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加
《北京文学》2021年第6期刊载了作家曾瓶的中篇小说《寻找一只叫蝜蝂的虫子》,文章开篇写道:“付吉贤要动钱。”
小说以故事悬念启程,紧扣读者的心弦。深入读下去,可以清楚地知道,这是一篇涉及社会生活中对待个人发展前途所持迥然不同观念的经典描绘。
县委书记付吉贤大加赞赏自创的“楼梯理论”神通广大,最终被县长柳忠林的“虫子理论”一触即溃。显而易见,楼梯理论无非是指一个人要想在官场上“混”,必须一步一个脚印、永不停息地往上爬。而虫子理论,则源自于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蝜蝂传》所引申的嘲讽寓意,鞭挞那些名财无度的贪婪者。
对于体制内党政一把手之间的非对称性矛盾以及二者工作关系的协作和制衡,小说以本地发展项目为例,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决定地方重大事项的权力或规定(规则)存在明显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缺陷。这种缺陷已非简单充实、完善所能予以改变。因为从广义而言,那只久负盛名的负重的蝜蝂小虫,早已根深蒂固爬满我们的大脑,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背负的东西越沉重,却越想继续多背。付吉贤与柳忠林在官场上的明争暗斗只是一种表象,追根溯源揭示了两种价值观在路上发生强烈的碰撞,擦出了耀眼的火花。
于是虫子背到最后,对于个人来说,一个官员已经招架不住沉重的负担,只好像小说中的付吉贤那样毅然而无奈地跳进滚滚嘉陵江中了断一生。因为他演变成了一只千年蝜蝂小虫。所以,小说叙事上的内敛,无形中增强了阅读的想象和沟通,看上去一篇反腐倡廉的纪实性小说极大地超出了它原有的意义,提挈到了一定的哲学高度,跨入了美学境界。
小说《寻找一只叫蝜蝂的虫子》,你看像不像一篇现代寓言故事?编辑:卢泠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