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良伟(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范良伟为幸福加分,为烦恼减负,新媒体时代人们更需要固纸深读。人与书的相遇,和人与人的相遇一样,似乎有缘分在。无论是活在精神家园里,还是生活在缤纷的尘世,找到一隅心灵的栖息地,弥足珍贵。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就是一本关于生活、人生和大时代芸芸众生的“大书”,这本“大书”耗时20年才完成,是堪称史诗般恢弘的“长河小说”。1915年,凭借这部巨著,罗曼·罗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笔者认为该小说值得细细品读,它可以让我们在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从而遇见更好的自己。人类的精神探索是永无止境的。“生如蝼蚁当立鸿鹄之志,命薄如纸应有不.....
□范良伟
为幸福加分,为烦恼减负,新媒体时代人们更需要固纸深读。人与书的相遇,和人与人的相遇一样,似乎有缘分在。无论是活在精神家园里,还是生活在缤纷的尘世,找到一隅心灵的栖息地,弥足珍贵。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就是一本关于生活、人生和大时代芸芸众生的“大书”,这本“大书”耗时20年才完成,是堪称史诗般恢弘的“长河小说”。1915年,凭借这部巨著,罗曼·罗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笔者认为该小说值得细细品读,它可以让我们在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从而遇见更好的自己。
人类的精神探索是永无止境的。“生如蝼蚁当立鸿鹄之志,命薄如纸应有不屈之心。”纵观克利斯朵夫从生到死的一生,笔者认为,他是拥有一颗伟大心灵、伟大人格的人物。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一生,是从小溪变成大海的一生:儿时音乐才华的展露,青年时的桀骜不驯以及对权贵的蔑视和反抗,中年后事业上的大起大落,最后到达宁静的精神港湾。这样一位贝多芬式的英雄,在磨难的一生中不断探索音乐的最高境界,最终实现灵魂的自由,进入精神世界的和谐。著名翻译家傅雷在《傅雷家书》中屡次提及约翰·克利斯朵夫,儿子傅聪从小以克利斯朵夫自勉,可见约翰·克利斯朵夫在他们父子俩心目中的重要地位。时至今日,傅雷翻译的《约翰·克利斯朵夫》版本还以饱满的激情和典雅华丽的文笔,“独创”了《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中文风格,成为读者们心目中公认的精品。该书1980年入选了“外国文学名著”丛书,起印数达到4万册,也入选“外国文学名著”丛书,实属罕见。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笔者从师范时的初读到现在的重读,总有新的发现。再读《约翰·克利斯朵夫》,笔者感触颇深:每一个热爱并从事艺术的人,都可能经过像克利斯朵夫一样的磨难,每一个读过此书的读者,都必然受到启发。
书当快意读易尽,枕上诗书闲处好。罗曼·罗兰创作的作品数量和种类众多,涉及小说、传记、剧作等,文学名著《约翰·克利斯朵夫》让几代中国青年为之着迷。笔者认为,这本励志经典让读者在人生顺境或逆境中读懂生活、读懂人生。“但愿克利斯朵夫成为一个坚强而忠实的朋友,带给大家一股生与爱的欢乐,让大家能不顾一切地去生活、去爱!”这是100多年前作家罗曼·罗兰的心愿,也是我们人生修行的一种启迪。要读完这部十卷两千页的小说,读者是需要耐心的,特别是处于快餐化和碎片化阅读的融媒时代。不过,当人们放慢生活的节奏,沉下心来读经典,就会发现,“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
捧一卷经典,浸一身书香。走进文学名著《约翰·克利斯朵夫》,遇见更美好的自己。如果从我16岁有意识地阅读经典算起,到现在重回经典阅读,30多年的读书历程,让笔者坚信:“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