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上读毕淑敏的文字《把人生过成喜欢的样子》。这是一册她作为心理咨询师撰写的“门诊文案”。其中有一节她跟老人的对话印象特别深刻。
当时她刚参加工作,是现役医护,老者是一位行将告别世界的人,这是她第一次面对即将来临的死亡。老者跟她感慨,人怎么会一下子就老去了呢?许多年轻时吃得挺香的东西现在怎么就吃不出年青时的味道了呢?曾经手到擒来的东西怎么就会无能为力了呢?怎么洗个手解个便都这么难还要你们帮忙了呢?原本爱得死去活来的人怎么就一点都兴不起来了呢?还没活够、还想活,怎么就安排死了呢?
听完老人的疑问,她们一起讨论人在什么时候死比较合适:童年、青年、壮年,各个时段都有各个时段活和死的充分理由,相持不下,老人最后承认还是老了再死吧。
经历过几次面对面的死亡,正如毕淑敏所分析的,人的生死病痛都是很无常的事情。毕淑敏以她自己的生来举证,人生本来就是一场偶遇的事。正因为她的父母在某年某月某时做的爱,因此才会有了她;如果她父母在另外的时间点或者是空间,那么就不会是她;即使在这个时间这个空间里,现在是她父母的一对男女中的任何一个发生变化,她也就不是她。因此她就是她,唯一的她。无论她是医护工作者,还是心理咨询师,抑或是文字工作者,她都必须是尽心尽责的一个她,她沒有办法选择她自己,只有顺着她命定的轨迹一步一步地前行,并且努力地做最好的自己。
前几年疫情期间,公开公布的疫情流调轨迹,让“全网扎心”,许多人看了唏嘘不已,认为流调道尽了成年人的悲欢、百姓生活的不容易。其实,如果没有病毒疫情,没有各种的苛捐杂费,无疑这就是芸芸众生的静好岁月!即使遭遇了疫情,即使经历了风雨雷电,即使付出了能够付出的,只要生活在人在,那么依然是美好生活的一种。每一天简单的两点一线,每一天的起早贪黑,每一天可能的不测风云,都不是问题。
惠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的确是这样的,“王耳朵”从公布的流调信息里读出了普罗大众生计的不易,捧出了他的赤诚的怜悯之心,赚到了滚滚而来的同情流量……就容易吗?尔非王耳朵,安知王耳朵乐否?
曾经聆听过一位老院士的演讲。他说人在年少时有一次选择,即眉毛上的汗水与眉毛下的泪水。如果选择眉毛上的汗水,那么你就要付出努力、付出刻苦,就要放弃游戏、放弃悠闲,无论严寒酷暑,不管风霜雨雪,好好读书,让知识造就自己的美好生活,推动社会进步;相反选择眉毛下的泪水,那么你尽管去放任自流,但日后流不尽的泪水才是无奈的回报。因此,知识很重要,对的选择更重要。
毕淑敏说要把人生过成喜欢的样子,很好,很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