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格言

邻水川剧的破圈之道和振兴之路

作者:范良伟   发表于:
浏览:77次    字数:2887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35249篇,  月稿:5631

  《南海李准》演出现场。新编川剧《信仰》剧照。与大学生交流川剧艺术。鼎屏小学学生练习川剧基本功。《八件衣》剧照。

  □范良伟

  作为地方性文化,川剧艺术凝聚了巴蜀大地的语言、文化、历史、民风民俗、民族特质等地方性知识,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标志。

  在文化消费更加多元化的今天,川剧艺术的生存发展面临人才、剧目、资金等多重困境。地方川剧团如何突围,这同样是邻水川剧团面临的重大挑战。

  邻水川剧团的生存与发展投射了现代地方川剧“盛”与“衰”的成长史。1956年,为支援邻水县文化建设,由重庆市胜利川剧团和实验川剧院派出近百名艺术家,组建了实力雄厚、行当整齐的邻水县川剧团。剧团在上世纪80年代进入“黄金时代”,常演剧目210多台,创作了110多台现代剧目,其中40多个作品在全省比赛中获奖。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呈现的形式更加丰富,尤其是进入互联网时代,川剧影响力持续下降,县级剧团几近“全军覆没”。邻水川剧团同样在困境中求发展,演员们一度改行、转型,离开舞台,另谋出路。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川剧艺术的复兴迎来新机遇。邻水县川剧团并入邻水县文化馆(邻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川剧演员们又回到了热爱的舞台,他们的任务就是将邻水川剧文化传承发扬下去。近年来,他们精心创作演出了《南海李准》《八件衣》《信仰》等一大批精品剧目,守正创新让川剧舞台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关注、观看,持续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邻水川剧又迎来更多的高光时刻。2023年4月,邻水川剧入选四川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打造精品剧目,地方川剧“破圈”突围

  2023年8月28日,大型历史川剧《南海李准》在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海口湾演艺中心,在当年李准战斗过的地方,在气势恢宏的历史情境中,民族英雄李准的爱国情怀通过家乡川剧的形态又一次精彩呈现。而两天前,在广东江门市也举行了《南海李准》沿海行的首场展演,同样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南海李准》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旅局、市文联及邻水县委、县政府联合打造,邻水县文化馆和四川省川剧院担纲演出,通过川剧形式再现清末广东水师提督李准(邻水人)扣押日本走私军火船、率兵舰巡视南海、带领水师和渔民驱逐日本海盗、收复东沙岛、代表清政府第一次命名西沙群岛、重申南海主权的历史事实。

  《南海李准》是互联网时代振兴传统川剧的一次有益尝试。就《南海李准》的主题来说,唤起民族魂,唱响爱国情,全剧紧扣家国情怀,与时代精神吻合,是挖掘历史题材比较成功的范例,为振兴川剧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南海李准》剧本有文学性,呈现有观赏性,题旨有启示性,是一部有戏有艺有思想的艺术作品。从专业角度讲,川剧讲究唱念做打齐全,有固定的程式化动作。演员们亦庄亦谐的表演和高亢嘹亮的唱腔,再融入歌舞音乐元素,加上精美的舞台布景灯光,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历史与现实交接,每一场演出都赢得台下观众热烈的掌声和叫好声。

  邻水川剧名角演邻水历史名人,相得益彰。该剧的推出和上演,提升了邻水乃至广安的知名度,实现了编剧张志刚和导演裴福林的意图,实实在在让喜爱川剧的剧迷们过足了一把戏瘾。该剧还获得了四川省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四川省百家“推优工程”优秀原创文艺作品奖剧目。

  不止于《南海李准》,新编川剧《信仰》也实现了“叫好又叫座”。《信仰》根据小说《红岩》人物许云峰的原型之一、广安邻水人许建业的故事改编而成,既注重传统川剧表现形式,又加入新的元素。比如许建业和狱友的对话、受刑都运用了传统的表现技巧。而许建业发展党员和最后就义时,则用川剧的唱词配上了《国际歌》的旋律,给观众带来庄严宏大的感受。该剧还打破川剧传统固化的表演形式,将音乐剧、话剧、地方民歌、民间舞蹈融入其中进行再创作,并用一些地道方言和网络语言拉近了川剧和观众的距离。配以现代先进的声、光、电技术,以歌舞演故事,在广安、在成都,面貌焕新的《信仰》也赢得了新的观众。

  2023年4月18日到5月14日,来自19家省内外川剧院团(单位)的300余名川剧优秀演员,齐聚四川省首届川剧汇演,带来28场精彩演出。作为唯一一个县级群众文艺团体演出节目,邻水川剧折子戏《八件衣》也成功入选。

  《八件衣》又名《嫁衣案》,是川剧传统名剧,剧情曲折、案情复杂、扑朔迷离、扣人心弦而颇受广大观众喜爱,成为川剧舞台上久演不衰的优秀剧目。在国家一级演员、广安市戏剧家协会主席蒋晓明的带领下,邻水县文化馆重新编排了《八件衣》这一折子戏。传统剧目的挖掘,具有留存文化、审美、对外交流等价值。《八件衣》的演出呈现了传统川剧艺术的无穷魅力,对提振川剧演员信心、丰富川剧演出剧目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戏曲进校园,厚植川剧振兴“土壤”

  除了在剧目上创新,如何培养新一轮的观众,让川剧更具群众基础,这是川剧从业者面临的新课题。

  川剧的出路在哪里?这不是一两次集中汇演所能回答的。一方面,川剧工作者要面向大众普及川剧知识,感受川剧的魅力,受到川剧美的熏陶和教育;另一方面,让川剧走进校园,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让更多的孩子成为传统戏曲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这才是复兴川剧最有益的途径。

  邻水县持续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努力培养出新一代川剧人才,让振兴川剧后继有人,让川剧艺术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一步一个脚印,为培养川剧艺术人才,早在2017年,邻水县鼎屏小学建立川剧传习基地,开设川剧传习班。县文化馆川剧演员每周二下午到该校传授台步、指法、唱腔等川剧知识,学生通过欣赏川剧脸谱和服饰、欣赏名段与动作、动手绘制脸谱、展示表演等活动,激发他们对川剧艺术的兴趣,目前已累计培训学员600人。2022年,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县教育科技和体育局等相关部门联合发布《邻水县川剧艺术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进一步推动川剧走进校园。川剧艺术从娃娃抓起,通过传帮带的方式,让川剧真正进入孩子的内心,不断注入新的元素和活力,厚植川剧振兴的“土壤”和根基。

  蒋晓明认为,传统戏曲也可以很好看,川剧应该在舞美灯光、台词上下功夫,让表演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并且还应该继续将传统川剧中的诙谐幽默元素发扬光大,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看川剧。通过“戏曲进校园”活动,“就算不会走上川剧的路,能让他们喜欢川剧,就足够了”。

  川剧是川渝地区最具地域代表性的文化资源,有着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承载着两地人民共同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记忆。如今,在广安大力实施同城融圈首位战略的背景下,更应乘势而上,活态传承发展地方川剧,让川剧艺术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川剧发展的历史经验证明,只有遵循艺术生产规律,主动适应时代需求,培育和构建具有川派特色的戏曲文化生态链,才能在新文化视域中重新让川剧艺术“活”起来,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川剧再次“火”起来。邻水川剧坚持“古为今用、守正创新”,以名家传戏来传帮带,把川剧的艺术精粹传授下去,让大众走进剧场,让剧场演绎美好,也必将大有作为。(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编辑:侯懿航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川剧 邻水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心怡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人生格言

    查看更多人生格言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