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泉水叮咚: 学习古诗的困感

作者:简单回忆   发表于:
浏览:31次    字数:2526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6篇,  月稿:0

  在寒冬岁末疫情最严重的日子里,出于对病毒的恐惧,我象笼子里的困兽一样,每天在家中獈小的空间里徘徊。仿佛外边的世界日出日落,风起云涌都与己无关,真正成了世界的局外人。一日夜晚,和一位老战友电话聊天,他问我每天闲在家里干些什么。我答:“三看、两喝”。他说:“何谓三看、两喝”?我答:“看书、看花、看手机。喝茶、喝酒”。他说:“这种生活很无聊”。我说:“不是无聊是无奈”。随后他给我讲,最近他参加了“古诗词学习班”,教师多半是已退休的语文老师,少数是专业诗人。教程是专讲古典诗词的写作。学员基本上都是像我这样的业余诗词爱好者,老年人具多。每周讲一节课,交两篇作业。他说如上交的作业登上“龙凤榜(合格作品)”,心中会腾升一种难以名状的喜悦。他还说凭你的文字功底,一定会成为优秀学生。听了他的一番描述,我有点心动。倒不是想成为大器晚成的诗人,起码能老有所为,既充实了生活,又能推迟老年痴呆的到来。多一种爱好生活就多一份乐趣。于是我欣然接受了他的邀请。老战友是一位热心人,他很快和班长介绍了我的工作简历,并说了很多我文章写的如何如何好之类的赞美之词。班长欣然接收了我这位新学生,将我拉进班级群里,并给我编了学号。记得我是当天晚上十一点半进群的,当时老师正在群里催促当周的作业。我粗略地看了一眼已上交学员的作业,心里立刻产生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当周的作业是让自选内容,写一首《五绝》,类似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格式。全诗写下来总共四句话,二十个字。我想这有什么难的,立马按领会的意思写了一首《晨练》。也没请教任何老师和同学,标上自己的名字和学号,就将作业发到了班级群里。没有想到首次作业真是丢了大人了。古诗的要求绝非随意写几句顺口溜,它和新体诗有着质的区别。古体诗有平仄关系、韵脚要求、对仗规则等要素。我的作业出律出韵,百毛不是。老师看到我的作业,懵了!心里怎么还有这么不懂规矩的学生?当时在群里发了这么一番话:“有的学员交作业随心所欲,你要认真按照本节课的内容和老师给的模板要求填写”。我一看显然是对着我来的,顿时羞愧难当。出于虚荣心的本能,我在群里作出了回应:“老师,我是刚入班不到一小时的新学生,不了解律诗的技巧和要求,请您原谅!但也请您放心,我还是一位听话勤奋的学生,今后一定会按您的要求完成每一篇作业”。老师看了我的话,这才意识到我是新学员,没有听课,有情可原。尽管诗写的不符要求,交作业的积极性还是应该保护和鼓励的。于是又圆滑着说了几句话:“老师的批评不是针对你个人的,可以看出你文字基础还是很好的,希望你继续努力!”。

  首次作业的“风波”过后,我学诗的积极性达到了空前的高涨,每周除认真领会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外,还笨鸟多飞,在网上下载了古诗词写作了讲座认真研读。每次上交作业后,都要认真翻看其它同学的作业,吸取别人的诗作精华。为了兑现对老师的承诺,我专门收藏了《古诗词校验》软件,作业写成后将其套进去进行自我验证,确保平仄韵都准确无误后才提交到学习群里,彻底杜绝了首次作业的“失误”。

  毛主席曾在《矛盾论》里告戒全党:“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的充满矛盾运动”。看似简单的古诗班学习,要学出名堂来真不是一帆风顺的。我的一生大部分从事文字工作。在部队服役期间,从新闻报道员、宣传干事、宣传股长、营教导员、到团政治处主任,几乎每天都和文字材料打交道。转业后分到市委组织部办公室从事文秘工作,阴差阳错地又上了文字差事。诸如:领导讲话、工作总结、典型材料、考察报告等,一切公文可以说轻车熟路。可古诗创作和公文写作是“风马牛不相及”,学习的路上困难丛生。第一个拦路虎就是汉语拼音。古诗讲究平仄对仗,韵部一致。这正是我的软肋。提起汉语拼音还要追溯到我的童年。我五岁上学,因年幼贪玩荒废了我学拼音的黄金阶段。后来醒悟知道学习了,学习班长从小学当至高中毕业。但小学一年级所学的汉语拼音差基础贻害了我的一生。这里插一个小曲:我的小外孙上一年级时,因不喜欢拼音常常完不成作业,遭到了他外婆的厉声呵斥。女儿袒护儿子,把我推出来当“反面教材”,说:“我爸不懂汉语拼音,不是也写了一辈子材料”。唉!听到这话我真是哭笑不得。写好古诗,汉语拼音滚瓜烂熟、融会贯通是入门基础。怎么办?拜老师!这时想到了夫人。她曾经当过小学语文老师。我求她对我“一对一”辅导,她没有“拿架”,欣然应允。于是我每次做作业,她都坐在我的身旁。写完一首诗词初稿,她逐字逐句帮我推敲验正,对平仄有误,韵角不准的词字随即进行更改调整。精准整首诗没有毛病后再上交作业。就这样,我在夫人手把手的帮助下,逐渐熟悉掌握了汉语拼音发声与运用,由衷地感谢她扶持我在学诗的道路上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

  第二个拦路虎是古诗语言。古体诗和新体诗不同,新体诗只要词汇精美,意境诙谐就是好诗,而古体诗的语言讲究“含蓄”“倒装”。有些常用语还有其“专用”语言。如“今天”叫“日至”,“青山”叫“翠微”等。类似“梅、兰、竹、菊”或“风、雨、霜、雪”的景物描写都有其专用词汇。

  清朝诗人袁枚曾说:“贵直者人也,贵曲者文也。天上有文曲星,没有文直星”。就是说为人忌圆滑而尚正直,作文宜圆转而避直说。古体诗最忌讳的就是“直白”。假如一首古体诗你“平铺直叙”,即便是韵准意美,还是“一文不值”。比如“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这样描写兔子充其量是儿歌或顺口溜。唐代宫廷诗人王健有一首精典诗歌:“新秋白兔大于拳,红耳霜毛趁草眠。天子不教人射击,玉鞭遮到马蹄前。”把小白兔的幼小及神态可掬写得淋沥至尽。真可谓妙语含蓄,情景交触。而古典词汇的贫乏是我的弱项。为了弥补“缺憾”,一方面我有时间就研读古代诗圣的经典作品,吸取其精髓,另一方面在班级群里浏览同学的日常作业,学习其技巧。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为了展示自己的微小进步,我特意选了一首小诗展示一下,以飨读者。

  五绝•中国梦

  夜寂雾沙茫,

  冬青换玉装。

  全民心卯兔,

  华夏闪霞光。

  注:这是我的处女之作。希望大家能透过这短短二十字的稚拙小诗,窥视到,我在古诗写作的漫漫长路上露出的一缕霞光。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心得体会

查看更多心得体会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