。事实上,职业方向为你聚拢心力和有限的资源,揭示出关键特质的程度差异。总之,对职业方向与职业特质的坚定把握,是从战略高度对职业成功的把握,是最有效的把握方式。

  2、另一把尺子就是“职业核心能力测评”。对于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来说,它并不是那么必需。大学正规学历教育中核心能力的训练,完全可以支持你基本的职业发展目标。

  如果你认为自己的大学学习不那么顺利或成功,或者你有很高的职业发展期望,就有必要通过“职业核心能力测评”进行胜任力评估,用以支持你制定的职业目标并树立一个能力提升的方向与标准。它的数据是企业管理者的能力常模。

  3、组织环境对人职业发展过程的巨大影响,使得“职业成熟度测评”变成了“第二重要”的服务环节。

  如果你并不掌握资源、权力,就不要试图去改造组织环境,因为个人并不具备这样的力量,这个想法过于理想化了。主动适应环境是个聪明的选择,不假他人之手,凭借自身努力就可以把握。

  组织原则、职场规则、人际策略、方法视角、自我管理等等都标志着你的“职业成熟度”水准,决定着你的回报速度。对于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仍然得不到认可、经常归罪于环境恶劣、不断忍气吞声或动辄冲冠一怒的人来说,“职业成熟度测评”是你经验丰富、老谋深算的良师益友。

  4、缺乏信息支撑的决策,是可怕的决策,正所谓“心中无数点子多,头脑糊涂决心大”。

  职业规划注重方法论,是因为方法论与价值观一样,是“形而上”的“道”,是必须的前提。但如果不与“形而下”的“器”相结合,“道”亦成为在半空中漂浮的空谈。

  因此职业规划最终必须体现为“职业决策”,而“职业信息库”恰恰是它的信息支撑。即使成本花费巨大、盗版风险极高也不能掩盖职业咨询师和客户的强烈呼声。职业咨询师、分析师都会为此添砖加瓦,而其结构和内容是历经了反复设计与调整的,而且还会继续。

  5、无法回避的是,在你历经思考和学习之后,仍然需要获得“确定性”支持。特别是遇到复杂情况时,取舍、策略、次序、轻重、缓急的筹划都需要专家的深度参与。

  昂贵而有效是专家咨询服务的特点,严格的技术审核标准和千锤百炼的流程工具,使得职场网的职业咨询师可以提供一流效果的服务,完全值得放心托付。

  “厚积博发”还会继续,更全面、更经济、更个性化、更有效、更方便,而隐含在背后的是更专业。

  求职指导:破解篇:职业生涯规划九大谜

  在美国,平均一个职业规划师面对3000人。职业咨询在发达国家已成为一项产业,并得到了国家立法的肯定和支持,而在国内才刚起步,有很多谜思亟待扫清。我们从读者中汇集了9大疑问,深度剖析职业生涯规划的“0”和“1”。

  Q:职业生涯规划是否等同于介绍一份好工作?

  A:不是这样的。介绍工作是”职业介绍所”或“前程无忧”的服务内容;而“职业生涯规划”则是根据不同个体的实际情况,多角度分析其专长与弱点,评估出个体的“综合竞争指数”,然后由同行业中资深的人力资源人士,加上熟悉跨行业职业(岗位)发展前景的专业人士,以及专业咨询顾问,如此功能组合的专家团队,为其做出针对性诊断,提供一个适合咨询者个人情况的、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可实现的职业选择方向和阶段路标。

  Q:如果职业测评分析结果表明适合我的职业和我的爱好并不符合,我该怎么办?

  A:不要把“职业”孤立地来看!

  举个案例来说明。Lily在某电子产品合资企业做了3年前台,由于不具备行业的专业知识,公司可给她的提升空间非常有限。而她本人的兴趣点也不在行政工作方面,更喜欢有挑战性的、与不同人打交道的工作。经过详细咨询,职业规划顾问把她未来三年的奋斗目标定位在:广告公司的媒介主管。距离那个目标,她一缺相关专业学历,二缺相关工作经验。怎么办呢?专家建议她:“换家公司做前台!”专家脑子没进水!你也没听错!理由是:第一步,凭借3年外企前台的工作经验,找一份国际4A广告公司前台的工作机会很大;第二步,在广告公司前台工作,花两到3年的时间,耳濡目染行业经验的同时,进修一个“公关员”或“媒介管理”等相关学科的资格证书或文凭;第三步,拿到证书和文凭时的她,26岁,该要小孩了。规范的公司对产妇的政策是很人性化的;第四步,凭借4年广告公司行政的经验,加文凭,以及无生育负担的优势,应聘到中小型广告公司做“媒介主管”,或是到企业做市场部的“媒介专员”等职位,她的竞争优势将非常明显。

  对Lily来讲,前台这份工作虽然与爱好不符,但“广告公司”的前台她干得就有意思极了。现在做什么是该分析的,但未来要做什么,要走到哪里去更重要!

  Q:作为职业生涯规划来讲,几年是一个阶段?怎么规划最合适?

  A:以“职场新人”和工作了“3到5年”为一个阶段最适宜。据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发布的20xx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报告显示:工作不到4年的受调查者出现工作倦怠的比例最高,直到工作了5年之后才出现了明显下降。刚工作不久的年轻人,由于多为从事一些基础性工作,比较容易对现实工作不满,或者看不清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而产生工作倦怠。而在工作了5年之后,开始获得较多的工作经验及较高的工作职位,从能力上比那些新参加工作的要强很多,于是自信心大增,工作倦怠程度开始降低。

  ●职业规划的根本是咨询师和你一起画出三个圆圈来:

  第一个圈,你喜欢什么性质的工作?

  第二个圈:什么性质的工作你能做得很出色?

  第三个圈:社会需要、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工作有哪些?

  喜欢的工作不一定都能干好,能干好的工作不一定是喜欢的。当两个圆圈形成交集时,专业的职业生涯咨询顾问会帮你冷静客观地画上“第三个圈”。这样形成的交集将是最适合你职业发展的目标。

  Q:假如本身没有很强的实力,职业规划师再包装,也是外在的,能够帮我真正提高自身实力吗?

  A:没错!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才是发展的根本。职业生涯中任何“质”与“量”的改变,一定和你学习新技能,掌握新知识分不开的。简历的包装只是帮助你在众多候选人中突出而已,实力不够的时候,面试那关就过不去。只有“自助”的人,老天才会帮你。

  Q: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制订的路线,是否就是我最正确的道路?如何证明?

  A:从事职业规划工作6年,真不敢这么说。自己的路还是要靠自己扎实地一步一步走下去。没有捷径,不能偷懒,不能跳跃。你所在行业里的人力资源经理能够告诉你的是,这个行业成功人士的职业路径和案例。跨行业的人力资源从业者(例如猎头顾问),能够告诉你不同行业的发展趋势、潜力与人才市场情况。咨询顾问能够在和你的对话中,引导你认识自己,聆听内心的声音,分析你的优势与劣势,正视现实,同时站在你的角度设计可实现的职业生涯目标,并制订路线和工作学习计划。

  Q:如果要先择业,再就业,这么要求现实吗?

  A:我个人的观点是:新人入行的时候,只有很少数人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工作,能做什么工作,刚好又是社会需求的工作。只有少数人有机会得到专业的就业指导。现实一点,大多数人还是“先就业,再择业”吧。毕竟连生存都成问题的时候,个人兴趣、爱好、发展都是空话。

  Q:如何甄别、选择权威的职业咨询机构?

  A:咨询师是真正实施咨询的人。他们的行业经验和职业道德是首要的。正如前面提到的“三种功能角色”缺一不可。没有行业经验,他如何指导一名在医药行业做了多年“药物实验”项目负责人的主管,是要升去“强生的市场部做经理”,还是选择“医疗器械”做销售经理?没有跨行业的人才市场需求经验,如何能帮助那些已经在职业生涯中遇到“玻璃天花板”的人们换个角度思维,换个行业尝试呢?没有咨询师的功夫,如何让寻找帮助的人们接受你、信任你,最终认同你呢!

  职业道德没别的:对每一位来咨询的人,真正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心声,关注他们的需要,尊重他们的想法,解决他们的问题。千万不要把自己的经验、想法、喜好强加给别人。也不能感情用事,客观的分析能力是专业咨询师的基本功,非常重要。

  Q:人生不会一帆风顺,当事先的规划遭遇突变,应该如何应对?

  A:接受将要发生的问题需要雅量,改变有可能改变的现状需要勇气,区分这两类不同的事情需要智慧,创造崭新的职业生涯需要规划。

  Q:现实如此残酷,职业规划是否过于理想化?

  A:没有梦想的人不会去做职业规划。现实不是只对某些人残酷。机会每个人都会有。心中有梦想,脑中有规划,脚下有路径的人,在时刻创造机会,寻找机会,把握每一个有价值的机会。没有规划的人则在机会面前犹豫不决,错过机会,失去机会。专业的“规划”可能不是完美的,但它一定是有帮助的。

  求职指导:为自己找准职业生涯规划支点

  在对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先要确立一个支点,这个支点就是:我为什么工作。

  当年比尔·盖次大学没读完就去闯荡江湖,结果以他独特的才智获得成功,显示了自身价值。比尔·盖茨的职业规划支点就是事业的发展。

  邻居家的工程师老夏,退了休还整天去郊区合资厂发挥余热。每周五我见他回来就要劝他:“看穿一点,退休享享福,出去旅游旅游。”而老夏总是回答:“工作就是享受,不工作我就会生病。”老夏的工作支点是寻找快乐。

  职业生涯规划有三个层次的支点:生存支点、发展支点和兴趣支点。

  如果立足生存支点来规划职业生涯,会把薪酬作为主要导向。总是在想明天能不能找到薪酬更高的工作,一有获取高薪的机会就会跳槽,而常常忽略自身成长。待到遇上职业瓶颈,薪酬没了增长空间,而技能又没学到多少,身价便会每况愈下。在如今这个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的时代,在为现在的高薪得意时,更要想想如何保持高薪。所以,如果一直以生存为支点来做职业规划,是一种只重现在不看将来的短视行为,不会感到工作的快乐,也不会获得事业上的成就感。

  如果立足发展支点来规划职业生涯,会以自身的进步作为导向。即使所从事的职业并不特别喜欢,薪酬也并不特别高,也会努力做好。对你来说,从中获取的经验和技能最为重要。这些收获让你增值,帮助你实现未来事业上的成功。除了有物质上的收获外,还有精神上的收获,如荣誉、地位等,最终成为职场上的抢手货。不过,这种职业修炼过程需要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鞭策自己向前迈进,可能会承受工作压力的考验。

  如果是立足兴趣支点来规划职业生涯,会以快乐作为导向。并不一定在乎眼前的薪酬多少,也不在乎将来能获得什么地位与荣誉,能找到喜欢的职业,能享受工作的过程,就会对工作投入极大热情,忘却疲倦,甚至感到生命变得灿烂多彩。就象邻居老夏那样,工作成为享受,成为娱乐,不知不觉中就出了成绩。喜欢是做好一件事的前提,兴趣是成功的最大驱动力。

  不过,现在职场竞争激烈,你有兴趣的工作常常别人也感兴趣,你要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采取合适的策略去获取。

  结合内外部因素确定支点

  职业规划既要考虑外部因素,诸如就业环境、家庭状况、自身发展情况等,又要考虑内部因素,诸如能力、专业知识、爱好、性格等。

  根据外部因素来确定一个合适的支点。如果目前知识、经验及能力储备丰厚,可以以发展支点或快乐支点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职场选择有潜力的职业或感兴趣的职业。如果初出茅庐,经济拮据,不妨以生存支点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从一些简单的职业做起,不要好高骛远,等待职场修炼到某种程度后,再重新规划职业生涯。

  根据内部因素来确定一个合适的职业。职业选错会影响成功概率,美国专家曾做过统计,内向型的人从事销售职业,成功的概率低,且比外向型的人付出更多的代价。可通过专业的人才测评,实现对自身特质的系统了解。

  我们在做职业规划时,还要根据自己的职场修炼程度适时改变职业规划支点。当解决了温饱问题后,就要将原来的生存支点转移到发展支点上来,重新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即使目前的工作能获取高薪,但知识及技术含量不高,没有什么发展空间,也不该多留恋。或者以兴趣支点来重新规划,找一份原来梦寐以求的工作,也许薪酬并不一定比原来高,但只要足以维持体面的生活即可,这是职业的最高层次。这时,工作就成为生活中的一种享受。在这个人才、行业、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只有根据实际情况快速转移职业规划的支点,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除了上述单一支点以外,在做职业规划时也可以采用多支点策略,如将生存支点与发展支点结合考虑,或者将发展支点与兴趣支点结合考虑等等。支点复合越多,职业规划的难度也就越大。一般说来,职业规划应该先从单一支点起步,随着知识、技能、经验等的积累,再逐步采用复合支点。职业规划应该一直伴随着职业生涯的发展。即使是在一个你认为值得终身从事的职业上,也还存在着是继续努力,还是满足现状的选择——是将职业生涯放在生存的支点上呢,还是放在继续发展的支点上呢?

  人生的目标在于追求生活的快乐。快乐地工作是我们的追求,而这种快乐并非贫穷的快乐,而是建立在无衣食之忧的基础之上。老夏还在工作,比尔·盖次的钱多得用不完也还在工作。工作对他们而言并不是为了生存,而是一种快乐,这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终极目标。愿大家都能从事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

职业生涯规划测评4

  在准备艺术考试时,艺考信息的掌握对于广大考生的复习十分重要,那么在艺术考试的备考中有哪些艺考信息是不得不知的?艺考招生有什么特点?下文为您介绍。

  “到时看机遇吧。”说起毕业后的去向,北京市某高校届毕业生郑佳喻没有太多的想法,只是确定自己不考研,而公务员、企业、教师等职位他都想去尝试。像郑佳喻这样对于未来职业认识模糊的学生并不在少数。

  有关专家指出,目前,不少毕业生就业前迷茫、就业后频繁跳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职业生涯规划,如果能够尽早根据人生目标和市场需求找准自己的岗位定向,在校时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知识的补充和能力的培养,那么毕业生的就业将更具有针对性。

  大学生职业规划严重缺位

  日前,上海就业促进中心公布的一份针对应届毕业生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回答“你觉得自己最大的就业困惑和担心在哪儿”时,41%的应届毕业生认为“缺乏明确的`求职目标和规划”。不少用人单位向记者反映,现在许多毕业生缺乏对用人单位的了解,不清楚岗位的需求和自身优势,盲目地投简历成功率自然比较低。

  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陌生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而这种情况无论是对大学生的成才就业还是对大学生活质量都有不良的影响。

  调查显示,近70%的大学生希望能够得到有关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指导,但目前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不能完全满足大学生们的这种需求。多数高校仍是由就业指导中心负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只是针对毕业生的求职技巧进行一些培训,或者邀请一些成功校友作经验交流讲座。

  深圳大学副教授、高级职业指导师陈德明认为,目前高校职业规划教育的不足具体表现在师资严重匮乏,了解职业规划的教师不多;缺少合适的教材,没有符合本校实际的自编教材;讲座零散,缺乏专业性和系统性等。

  有职业规划的学生竞争力更强

  考研成功,又在大四下学期开学的两个星期内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是努力还是运气?中央民族大学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生唐捷微笑着告诉记者:“因为我上过职业生涯规划课,我知道适合我的是什么。”

  不仅是唐捷,上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学生普遍表示,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的不断引导和课堂互动的经历让他们对自己未来的勾勒越来越清晰,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他们学会了如何作决策,知道了如何制订计划,如何分层次地向着目标努力,强化了规划的意识。

  全球职业规划师、中央民族大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的主讲教师周其洪告诉记者:“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来说越早越好,早一些认识自己,明确方向,就能打有准备的就业之战。同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就业渠道,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念,缓解就业的心理压力。”

  职业规划教育要分阶段实施

  在美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甚至有专门的法案来保障实施。英国、日本等国也将职业规划列入必修课,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但是在国内,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只是零星进行。专家们呼吁要尽快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周其洪表示,相关主管部门要集合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和实践的多方优势力量进行专门研究,开发标准性的课程和教材,对现有的高校职业规划教育师资进行培训,争取实现企业和高校的联动,进行订单式培养,同时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入新生入学教育。

  高校应如何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呢?中国人民大学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吴春波指出,要对不同的群体进行不同的指导,也就是根据不同级学生的具体需求分阶段进行。有关专家认为,对于大一新生,要通过教育让他们了解大学与中学的差异,明确上大学的目的,树立规范意识;大二学生则要开始进行职业探索,培养沟通、组织、团队合作等能力;大三学生面临选择,就该进行人际关系拓展训练及职业技能的进一步培养;大四学生的焦点是就业,就业政策、法律环境、求职技巧、就业压力疏导等应该成为这个时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点。

职业生涯规划测评5

  二十岁至三十岁:走好第一步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从学校走上工作岗位,是人生事业发展的起点。如何起步,直接关系到今后的成败。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选择职业。在充分做好自我分析和内外环境分析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设定人生目标,制定人生计划。再一个任务,就是要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轻人步入职业世界,表现如何,对未来的发展影响极大。有些轻人,特别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总认为自己有知识,有文化,到单位工作后不屑于做零星小事,不能给同事们留下良好的印象,这对一个轻人的发展而言,可以说是一个危机。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坚持学习。根据日本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一生工作所需的知识,90%是工作后学习的。这个数据足以说明参加工作后学习的重要性。

  三十岁至四十岁:不可忽视修订目标

  这个时期是一个人风华正茂之时,是充分展现自己才能、获得晋升、事业得到迅速发展之时。此时的`任务,除发奋努力,展示才能,拓展事业以外,对很多人来说,还有一个调整职业、修订目标的任务。人到30多岁,应当对自己、对环境有了更清楚的了解。看一看自己选择的职业、所选择的生涯路线、所确定的人生目标是否符合现实,如有出入,应尽快调整。

  四十岁至五十岁:及时充电

  这一阶段,是人生的收获季节,也是事业上获得成功的人大显身手的时期。对于到了这个龄仍一无所得、事业无成的人应深刻反省一下原因何在?重点在自身上找原因,对环境因素也要做客观分析,切勿将一切原因都归咎于外界因素,他人之过。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找出客观原因,才能解决人生发展的困阻,把握今后的努力方向。

  此阶段的另一个任务是继续"充电"。很多人在此阶段都会遇到知识更新问题,特别是近来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知识更新的周期日趋缩短,如不及时充电,将难以满足工作需要,甚至影响事业的发展。

  五十岁至六十岁:做好晚生涯规划

  此阶段是人生的转折期,无论是在事业上继续发展,还是准备退休,都面临转折问题。由于医学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此时乃至以后的十几,都能身体健康,照样工作,所以做好晚生涯规划十分重要。日本的职工一般是45岁时,开始做晚生涯规划;美国是50岁时做晚生涯规划。我国的职工按退休龄提前5做晚生涯规划即可。

  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确定退化后的二三十内,你准备干点什么事情,然后根据目标,制定行动方案;二是学习退休后的工作技能,最好是在退休前三开始着手学习;三是了解退休后再就业的有关政策;四是寻找工作机会。目前我国已有离退休人员的人才职业介绍所,可提前与这些部门联系,取得他们的帮助。

职业生涯规划测评6

  职业规划选择经历是从模糊的空想走向现实。职业在个人生活中是一个连续的、长期的发展过程。——金斯伯格

  精心选择了就业前景好的专业,四后的就业情况如何?而对于即将走进大学校园的学生,四后他们又将面临怎样的明天?专业与就业之间有怎样的关联?如何打造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专业热就业难热

  前不久,麦可思发布的《20xx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报告》显示,报考最热门的几个本科专业均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

  调查表明,毕业半后,本科专业的平均就业率是91.2%,但是很多热门专业的就业率并没有达到这个水平。本科最热门10个专业的大学生在毕业半后的失业人数达到6.67万人,占本科毕业生总失业人数的32.9%。在失业人数最多的10个本科专业中,热门专业占了9个。在573个高职/专科专业中,10个热门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半后的总失业人数高达11.6万,占了高职/专科半后失业人群的28.6%。失业人数最多10个高职/专科专业中,就有8个是热门专业。

  应届大学生毕业半后失业人数最多的10个本科专业依次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汉语言文学、工商管理、电子信息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会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为饭碗,为兴趣:近半学生就业专业不对口

  调查显示,高达52%的被调查者表示“如果上天再给个机会,我选择另外一个专业”。根据智联招聘推出的《华南区域网络求职大学生初次就业与职业发展调研报告》,在毕业生中,40.3%的学生从事的行业没有做到专业对口,有59.7%的学生做到了专业对口。

  在人力资源专家吴凡看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据了解,当初真正按自己兴趣报考专业的学生不足半数。调查显示,受访者中报考专业时根据自己的`兴趣决定的只有42%;有26%是听从父母决定的;服从调剂分配的24%;根据学校老师意见报的有8%。

  除兴趣外,严峻的就业压力也是造成专业不对口的重要原因。毕业生面对难得的就业机会,对于专业是否对口没有太大的选择余地。比如目前许多大学生就业都选择了销售这一职位,不是他们都学销售或主动选择销售这一职业,而仅仅因为销售类职位的需求量相对较大。

  理性规划复合型人才打造独特竞争优势

  与其迫于工作压力,找一份与自己专业不对口的工作,不如未雨绸缪,早做职业规划,结合自己的专业选择“第二方向”的发展,成为复合型人才,打造别人难以超越的竞争优势。为了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王宇在高考报考时选择了财会专业,但从个人兴趣来说,王宇对计算机编程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学校学习之外,他参加了北大青鸟it培训机构组织的软件工程师培训。经过培训,财会专业背景加上it技能,王宇就业时的选择范围远比一般同学宽了许多。毕业后,王宇被一家专门经营财务类软件的it公司录取,成了一名高级it工程师。

  经过北大青鸟培训而走上it工作岗位的30余万学生中,有30%是计算机相关专业,70%是非计算机相关专业。对此,北大青鸟it教育有关负责人表示,用人单位重视学习成绩以外的其他能力,而相应的职业技能以及培训经历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能够结合本科时的专业背景,有的放矢地选择职业培训项目,将有助于打造自己的独特竞争力,复合型人才在就业中更有优势。

  随着职业生涯教育的不断发展成熟,能够证明专业技能、工作能力的职业技能证书已经成为了职场重要敲门砖。日前,上海青研究中心发布上海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报告。该报告主编黄洪基指出,不少用人单位表示,他们偏爱有同行业实习经历的人才,这样能“拿来就用”。在他们眼中,能证明专业能力的职业技能证书比一般获奖证书重要。

  对此,专家表示,从就业情况来看,“冷”与“热”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才需求状况每都在发生变化,再好的专业也有可能出现人才饱和的现象。热门专业不一定是就业热门,冷门专业在就业时也可能比较炙手。单纯以押宝的心态决定自己的就业出路是远远不够的,积极行动,培养、提高职业竞争力才是关键。理性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选修与自己专业、兴趣相关的其他专业,都有助于拓宽自己的求职道路,在人才“买方”市场打造自己的独特优势。

职业生涯规划测评7

  我们先来看案例:

  某企业CIO,北京工业大学毕业,分配至中国工商银行从事系统开发工作,了解银行信息系统;

  从加拿大留学归来在某咨询公司从事信息化咨询工作;

  现在在某准备上市公司做CIO。他做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一、继续在该企业做;

  二、到其他企业做CIO;

  三、去做信息化咨询顾问;

  四、做IT治理专职培训师

  田老师的建议:

  通俗点说,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要弄明白自己目前所在的位置;要弄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更高的薪水、更多的陪家人的时间、更大的名声),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以及想要达到的目的地所要走的路: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和设想都很宏大和美丽,但那一条路是最可能达到自己目标的,为了走到目标的方向还需要准备那些资源、经验、知识和技能?

  在本案例中主人公的描述中,我们没有看到关于对自我的剖析:个人最擅长的是什么,最乐于从事的工作是什么,是喜欢与人打交道还是喜欢与物交流,是喜欢“跟陌生人说话”还是在熟悉的人群中才能感觉到自然、自如。在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有一个原则:你的职业选择必须能够发挥你的优势和特长,而不是相反。我们的教育体制总是在告诉我们要弥补自己的缺陷,但如果在工作中仍然是这样,那么一生都会生活在弥补自己缺陷的过程中,感觉自己不够完美、不够优秀,很难拥有快乐的一生。所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就是再深入的“了解自己”:了解自己是如何思考、如何学习、利用什么工作的,了解那些工作是自己不用下很大功夫就可以比别人做的很好,而那些工作即便自己投入十二分的努力也才能达到平均水平,对于前者是我们应该发挥的,对于后者的工作从长远来看我们尽量避免从事。

  案例的主人公从大学毕业到现在已经十三的时间了,在工作、生活和实践中一定对自己有了基本的了解。在做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可以更深入的分析一下自己,从而真正找到自己感兴趣而又擅长做的工作,可以利用一些性格、职业倾向测试的工具(例如九型人格测试、MBTI职业性格测试),也可以采用一个我们称之为“求求你表扬我”的方法,找十个以内你熟悉的人(夫妻、上司、下属、了解你的朋友、师长等),让他们说出对你印象最深的优势并对其描述,通过别人的描述你能发现原来你没有发现的特质。

  第二个重要的问题是你的目标是什么。了解自己以后,其实你也会大致明白你看中的是什么,如果在更高的薪水、更多的陪家人的时间、更大的名声之间选择,你选择更高的薪水可能证明你更注重金钱的激励,你如果选择家人,职业生涯规划专题可能你是一个更注重家庭和工作和谐发展的人,如果你选择名声可能意味着你更在意别人对你的评价。

  目标是利用自己优势的基础上确定的职业方向。

  从大的方面说,人们都追求快乐、幸福、财务自由、和谐的人际关系,职业就是实现你这个追求的工具和途径。如果你是一个在熟悉的人中间才能感觉自在的人,那我就建议你一直做某家企业的CIO,因为CIO与一个企业内部人沟通的时间远远对于他跟外界沟通的时间。但企业内部也容易滋生公司政治,你要去处理方方面面的关系。但如果你更愿意“跟陌生人说话”,那你可以选择做咨询顾问,与CIO相比咨询顾问接触更多的陌生人,与在企业相比可能更超脱一些。

  在案例主人公的规划中,第一和第二个选择是相同的。既然是规划一定是关注较长时间段的目标,所以在xxxx做CIO还是换一家企业做CIO都是一类问题,基于中国的发展环境,主人公十内流动的可能性很大:或许公司没有给你提供你需要的更好的空间,或许你不在符合公司发展了的需求。如果确定自己的目标是CIO,那么个人一定会去更能发展自己、有更大空间的地方。

  静下心来思考一下,你到底想要什么,你更愿意做什么。如果你选择咨询顾问可能就意味着出差,家里的小孩怎么办?如果你选择做CIO可能就会局限于一个企业或者行业,如果你天生就是喜欢新鲜的人,那可能对你也是一种折磨。当然还有薪水、人际关系、行业前景等等问题。

  在选择的时候,除了结合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外,必须注意一点:每个人的价值在于他提供的服务的独特性和市场需求,你必须去平衡这个关系。例如你要做IT治理培训顾问,即便中国只有五个人是这方面的专家而你是其中之一,但市场需求很少怎么办。你是否有耐心和毅力促进这个市场成熟,这意味着可能有好几你的收入会明显减少。如果做一个信息化的咨询顾问,这么多相关机构人们为什么要找你,这个时候可能需要的是定时传播、共享自己的知识、经验,建立个人品牌。

  第三

  个问题是,为了实现你的目标,你需要如何去准备。不能执行的规划就是一纸空文。为了实现你的职业目标,你一定需要“时刻准备着”。

  如果确定了要去做CIO,而且要做中国跨国公司的CIO,那你需要补充的知识、技能、经验是什么,缺口在那里,如何快速的去学习。外语是不是流利、是不是了解国外的文化、国内的信息化和国外的有什么区别,你的思考方式和方法如何变化。如果你想做咨询顾问,有那些需要再提高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在同事和高层管理者眼中,你是否还是一个“搞技术”的,为了扭转这个印象,你需要更多的了解CEO、CFO的语言,你需要更多的从财务、成本、市场的角度去学习,需要掌握他们的语言,为了做这个你有那些计划?

  在做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你需要做知识、技能、经验、资源的缺口分析,并能够明确每一块该如何提升,这有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步骤,你的'规划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否则只能是“梦里走了许多路,醒来还是再床上”!

  给案例主人公的建议:

  一、继续做CIO(包括现在在xxxx和将来的其他企业)。

  CIO这个职位的需求一定会越来越多,而且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因为我们发现现在我们从事的高价值的工作大都是围绕信息和知识的处理展开,所以这一块的需求在持续的增多,中国企业需要那些既懂公司核心业务又懂IT实现的人。如果主人公选择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仍然是CIO,那么xxxx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因为xxxx处于上市的前夜,并非每个人都有机会体验从一个私人公司到企业IPO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人公一定能有一个快速、长足的成长,所以建议主人公珍惜现在的工作岗位,职业生涯规划专题在岗位上成长和发展自己。即便将来跳槽到其他行业和企业从事CIO的工作,当前的工作经验积累都是一笔很宝贵的财务。

  二、做信息化咨询顾问。

  笔者认为单纯的培训师价值不大,因为培训的知识来源必须是实践,如果离开了实践的土壤,培训师可能不需要五时间就会被“掏空”,所以个人建议主人公可以将IT治理作为咨询顾问的一个方向,在咨询实践中也会有许多培训的工作,这样咨询和培训相结合,知识的实践和传递相得益彰才能长久。在这个选择上,建议主人公注意自我的个人品牌创建和推广,因为咨询顾问提供的服务较虚,所以这个阶段品牌的作用更加重要。

  三、其实主人公还可以有许多其他选择,比如自己创业,充分利用对企业信息化需求掌握比较充分,理解某个行业的具体应用的特点开办咨询公司、软件企业都是可能的选择。

  也可以考虑将来读一个博士的学位,到高校的相关专业做专职的教师。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高校里面一定需要对现实很了解、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的教授、副教授。当然,这一切选择都是在主人公分析自己的优势、目标基础上做出的选择。

  职业规划不是一成不变的,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内心是人穷其一生在思考的问题。案例中主人公的规划更类似于一个三五内的个人工作计划选择,要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主人公需要深入的去考虑以上三个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如何做。

职业生涯规划测评8

  一、没有目标就会迷失人生

  西方有句谚语:“对于盲目的船来说,所有的风向都是逆风。”道出了目标对于航程的重要性,试问:如果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又怎么知道该上哪一班车呢?在人生低潮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失去自信,寄希望于求神问卜,无论哪一个神庙前,总能看见不少轻人在磕头许愿,听到他们喃喃祷告:菩萨保佑我有钱,有权、幸福……我总是要想:多少钱才算有钱?什么样才算有权?什么状态才算幸福?你的目标不清晰,就算神仙恐怕也不知道该给你什么啊。

  没有人生目标的人,就仿佛随波逐流的扁舟,不成功是必然的,成功是偶然的,除非奇迹出现,否则无法顺利到达对岸。很多人说:“做好眼前工作,一步步来嘛。”态度是诚恳的,但如果你没有一个远期的目标为导向,注定会走更多的弯路,浪费更多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就会有正确的结果”这句话激励了无数人,但我要强调,先认清对你来说,什么是“正确的结果”,再根据结果去设计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坚持“做正确的事”,才有得到“正确的结果”。这绝非是“蛋生鸡还是鸡生蛋”式的无厘头讨论。因为,当你不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的结果”,你又如何能判断自己是否在做“正确的事”?目标既是我们成功的终点,也是我们成功的起点,还是衡量是否成功的尺度。

  二、没有目标的奋斗是浪费青春

  成功,在事业起步的时候仅仅是一种选择,你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没有明确目标的人,在职场之路上容易分散注意力、精力和时间,而一个具有明确目标的人,会对有助于实现目标的蛛丝马迹都特别敏感。成功不会光顾那些分散注意力、精力和时间的人。与其诸事平平,不如一事精通,这是一种规律。

  初入职场的轻人,都有尽情展现才能的冲动,也特别有学习的热情,因此往往什么事都愿意尝试,什么事都肯抢着做。小张的第一份工作,是做网络策划,工作内容非常的庞杂,什么都做,产品策划、为销售人员提供方案支持、给市场部写新闻稿、做活动策划、给设计部写广告文案等等,甚至还以老总的名字写过一本书,整天忙,隔三岔五就加班。他颇为自己的“多面手”角色而沾沾自喜的,觉得自己很能干,同事们也这么说。

  一后,他的工作开始变成了不断地粘贴与复制,渐渐厌烦了这个枯燥的、没有激情的工作,兼之收入太低,于是他毅然辞职。原以为凭能力和经验会很快找到满意的工作,却没想到接连碰壁。对大多数企业来说,他们不需要一个“多才多艺”却不专业的员工,而是需要一个专业而“多才多艺”的员工。小张尴尬的发现:自己什么都做过,但去应聘任何岗位,都缺乏足够的竞争力,他的特点只适合去小公司,因为在小公司里人手少,需要一个人扮演多种角色,做多种事情。但这意味着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又不是他想要的。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不断碰壁之后,小张失去了自信,最终去了一家小广告公司。

  他沉痛地告诫学弟学妹们说:初入职场的最大教训,就是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职业定位。无论工作多忙多闲,一定要花时间和精力,好好考虑一下自己的职业定位,好好设计一下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

  三、没有目标就会为他人做嫁衣裳

  如果你不为自己设定目标,并不代表你没有目标,不知不觉中别人就会把他的目标给你。比如你今天下午有空,不知道做什么好,正在网上乱逛,突然接到朋友的电话,说她想买件衣服,你陪陪吧,于是你同意了。看,你的半天时间就被她所占用,或者说,她的目标就成了你的目标。请仔细地想一想,你每天有多少小时,是真正用于你自己的目标?

  在企业里,没有明确个人目标的人,注定是当别人进步的铺路石,别人向上爬的垫脚石。就算他靠着资、业绩和勤奋慢慢升上去,也绝对比那些有明确目标,24小时睁大双眼抓机会的人慢得多。而且,一般来说,没有人生目标的人,都比较随着天性自然发挥,因而比较没有心机,往往会被别人利用。我见过一件真实的事情,小李与小常同一天进某外企,两人关系很好,很有共同语言。小李轻几岁,性格直率,对未来没什么规划,没考虑过一言一行对未来有什么影响,因此经常心里想什么,嘴上说什么。而小常长几岁,有一定阅历,目标很明确,就是要一步一步在职场向上走,做个高阶职业经理人。因此,凡是有利于这个目标的事,就做,有利的话,就说,而遇到不利的,或者不吭声,或者就私下鼓动小李出头。小李也愿意出头,因为那些事,那些话,也是他自己本性想干的,并没有被利用的感觉。不过两三功夫,小常被列入接班人计划,升成中层管理者,而小李仍然原地打转。小李还自个纳闷呢,自己能力不弱,业绩不弱,样样不逊色,为什么就不升自己呢?

  所以,下次,当你发现自己一天到晚兢兢业业做了那么多事情,被表扬的却是别人,或者,当你发现自己做了比别人多几倍的工作,被提升的却是别人时,你要停下来问问自己:我所做的一切,是为了我的目标,还是为了别人的目标?

  很多企业教育员工:要以企业目标为目标,以团队目标为目标,只要企业成功,个人也一定成功,只要团队成功,个人也一定成功。很多员工也就相信了这个说法,但我们还得明白事情的另一面,不管你的企业多么强调文化,强调奉献,强调团队,强调共同目标,企业跟你都不能划等号,团队跟你也不能划等号,你就是你,如果你没有实现自己的目标,一切都是空话。

  站在普通员工这个角色位置上,相信企业的情感,相信企业的事业,这是对企业的忠诚,但你还要清楚,企业永远不可能是我们的家,企业能不能做大能不能做强那首先是高层管理者的事情,而我们第一要做的事情就是想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选择这个企业我能得到什么?从这个企业得到的东西对实现个人的人生战略目标有多大的意义?这种选择是不是最理智的?如果你对企业绝对忠诚,那你为自己设个目标,去做个高层管理者,岂不是会对企业贡献更大?

  当然,我并不是鼓励你成为一个自私自利,只盯着自己的目标而不顾及旁人或企业的需要的人,那样的人下场未必很妙。我鼓励的,是确立自己合理的目标,并把它与旁人的目标、企业的目标相挂钩,换句老话,这叫“双赢”。

  四、不同目标不同人生

  “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历来有不同的解释甚至争议。有一派意见是:不是每个士兵都能成为将军,既然做士兵,就要先想着做好士兵的本份,至于做不做得到将军,那得看能力和机遇。这种说法确有其道理,而我的看法是:“的确不是每个士兵都能成为将军,但一个没想过做将军的士兵,除非机缘巧合,否则一定做不了将军。”

  哈佛大学曾对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客观条件都差不多的学生,做过一个长达25的跟踪调查,调查内容是目标对人生的影响,结果发现: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

  25后,这些调查对象的生活状况如下:3%的有清晰且长远目标的人,25来几乎都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向实现目标做着不懈的努力。25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顶尖的成功人士,他们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10%的有清晰短期目标者,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征是:那些短期目标不断得以实现,生活水平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60%的目标模糊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面,能安稳地工作与生活,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余下27%的那些没有目标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底层,生活状况不如人意,经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时常抱怨他人、社会、世界。

  调查者因此得出结论:目标对人生有巨大的导向性作用。有了目标以后会让你把精力集中到对实现你的目标最有生产力的事情方面。很多的决策就变得简单,那就是这个事情对实现你的目标有没有帮助。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你每一次的决策就等于没有原则,都是根据当时的某种感觉作决定,这种决定会把你带向不同的方向,几次这样的决定以后你的职业积累就消失殆尽了。不少的人看两天英语又学两天财务,想考研又下定不了决心,想考某个证却因为没有动力准备不充分虽然交了报名费都没有参加考试,时光慢慢地从身边溜走,最后逐渐地习惯于惯常的工作,偶尔搬家的时候翻出以前努力学习的材料,呆呆的想上半天,知道自己轻的时候也曾经努力过,仅此而已。

  仿佛是为了印证哈佛大学调查结果的正确性,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自传《我的生活》中写道:“法学院刚毕业那会儿,我还是个小伙子,十分期待着马上开始自己的生活。这时,我突发奇想,把本来想要看的小说和历史书暂时束之高阁,出去买了本‘如何做’一类的书:《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该书的主要观点是,我们必须开列出自己短期、中期和长期的生活目标,按其重要程度进行分类,例如A组最为重要,B组次之,C组第三等等。然后,在每一个目标下列出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行动。这本简装书我依然保留着,距今已近30个头。我敢肯定,这个单子准还埋藏在某个故纸堆中,尽管一时无从查找。然而,那个A组的单子我还真没忘记。我要当个好人,娶个好老婆,养几个好孩子,交几个好朋友,做个成功的政治家,写一本了不起的书。”30后功成名就的克林顿显然认为自己已经实现当定下的目标,唯有一点不好意思自夸,他调侃道:“当然,我是不是个好人,得由上帝来判断。”

  著名职业经理人唐骏在回答他为什么能够成为“打工皇帝”时,说:“每个人的职业生涯一定要有良好的规划,不能盲目努力。有的人只知道努力工作,但是没有规划。有些人有规划,但又不切实际。也有人说:我不管,我自己做就可以了。其实这样没有目标地工作,再勤奋也没有用,而且5、10以后,你会发现你还在原地踏步。我一直给自己订规划,而且是三左右订一个规划,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规划区间。如果我定得太久的话,我看不到自己的未来,三我一定可以看得到,只要我努力,我相信离我的目标会越来越近。”

  唐骏以三为一期,用了六个三,从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到留美博士,到创办自己的公司,到加入微软;从微软公司的一般程序员,到微软中国有限公司终生荣誉总裁;从专家型的职业经理人,上升到跳槽时拿到超过10个亿“签约奖金”的职场明星。他很懂得自己想要什么,他的目标很明确,他的话绝对值得参考。

职业生涯规划测评9

  在记者调查中,很多同学表示,信息时代学生的接触面广,通过网络等多种途径对各行各业的工作内容都有一定了解,在高中时就对一些特定职业产生兴趣。高考之后、填报大学志愿时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就有了大致方向。虽然产生择业意识较早,但他们的职业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大都不顺利。

  调查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接受本次问卷调查的大学生,77.78%在高中就有职业规划的理念,另有11.11%的学生早在初中就产生了职业规划的意识,到了大学才有择业意识的只占11.11%。

  既然很早就具有职业规划意识,但为何多数90后大学毕业生的职业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并不顺利呢?调查数据显示,选择“有职业规划,很清晰,适时调整并努力执行”的只占10.1%,选择“有职业规划,但不是很清晰,没有认真执行”的占64.65%,在大学期间没有具体职业规划的占25.25%。

  河南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主任崔进军说:“90后大多从小没受过苦,意志力十分薄弱,常常大一时踌躇满志,想法很好,但只有三分钟热度,坚持不下来。”对于90后这一点不足之处,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们对自己也有着清醒认识,对于90后大学生存在的缺点,能够“达成共识”。选择“太自信、太自我、不踏实、有惰性;浮躁功利,眼高手低”的为55.56%,选择“恒心不足,怕苦怕累;对自身认识不清,期望值过高”的共占44.44%。

  观念

  跳槽是与非?90后无所谓

  崔进军说:“90后择业时表现得更加实际,不好高骛远,不一定要去大城市、去跨国大公司,却也不甘于平稳的生活,在他们的脑海中已经没有了‘铁饭碗’的概念,干一个工作、一辈子不变的人将越来越少。”

  有媒体曾统计,当今社会人的一生平均要跳槽5~8次,面对跳槽,90后表现“淡定”。本次调查中,有77.78%的学生认为跳槽“很正常,是为自己的前途负责”,22.22%的`学生认为跳槽“无所谓”,而“不应该跳槽,这是对企业不忠诚”选项竟然无一人选择。

  在郑大上大三的侯文波说:“第一份工作合同我可能不会签10或8,就是为今后工作变化留有余地。也许将来个人兴趣发生变化,或者有更好的机会就会换一份工作。”

  跳槽的原因也多种多样,55.56%的学生会因“工作环境不好、工资薪酬不符合预期”跳槽,而33.33%的学生会因“领导风格、公司文化”离开,另有11.11%的学生会因“人际关系不好、工作内容不感兴趣”跳槽。

  建议将职业规划落到实处

  崔进军为90后大学生如何做好职业规划、如何顺利实现职业目标提出了4点建议。

  其一,一定要树立明确目标。有目标,人就有了追求,大学期间为职业目标做准备,还要把目标分解为几个阶段。比如大一时确定大致方向,大一至大二学好专业知识、考取英语证书等,大三至大四外出实习、积累社会实践。大四找工作或是考研,提前准备就不慌张。

  其二,要了解自己,有主见,不能盲目跟从别人的意见。父母要你考公务员就去考,看见同学考研也去,看见人家进国企就也想进。要切合自身特点,找工作最重要是适合自己。

  其三,大学期间要磨练意志。90后意志力较为薄弱,常常踌躇满志,但只有三分钟热度,难以持久。意志力坚强与否,是决定未来一个人追求工作岗位及工作时遇到困难能否坚持下来的重要因素。

  其四,要学会“学习”。现在是“学习时代”,一天不学习就落后一天。很多人最后找的工作和本专业一点儿联系都没有,需要的是重新学习的能力。学得比别人快就是优势。大学是培养学习能力重要的阶段,对很多人来说也是最后一个阶段,大学生一定要利用图书馆、讲座,以及老师、师兄师姐等各种资源,珍惜时间,讲究方法,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这样今后不管在什么工作岗位、遇到什么困难,都能通过学习来发现、解决问题。

职业生涯规划测评10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俗语道出了职业生涯规划的要素。职业生涯规划的五大要素是:知己,知彼,抉择,目标,行动!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五大要素:

  1:知己——知己就是自我认识与自我了解,向内看,看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观,个性以及家教,学校社会教育对个人产生的影响等。

  2:知彼——知彼就是熟悉周围的环境,探索外在的世界,特别是与职业生涯发展有关的工作世界,主要了解职业的特性,所需的'能力,就业渠道,工作内容,工作发展前景,行业及职业的薪资待遇等。

  3:抉择——抉择包括抉择技巧,抉择风格,以及抉择可能面临的冲突,阻力,助力等。

  4:目标——抉择之后就是确定目标,考虑自己职业生涯的前景,确定切合实际的目标,指导行动。

  5:行动——行动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即使前面的所有工作都做得很好,但如果没有行动去实现,这些规划都只不过是空中楼阁而已。

  以上五个要素是相关关联的,知己是了解自己本身的特性,知彼是了解工作舞台的特性。做到知己知彼,应该使确定的个人生涯目标符合现实,并不是一厢情愿:自己对所从事的职业很感兴趣,并不是被动的去工作,所从事的工作发挥了自身的特长,利用了自己的优势,自己能适应工作环境,游刃有余。做到知己知彼后,抉择,确定目标和行动才有现实的基础,才能制定出好的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测评11

  一、科学系统地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刻不容缓

  职业生涯规划已成为大学生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它有助于大学生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避免就业的盲目性,为个人走向职业成功提供最有效率的途径。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职业生涯是一个人终生职业经历的过程。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充实地进行大学生活,为迈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呢?职业生涯规划是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将自身状况和现实相结合,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社会需要什么,并据此确立务实、可行的职业方向,制订具体有效的生涯发展步骤。大学生只有建立了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掌握了自我完善的方法和途径,才能将旺盛的精力投入学习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增值、自我提高。

  2、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

  我国目前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还相当薄弱。从学校方面看,目前,我国高校普遍缺乏专职的职业生涯指导教师,专职从事职业规划教育人员不仅数量少,而且素质参差不齐,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可操作的技巧。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也缺少这方面的知识和专业培训,大多数高校虽然已设置了就业指导部门,但离提供成熟的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还有很大距离。从学生方面看,一方面,由于学生在高中阶段时,对职业认识还处于朦胧时就被分为文科生和理科生,在高考志愿的选择上,许多考生并不了解自己所选专业和今后的职业方向的关系,受父母、老师的影响较大,常常先选学校、再选专业,很少考虑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倾向。可以说我国在中学阶段职业规划教育就已经落后于国外先进国家。另一方面,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大学毕业生“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使毕业生择业的自主权越来越大,但由于职业观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大学生的职业观未能与时俱进,许多大学生的职业意识薄弱,对职业生涯规划普遍不重视。

  3、正确引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既然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呢?首先,一般来说,职业生涯规划有如下几个步骤:自我评估、环境分析、生涯机会评估、职业选择、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确定职业生涯目标、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评估与反馈。其次,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在于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是学生自己的事情,理应由学生自己决定,学校不能搞统一规划,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

  (2)兼顾社会需求、所学专业及学生本人的兴趣、特点。大学生在规划职业生涯时只有把个人的志向与国家利益、社会需求和自己所学的专业结合起来,统筹考虑,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才具有现实可行性。

  (3)全程指导与个性化咨询相结合。全程指导是指对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就业的指导工作,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贯穿于一年级到四年级大学生活的始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从大学一年级新生就开始,而不仅仅是针对大四阶段的工作与任务,要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与任务,分阶段、分任务逐级做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针对性。

  二、开展大学生职业心理测评,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水平

  1、通过职业心理测评,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目标

  职业心理测评通常分为职业兴趣测评、职业倾向测评、职业价值观测评三大类。实践证明,当人们对某种职业感兴趣时,这种兴趣会使他们积极的从事这方面的实践活动,即使是枯燥的工作也会变得兴趣无穷;相反,如果从事不感兴趣的工作,在心理上便是一种负担,无精打采,勉强面对,也很难做出什么成绩。

  为了让学生了解、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教师可要求一年级新生在上完“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后,对自己职业兴趣进行一次测查,弄清楚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再依据社会需求、所学专业,确立务实、可行的职业方向,初步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树立职业理想。

  2、通过职业心理测评,指导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有效地开展学生就业工作

  目前,我国高校缺乏对学生求职的个性化咨询与指导,对于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很少触及。因此,有专家认为,我国高校应重点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系统指导,就业指导要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系统化,且必须从大学生入校开始,就着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以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3、通过职业心理测评,帮助用人单位招聘到理想人才

  用人单位希望高校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系统指导。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等单位进行的《当代大学生第一份工作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在找到第一份工作后,有50%的大学生选择在一年内更换工作;二年内,大学生的流失率接近75%,比例之高令人震惊。因此,不少用人单位建议:高校要切实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系统指导,使他们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特长、兴趣,自己想干什么?该干什么?能干什么?

  三、科学有效地做好大学生职业心理测评工作,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

  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前,首先,对外界和自身的情况都进行一下全面了解和详细分析,进而初步确定自己的一个职业定位和发展方向,然后再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进行规划。从外界的角度讲,主要是当前的整体就业环境和就业趋势,学习专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自己面临的一些就业机会,以及自己的家庭环境等因素;而从自身的角度讲,了解和分析的主要因素应该包括:

  (1)我喜欢做什么(主要包括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等);

  (2)我适合做什么(主要包括职业性格、气质、天赋才干、智商情商等);

  (3)我擅长做什么(主要包括职业能力倾向,比如,言语表达、逻辑推理、数字运算等);

  (4)我能够做什么(主要包括自己掌握的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工作经验等)。

  1、专业分析,了解专业现状和发展前景

  通过学生在实施专业分析过程中对自己专业认识的进一步加深,以及社会就业市场的`变化,结合父母、同学、朋友、教师的评价,引导大学生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分析评估,及时调整奋斗目标及其实施措施,靠科学的选择和不懈的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2、自我分析,认识自我,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从兴趣、特长、性格、价值观、品德、能力等方面深入认识自我。通过优势分析——曾经做什么,学会了什么,最成功的是什么;弱势分析——性格弱点,教训或经历有所欠缺的,等等,全面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真正全面深入地了解自己的特点,并且根据自己的特点,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3、通过职业心理测评软件,帮助自己了解职业兴趣、职业倾向、职业价值观

  我们可以通过职业测评软件,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倾向,了解自己真正的职业兴趣,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独特的思维风格、学习风格和工作风格,以及自己的“职业素质、职业类型、岗位趋向”等重要职业特征,同时给出职业发展建议,从而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准确、深入、客观地了解自己,更加科学合理地确定自身职业定位,规划自身学业生涯和未来职业生涯。 职业心理评主要包括三部分:职业兴趣测验、职业倾向测评、职业价值观测试

  (1)职业兴趣测验

  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华人丁肇中说“兴趣比天才重要。”这是以对职业兴趣理论的最好诠释。EPPS测试由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A、L、EDWARDS)于1953年编制,是目前国内外应用非常广泛的一个人格测试。本测试是以美国心理学家默瑞在1938年提出的人类15种“内在需求”为理论基础编制的。这15种需求分别为“成就、顺从、秩序、表现、自主、亲和、省察、求助、支配、谦卑、扶助、变异、坚毅”。个体的“内在需求”是个体活动积极性的源泉,是人们行为的根本动力。人们从事各种各样地职业也就是在满足我们自己的需要,人们的优势需要不同,人们对职业的选择就会不同。从另一个侧面来说,不同的职业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比如,会计的职业可以满足秩序的需要,当领导可以满足支配的需要,科学家的职业可以满足自主的需要等等。

  (2)职业倾向测评

  人们在就业择业时往往都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按照霍兰德“人职匹配”相关理论,可以把人的职业倾向分为六大类,分别是:现实型(R)、探索型(1)、艺术型(A)、社会型(S)、管理型(E)和常规型(C)。六种类型的人具有不同的职业兴趣和适合从事的工作领域,人格与职业环境的匹配是形成职业满意度、成就感的基础。作为用人单位,如果能够安排或选拔相关人员去做与其职业倾向相符合(接近)的工作,无疑更容易让其本人从工作中获得满足感,并且更容易做出成绩。

  (3)职业价值观测试

  有些人渴望做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挣钱少一点也无所谓;而有些人则希望自己的薪水越高越好,即使那份工作自己不喜欢,只要挣钱多,自己也愿意做;有些人在工作和家庭发生矛盾冲突的时候,会毫不犹豫的优先考虑工作;而有些人永远把家庭放在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位置。之所以出现这种差异,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价值观不一样。作为用人单位来说,如果详细了解员工(或应聘者)的职业价值观,无疑可以帮助该员工更好的设计职业生涯发展路线。

  4、强化职业心理测评后续职业咨询工作,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

  职业咨询是以一对一的形式进行,在实施与就业相关的心理测试基础上,由咨询员与学生一起进行全面的分析讨论,共同探讨适合学生自身的发展方向,并由咨询员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指导。对于专业的职业咨询、指导,大学生抱有很大的兴趣和期望,希望通过咨询,能够更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职业发展。大学生职业咨询应该充分考虑大学生和专业的特点,有一个符合大学生自身特点的定位。因此,大学生职业咨询要立足于全体学生,要体现个性化,要贯穿大学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一个人如果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去选择职业生涯,他的主动性将会得到充分发挥。在选择长期、稳定的职业生涯时,不仅需要知道自己有能力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更重要的是需要知道自己对哪类工作感兴趣。只有将能力和兴趣结合起来考虑,才更有可能规划好职业生涯并取得职业生涯的成功。职业测评作为主要工具进行职业生涯的设计,有利于发挥出自己的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测评12

  什么是职业测评

  职业测评是心理测验的一个分支,在学术上被广泛认可的心理测验的定义是“行为样组的客观的标准的测量”。如果你真的想借助职业测评达到了解自我的目的,应该选择科学的职业测评。科学的职业测评以特定的理论为基础,经过设计问卷、抽样、统计分析、建立常模等程序编制,必须符合三个条件。

  对职业规划的作用

  1. 职业兴趣——你喜欢什么工作? 兴趣是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在职业上,每个人也都会有自己的偏好。职业兴趣对人的行为有强大的驱动作用,因此要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并尽可能从事有趣的职业。

  职业兴趣测评对于明确职业兴趣、协助职业选择、拓展职业范围都具有重要作用。

  2. 能力倾向——你擅长什么工作? 能力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个性心理特征。职业规划中,能力是知己最重要的方面,它是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即“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如果我们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自己的优势能力,并在制定职业目标时予以充分地考虑,会极大地提高达成职业目标的概率。

  能力倾向测评不仅可以预测成功,而且在预测失败方面会有更大的效果,即它可以有效地预测要避免从事的职业。

  3. 价值观——你喜欢什么工作与生活方式? 每个人工作都是为了满足一定的需要,但很难找到一份完全满足自己需要的工作。如何取舍价值观起着重要作用。价值观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需求表现出来的评价,包括从人生的基本价值取向到个人对具体活动或事物的有用性、重要性、价值的判断。

  价值观测评会有助于职业决策和提高工作满意度。

  4. 性格——你待人处世、处理事情的方式与风格是什么? 性格是在现实中一个人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最能体现个体差异的一个特质。

  性格测评有助于了解自己的`行为方式,为职业决策和行动提供可靠依据。

  职业测评结果的使用

  职业测评在进行自我探索、职业定位上对大部分受测者都会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但我们也要认识到职业测评是一种间接测量, 测定的是隐蔽在个体中的内在的、抽象的客观存在,它是看不到、摸不着的。而且测评本身是一种心理素质和特征由样本进行推测的过程,带有主观性(测评开发者的主观性,以及测评结果解释时的主观性), 因此不可能达到完全准确地测定, 准确率能达到70%就已经相当好了。 因此对测评结果,不要盲目迷信,需要辩证地看待。

  第一,对大学生来说,对各种专业的人才素质要求还没有很全面、 深刻的了解, 即使测评结果显示你适合某种工作,那只是从性格、能力或未来能力、兴趣等方面提供的参考。

  第二,有的职业测评显示一些职业较适合性格外向的人做,但实践中,一些性格内向的人也能做得很好,为什么?因为很多测评中给出的推荐职业也是一个统计意义上的结果,所以测评结果中推荐的职业主要供参考。

  第三, 职业选择决策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要考虑很多因素。 在做具体决策时, 职业测评的结果只能作为参考,其他因素,如职业的发展前景、工作环境、带来的经济及非经济报酬、家人的期望等,也都是必须要考虑的内容。

  由此看来, 职业测评仅仅是一个工具,用得好会事半功倍,用得不好则可能误入歧途。 所以清楚地了解这些测评、掌握恰当的使用方法、以良好的心态看待测评结果是进行测评前必要的准备工作。更需要说明的是,再好的职业测评也只是给出一份准确的分析报告,并不是“盖棺定论”式的准确结论,进行测评的目的不应是为了测评而测评,也不应是为了得到一个与个性匹配的职业名称而进行测评,测评的结果,主要是指导进一步探索、激励后面的学习和提高。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励志文章

查看更多励志文章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