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格言

邓小平与刘伯承的深情厚谊(下)

作者:阳代军   发表于:
浏览:147次    字数:2037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38889篇,  月稿:3

  世纪伟人邓小平,原名邓先圣,学名邓希贤,广安人,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

  开国元帅刘伯承,原名刘明昭,曾用名刘伯坚,四川省开县(现重庆市开州区)人。他是优秀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他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对我军向正规化、现代化迈进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共修铁路 肝胆相照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7月1日,成都至重庆的成渝铁路建成通车,结束了四川与重庆没有铁路的历史。这条铁路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在我国的铁路史上,这是第一条由中国人自己组织设计和施工,用自己的钢轨,用自己的一切材料建成的铁路,值得自豪。修建成渝铁路凝聚着刘伯承、邓小平的一片心血。早在南下进川之前,这两位四川老乡就曾说过:“我们到了四川,一定要把成渝铁路修好。”这简短的一句话展示了刘伯承、邓小平的深谋远虑,展现了他们要建设好新西南的战略思想。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以刘伯承、邓小平为首的西南局就进行了认真研究,很快作出了具有远见卓识的兴建成渝铁路的重大决策。其后,又派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交通部长赵健民任西南铁路工程局局长,加强领导。刘伯承、邓小平刚回到四川,面对百废待兴,困难重重的局面,从恢复和发展经济,安定社会秩序,建设大西南,改善四川人民生活的高度着眼,积极筹备,抓紧工作,经中央批准,1950年6月15日,成渝铁路就开始动工。在刘伯承、邓小平的部署下,西南军政委员会、西南军区、西南铁路工程委员会于1950年7月28日和8月3日召开军工筑路会议,从西南军区及其所属部队先后组织了5个军工筑路总队3万余人,他们打着“开路先锋”大旗,浩浩荡荡开赴施工现场,投入到异常紧张而艰苦的修建之中。当时修铁路没有机械设备,全靠人力,肩挑人担,待遇菲薄,任务艰巨。不少铁路老职工深有感触地说:“我们20多年来没有见过这样吃苦耐劳的军队。”

  修铁路要靠科学、靠技术,刘伯承、邓小平除了发动部队修路外,还集中了西南、西北各地的优秀技术人员,除原成渝铁路局的技术人员外,还有黔桂铁路都筑工程处,中国桥梁公司重庆分公司等单位的技术人员,其中有曾与詹天佑一起修筑粤汉铁路的铁路工程专家萨福均先生,可谓人才荟萃,技术精湛。邓小平明确指示:“要学会掌握修路技术,尊重技术人员的指导。”刘伯承、邓小平还指示,筑路总队在工作上对技术人员要大胆使用,在工资待遇上尽量从优。

  成渝铁路两年建成通车,这是在党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和铁道部的领导下,10余万军工、民工共同谱写的一曲壮丽的凯歌。正如明朗写的一首词所云:“四十年间,一条铁路人心见;引燃辛亥火燎原,遂令沧桑变,无奈逆风漫卷。只留得高碑向晚,碎破山河,暗淡穹苍,激腾民怨。解放四川,万千头绪春宵短;一声修路蜀江欢,乱石齐飞溅。千里车鸣轨闪·成渝通,天成又建,朝霞茶岭,暮雨巴山,攀越天险。”

  “一声修路蜀江欢”,刘伯承、邓小平实现了南下时的诺言!

  至情至深 送别刘公

  1986年10月7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刘伯承在北京逝世。

  10月14日上午,位于北京市万寿路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礼堂内,走过了94年生命历程的刘伯承安祥地仰卧在鲜花和翠柏丛中。向遗体告别开始后,第一个走向遗体的,是50年前被人们广为传诵的太行山上的双雄“刘邓大军”中的邓小平。在邓小平的身后,是他的夫人卓琳及全家成员。他们步履沉重,一起向他们敬仰爱戴的刘伯承元帅作最后告别。

  在邓小平不平凡的一生中,和刘伯承10余年共事的岁月是非常令人难忘的。可在邓小平又一次大展宏图时,却失去了当年最好的合作者、最亲密的战友,他格外悲痛。正如邓小平在《悼伯承》一文中说:“伯承久病,终于不治。我和他长期共事,相知甚深。他的辞世,使我至为悲痛。”“我们一起工作,是1938年在八路军一二九师,一个师长,一个政治委员,以后在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前后共事13年,两人感情非常融洽,工作非常协调。我比他小10多岁,性格爱好也不尽相同,但合作得很好。人们习惯地把‘刘邓’连在一起,在我们两人的心里,也觉得彼此难以分开。同伯承一起共事,一起打仗,我的心情是非常愉快的。”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漫长征程中,邓小平与刘伯承一生都始终践行着自己的初心使命,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同时,邓小平与刘伯承都是四川老乡,有共同的家乡习惯,早年又都有赴莫学习经历,后来又一起合作共事,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他们的交往,可谓时间至早至长,感情至深至切,友谊至纯至真。(阳代军)编辑:郭梦涵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深情厚谊 刘伯承 邓小平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美文苑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人生格言

    查看更多人生格言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