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格言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风解析(十七)

作者:雷盛成   发表于:
浏览:55次    字数:1856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38890篇,  月稿:0

  □雷盛成

  打造好学家风,与创建学习型家庭是一脉相承、殊途同归的。在学习型家庭中,每一个成员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加健康快乐,更加容易获得人生的幸福体验,更加快捷赢得成功。学习型家庭是幸福、快乐、温馨、成功的家庭,培育出的子孙后代也都有着浓烈的学习情怀和学习习惯,都能有所作为。

  以国学大师钱穆、钱钟书等为代表的钱家家风,就以好学上进为贵。有人问钱家为什么出那么多名人,科学家钱伟长戏说:“我们钱家人喜欢读书,书读多了容易当官,当官的容易出名。”这种好读书的家学渊源沿袭至今,钱玄同钱三强父子、钱均夫钱学森父子、钱学熙钱绍武父子等钱氏后代都是勤奋好学的典范。一脉相传,形成了钱家自强好学的好家风。

  钱氏家族人才辈出的辉煌,最得益于钱氏始祖所极力倡导、精心经营的家风:宣明礼教,读书第一。读书在钱氏家风中占据首位并代代弘扬。

  在深厚的“读书第一”家风影响下,钱氏家族热衷学业,苦读上进,文化昌盛。文人群体声名显赫,博学名流踵接不绝。纳土归宋后,钱氏文人群体不断壮大,“钱氏之有籍于朝廷者,殆不可胜数,而以才称于世尝任事者,比比出焉”。“富贵文物,三百年相续,前代所未见也。”如钱氏五状元:元钱用壬、明钱福、钱士昇;清钱维城、钱棨(qǐ)。宋时人称钱太白的钱易,明末乱世名士钱谦益;清文坛宗师钱陈群,一代通儒钱大昕;藏书名家钱曾等,不胜枚举。近代以来更是出现人才井喷现象,钱玄同、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钱钟书、钱穆等众多科技巨擘、国学大师。

  如何建立学习型家庭?

  第一,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家庭成员之间和睦、民主、平等,互相尊重体贴和充满欢乐的气氛,是家庭学习氛围的基础。父母是家庭生活的主体,夫妻之间的互敬互爱,有利于整个家庭气氛的温馨和谐,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二,父母要做学习的榜样。父母不爱学习,懒散消极,不思进取,整天就催着孩子学,怎么可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只会抱怨:为什么就让我学而你们自己不学?所以,家长首先要有好的学习理念、学习态度、学习心态,养成爱学习、愿学习、会学习的习惯,给孩子带好头,孩子自然而然会跟着学习。

  第三,相互交流共同进步。家长要在家庭里建立畅通无阻的沟通渠道。代沟可以跨越,两代人的心灵上可以产生双向互动,学习与分享是家庭成员之间双向沟通的重要渠道,也是建立良好学习风气的前提。

  第四,制订合理的学习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庭学习也需要纪律制度。特别是对孩子来说,纪律约束更为重要。比如有的孩子一回家做作业就坐不住,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吃苹果,一会儿玩游戏……一个20分钟的作业他能做几个小时,这是非常不好的习惯。家长必须帮着改掉。比如设定一个学习的时间段,20分钟不能动,坚持就有奖励,这样一段时间后,孩子就会沉稳很多,不再一会儿跑一会儿动了。

  第五,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在忙于生计的同时,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与孩子多多沟通,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一旦孩子有错,切不可随意发脾气,更不能破口大骂,应冷静耐心,认真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有针对性地解决孩子在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

  第六,正确地表扬和批评。表扬和批评要讲究方法,既不能泛滥,也不能敷衍,更不能冷漠。表扬和批评要说到点子上,“热情真诚、耐心细致、实质有效”的表扬和批评,才是孩子前进的动力和源泉。一般来说,孩子都爱表扬,特别是他确实做得不错时得到的表扬,会带给他无穷的动力,让他变得阳光开朗、积极向上。

  第七,要从小处着手培养学习的习惯。改变一个人的习惯十分困难,必须从小处着眼,从点滴做起。具体到家庭实践中,可以从各种生活细节处教会孩子学习待人接物礼仪、居家摆设整理,养成学习各种知识的习惯。比如客人来到家里,要热情接待,礼貌迎送,不要冷若冰霜,爱理不理;居室的布置要高雅清新,不要俗不可耐;物品摆放要整洁整齐,不要凌乱不堪等。这些生活细节对孩子都具有“无声胜有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

  第八,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好条件是学习的基础,必须充分保障。比如为孩子订阅图书报刊,在图书馆为他办理借阅卡,保障孩子有专门的读书房间等等。要鼓励孩子多读书,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让孩子自己选择一些感兴趣的图书,从而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在家中举办有趣的读书竞赛活动,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讲解精彩内容、发表读后感想、参与热烈讨论,最后评出等次并奖励。这样,可有效强化孩子的读书兴趣,保持读书热情。(未完待续)编辑:卢泠氚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解析 家风 文化 传统文化 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 中国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人生格言

查看更多人生格言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