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格言

百年窑罐厂

作者:唐录梅   发表于:
浏览:36次    字数:1685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77719篇,  月稿:7872

  □唐录梅

  窑罐厂村,属岳池县朝阳街道下辖行政村,县境以西,与万塔山、长滩寺相邻,距离县城八公里。早年间一直以为窑罐厂只是广高路上的一个站点,并不知窑罐厂是一个村。长滩寺水蜿蜒流淌至此,因地势跌宕起伏,于长滩寺桥、矮墩子桥形成两道高台瀑布。窑罐厂此地为浅丘黄壤性泥土,土质瘦、黏性重,适合制陶,村子里曾有半数以上人家烧窑做窑货,窑罐厂的名字便由此而来。

  窑罐厂村杨姓是大姓,烧窑的也基本都是杨氏族人,杨氏湖广填四川落户此地已是两三百年,来到此地就开始制陶。村民回忆,从祖上算起,祖祖辈辈烧窑已历经十七代人。最早的窑址从长滩寺河矮墩子开始,逐年沿河往上迁移,最早烧窑都是用柴火,柴窑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开始烧煤,这时就改成坡窑,八十年代后改成平窑。

  窑罐厂生意最火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候村子里家家户户都烧窑,生产以坛坛、罐罐、钵钵、缸缸等生活中常用储藏物品为主的土陶制品。本世纪初,因市场经济发展,现代窑炉技术升级换代,窑罐厂粗糙的土陶已无法适应人们日渐提升的审美与生活需求,窑罐厂渐渐衰败,大部分关停另谋生路。

  制陶,很是辛苦劳累。采泥、自田地里三至五米以下挖掘选泥,挖出来堆在旷野任日晒雨淋让泥巴松软;担回去用锄头一锄锄锨成细泥,然后用脚踩,再经过晾晒、掺水稀释和泥、耙成泥墙;耙成泥墙后用泥弓来割泥,割成一块块泥坯后继续用脚踩,直至泥巴柔软,这时就可以进行揉泥了。揉泥时反复地搓揉泥巴,揉出泥巴里的气泡与杂质,揉得泥巴细腻柔韧,就可以拉坯成型。

  目前,村子里仍然在坚守制陶的手艺人,杨顺柱老人算一个。年已古稀的杨顺柱从十四岁就随父亲学习制陶,自己开过窑,也在企业当过窑工。当土陶渐渐没落,村子里大多数人都已不再制陶,杨顺柱依然坚持着。2017年,杨顺柱接受高垭小学聘请,在学校里开设陶艺班,还到岳池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和邻水县鼎屏四小开设陶艺培训班,为孩子们传授制陶技艺。在广安市首届乡土人才评选暨“邮储杯”创新创业大赛上,杨顺柱获得能工巧匠类一等奖。他说:“不能让这门手艺失传!”

  此番来到窑罐厂,杨顺柱老师带我看了窑罐厂曾经的挖泥坑、柴窑、坡窑、平窑等遗址,还特意现场演示了拉坯。只见他苍劲有力的手反复揉搓,一团不起眼的泥土逐渐细腻如绸。车盘在快速转动,杨老师将搓揉成团的泥巴放上去,双手捂在转动的泥巴上,拇指找准中心插进,借着旋转的动力,泥巴中间的洞逐渐变大向外扩展,慢慢成型,当一个精致的花瓶土坯呈现眼前时,我忍不住惊叹:“这太漂亮了!”

  坯子拉好后还得用坯刀修坯,使其光滑柔润整齐,再晾干后进窑烧制。烧窑炉温基本会达到1500度,因炉温是逐步上升,窑变色彩也会由深至浅。加槽泥和豆梗灰、草灰的陶器呈酱紫色,加矿泥的陶器烧出来釉色偏青绿,也有完全不施釉的土陶。烧窑需经过100多个小时的烧制,闭火,等炉温降下来之后开窑。当窑门打开,一窑缸缸钵钵罐罐出窑时,有时会惊喜也会有时遗憾,烧窑的温度和时间若掌控不好,陶器是会出现开裂、变形、爆裂的。

  陶器烧出来运出去卖在早年间也是个难题,那时交通不便,生产的窑货全靠挑担子运出村,酉溪、石垭、兴隆、顾县、苟角、飞龙等各个乡镇都有着窑罐厂的窑货,那时,窑罐厂的陶器声名在外。即便是现如今窑罐厂已不烧窑,村子里也有几家依然在经营陶器铺,不时有需求者到窑罐厂村选购坛坛罐罐。

  在这个村子里,几乎家家男人都会拉坯制陶,女人捧坯晾晒,曾经,那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在村子里遇见的杨顺序陈幸玉夫妇,杨顺序老人已是九十高龄,算是村子里最老的制陶人,回忆起制陶的年月依然历历在目如数家珍。在杨顺柱家厨房里,那挂在大铁锅上的土陶锅盖油浸包浆厚重,老人家说这是他母亲留下来的器物,是祖上烧制的。一个锅盖用了近百年,那已不只是一个锅盖,那是对母亲、对泥土、对制陶生活的深深缅怀。

  窑罐厂村,窑火曾熊熊燃烧过几百年。这里,千年的长滩寺河水蜿蜒曲折长流不歇,有流瀑、有古寺、有数百年的制陶技艺,期待乘着农旅的春风,让人们重温那些远去的时光,触碰传统的技艺,感受泥与火的碰撞。

  编辑:李玉朗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百年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人生格言

查看更多人生格言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